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今後爲何戰

白甲軍水軍戰船逆水而上,槳手們奮力的划着船槳,逆流爭楫而上。船艙內,徐皓月望着桌上的地圖沉默不語,一旁白甲軍諸將都在,徐皓月不出聲,他們也都是靜悄悄的,沒人說話。

過了片刻,徐皓月忽然說道:“周軍諸路兵馬之中,哪路兵馬最強?”

諸將互相看了看,劉逸軒道:“自然是張永德、趙匡胤部周軍最強,水陸兩軍有五萬多人,而且大多都是殿前軍的精銳軍馬,還有新編練的水軍襄助,自然最強。”

徐皓月嗯了一聲,沒有擡頭又問道:“那他們的作戰目的呢?”徐皓月和諸將討論軍事的時候,喜歡代入一些後世的術語,久而久之白甲軍諸將都已經明白其意。

李逸搶着說道:“自然是攻取沿淮各州了。”說完後諸將紛紛出言附和。

徐皓月皺眉道:“不,他們的目的沒有這麼簡單,沿淮各州以陸路攻取即可,周軍水軍跟進其實是想邀擊唐軍的水軍!前番鎮海軍南撤,長江之上唐軍還有大量水軍戰船,周軍是想圍攻沿淮各州,誘使唐軍水軍北上應援,然後一舉殆絕唐軍水軍,水軍繼而沿運河南下襲取揚州、泰州,耀兵威於大江之上,唐主懦弱,以爲依憑的水軍一旦覆滅,金陵便暴露在周軍的鐵蹄之下,到時候便是罷戰求和,盡割淮南之地給周國,我等就算守住西面,亦是防不住東面的。”

諸將聞言面面相覷,看着淮河水道到了楚州之後,和大運河連同,便可沿水路直下揚州、泰州,進入長江了。跟着徐皓月又說道:“周主派了李重進攻打廬州,卻派了韓令坤、郭令圖分別攻打蘄州、舒州。他明明知道攻打蘄州、舒州必要先打我白甲軍所在的盛唐縣,部署的兵力和戰將卻不是最強的,難道他不怕又在我白甲軍面前吃敗仗麼?”

劉逸軒看了地圖忽然明白過來,倒抽一口涼氣道:“周主是想讓韓令坤、郭令圖牽制我們,李重進、向訓打下廬州、滁州之後,鎖住我軍東進應援淮東各州的道路,讓張永德、趙匡胤能夠從容用兵。一旦周軍取下揚州、泰州,殆絕唐軍水軍,唐主一定會服軟求和的。”

祁紅年接口道:“如此,就算我等守住盛唐、英山,屏障蘄州、舒州,淮東之地盡散,朝廷一定會盡割淮南之地以求罷兵,那時候我們怎麼辦?”

李逸嘟囔道:“這還不簡單,他割他的,我們守我們的,大帥已經是郡王了,大不了到時候扯旗自立爲王!”

此言一出,諸將紛紛叫好起來,唯獨劉逸軒眉頭緊皺,默然不語。徐皓月可是笑不出來,看到劉逸軒如此神情便問道:“逸軒,看你沉默不語,可是另有他想?”

劉逸軒微微頷首,轉身從書架上取出一份更大的地圖來,攤在桌上說道:“這是天下各地的大地圖,如今天下羣雄之中,以周國幅員最廣,土地、人口衆多,大周立國之後,北擊契丹、殘漢,南壓荊州南平臣服,西進收服党項稱臣,前年出兵西北擊破蜀國大軍,收復秦、階、成、鳳四州,兵鋒無人可擋。如今北地、西面皆無周國敵手,如今周主起兵十五萬攻掠淮南,國中悍將精銳盡出,南下取淮南乃是周主志在必得之事。”

徐皓月點點頭示意劉逸軒分析得在理,讓他繼續說下去,諸將也是凝神傾聽,慢慢的都皺起眉頭來,只聽劉逸軒續道:“反觀我白甲軍,起兵成軍不過一年,所轄之地不過英山、盛唐兩縣,民不過十萬,兵不滿萬數,若然唐廷服軟,盡割淮南之地,再無兵馬北上牽制,周軍主力環攻我等,白甲軍如何能以一域之力抗一國之威?”

