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蕭朝貴折戟長沙城

bookmark

1852年6月16日,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連發《奉天誅妖救世安民諭》、《布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救一切天生天養中國人民諭》三篇檄文。

文曰:真天命太平天國左輔正軍師東王楊、右弼又正軍師西王蕭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若曰:嗟爾有衆,明聽予言,予唯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虜之天下也;衣食者,上帝之衣食,非胡虜之衣食也;子女民人也,上帝之子女民人,非胡虜之子女民人也。

慨自滿洲肆虐,而中國以六合之大,九州之衆,一任其胡行,而恬不爲怪,中國尚未有人乎!妖胡虐焰燔蒼穹,淫毒穢宸極,腥風播於四海,妖氣慘於五胡,而中國之人,反低首下心,甘爲臣僕,甚矣哉!中國之無人也!

夫中國首也,胡虜足也;中國神州也,胡虜妖人也。中國名爲神州者何?天父皇上帝真神也,天地山海,是其造成,故從前以神州名中國也。胡虜目爲妖人者何?蛇魔閻羅妖邪鬼也,韃靼妖胡,唯此敬拜,故當今以妖人目胡虜也。奈何足反加首?妖人反盜神州?驅我中國悉變妖魔?罄南山之竹簡,寫不盡滿地淫污;決東海之波濤,洗不淨彌天罪孽!

予謹按其彰着人間者,約略言之:夫中國有中國之形象,今滿洲悉令銷發,拖一長尾於後,是使中國之人變禽犬也。中國有中國之衣冠,今滿洲另置頂戴,胡衣猴冠,壞先代之服冕,是使中國之人忘其根本也。中國有中國之人倫,前僞妖康熙,暗令韃子一人管十家,侮辱中國之子女,是欲中國之人盡爲胡種也。中國有中國之配偶,今滿洲妖魔,悉收中國之美姬,爲奴爲妾,三千粉黛,皆爲羯狗所污;百萬紅顏,竟於騷狐同寢,言之慟心,談之污舌,是盡中國之女子而玷辱之也。中國有中國之制度,今滿洲造爲妖魔條律,使我中國之人無能脫其羅網,無所措其手足,是盡中國之男兒而脅制之也。中國有中國之語言,今滿洲造爲京腔,更中國音,是欲以胡言胡語惑中國也。凡有水旱,略不憐恤,坐視其餓殍流離,暴露如莽,是欲使中國之人稀少也。滿洲又縱縱官擾民,佈滿天下,使剝民脂肪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國之人貧窮也。官以賄得,刑以錢免,富兒當權,豪傑絕望,是使我中國之英俊抑鬱而死也。凡有起義與復中國者,動誣以謀反大逆,夷其九族,是欲絕我中國英雄之謀也。滿洲之所以愚弄中國,欺悔中國者,無所不用其極,巧矣哉!

昔姚弋忡,胡種也,猶戒其子襄,使歸義中國;苻融亦胡種也,每勸其兄堅,使不攻中國。今滿洲乃忘其根源之醜賤,乘吳三桂之招引,霸佔華夏,極惡窮兇。予細查滿韃子之始末,其祖宗乃一白狐、一赤狗,交媾成精,遂產妖人,種類日滋,自相配合,並無人倫風化。乘中國之無人,盜據中夏,妖座之設,野狐升據;蛇窩之內,沐猴而冠。我中國不能犁其窟而鋤其穴,反中其詭謀,受其侮辱,聽其嚇詐,甚至庸惡陋劣,貪圖蠅頭,拜跪於狐羣狗黨之中。今有三尺童子,至吾知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則艴然怒。今胡虜猶犬豕也,公等讀書知古,毫不知羞?昔文天祥誓死不事元,史可法誓死不事清,此皆諸公之所聞也。予總料滿洲之衆不過十數萬,而我中國之衆不下五千餘萬,以五千餘萬之衆,受制於十萬,亦孔之醜矣!

