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劉瑲琳大戰赤崗嶺

bookmark

陳玉成至,胡林翼急,強拖病體,馳至多隆阿大營。

多隆阿道:潤帥辛苦,萬望保重;陳賊已是強弩之末,潤帥不必事事親躬。

胡林翼道:無妨。賊之精銳者,惟四眼狗一支耳;吾軍絕倫超羣者,惟多公也。兩強相逢勇者勝,安慶會戰,有勞多兄。今天下之大局,不以得城爲喜,而以破援賊爲功。蓋發逆自粵西起事以來,每以堅城堅壘牽綴我兵,而轉於無兵及兵弱之處狡焉思逞。故賊日見其多,兵日見其少,賊處乎有餘,而我轉處於不足。善乎!

多隆阿道:陳狗之小左小右二隊,甚是兇悍,小馳驛之戰,黃蓋紅旗彌山漫谷蟻聚蜂屯,馬賊飛馳尤爲兇暴。吾觀陳狗之軍,左右小隊竟皆不至。此乃滅狗最佳之機。

胡林翼道:陳狗之小左隊,滯留鄂北;陳狗之小右隊,已被鮑超、成大吉部圈圍集賢關;陳狗實乃自取滅亡。降將程學啓稟告,安慶糧資幾絕;吾等隔絕糧道,或可坐享其成。

多隆阿道:啓稟潤帥,坐享慢矣!掛車河易守難攻,實乃天險,陳狗即便集兵十萬,孰能奈何!

胡林翼道:天險分吳魏,嚴關峽石通。屏藩阻淮水,得失系江東。草木騰兵氣,桑麻劃土風。低頭憐末路,爐炭擁曹公。多公稍安勿躁,依託天險,以逸待勞,靜待陳狗入甕。

1861年5月24日,陳玉成率軍三萬,自掛車河出發,左中右並進,圍攻多隆阿大營。

多隆阿兵分五路迎之,兩軍鏖戰半日,溫德勒克西、格通阿馬隊復又兩翼側擊,衝散太平軍大陣。陳玉成力不能挽,遁退桐城。

集賢關這廂,陳玉成離去次日,鮑超、成大吉即至,萬餘湘軍悍勇,立時包圍赤崗嶺。

曾國荃亦兵出濠外,再浚長濠,將集賢關、菱湖北岸太平軍營壘團團困圍。

楊載福聞訊,偕總兵王明山、參將周萬倬,率兵四千,加入戰團。

靖東主將劉瑲琳無懼,督率小右隊,晝夜迎戰,斬殺湘軍副將蔣文彪、都司何宗耀、守備劉萬福以下九百餘人。

鮑超、成大吉不敢再戰,赤崗嶺外,築炮臺三十餘,狂轟七晝夜。

李四福、朱孔堂、賈仁富不堪炮擊,攜部出壘,俯首乞降。

靖東將軍劉瑲琳督率千軍,死守不退。然天降大雨,傾盆瓢潑,水幾滅頂,壁壘皆傾,彈盡糧絕,瑲琳無奈,棄壘而出,行經馬踏石,雨益大,溪水暴漲,不能渡。

鮑超偕楊載福水師趕至,將劉瑲琳餘部,幾盡殺絕。

曾國藩聞,喜呼:瑲翁一去,陳狗必亡!傳吾軍令,即將瑲翁,訊明肢.解,傳首安慶城外,呼城賊、壘賊而告之,以寒逆膽而快人心。李四福、朱孔堂、賈仁富等三千降匪,皆乃悍將勁卒,多戕官兵,三河尤甚,諾可弗守,降亦不納,匪必盡戮!

小右隊全軍覆滅,陳玉成痛心疾首,親赴天京,面陳洪秀全:罪臣奉命征討妖孽,所過破巢壓卵,無敢接鋒。惟多某老謀善戰,用兵如神,臣與對陣,屢爲所敗。今數十萬精銳悉遭頓挫,自度力不能敵。

洪秀全道:多隆阿妖孽,非合忠胞之軍,不能制也。

陳玉成道:忠部滯贛半載,遙不可及。天國之將,李世賢潰於樂平,劉官芳敗於祁門,黃文金景德傷身,惟寧國楊輔清部,尚屬完整。

洪秀全道:速傳朕令,輔胞楊輔清,即刻督率寧國全軍,馳援安慶;忠胞李秀成,速攻武昌,以解安慶之圍。忠胞若能攻佔武昌,則安慶之圍立解。去歲既定之策,大江南北,兩路直驅,會攻武昌,以救安慶。英胞半途而廢,今有悔否?

陳玉成道:今歲四月,臣既兵臨武昌;那時,忠部距武昌六百里之遠。忠部,自去年歲末攻祁門遇阻後,即轉赴休寧,兵入皖南,後經婺源,轉進浙江,佔常山,攻玉山,克江山,忙碌一月,復入江西,攻廣豐,不克;擊廣信,不克;再攻建昌、撫州,亦不克;爾後雖克吉安,然旋失;再,陰岡嶺大捷,攻得瑞州、義寧、武寧,後雖入鄂,然卻再三躑躅,遲不進擊武昌。

洪秀全道:朕昨接探報,忠胞入贛,統籌三月,集兵三十萬,現正攻擊興國、通城、通山,此三城若下,武昌何愁不得?萬事宜速不宜遲,英胞速至安慶,會合輔胞,剪除妖孽!

