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倫謹慎選擇投資對象,花很多銀子買到了那些山寨的經營權。他成立了招標辦公室,開始公開招聘承包人才。話風一傳出去,來競標的人幾乎擠破了公司的大門。王倫收購別的山寨已經花了不少的銀子,因此他決定提高承包的價碼,還對參加競投者每人收取一兩銀子的投標費用,以保證投標活動的支出。綠林公司僅此一項就收入二百五十兩銀子。員工無不對王董事長的經營能力佩服得五體投地,尚未開張就淨賺二百五十兩,真是太划算了,這更增加了他們對王倫的信任和愛戴。
王倫公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態勢急速擴張。王倫拷貝了成功的經驗,對今年的經營狀況作出了很好的預測。他認爲,今年每條黃金線路的收益至少能在去年的基礎上增長50%,對公司來說,總收益的增長將比去年增加100%,想想都讓人興奮。
但三個月之後,朱貴拿着財務報表來到了總裁辦公室。王倫發現情況不對,連忙追問其詳情,朱貴說,截止到目前,公司收益只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扣除投資,公司的總收益不升反降。
“怎麼會這樣呢?”王倫不斷地自言自語着。
王倫連夜召集了十個部門經理舉行研討會。經過與會人員的充分討論,彙總後得出如下原因。
一、今年的天氣比去年乾旱,普遍收成不好,由於沒人有錢可供他們搶奪,導致收成下降。
二、由於在投標額上花了過多的資金,大部分強盜即使搶劫一年,也沒有多餘的收益,和坐在家裡數一年腳趾頭的收益差不多,並且還要擔驚受怕,這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積極性的發揮。
三、沒有人願意多種樹,因爲今年搶劫的土地明年可能就不屬於他們了。“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從此路過,留下買路財。”強盜們喊起這句口號來總是顯得有氣無力,一個原因是他們知道這樹和山其實都不是自己的,所以不那麼理直氣壯;另一個原因是,個別嘍囉偷砍樹木拿去換錢,所以當他們看到客商後再從草叢裡跳出來的時候,經常會昏倒,因爲已經在陽光下曬了太長的時間。
四、由於嘍囉數目比以前增加較多,每戶人家都需要添置長矛、刀具和馬匹,這給大家造成了新的困難。但平時這些東西就經常閒置,如果購買就會浪費大量的資金,使得大家本來就菲薄的收益更是少得可憐,所以很多人就不肯在武器上投資。結果很多強盜是拎着棍子上陣的,因此威懾力不強,很多強盜經常被客商打得滿地找牙,甚至還被剝去衣服。
五、由於被搶劫的次數過多,客商形成了討價還價的習慣。經常會發現這樣的情況:當強盜呼嘯着衝下山來,把刀架在客商脖子上的時候,客商會把東西扔在地上,大聲地說:“搶劫一百兩銀子不可以!那條線路的山大王只要八十兩銀子,如果你要真搶我一百兩的話,我就再也不從你這兒過了!”客商就是強盜的顧客,是他們的衣食父母。因爲是買方市場,所以客商經常貨比三家、討價還價。除了比較價格之外,還比較他們的服務。客商要求他們的刀要磨得鋥光瓦亮,要求他們的喊聲響徹天地,要求他們的裝扮更加粗獷豪放,要求他們的刀落得恰到好處。“拜託,拿出點專業精神來。”客商們總是這樣說。由於爭奪市場,強盜的報價一個比一個低,使大家的收益降低。
六、少數強盜缺乏職業道德,存心不交或少交搶來的銀子,甚至不惜和搶來的女孩私奔。據初步統計,大約有十個小嘍囉已經這樣幹了,還有一百個小嘍囉正準備這樣幹。他們不負責任的做法導致公司蒙受了大量的損失。
經過各部門經理的分析,王倫發現了問題所在,並作出如下調整:鑑於各部門不願意對經營線路進行有效的維護,故將承包期提高到三年。
