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剛當着張屹的面,給教育佐誠撥打着電話,在電話中他把張屹人才培養計劃,向佐誠作着簡要的彙報。
“趙老,這雖然是件好事情,但是畢竟爲方舟集團培養人才,而不是給華夏培養。這樣你讓張屹同志寫份詳細的報告,我召開黨委會討論下。”
趙剛掛掉電話後,略帶歉意的道:“你都聽到了,這件事能不能成,需要佐部長召開黨委會以後才能作出決定。”
張屹從隨身公文包內,拿出昨天晚上熬夜寫好的人才培養計劃,遞給趙剛:“趙老您這樣是在折煞小子啊!無論此事成與不成,我都要感謝您!”
趙剛擺了擺手,道:“要感謝也是我代表華夏因高考落榜的學生,向你表示感謝!”說着就向張屹行着大禮。
張屹急忙避開道:“趙老,小子怎麼能接受您如此大禮呢?”
倔強的趙剛在張屹的阻止下,依然執意行完大禮:“張屹同志,老朽一生都爲華夏教育事業而奮鬥,你爲教育所做的事情當的起老朽的大禮!”
他看着年約七旬的趙剛,不得不欽佩華夏這代人,爲了自己心中的信念,無私奉獻出自己的一生。
正因爲這樣張屹更不敢接受趙剛的大禮,他找了一個蹩腳的藉口後,就匆忙的離開了趙剛的辦公室。
張龍見張屹急忙走來時,還不斷的回頭,只爲有人要對張屹不利呢。
“張少,快上車!”
張龍做着警戒姿勢,護送張屹上車後,單手撐着汽車引擎蓋,跳到駕駛門,迅速的開車向友誼賓館行駛而去,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車停在友誼賓館後,張龍依然高度警戒的觀察着四周是否存在潛在的危險。
同時不明白情況的華夏保衛人員,也同樣草木皆兵的拔出手槍,警戒在四周。並且還用對講機呼叫支援:“001……001……我是027,出現緊急情況需要增員……。”
張屹在下車後,看着在高度緊張戒備的華夏安保人員與張龍後。
他正要解釋時,卻被幾位安保人員撐着黑色雨傘,保護在中間,護送進賓館。
“各位同志,我沒有遇到。”張屹歉意把整個“烏龍事件”向安保人員解釋着。
就在衆位安保人員也對此次“烏龍事件”哭笑不得時。
王勝利帶着支援的民警走了進來,他在瞭解整個事件後:“同志們,雖然此次是個誤會,但是從這次應急突發事件的過程中,證明同志們已經吸取了其它同志的經驗教訓。”
頓了頓,繼續道:“希望同志繼續發揚我黨的優良傳統!”
不去搞政工工作,真實可惜了!這張口就來的能力,估計開會也不用準備草稿,都能講幾個小時!
張屹過意不去想着,因爲自己的原因造成這麼大的陣勢。他小聲的給張龍吩咐道:“張哥,去找賓館劉經理,把酒賓館的飲料搬出來給民警們解解渴。……並且在回房間拿一萬華夏幣。”
………………
在賓館劉經理帶領着服務員搬來飲料後,張屹打斷了王勝利的演講:“王局長,您看天氣這麼熱,先讓同志們喝點飲料解解渴。”
“保護您的安全本來就是怎麼的職責,在說您還出資幫助咱們幹警遺孀修建的住房……。”
張屹擺了擺手打斷了王勝利的話:“王局,一碼是一碼,在說今天天氣這麼熱,我爲同志們準備點飲料解解渴不違反你們的規定吧!”
在張屹的一再堅持下,劉長江吩咐賓館服務員把可口可樂、汽水等飲料分發給在場的每一位民警。
同時張屹拿了一瓶飲料笑呵呵的遞給王勝利時,有從張龍手裡接過用牛皮紙包的一萬華夏幣給了王勝利:“王局,這一萬元給在場的幹警加加餐。”
“這使不得!”王勝利急忙的把牛皮紙遞給張屹。
張屹佯怒的道:“王局,你要是不收的話,那等合資廠建成了,原本給你們局的五十名招工名額可就沒有了!”
“這……”
左右爲難的王勝利,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因爲收了違反組織原則,不收的話,這五十個招工名額就沒有了;要是讓幹警們知道,因他的原因把本屬於燕京警察局的招工名額取消了;那所有的幹警雖然明面上不會說什麼,但是背地裡一定連他祖宗八代都罵上了。
畢竟幹警子弟光知青返鄉就有一百多名,目前還處於待業狀態呢!
而就在這時陳東得知,又有人要對張屹不利後,也急忙趕來。
“王局長,既然是張屹同志的一片心意,那你就收下吧!……回頭向有關部門報備下就行。”
接着,陳東繼續道:“張屹同志,雖然今天是虛驚一場,但請你放心,我們燕京的公安幹警一定能確保你的人生安全。”
張屹請陳東和王勝利走進餐廳後:“陳書記,我當然相信咱們燕京警察對我的保護能力。”
在陳東坐下後,張屹繼續道:“剛好陳書記你來了,也省的我在跑一趟;我正想問下招工情況呢?。”
頓了頓,繼續道:“您看合資廠正在建立了,所以咱們要抓緊時間招聘員工,進行系統的培訓;爭取在廠區建設好,就能立刻上崗投入生產。”
“張屹同志,工人好招,但是要按照您的要求,不知道多少人培訓過後才能合格上崗。”
陳東最近也爲合資廠招工的事情頭痛呢。因爲現在華夏根本沒有競爭上崗這一說,所有的企業包括工廠都是鐵飯碗。
但是方舟不光需要培訓後競爭上崗,同時工資也是以基本工資加計件工資。
“陳書記,您放心只要招聘來的員工,認真參加培訓,我保證合格上崗的人數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陳東再次從張屹的話中聽出來,合資廠允許出現遊手好閒的員工。
他笑呵呵的道:“有了張屹同志你着保證,那隨時可以招聘到足夠的工人。”
張屹在心裡小小的鄙視了下陳東,他想着:我就是要杜絕出現遊手好閒的員工,才提出競爭上崗的政策。
同時他也瞭解到光燕京返鄉知青的人數,就高達3萬人。這還不算燕京其他的待業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