說到這裡,諸將盡皆默然,過了片刻李逸甚是不甘的說道:“我等可以退入英山,這邊十萬大山,我就不信不能和周軍周旋!”

劉逸軒搖搖頭說道:“英山乃山地,出產有限,而且缺鹽,只消周軍斷我鹽路,我軍久而必被所困。”

祁紅年皺眉道:“那我們到時候就南渡,到江南去。”

徐皓月緩緩說道:“白甲軍的根基在英山,沒有英山便不是白甲軍,況且到了江南,便不是我們說了算了。”

李逸苦着臉道:“難道我們就沒有別的出路了?”

徐皓月看了看諸將,緩緩的說道:“如果我等守住了淮西,但唐廷服軟割地求和,放棄我等,到那時候便是我等自謀出路之時。英山也不是那麼好打的,我等要謀出路,就要打得周軍沒有辦法,與我等定城下之盟!”

劉逸軒站起身說道:“大帥說得對,壽州便是一個例子,我等可像壽州那樣,逼得周主訂城下之盟,這樣我們可爲英山、盛唐等地百姓謀得活路,也爲白甲軍謀得出路!”

李逸喪氣的說道:“說來說去還是要投降大周。”此言一出諸將都是垂頭喪氣,默然不語。

徐皓月知道再做的大多都和周軍有血債,周軍第一次攻淮,的確殺孽太重,白甲軍起初成軍之時,也是因爲周軍暴虐無道,如今擺在面前的路還是要歸降大周,諸將一時間定然難以接受。

“虎頭曾今問過我,什麼時候天下才會太平,纔不用打戰。”徐皓月緩緩的說道:“亂世百年,軍閥割據,天子無種,唯兵強馬壯者居之,各方豪強相互攻伐,受苦的只有百姓。周主柴榮若是英明之主,能統一天下,結束亂世,自然是天下百姓的幸事,我等以一己之私怨引兵抗拒,便會逆天下大勢,天下百姓也不會支持我等。昔年武王英布起兵反漢,便是出於私怨,起初雖然兵鋒所向能無往不利,但最後終究難免敗亡,他便是過於篤信武力,而看不清天下大勢。天下亂世已久,人心思定,若真有英主現世能統一天下,我等順大勢而動,便是最好的出路!”

祁紅年皺眉問道:“周主是英明之主麼?若是英主,去年爲何還會縱兵殺掠?”

徐皓月輕嘆一聲說道:“英主也是人,是人都會有錯,但英主與庸主最大的區別便是能否看到自己的錯誤。”跟着徐皓月看着諸將說道:“周主在壽州城破之後,沒有再殺掠,我等便看下去,周主會如何改變。若他還是殘暴不仁,縱兵爲虐,那我們就算全部戰死也不能有一人降。但若周主懷柔,民心所向,我等亦不可逆大勢!”

跟着徐皓月緩緩的說道:“大家起兵起初是爲了血仇,但我們也殺了不少周兵,以殺止殺終非了局,難道我們要打一輩子的仗麼?大家也想着能得富貴、娶妻生子、安家落葉、安享太平,我們以復仇起兵,現在便是爲了出路而戰!”

聽完徐皓月的話,諸將都明白了,白甲軍最好的出路便是看清大勢,順勢而動,否則便會沒有出路。而最後徐皓月說的,也是讓諸將大爲認同,人性終究是自私的,起兵搏殺一場,起初是爲了報仇,但作惡的司超、王彥升部周兵差不多被他們殺光,可以說是大仇已報,後面的征戰各人心中的確都想謀一場富貴,什麼大仁大義的虛假之話都是用來誆騙士卒的,最爲現實的便是大家最後都能博個大富大貴、封妻廕子,說白了就是爲利益而戰,但要博得個人的好出路,首先白甲軍便要能有好出路,否則到最後,失去仇恨動力的兵卒又沒了新的動力,是沒辦法戰勝任何敵人的。