李秀成兵鋒入鄂,湖廣總督官文驚悸,速即諮請安徽巡撫李續宜率兵三千,扼控魯家巷,統籌戰守;又令副都統巴揚阿督率馬隊,馳奔紙坊,尋機進剿;再飭原皖南道李元度,偕新募之勇,繞襲通城。

官文諮令發畢,嘆曰:李續宜一介武夫,本督竟然發諮請調,天大的笑話。

幕僚亦嘆:淮北練首苗沛霖爲泄私憤,自今年二月起,統兵十萬,圍攻壽州,翁同書獨守孤城,如入囹圄;朝廷不能制,遂以李繼撫位,是以湘勇之勢,壓制苗練也。

官文道:粵逆肆虐,壽州之圍至今無解。苗沛霖首鼠兩端,反覆無常,不是好鳥!

胡林翼得知武昌復又告急,心急如焚,氣貫腦際,竟又噴出一腔熱血。

曾國藩得報,急至胡林翼處,嘆曰:萬望潤帥,保重身子;切不可曲解賊意,猶自水路飛馳回援;嗚呼,賊逆未平,潤帥之身軀,尚擋風浪乎?

胡林翼道:李逆秀成,三十萬大軍,兵臨城下。李續宜、彭玉麟二部雖至,然兵寡將微,吾雖復遣成大吉部堵截,然亦寡也!速飭鮑超入贛尾追,促成南北夾擊之勢。

曾國藩道:潤帥急也,劉瑲琳賊匪未滅,成大吉即撤;鮑部再撤,曾國荃以何拒賊?百密一疏,前功盡棄。吾即飭令左宗棠、張運蘭二部,暫緩休整,速爲戰備,安慶戰事一有反覆,即刻渡江馳援。鮑超即率霆軍,先入宿松,渡江抑或弗渡,相機而動。

胡林翼道:安慶周遭,吾兵去半;已不可抗抵陳逆大軍,吾冀奏請撤圍安慶,再飭多隆阿部入鄂誅李。

曾國藩道:潤帥切不可有此思!去年之棄浙江南昌解金陵之圍,乃賊中得意筆也,今年抄寫前文無疑。吾但求力破安慶一關,此外皆不遽與之爭得失。程學啓稟報,安慶幾無糧草,破城或於彈指間。

胡林翼道:既如此,多隆阿部留駐拒賊,鮑部即刻飛馳渡江,截堵李匪後路。官文飭令李元度攻擊通城,以分賊勢,想來,李次青氣候覆成。

曾國藩道:李元度改換門庭,擅自募勇,此風不可長,稍得閒暇,必即彈劾。潤帥撤兵,國荃、國葆處,最爲險要,此着不慎,全盤皆輸。彼六七僞王者,各挾數十萬之衆,代興迭盛,橫行一時,不知何時戡平!

胡林翼道:太平軍封王太濫,諸王各不相下,不受節制,故行軍難有統帥;上游僅恃陳玉成,下游僅恃李秀成,非有節鉞之尊也,事必無成。如無意外,安慶必得。然吾亦如此,官軍提督、總兵、黃馬褂,成爛羊頭,一旦亂平,朝廷有如許官,有功者無以爲生,必生意外。

曾國藩道:粵匪未平,潤帥思多;匪患平定,再與兄論。天不遂人意,潤帥來回奔波,孱弱之軀,實堪憂也!

胡林翼苦笑曰: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冥冥之中自有定數。李少荃者,確有才幹,滌兄不妨再致幕下砥礪。

曾國藩道:少荃確屬帥才,吾即好言勸歸。當務之急,乃慶城阻戰,稍有疏忽,前功盡棄。

曾國藩言罷,致書曾國荃:羣賊分路上犯,其意無非援救安慶,無論武漢幸而保全,賊必以全力回撲安慶圍師。即不幸而武漢疏失,亦必以小支牽綴武昌,而以大支回撲安慶,或竟棄鄂不顧。陳狗回撲安慶時,官軍之能守不能守以定乾坤之能轉不能轉,此爲至關;武漢縱失,尚可旋得,安慶一馳,不可復圍,故餘力主不馳圍之說。潤帥處,吾已再三諮勸,畛域勿分,武漢可緩,安慶絕不馳圍,方爲上上之策也。

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五十九章 林鳳祥全軍覆沒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七十九章 石達開躑躅贛東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2)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2)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七十九章 石達開躑躅贛東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5)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
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五十九章 林鳳祥全軍覆沒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鴻章署撫伊始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6)第四十九章 韋志俊二破武昌第一百一十六章 曾國藩逢凶化吉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2)第六十四章 石達開兵進江西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一百六十一章 左宗棠縱橫捭闔第七十九章 石達開躑躅贛東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秀成繞越羊棧嶺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外守滬計定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二十八章 左宗棠初出白水洞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2)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1)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2)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5)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二十二章 江忠源嫩竹蓄根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1)第四十八章 曾立昌兵敗臨清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一百四十七章 李秀成迴天乏力(1)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一百二十四章 董元醇折震殿陛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五十八章 韋志俊三破武昌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鴻章督任直隸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鴻章未雨綢繆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四十三章 江忠源命殞廬州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五十三章 咸豐帝恩威並施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一百七十章 彭毓橘戰歿麒麟凹第四十二章 曾國藩拒不出兵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3)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1)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3)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一百六十九章 賴文光大戰尹隆河(2)第一百零五章 李秀成奔襲杭州城第五十一章 曾國藩進兵武昌第六十章 胡林翼奓山潰敗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1)第三章 林則徐虎門銷煙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7)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8)第一百零三章 陳玉成鏖戰小池驛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七十九章 石達開躑躅贛東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鴻章綿裡藏針第四十一章 江忠源直入絕地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七十六章 胡林翼力扼陳玉成第六十五章 秦日綱回援鎮江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5)第十一章 奕經連戰連敗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4)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