這個決定得到了部門經理的一致通過,他們表示說:在未來的日子裡,要跟王總一起同風雨共患難,共同創造公司的美好明天。
一切似乎都在按照王總的設想按部就班地運行着,但林沖漸漸發現,公司已經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狀況,主要包括:
第一,沒有完整的企業理念。由於大部分新增人員均來自不同的山寨,各自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經歷都不一樣,原來大家的觀念都是各行其是,現在要讓他們放棄多年的成見,全心全意地爲公司服務,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頭痛的問題。加上員工的素質普遍不高,經驗不足,且缺乏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許多好的措施和方案一到了底下就執行不下去,或者結果完全變了樣。高層的決策不能夠很好地實施,已成爲阻礙公司繼續發展的主要瓶頸。
第二,缺乏工作熱情。經過幾年的磨合,公司管理人員對各自的工作內容已比較熟悉,對新的工作環境也基本適應,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沒有新鮮感,自然容易產生惰性,員工、特別是中層幹部的創業激情開始減退,對工作的牴觸情緒在日漸蔓延。由於每個中層幹部要管理的下屬均增加了十倍左右,管理精力嚴重不足,對下屬的監控力度大大削
弱,各個部門均出現了許多不和諧的苗頭,互相指責、怨恨不滿已成爲家常便飯,貪污腐化和消極怠工的現象也開始產生。
第三,大家考慮問題時更多的是站在本部門的立場上,而非整個公司的立場,總是把本部門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本末倒置。在考慮效益的時候,加上各部門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配合,互不買賬,各自爲政,工作效率明顯降低。
第四,少數人開始有特權意識,認爲自己是公司元老,是公司不可缺少的核心人物,貢獻突出,他們希望能享受更多別人享受不到的東西。這種思想導致了他們對公司現狀的漠視和忽略,對小嘍囉反映的問題不重視、敷衍了事,使小嘍囉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
第五,決策風險加大。由於股東人數的大大增加,往往爲了一個普通的問題爭論了三天三夜都還決定不了。因爲參與決策的人太多,根本沒有人會對決策質量負責,各種不負責任的決策紛紛出臺,給公司經營帶來了傷害。
第六,資金緊張。由於管理人員的迅速增多,管理成本急速擴張,雖然有銀莊的貸款,但流動資金變得非常少,公司財政開始面臨前所未有的緊張局面,管理人員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有拿滿薪了。這在員工心中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嚴重挫傷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在這些問題的綜合作用下,王倫成了消防隊員,經常忙於處理各種各樣的衝突。