徐皓月從壽州的陷落看到柴榮的心思開始轉變,沒有殺害城內任何一人,又借貸糧食給百姓,清淮軍既往不咎改爲忠正軍,加入周軍的序列,這一切都預示着柴榮知道了民心向背能左右戰局這個道理,如果接下來他開始以懷柔政策征伐淮南,又東進直接威脅金陵,唐廷一旦服軟,民心又靠向大周,白甲軍再強,他徐皓月再詭計多端、兵法神妙也是無用,最後只會落得和英布一個下場,跟隨他的人也不會有好結果。所以徐皓月早早的將這個概念傳輸給諸將,讓他們明白今後是爲何而戰。

徐皓月來自後世,自然知道歷史走向,而且現在的大周也和歷史上一樣的強大,白甲軍之前一系列的勝利是改變不了大周強盛這個事實的,白甲軍歸周其實才是最好的出路,而且徐皓月一開始也是這樣想的,只是那時候的民心還不在大周,柴榮也還不明白懷柔民心的作用,但好在他知錯能改,真不愧是五代第一英主。

白甲軍戰船到了王家灣停靠休整,方刃的探子卻送來急報,李重進的三萬大軍到達廬州之後,居然留下兩萬兵馬圍城攻打,分出一萬兵馬由王彥升統帶,前來攻打盛唐縣。

諸將聽聞盡皆大驚失色,盛唐只有一千老弱殘兵和新招募的五千新兵,根本擋不住一萬周軍,若是盛唐被攻陷,出征的白甲軍將被截斷退往英山的道路。

徐皓月聞報後急命水軍啓程,他要在最短時間內帶領兵馬趕回盛唐縣,李重進定是猜到自己會在正陽阻擊韓令坤和郭令圖,一早就有從廬州西進攻打盛唐的打算,看來李重進這個後周名將還真是不能笑看了他,爲今之計只能比快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英山王從義第八十七章 輕裝襲英山第三百二十一章 遺孤若轉機第二百二十七章 十萬精銳騎第三百二十四章 變出馬盂山第三十四章 重會趙匡義第十一章 搏殺催獸性第一百九十二章 治國六綱言第一百五十九章 重進顯智計第一百六十章 土城阻擊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血淚化白蓮第二百零五章 步卒逆騎衝第五十章 青竹翠紙甲第二百四十四章 追涉桑乾河第三百二十九章 失信於人前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翠珠簾後第一百六十六章 築蘭雅圓房第二百七十六章 兄弟情意重第三百三十三章 當局者亦迷第一百六十三章 天子當馭人第二百三十二章 陳橋柳葉飛第一百九十三章 只爭朝夕故第二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殺招第二百三十七章 朝堂爭未休第九十三章 山徑落雪石第一百九十九章 謀事欲成事第二十章 鐵槍王文昭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攻破連環第二百三十二章 陳橋柳葉飛第一百五十八章 深處若往昔第二十五章 出招無跡尋第二百九十五章 內戰的序幕第六十一章 暗月殺人夜第三百零八章 宣政殿許婚第二百五十七章 權柄間或轉第一百四十四章 同袍豈無義第二百八十四章 歷史的命運第一百七十四章 舊識領兵來第二百六十七章 未曾留情面第二百零五章 步卒逆騎衝第二百七十章 回光徒返照第一百五十五章 今後爲何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戰急忙歸返第一百九十章 龍亭初建時第一百六十九章 輕取清流關第九十章 飛雪漫白幡第三十六章 威猛鬼頭刀第六章 二君之來意第二十九章 心意難轉圜第二十三章 武秀天下聯第一百四十七章 奈何蠢如豕第一百八十一章 卸甲歸農樂第二百一十一章 初戰風雨折第四十四章 兩心尚不知第三百零三章 陣前忙換將第三十二章 回首三面緣第二百四十八章 公義今何在第三百一十章 冷風吹涼心第七十一章 北風入淮來第二百四十五章 急下新武州第三百零二章 可曾婚配否第三百章 單獨分勝負第二十四章 忠義無屍骸第一百七十二章 環滁皆山也第一百三十七章 英山王從義第二百三十六章 軍議布兵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攻破連環第二百五十一章 驟雨風雷至第二百六十一章 碧血灑軍帳第一百二十一章 事有不可爲第四十三章 洞房花燭夜第二百九十八章 漢國三隱事第四十七章 英武正氣堂第三百零四章 鉅變醞釀中第二百九十八章 漢國三隱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紙上談兵略第九十五章 夜襲武王莊第八十二章 五代無仁君第二百零六章 旦夕下蔚州第五章 英主不逢時第三百二十三章 烈火焚孤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欲從後掩襲第一百四十七章 奈何蠢如豕第三百三十七章 詐死尋退隱第七十二章 糧草換獻策第十三章 十里桃花溪第二百五十七章 權柄間或轉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恨誓北伐第一百三十八章 玄武教鍾隱第二百零七章 周主御輕軍第二百七十二章 決水灌汴梁第一百九十五章 伐遼備戰休第三百三十七章 詐死尋退隱第三百二十一章 遺孤若轉機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梁英霸氣第一百八十章 不敗之名號第二百四十四章 追涉桑乾河第二十六章 英氏二兄弟第七十五章 簞壺相迎殺第三十六章 威猛鬼頭刀
