提到紐約,大多數人想到的不外乎是高樓林立的鋼鐵森林、西裝領帶的金融精英、分秒必爭的生活節奏,還有活久見奇葩的紐約地鐵,以及大片御用龍套的自由女神像、帝國大廈,還有規模龐大的中央公園。
雖然這些印象只是紐約這個萬花筒諸多圖景之一,但是對於張許瑤這個外國妞兒來說,這些印象卻代表着純正紐約味兒。所以當汽車駛上布魯克林大橋,她的脖子和眼睛就再也沒能安分下來,完全進入了爬窗翹首模式。
其實作爲一百多年前的建築,曼哈頓著名的bmw三橋:布魯克林大橋、曼哈頓大橋和威廉斯堡大橋看起來都很是老氣,遠沒有那些充斥着先進工藝以及後現代設計的後輩們看起來簡潔漂亮,但是這三座懸索橋不但見證了美國三分之一的歷史,更是連接着“世界中心”曼哈頓,自然橋憑地貴地成了聞名世界的著名景點。
汽車行在橋上,下面的東河上行駛着橙黃塗裝的紐約水上巴士(watertaxi)以及滿載遊人的敞篷遊船,而他們的目的地不是曼哈頓就是哈德遜河口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像。
曼哈頓島是夾在哈德遜河及其支流東河之間的細長島嶼,當年被荷蘭人用一箱價值24美元的玻璃珠從印第安人那裡買來,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定居點,1664年英國打敗荷蘭佔領了這裡,改名新約克(newyork),也就是現在的紐約。從這一點上來說,紐約其實應該翻譯成新鄉纔對,漂洋過海遠渡而來的歐洲移民們,顯然是在用這種“新xx”的地名來懷念致敬自己的家鄉。只是卻苦了歪果仁,對着地圖上一堆新xxxx還有哥倫比亞發愁,就是不知道會不會出現導航錯誤從美洲開去歐洲。
作爲紐約的發源地,曼哈頓上有着紐約最早的工廠、最早的大學、最早的銀行,不過時至今日當年的工廠早都已經破產或着搬遷,原地留下的舊廠房也被二次開發,變成了大名鼎鼎的loft複式閣樓建築,倒是當年的大學還有銀行還好好地存在着。
“這裡也有紐約大學!”指着一座大樓上的紫火炬標誌,張許瑤有些興奮地喊道。
紐約大學(nyu)的全部18個學院遍佈全紐約,張老師前段時間還到其中幾個學院裡面參觀拍照過,自然不會不認識這支紫火炬。
張許瑤伸手輕拍面前的椅背,以激活前面的人肉地圖,很快就聽見馬競開口報站說“那裡應該是醫學院還有附屬醫院”,比什麼googlemap還有here不要方便太多。
不過這座學院並不在他們今天的行程上,張許瑤的目光很快從大樓上移開,轉而打量起了一路上的其他景緻。
經過前幾天的大雨洗滌,紐約上空的藍天白雲變得更加澄澈透亮,看起來分外賞心悅目,連帶着天空下東河旁的高矮老舊樓房也顯得漂亮悅目起來。
這些老樓破樓,還有一個更加鼎鼎大名的名字曼哈頓東河海濱重建工程,被一些移民中介機構包裝成了投資移民的知名品牌,不過車上幾人都沒有這方面的需求,所以馬競也只是隨便點了幾句就跳了過去。
他們今天的目的地是著名的寬街,去看著名的broadwayshows。
和僅有11米寬、500多米長的牆街(wallstreet)相比,全長超過25公里、寬度在25米到40米的百老匯大街的確夠得上寬街的名號,即便不能和國內一些地方寬達120米的雙向16車道相比,但在當年卻也是足夠寬廣的。
就像牆街因爲同業集聚效應形成銀行金融一條街一樣,寬街周圍的劇院越來越多,逐漸把這裡變成了專有名詞百老匯。
