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流涌動下,大唐搞風搞雨,明面上的大唐同樣強勢得不得了。
1781年初,大唐原本只是派兵到暹羅去平定暹羅的內亂,但是這場軍事行動很快就蔓延到了整個東南亞地區。不僅暹羅在兩個月內完全落入了唐人的掌控,真臘也將政權交給了新成立的大唐海外領政府。剛登位不久的孟雲挑戰了唐人,但是很快他的國家甚至都要滅亡了。
唐軍在七月就攻克了緬甸人的王都,並且在九月份勢力發展到了下緬甸,控制了仰光。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也完全被唐軍大和兵團所控制。一部分緬軍的殘兵向北退卻,唐軍便順勢攻入了北部土司控制的區域內,所過之處,土司們望風而降,表示臣服大唐。而孟雲在兵敗的情況下無可奈何,只能帶領勢力向西逃竄。
孟雲是知道了唐人的厲害,他屢次想向唐人求和,甚至願意割讓一部分土地,可是唐人卻根本不理他的建議。按理講唐人不應該窮追猛打纔對,佔了便宜就應該停手。可是孟雲哪知道,遠在上海的白南已經爲唐軍準備了大約兩年的後勤補給和軍費,而且大和兵團在作戰上顯示出了十足的韌勁兒,不斷地挑戰困難的作戰環境,仍能夠保持比較好的作戰狀態,這也使得白南無心跟孟雲糾纏,命令常斌徹底將緬甸消滅。
即便之後唐人可能管控緬甸地盤的時候會遇到一些麻煩,但是大唐並不指望多麼有效的控制,需要的則是對廣大地區主權所有的名義,就如暹羅合併之後,大部分地區只是按照海外領總督府發下的條例進行治理,甚至能執行幾分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好,不過他們名義上可都是聽從暹羅海外領總督府的。
緬甸也是相同的戲碼,白南已經計劃在仰光成立一個緬甸海外領總督府,管理上下緬甸地區。不過除了德林達依、撣邦轉給了暹羅,白南還肢解了其他的地區。比如北部土司管理區域,也就是後世的克欽邦和實皆省的北部地區,大唐將其交給了清國。這對於嘉慶來說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事情,雖然這些當地土司基本上不會上交朝廷什麼錢財,但名義上他們接受了大清的冊封,那也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殊不知唐人的這種舉動根本就是不把清國當外人,反正未來整個國家都會是大唐的,那麼這會兒擴充一點雲南的土地又有什麼不可以呢。而且這一地區交給清軍控制,對於唐軍比較有限的兵力來說也算是解放。一塊西南邊陲土地,大唐也沒有跟嘉慶要錢。這也讓嘉慶格外得意,拿出來大書特書的一番。嘉慶對於大唐的敵意略有降低,而在移民和經濟等事務上也更加配合了些。
緬甸國王孟雲在被大和兵團窮追不捨下,倉皇逃入了曼尼普爾,只不過由於曼尼普爾人跟緬甸人仇恨比較深,正是緬人滅掉了曼尼普爾王國,所以孟雲反而在這裡遭到了襲擊,這使得孟雲不得不繼續向西逃竄。唐軍到達曼尼普爾之後,得到了曼尼普爾人的歡迎。實際在另一個位面中,曼尼普爾雖然是印度的一個邦,但是在感情上跟中國更加親近。在與當地人協商之後,曼尼普爾同意加入大唐,當地人實行有限程度的自治。
孟雲的一路西逃,給了唐人絕好的藉口繼續向西擴展自己的勢力。至1781年的11月份,大和兵團僅一個旅五千人的兵力在在那加蘭、米佐拉姆、阿薩姆等地相繼擊敗了當地的政權。而孟雲本人也在阿加爾塔拉附近被唐軍追上,最終無奈兵敗自殺。
而在聖誕節前夕,大和軍團的挺進隊終於邂逅了一支來自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武裝力量。英國人也不是消息閉塞,自然聽說了唐人一路從緬甸打到了孟加拉,英國人恐懼於大唐的軍事能力,生怕自己的殖民地被奪,所以一方面調集武裝,另一方面敢來跟唐人談判。
其實大唐方面暫時也不希望繼續向孟加拉擴張了,從中南半島一路打到南亞,就算是大和兵團韌性和忍耐都好,但是也已經疲乏了,大唐留下了大片的地區沒有一個唐人統治,對於區域的整理控制力極其有限。如果再跟英國開戰,顯然又會牽扯各種精力,投入更多的成本。