第一百三十七章 英山王從義第八十七章 輕裝襲英山第三百二十一章 遺孤若轉機第二百二十七章 十萬精銳騎第三百二十四章 變出馬盂山第三十四章 重會趙匡義第十一章 搏殺催獸性第一百九十二章 治國六綱言第一百五十九章 重進顯智計第一百六十章 土城阻擊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血淚化白蓮第二百零五章 步卒逆騎衝第五十章 青竹翠紙甲第二百四十四章 追涉桑乾河第三百二十九章 失信於人前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翠珠簾後第一百六十六章 築蘭雅圓房第二百七十六章 兄弟情意重第三百三十三章 當局者亦迷第一百六十三章 天子當馭人第二百三十二章 陳橋柳葉飛第一百九十三章 只爭朝夕故第二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殺招第二百三十七章 朝堂爭未休第九十三章 山徑落雪石第一百九十九章 謀事欲成事第二十章 鐵槍王文昭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攻破連環第二百三十二章 陳橋柳葉飛第一百五十八章 深處若往昔第二十五章 出招無跡尋第二百九十五章 內戰的序幕第六十一章 暗月殺人夜第三百零八章 宣政殿許婚第二百五十七章 權柄間或轉第一百四十四章 同袍豈無義第二百八十四章 歷史的命運第一百七十四章 舊識領兵來第二百六十七章 未曾留情面第二百零五章 步卒逆騎衝第二百七十章 回光徒返照第一百五十五章 今後爲何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戰急忙歸返第一百九十章 龍亭初建時第一百六十九章 輕取清流關第九十章 飛雪漫白幡第三十六章 威猛鬼頭刀第六章 二君之來意第二十九章 心意難轉圜第二十三章 武秀天下聯第一百四十七章 奈何蠢如豕第一百八十一章 卸甲歸農樂第二百一十一章 初戰風雨折第四十四章 兩心尚不知第三百零三章 陣前忙換將第三十二章 回首三面緣第二百四十八章 公義今何在第三百一十章 冷風吹涼心第七十一章 北風入淮來第二百四十五章 急下新武州第三百零二章 可曾婚配否第三百章 單獨分勝負第二十四章 忠義無屍骸第一百七十二章 環滁皆山也第一百三十七章 英山王從義第二百三十六章 軍議布兵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攻破連環第二百五十一章 驟雨風雷至第二百六十一章 碧血灑軍帳第一百二十一章 事有不可爲第四十三章 洞房花燭夜第二百九十八章 漢國三隱事第四十七章 英武正氣堂第三百零四章 鉅變醞釀中第二百九十八章 漢國三隱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紙上談兵略第九十五章 夜襲武王莊第八十二章 五代無仁君第二百零六章 旦夕下蔚州第五章 英主不逢時第三百二十三章 烈火焚孤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欲從後掩襲第一百四十七章 奈何蠢如豕第三百三十七章 詐死尋退隱第七十二章 糧草換獻策第十三章 十里桃花溪第二百五十七章 權柄間或轉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恨誓北伐第一百三十八章 玄武教鍾隱第二百零七章 周主御輕軍第二百七十二章 決水灌汴梁第一百九十五章 伐遼備戰休第三百三十七章 詐死尋退隱第三百二十一章 遺孤若轉機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梁英霸氣第一百八十章 不敗之名號第二百四十四章 追涉桑乾河第二十六章 英氏二兄弟第七十五章 簞壺相迎殺第三十六章 威猛鬼頭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