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化民三郡

這一場牌局,持續到了夜深。

在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世界裡,一個能持續到深夜的多人活動,並不多見。

第二日早朝,楊沐當着朝臣的面,下達了授封聖旨,將申城賜予皇子楊鈞,作爲他的食邑。

所謂食邑,與封邑略微不同,被授封之人本身,並不具有該城池的管理權和軍事統領權,食邑與其他的縣一樣,都統一受上一級管理,只是該地方每年的賦稅,不用上交給朝廷,而是全額由被授封者得到。

也就是說,以後整個申城的地方賦稅,都要入小皇子楊鈞的口袋裡。

對此,朝廷中並沒有大臣提出質疑。

幾個申國舊官員,更是很高興。

因爲,這意味着皇帝陛下並沒有用別樣的眼光看待申地,也算是給申國的舊貴族吃了一顆定心丸,在面對同僚的歧視時,可以喊出我就是蒼國人。

如果你反對,那就是反對皇帝陛下,反對大皇子殿下!

當然,朝會中議論的,也不僅僅是這一個事。

幾個月來,楊沐開的朝會比較少,主要是十二部分工明確,也很細緻,又有兩位丞相主持大局,只要按照制定的戰略施行,基本上就沒有問題。

趁着這個勁,楊沐頒發了針對洞國的政令。

洞國之地,以洞國最大高山脈連芒山爲中心,根據華夏自古以來的命名習慣,山南水北爲陽,山北水南爲陰,將洞國之地劃分三個郡——山陽郡、山陰郡、中坤郡。

如此一來,再加上龍興郡、樂元郡和臨水郡,蒼國就有了六個郡。

六郡之地,國土面積相當於中國四五個省那麼大,人口也達到了三千多萬,在整個大禮王朝來說,都可以算做是中等國家了,如果再加上經濟潛力和軍事實力,排名更得往前挪一挪。

當然,這是說在蒼國完全把洞國消化的情況下。

如果消化不良,引起民間動盪,不僅不會加分,反而還會減分。

基於此,楊沐再次頒佈了化民法令。

以前,剛剛吞併鄭國與申國的時候,他也頒佈過類似的法令,成果顯著,因爲民心所向,也就沒有遭受太大的牴觸,對待貴族也比較溫和。

但是,這次就比較狠了。

第一條,廢除洞國原有法令和政令,逐步推行大蒼律令和基於三大政令的改革政令,三郡中所有臣民皆享有與蒼國百姓同等待遇。

第二條,以戶籍和田地官簿被收繳開始,暫時禁止土地買賣,凡是家中土地超過百畝的部分,一律沒收,充爲國有基本農田,由官府調配給無耕地的貧困農民使用。

第三條,解除原有貴族的一切特權,凡是有爵位在身的洞國貴族,沒收所有財產。

第四條,原有奴隸人口,一律歸還自由,若有政令下達後,私自販賣和處理奴隸人口的,一律處斬。

第五條,在各村鎮設立學堂,並且教習《大蒼律令》,能夠通過考覈的人,免除一年的賦稅,獲得高分者,免除兩年賦稅,並且有機會進入官府任職。

這五條政令,可以說每一條都十分狠。

第一條的話,相當於把洞國的國民,都納入到蒼國體系來,不分等級,享受諸如賦稅、福利、功勳爵、科考、讀書習字……等一應待遇。

這和過去的洞國相比,兩者是天壤之別,當老百姓感受到切身好處的時候,自然會增加對蒼國的身份認同感,就算是心有芥蒂的人,也會漸漸的對蒼國產生一種感激,放下心中的成見。

第二三四條,就是拿洞國散落在各地的地主和貴族勢力開刀,就像是打土豪分田地一樣,能夠迅速收穫民心,不僅解放了奴隸階層的生產力,而且讓老百姓的日子有奔頭,安居樂業。

由於是直接沒收貴族土地,砍截地主的田地,所以可以預見的是,山陽郡、山陰郡、中坤郡這三個郡,將是目前整個蒼國中,土地分攤最平均的地方,修建一下水利,耕耘個一兩年,絕對能成爲蒼國的糧倉。

第五條,那就是文化統治了。

學堂的一系列洗腦教育是一件神器,整天讀書習字,背誦《大蒼律令》,再聽聽《大蒼時報》上的宣傳文章,想不對蒼國身份產生認同和依賴都難。

而免除賦稅和做官,就是誘惑大家自主接受文化統治,恐怕到時候教書先生不好好教,那些百姓們自己都不會樂意。

同化鄉野愚民,這五條政令足矣。

當然,施政是要人和要錢的。

這兩年來,教育部成果豐碩,所以楊沐下旨,給教育部撥款三千萬兩,一方面徵集社會上的讀書人,一方面培訓學堂裡那些學生,任命他們爲教書先生,派遣到三郡中的鄉鎮給鄉民授課。

掌握着另一件利器的禮部也不能少,楊沐大筆一揮,撥付給了他們三百萬兩銀子,用於《大蒼時報》的刊印,免費發放給各地官府,用於宣傳。

工部那邊,撥付一千萬兩銀子,派人組織有償的徭役,讓各村自己修建引水工程,用於灌溉農田。

反正攻下洞國後,僅僅是抄家和搬空國庫,就賺了一億五千萬兩的銀子,這幾千萬兩銀子的數目,也沒必要吝嗇。

一系列的舉措下來,楊沐在朝會過後又與幾個主要的大臣商討了一下細節問題,愣是忙到了中午。

午膳剛吃完,外交部的尚書嚴華與商務部的尚書秦長風聯袂而至。

原來,兩位尚書聯袂過來,就是爲了商討與各國交涉的事宜。

因爲蒼國的地理位置和政局關係,目前蒼國與各大諸侯國的交往,主要就是商業往來。

所以,這就與商務部分割不開,這一年多以來,兩部的尚書經常在一起商討事務,這一次聯袂而來,所說的應該也是同一件事。

“晉國祝賀我大蒼吞併洞國,並且邀請我蒼國出兵,瓜分魏國東南境?”