於是,唐軍跟英軍接觸後,並沒有展開戰鬥,而是雙方形成了對峙的局面,英國人不願意後退一步,唐軍也不退。而兩國的外交官又忙了起來,不久之前由於英荷戰爭的事情,英國人不得不看着荷蘭東印度的大片殖民地被唐人接收過來,現在唐人又來到了孟加拉殖民地的門口,英國內閣只能再度召見駐英公使,商討解決辦法。
駐英公使也順勢提出,大唐無意佔據英國的殖民地,無意與英軍開戰,所以希望跟英國就南亞殖民地邊界進行勘定。這種事情英國人倒是沒有少做過,歐洲列強們經常互相爲了避免衝突,劃定殖民地的邊界,很多時候這個邊界都是很不準確的。
英國人是打死沒有想到唐人進展得這麼快,他們原本也有向東發展的心思,歷史上他們也確實這麼做了。不過現在由於唐人的存在,英國人只能放棄了這個念頭,全力開發孟加拉以及印度地區。
經過數個月的討價還價,唐人最終和英國人達成了一致:以現在英軍和唐軍對峙線和芬尼河爲邊界,邊界以東爲大唐共和國的海外領,邊界以西則爲英屬印度殖民地。雖然英國人的勢力實際上已經擴展到了這條邊界以東的一些地區,但是絕大部分的資產還是在西邊的,包括孟加拉最重要的城市達卡。而吉大港則歸屬了大唐,英國人一直都沒能對這裡完成攻佔,現在也只能望洋興嘆了。
唐英之間還就南亞殖民地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和商貿協議,不過這個商貿協議並沒有什麼卵用。英國人深知大唐商貨的優勢,如果開放了英屬印度殖民地給唐商,那麼他們的紡織品等一系列商品就難以賣得出去了。所以英國堅決不同意無限制地放大唐商船入港。不過大唐一直都是保持自由貿易的,大唐開放了英國東印度公司來大唐海外領進行貿易,不過關稅就比較高,而且同樣禁止出售來自英國的工業製成品。倒是允許英屬印度的鐵礦石、黃麻等原材料的貿易,同時也向英國商人出售大唐商品。
英國人不情不願,畢竟如果再給他們半個世紀時間,英國人相信自己就能把勢力擴展到緬甸去,可是唐人已經搶先一步,所以還是以保障自己利益爲上。
對於大唐共和國來說,消化整個中南半島和南亞剛佔據的地區,是一個長期過程。大唐不得不在清國培訓一批人,來到東南亞和南亞來爲大唐服務,涉及政府管理和商貿等多個環節。不過即便如此,人力仍舊是捉襟見肘,所以這偌大的一片區域,仍舊是以當地人自治爲主的。
加上由於大唐還從荷蘭人那裡拿過了東印度羣島殖民地,所以大唐在其後又重新劃分了自己的東南亞-南亞海外領行政區劃。
包括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婆羅洲、蘇拉威西島棉蘭老島、馬魯古羣島在內的巽他羣島地區,被合併爲一個大的海外領,巽他海外領,治所在坤甸。這個海外領下又包含了婆羅洲、棉蘭老、蘇門答臘、爪哇、蘇拉威西等省。
合併了老撾與緬甸的撣、克爾、克倫、孟、德林達依,組成新的暹羅海外領,治所在曼谷,這個海外領也是現在中南半島上面積最大,經濟和人口也最可觀的海外領。今後也將是大唐開發中南半島的核心區域。
真臘王國則變爲真臘海外領,所轄區域跟之前沒有什麼變化,治所爲金邊。
緬甸在割走了北面的克欽地區,東面的撣邦等地區,還有南邊也讓出了曼尼普爾,最後組成了一個縮小的緬甸海外領,治所仰光。這個海外領也算是最不平靜的一個,唐軍持續在與當地反抗的緬族人展開交戰。
三佛齊海外領增加了從暹羅轉出的克拉地峽的部分,面積增大不多,不過這個區域變更會使得這個海外領的銅礦採集業變得更加集中。三佛齊海外領治所在新加坡。
南亞部分,大唐將阿薩姆、梅加拉亞、特里普拉、米佐拉姆、曼尼普爾、那加蘭以及唐屬孟加拉地區,合併成了東輝海外領,治所吉大港。東輝這個名稱也是源於該地區的古稱,也被稱爲迦摩縷波,在大唐西域記中有記載。
如此一來,在東南亞南亞地區,大唐便有了六個面積可觀的大型海外領。白南爲中華地區建立經濟腹地的計劃在頂層設計部分已經算是完成。菲律賓和東帝汶還不在大唐手中,大唐暫時不會出手,但卻是早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