林沖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和深思熟慮後,結合前段時間在EMBA的短訓班上掌握的最新管理知識,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決心從根源着手,通過觀念更新和組織變革來加以解決。他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公司的冬天》,準備發表在公司主辦的《綠林視界》上。林沖對公司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希望通過一系列經營分析會議和鋪天蓋地的橫幅宣傳攻勢,營造出公司目前正面臨巨大困難、已經到了必須變革的關鍵時刻這樣一種緊張氛圍,使大家都清醒地意識到,只有通過強有力的變革,才能夠生存和發展。
但他費盡心力寫出的文章被王倫扔進了垃圾堆裡。王倫對林沖進行了嚴厲指責,說他是想“唱衰王倫公司”。林沖感到,王倫的領導能力像一個巨大的鍋蓋,蓋住了成功的機會;自己則委曲於其下,無法突破。
到了年底的時候,所有的問題徹底暴露了出來:公司的經營狀況非常不理想,平均收益比上年下降了40%,低於沒有購併前各山寨的平均水平。股東們非常不滿,紛紛要求退出公司。內外交逼,困難重重,王倫公司正面臨自創立以來最大的難關。
站在茫茫的水泊邊,王倫看着汪洋裡的漁船,不知道自己路在何方。王倫的身心均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疲憊,他覺得自己是亞細亞的孤兒,無所適從。
“做人難,做男人更難,做有理想有抱負、成功與事業並重的男人更是難上加難。”王倫哀嘆着。
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梁山泊裡靜悄悄,王倫彈起土琵琶,唱起了哀傷的歌謠。
第三章吳用教授的財經寓言
樑中書是個草包,聽了老婆的話,派了不懂管理的楊志來押運生辰綱,結果出了問題,在黃泥岡上被晁蓋、吳用和阮氏兄弟等人用計智取。可惜,晁蓋等人合夥盜竊國家財產生辰綱的事遭人舉報,他們只好逃命到了梁山泊。
王倫領着一班頭領出關迎接,晁蓋慌忙施禮。
王倫道:“小可王倫,久聞晁天王大名,如雷貫耳。今日且喜光臨敝公司。”
晁蓋道:“晁某是個不讀書史的人,甚是粗魯。今日事在藏拙,甘心在王總帳下做一小卒,不棄幸甚。”
王倫道:“休如此說,且請到小寨,再有計議。”
一行人都跟着上山來,到得大寨聚義廳上,王倫再三謙讓晁蓋一行人上階,晁蓋等七人在右邊一字兒立下,王倫與衆頭領在左邊一字兒立下,一個個都講禮罷,分賓主對席坐下,王倫喚階下衆小頭目聲諾已畢,一壁廂動起山寨中鼓樂,又叫小頭目去山下款待同來的隨從,關下另有客館安歇,單說山寨裡,宰了兩頭黃牛,十隻羊,五頭豬,大吹大擂設下筵席,衆頭領飲酒中間,晁蓋把智取生辰綱之事從頭至尾,都告訴王倫等衆位,王倫聽罷,領教了晁蓋的手段,駭然了半晌,心內躊躇,作聲不得。但表面上還是虛作應答,筵席至晚散畢,衆頭領送晁蓋等人往關下客館內安歇,自有人來服侍。
晁蓋心中歡喜,對吳用等六人說道:“我們造下這等彌天大罪,哪裡去安身!不是這王總經理如此錯愛,我等皆已流落江湖。此恩不可忘報!”
吳用只是冷笑。
晁蓋道:“先生何故只是冷笑?有什麼想法嗎?”
吳用道:“兄長性直。你道王倫肯收留我們?兄長不看他的心,只觀他的顏色動靜便知。”
晁蓋道:“觀他顏色怎地?”
吳用道:“兄長不見他早間席上與兄長說話倒有交情,次後因兄長說出殺了許多官兵、捕盜、巡
檢,放了何濤、阮氏三雄如此豪傑,他便有些顏色變了,雖是口中答應,心裡好生不然。若是他有心收留我們,只就早上便議定了坐位。杜遷、宋萬這兩個,自是粗魯的人,待客之事如何省得?只有林沖那人原是京師禁軍教頭,大郡的人,諸事曉得,今不得已坐了第四位。早間留意林沖看王倫答應兄長模樣,他自便有些不平之氣,頻頻把眼瞅這王倫,心內自已躊躇。我看這人倒有顧盼之心,只是不得已。剛纔出來之時,我給了他一本書,這本書看下去,管叫他本寨自相火併!”