今幸天道好還,中國有復興之理,人心思治,胡虜有必滅之徵。三七之運告終,而九五之真人已出。胡罪貫盈,皇天震怒。命我天王肅將天威,創建義旗,掃除妖孽,廓清中夏,恭行天罰。言乎遠,言乎邇,孰無左袒之心;或爲官,或爲民,當急揚徽之志!甲冑干戈,載義聲而生色;夫婦男女,擄公憤以前驅。誓取八旗,以安九有。特招四方英俊,速拜上帝,以獎天衷。執守緒於蔡州,擒妥歡於應昌。興復久淪之境土,頂起上帝之綱常。其有能擒狗韃子咸豐來獻者,或能斬其首級來投者,又能擒斬一切滿洲胡人頭目者,奏封大官,決不食言。

蓋皇上帝當初六日造成之天下,今既蒙皇上帝開大恩,命我主天王治之,豈胡虜所得而久亂哉!公等世居中國,誰非上帝子女?倘能奉天誅妖,執蜇狐以先登,戒防風之後至。在世英雄無比,在天榮耀無疆。如或執迷不悟,保僞拒真,生爲胡人,死爲胡鬼。順逆有大體,華夷有定名,各宜順天,脫鬼成人。

公等苦滿洲之禍久矣!至今而猶不知變計,同心戮力,掃蕩胡塵,其何以對上帝於高天乎?與義兵,上爲上帝報瞞天之仇,下爲中國解下首之苦,預期肅清胡氛,同享太平之樂。順天有厚賞,逆天有顯戮。佈告天下,鹹使知聞。

檄文一出,震天動地,四野之孤苦貧民、楚湘之天地會衆,鹹來依附,入教之人,日以千計,兩月不到,太平軍民驟增五萬。

道州不戰而失,咸豐帝下旨查拿餘萬清、王揆一,復諭賽尚阿務必滅賊於道州。

賽尚阿飭令和春駐道州北,兼及東;劉長清駐道州以西之江華、永明;孫應照駐道州以東之寧遠,楚雄協副將鄧紹良駐道州南;四部分防遠堵,待賊彈盡糧絕,再行合圍攻剿。

江忠源語:“分防不如合剿,遠堵不如近攻;賊惑人心智,裹挾百姓,宜早滅之。”

賽尚阿言聽計從,嚴令諸將分進合擊,懈怠者,餘萬清、王揆一也。

清軍四面圍攻,軍情益急,衆皆惶惶。楊秀清道:“無慮,官多怯懦之輩,兵皆無律之軍。吾意,道州周遭之地,謀取不謀守,通長沙之路暢,道州之圍解。西王蕭朝貴,統率前軍,務必打通北進之路。其餘各軍,各守地盤,訓練新軍,養精蓄銳,以待時變。”

蕭朝貴得令,率曾水源、林鳳祥、李開芳等,剽悍疾進,半月之內,連克桂陽、江華、郴州。蕭朝貴察納雅言,自潰兵處得知長沙城陴防疏,即告天王、東王:長沙城爛,一攻即破,吾輕兵數千,小道襲之。

洪、楊應允。

1852年8月26日,蕭朝貴率兩千精銳,自郴州始,繞過衡州大道,由東北小路疾馳,又克永興、安仁、攸縣、茶陵、醴陵。9月10日,進至長沙外圍,連破營盤七座,殺總兵福誠以下官兵八百,繳獲彈藥四千擔,佔長沙妙高峰、天音閣,依託民居,開炮攻城。

炮聲雖響,前湖南巡撫駱秉章卻長出一氣。

前湖北巡撫羅繞典拱手拜駱,道:“大人贖罪,吾奉旨幫辦軍務,剛愎自用,未採大人堅壁清野一策,助賊也!大人私財葺城、召鮑軍門回援,於今觀之,吾等汗顏。”

駱秉章道:“羅大人勿責,大人宅心仁厚、惜屋愛民,非常人所能及。吾雖荒廢政事,就此卸任;然修壘葺牆,亦屬本分。張亮基大人未到,賊已兵臨城下,你我攜手拒賊,確保城垣。”

羅繞典道:“南門戰酣,蕭朝貴逆匪,驍勇好鬥,鮑起豹力單,吾助之。”

蕭朝貴長途奔襲,洪秀全惴惴不安,道:“長沙城闊,西王兵寡,勢難攻破,吾大軍即行開拔,以爲後援。”

楊秀清道:“西王,天國最強之將,定能一擊而破。”

洪秀全道:“焉有百戰百勝之將!如有不測,奈何?”