楊沐看完了外交部尚書嚴華遞過來的國書,心頭升起一種怪異之感。

無他,不合時宜而已。

第214章 盛國使臣第212章 報復性的戰鬥第214章 盛國使臣第60章 陣法顯威第103章 行刑第308章 成功第544章 撤退?潰逃!第393章 半喜半憂的邵國第604章 血戰前奏第303章 君臣異論第446章 交易(上)第454章 楚皇的憤怒第486章 雲國大亂第464章 碾壓二第423章 身份曝光第574章 莽軍士氣第338章 算計第243章 抉擇第70章 《周易》問世第305章 造船第57章 偷窺第198章 邦交第618章 大德王朝第401章 瀕臨滅國第68章 補償第419章 影響第309章 聲東擊西第155章 諾妃有身孕了第352章 設宴第249章 鐵石第464章 碾壓二第379章 參觀完畢第41章 投名狀第54章 申城之戰第271章 毀約第352章第87章 小村莊的補貼第597章 入侵第617章 降!第36章 瘋狂的戰歌第48章 一字長蛇陣第373章 懲罰第11章 戰爭賠償第134章 貴族的議和第274章 閔雷禪位第457章 兩軍對壘第108章 上河村見聞第327章 國師第360章 跪下第171章 長春功與素女功第233章 押解俘虜第4章 城門戰局第315章 兩路夾擊第382章 邦國貿易聯盟第171章 長春功與素女功第496章 破城第88章 村長第6章 攻心之計第497章 楚國徹底滅亡第590章 東巡第364章 糧食問題第294章 君臣之裂第389章 會盟之日第286章 論說第319章 驚天逆轉第509章 圍困第8章 君權神授第222章 議事第104章 大蒼律令第169章 禪國大典第333章 牆倒衆人推第467章 身份不夠第39章 初次交戰第165章 焦急的異國商人第542章 重創第527章 攻城第109章 爲蒼國之崛起而讀書第219章 國情和局勢第529章 鏖戰第449章 點醒第153章 往上爬第402章 邵國皇帝的求救第133章 農民起義第15章 政令推行第166章 銀票第202章 進擊的麒麟軍第453章 遭黑的楚國第420章 宴請楚國商人第241章 化民三郡第64章 胡駭的遭遇第78章 君臣討論第361章 給天子一個教訓第35章 御駕親征第569章 謀劃第166章 銀票第42章 收服第468章 屈丹的茫然第212章 報復性的戰鬥第376章 拒絕邀請第530章 積分激勵
第214章 盛國使臣第212章 報復性的戰鬥第214章 盛國使臣第60章 陣法顯威第103章 行刑第308章 成功第544章 撤退?潰逃!第393章 半喜半憂的邵國第604章 血戰前奏第303章 君臣異論第446章 交易(上)第454章 楚皇的憤怒第486章 雲國大亂第464章 碾壓二第423章 身份曝光第574章 莽軍士氣第338章 算計第243章 抉擇第70章 《周易》問世第305章 造船第57章 偷窺第198章 邦交第618章 大德王朝第401章 瀕臨滅國第68章 補償第419章 影響第309章 聲東擊西第155章 諾妃有身孕了第352章 設宴第249章 鐵石第464章 碾壓二第379章 參觀完畢第41章 投名狀第54章 申城之戰第271章 毀約第352章第87章 小村莊的補貼第597章 入侵第617章 降!第36章 瘋狂的戰歌第48章 一字長蛇陣第373章 懲罰第11章 戰爭賠償第134章 貴族的議和第274章 閔雷禪位第457章 兩軍對壘第108章 上河村見聞第327章 國師第360章 跪下第171章 長春功與素女功第233章 押解俘虜第4章 城門戰局第315章 兩路夾擊第382章 邦國貿易聯盟第171章 長春功與素女功第496章 破城第88章 村長第6章 攻心之計第497章 楚國徹底滅亡第590章 東巡第364章 糧食問題第294章 君臣之裂第389章 會盟之日第286章 論說第319章 驚天逆轉第509章 圍困第8章 君權神授第222章 議事第104章 大蒼律令第169章 禪國大典第333章 牆倒衆人推第467章 身份不夠第39章 初次交戰第165章 焦急的異國商人第542章 重創第527章 攻城第109章 爲蒼國之崛起而讀書第219章 國情和局勢第529章 鏖戰第449章 點醒第153章 往上爬第402章 邵國皇帝的求救第133章 農民起義第15章 政令推行第166章 銀票第202章 進擊的麒麟軍第453章 遭黑的楚國第420章 宴請楚國商人第241章 化民三郡第64章 胡駭的遭遇第78章 君臣討論第361章 給天子一個教訓第35章 御駕親征第569章 謀劃第166章 銀票第42章 收服第468章 屈丹的茫然第212章 報復性的戰鬥第376章 拒絕邀請第530章 積分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