晁蓋道:“全仗先生妙策。”
當夜七人各自安歇。
林沖從王倫辦公室回來,覺得很鬱悶。王倫和公司中層領導商量的是晁蓋等人投資加盟公司的可行性問題。在林沖看來,晁蓋等人的到來是公司的一件幸事,不但爲公司輸送來了新鮮血液,更帶來了充足的資金和先進的市場開拓經驗。但王倫的表現讓他大失所望,因爲王倫不想失去自己的指揮權。
林沖生了半天悶氣,忽然想起吳用教授送給自己的那本書還沒看。吳用是著名的經濟學家,也是著名的暢銷書作家,他送自己書看肯定大有深意。
林沖從公文包裡取出書讀起來。這是吳教授寫的一本財經寓言,很簡單,林沖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就把書看完了,但這本書讓他感慨良多。故事梗概是這樣的:
洪荒之地,有一片樹林。樹林裡原本是空蕩蕩的,沒有什麼動物。一隻麻雀最早來到這裡,它帶着小麻雀在樹林裡做了窩。小麻雀還很小,幫不了大麻雀什麼忙,因此它覺得很孤單。
後來,又來了一隻烏鴉。烏鴉本來是在樹林裡歇歇腳的,但麻雀對它說,只要你留下來,我就讓你和我一樣,成爲這樹林的王,我會給你30%的股份。烏鴉一聽,很高興。它在外頭總是遭白眼,在這裡卻能擁有30%的股份,當上自己的主人,於是烏鴉就留了下來。
麻雀和烏鴉很快就發現,它們兩個即使累死,也不能把所有的果實收下來,只得任其爛掉,這對它們是很大的損失。於是麻雀和烏鴉到其他樹林貼出招聘啓事,找別的動物和它們一起創業。那些動物一開始也和烏鴉一樣,不願意來。但麻雀像對付烏鴉一樣,對這些小動物也封官許願,除了按月發給它們草籽之外,還給分紅,這樣,很多小動物都紛至沓來。
樹林立刻熱鬧起來。麻雀和烏鴉已經不用到外頭拉動物入夥了,相反,它們還要進行面試,以便擇優錄取那些慕名而來的動物。麻雀和烏鴉不敢收留猛禽,只招聘那些機靈的松鼠、勤勞的螞蟻、奔跑的蜈蚣、敏感的兔子什麼的,因爲它們任勞任怨,能創造更多的剩餘價值。
一些厲害的角色也開始闖到這片樹林裡來。對付老虎、金錢豹、獅子之類的猛禽,麻雀和烏鴉也有它們的辦法,它們知道惹不起這些大塊頭,就定期交稅。這些厲害角色也是愛面子的,覺得麻雀和烏鴉既然給了自己這樣的待遇,自己也應當本分一些。何況,它們還有別的樹林要管理。於是麻雀和烏鴉與這些大型動物也相安無事。
麻雀和烏鴉最最頭痛的是那些不大不小的動物,比如猴子、豺狗、梅花鹿什麼的。它們比麻雀和烏鴉要強壯,但是比老虎、金錢豹、獅子要柔弱;它們是樹林裡最大的破壞力量,比那些厲害角色難纏得多,總是上竄下跳,不是一個安民告示就可以輕鬆搞定的;它們總是憤憤不平,無時無刻不在想着統治樹林;它們在樹林裡開會,說什麼“一隻麻雀和一隻烏鴉,憑什麼來統治我們呢?它們不過是來得早一些罷了”。
麻雀和烏鴉覺察後嚇得驚惶失措。它們想:“我們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樹林秩序,可不能讓這幫畜生給毀了。”麻雀和烏鴉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建立契約。
幾天後,麻雀和烏鴉公佈了《叢林契約》。
《叢林契約》規定,樹林是大家的,任何人都不能據爲己有;麻雀和烏鴉是這個樹林的發現者,所以應該享有更多的權利和最大的股份;螞蟻、蜈蚣、松鼠、兔子等動物是光榮的勞動者,所以理應獲得相應的股份;猴子、豺狗、梅花鹿等動物,享有在樹林裡生存的權利;老虎、金錢豹、獅子等動物擁有管理職責和獲得稅收的權利。
《叢林契約》兼顧了很多動物的權利,大多數動物都表示滿意。本着契約的精神,所有動物都不敢輕舉妄動,開始老老實實地生活,包括那些不安定分子。因爲它們知道,對付麻雀和烏鴉很容易,但要對付那些厲害角色就是自找倒黴。
就這樣,在《叢林契約》的保護下,麻雀和烏鴉的後代一直在那片樹林裡當着樹林之王。
林沖看完了寓言,感觸頗多。
他想:“如果不改變的話,這就是公司的未來。要想把公司做大,就必須清除擋在發展道路上的障礙,清除麻雀與烏鴉。”
林沖洞悉了吳用教授送給他這本書的初衷,他心裡說道:“好吧,爲了公司的未來更加光明,我來當這個清道夫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