後來因爲商業傾向與藝術傾向的鬥爭,一些戲劇家開始跑到了曼哈頓格林威治村等房租便宜的地方表演,誕生了所謂的“外百老匯(offbroadway)”。後來因爲外百老匯也也變得商業化功利化,一些藝術家又在紐約其他地方開始表演,因此被人稱爲“外外百老匯”。
其實它們本質上都是百老匯,內容爲王、商業與藝術兼顧的大方向始終存在着,外外百老匯劇院、其他州縣劇院乃至外國劇院同樣是整個百老匯體系的一分子,承擔着做爲新劇試驗田以及老劇環球圈錢任務。
現代戲劇大量應用場景道具導致了戲院的專業化,每家百老匯劇院每天只上演一齣戲劇,單劇循環直到上座率繃不住爲止纔會停演幾年。所以新劇必須在外圍劇場得到良好反饋,纔有被搬上百老匯舞臺的機會。
同樣的,老劇人氣下滑,但是名氣還在,正好可以送去外地甚至國外圈錢,爲投資人賺取更多的利益。
“百老匯怎麼在華爾街旁邊啊?感覺好不搭啊!”隨着一棟棟摩天大樓映入眼簾,張許瑤立即想起了曼哈頓的著名特產銀行家和投資經理。
金融中心的華爾街和戲劇中心的百老匯當鄰居,看起來貌似有些不搭調,前者的刻板嚴謹,後者的張揚自由顯得是那麼格格不入,但是仔細分析的話卻又非常的合拍。
“戲院不建在銀行交易所旁邊,難道建在紡織廠汽車廠旁邊麼?8小時工作制是芝加哥工人1886年51大罷工之後才逐漸得到推行的,那時候第一家百老匯戲院已經開門60多年了。”
“這倒也是,銀行白領們總不能也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而且他們的收入也要高不少,有足夠閒錢光顧戲院。”
“最關鍵的是,等到工人有閒錢和閒時間了,愛迪生的電影也發明出來了。被電影院搶走的市場再難拿回來,戲院再也別想大規模擴張了。”
電影和戲劇是兩種看起來像,實際上大不相同的藝術形式,這裡面最大的區別就是“觀衆”這個元素。
電影裡面是沒有“觀衆”的,大家只能接觸到製片人或者導演想讓你看到聽到的東西,犧牲了觀衆的參與感和現場感,卻也帶來了強烈的可複製屬性。依靠製作拷貝大量放映,電影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鋪開,比如著名的83版《少林寺》,其5億人次播放記錄永載影史,而在此之前81版京劇電影《白蛇傳》更是實現了逆天的7億人次放映。
音樂劇裡面的常青樹《歌劇魅影》自1986年英國首演以來,已經收穫超過5000萬人次觀看,以及超過32億美元的全球票房,連電影之王的《阿凡達》也只能甘拜下風。
但是後者的27億美元全球票房是在幾個月內取得的,而前者卻用了接近30年時間,前後經歷16個劇組才共同創造了這份奇蹟。
百老匯主打產品音樂劇所具有的大投資、長週期、高風險、高回報特點,也使得他們離不開華爾街的金融支持。與此類似的,另一個音樂劇中心倫敦西區,也和金絲雀碼頭上各家銀行的支持脫不開關係,銀行與戲劇居然被巧妙的聯繫到一起,也是頗爲有趣。
“對了,那位倪德倫先生請你去看戲,到底是爲了什麼啊?他們不是不情願拍vr麼?”
百老匯戲院向來有着禁止演出時拍照錄像,蜜蜂幻景聯繫他們,嘗試將經典戲劇vr化的努力毫不意外的失敗了。不過他們的舉動卻是驚動了百老匯巨頭家族,聽聞馬競恰好在紐約渡假,大羅伯特·倪德倫先生就專門打電話邀請馬競過去看戲。
“正宗”的百老匯戲院只有加入劇院聯盟的40家,這裡面倪德倫公司就控制着9家。這個家族在開拓海外市場方面一直比較積極,在國內有諸多投資與合作項目。聽說馬競來到蘋果城,不管合作能不能成肯定是要見一見的。
至於他找馬競的目的,“當然是拉我來當天使啦!”