楊秀清道:“西王智勇雙全,縱有小挫,亦能自脫。道州之地,襟帶兩廣屏蔽三湘,吾等於此養將蓄兵,耗得時日,方見成效。”

9月12日,蕭朝貴令曾水源、林鳳祥、李開芳分攻長沙南門、瀏陽門、小烏門。

曾水源道:“吾東,天音閣前蔡公墳,亦應遣重兵把守;妖佔,吾東進、北攻之路堵矣。”

蕭朝貴道:“兵單力薄,無力兼顧!鄧紹良妖軍已燒我後軍營帳,速速攻擊南門,長沙城破,一切迎刃而解。”

朝貴言畢,疾上妙高峰,登高望遠。不料,一炮彈自長沙城頭呼嘯而來,正中胸膛;朝貴啊呀一聲,口眼俱呆,硬撐三日,奔西而去。

林鳳祥、李開芳慌,擬退兵。

曾水源道:“萬不能退,鄧紹良妖軍堵我後路,即刻封鎖西亡消息,火速稟告天王、東王;集中兵力,攻佔蔡公墳,穩住陣腳,以待援軍。”

太平軍突圍道州,竄犯長沙。咸豐帝龍顏煞白,急諭:賽尚阿督圍不力,摘頂戴花翎,革職拿問;麾下三子,亦同革職。兩廣總督徐廣縉爲欽差大臣,署理湖廣總督,臨機決斷湖廣事務。湖廣總督程矞採佈置失當,聞警倉皇,革職留營辦理糧臺事務。新授湖南巡撫張亮基,再勿多俟,速速離黔,馳赴湘地,調度戎機。向榮及道州追圍諸軍,亟應飛馳長沙,竭力勿怠。另,各大學士、軍機臣工、各省督撫將軍、六部尚書、九寺各卿等,禦敵之策,鹹來奉上。

追圍之軍,江忠源先至。

江忠源謂劉長佑道:“妙高峰、天音閣已爲賊佔,天音閣賊少,務必攻下;閣前蔡公墳,亦爲要地。佔此二處,連城爲犄角,斷賊東、北之去路。”

是夜,江忠源親率三百死士,偷襲蔡公墳、天音閣,得手。

曾水源連夜反擊,戰至天明,不克,退守妙高峰。

江忠源下令勿追,只將天音閣、蔡公墳工事,再行加強。

劉長佑問故。

江忠源道:“賊軍前鋒,兵強將悍。吾兵單力薄,強守待援。國難思良將,快快快,吾要與那湘上農人修書一封。“

劉長佑笑道:“農人悠哉湘陰柳,老亮今明左季高。”

江忠源亦笑曰:“左宗棠乃天縱之才,不來此可惜了。”

兩廣總督徐廣縉接剿匪聖旨,極爲躊躇,遲不動身。

廣東巡撫葉銘琛道:“闔朝上下皆曰:粵東夷務,林公始之,徐公終之。兩公皆爲英夷敬畏。徐公此去,可爲圓滿。”

徐廣縉道:“世人皆看其表,難察其理。夷務繁雜,任重道遠;敢曰理清頭緒?洪楊肆虐,禍接兵連,湘楚之地,可有安身之所?”

葉銘琛道:“你我拒夷五載,情深意切,容我私下直言,直入武昌,萬萬不可,大軍入鄂,阻梗賊道,賊必回返,再禍粵桂。夷在港澳,已然焦頭爛額;洪逆再至,廣東完矣!湘潭之城,湘南重地,進可剿,退可守。吾據粵域,根絕夷事,應援諸公。”

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五十九章 林鳳祥全軍覆沒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7)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九十二章 李世賢鏖戰皖南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一章 許乃濟石破驚天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7)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七十九章 石達開躑躅贛東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七十一章 天京城血流成河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一章 許乃濟石破驚天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
第十九章 楊秀清神機妙算第十章 璞鼎查攻城略地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2)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九十七章 僧格林沁揚威大沽口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五十九章 林鳳祥全軍覆沒第一百一十八章 左宗棠樂平封神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7)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1)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零七章 李秀成征戰蘇南(3)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二十九章 石達開搶佔龍回潭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4)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1)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4)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九十二章 李世賢鏖戰皖南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4)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一章 許乃濟石破驚天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7)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一十九章 胡林翼南遲北速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七十九章 石達開躑躅贛東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七十一章 天京城血流成河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四十五章 曾國藩討粵匪檄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一章 許乃濟石破驚天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鶴章攻克無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