“哪個天使?”
“天使投資人。”
因爲硅谷的tmt(科技、媒體、通信)產業而聞名全球的“天使投資人”,其實就是起源於百老匯的,用來形容那些樂於贊助百老匯高風險創作的富裕投資人。
藝術創作是有風險的,好萊塢電影就算撲街了靠着錄像帶、dvd、網絡播放還能慢慢收回成本,而戲劇要是票房不佳就只能無奈擱置,畢竟戲劇建組以後每天都要花錢,不可能像《肖申克的救贖》那樣靠着後續電視播放、錄像帶dvd租售收入迴天逆襲。
當年這部影片投資2500萬美元,首輪票房1800萬,因爲入選奧斯卡提名啓動二輪放映又收穫了1000萬,但依然沒能填補上製片成本,就更別提發行成本了,不過靠着好口碑帶來的持續影響力,這部影片早已經收回投資並且賺到了大錢。
在百老匯,每部劇兩週上座率低於80%就要強制下檔,而通常要連演數百場才能夠收回成本,而演員工作人員都是8小時工作的,加上各種準備時間這些劇院一天只會開兩場左右單劇循環直到上座率繃不住爲止。
“啊?那你投不投啊?”張許瑤繼續專注捧哏。
“投啊,”馬競肯定地說道:“百老匯的口號不就是購買可口可樂股票,他們不會送你飲料,而投資百老匯,首映門票、明星聚會、行業活動、託尼獎等你來哦!”
“哥,你確定你念的這段口號不是八心八箭,破盤價只要998麼?”
“其實也差不多了,就當試試水唄,萬一哪朵雲彩就有雨呢。”
因爲藝術創作的專業性和不確定性,投資人在戲劇製作中得到的待遇也是冰火兩重天,拉投資時自然是你說什麼就是什麼,製作人精心準備試演劇目以求打動投資人,等到拿到錢就由變成“你奏凱,讓專業的來!”
好在美國這邊的法制建設比較完善,只要捨得花錢請律師買保險,投資基本上不會完全打水漂,就算劇目因爲上演場次不足賠了個底朝天,也有版權以及道具服裝什麼聊作安慰。
當然,要是劇目長盛不衰,投資者也會賺得盆滿鉢滿,覆蓋之前賠錢貨帶來的損失不說,還能獲得一張夠吃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長期飯票。
不過總的來說,通常每四、五部新劇只有一部能夠獲得觀衆青睞取得成功,所以製作人非常需要找來一位冤大頭先生來承擔這超高的失敗風險。特別是音樂劇的製作成本越來越昂貴,總投資額從70年代的幾十萬美元逐年上漲,80年代到了百萬,90年代突破千萬,就更加需要土豪老闆來充當這位可愛的“天使”。
說起來這都是電影電視害得,它們不但和戲劇搶觀衆,臺前幕後的明星和工作人員也是掠奪的對象,影視圈飛漲的片酬工資自然也會傳導到百老匯,再加上特效影視劇提升觀衆胃口,戲劇的舞臺道具也要做得更加精美才能保住觀衆,整個製作成本想不升高斷無可能。
像是2011年的《蜘蛛俠》新劇更是花了6500萬美元,演員可以在觀衆頭頂飛來飛去,帶來的“沉浸”體驗比之3d出屏電影還要強烈。這部新劇能夠捨得花那麼多錢也是因爲同名動漫改電影的火熱,使得投資方充滿了盈利信心。江湖越老膽子越小,這話放在投資人身上也是如此。
這位大羅伯特先生也是如此,雖然其以投資千萬大製作而出名,但同時他也非常喜歡拉其他公司來共同承擔風險,比如保險公司aig和票務公司ticketmaster就拉來入股了倪德倫公司。
倪德倫公司的小羅伯特先生這幾年在內地投資了好幾個項目,證明這個家族的心態是比較開放的,只要有利可圖,自然不愁合作不成。
而且馬競對vr於戲劇的結合非常有信心,就算不能在名劇場經典劇目上展開合作,在百老匯扎個釘子做演示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