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長安

bookmark

華夏元年,7月22日,長安。

“風霜凜凜兮春夏寒,人馬饑荒兮筋力單。豈知重得兮入長安,嘆息欲絕兮淚闌干……”

伴隨着《胡笳十八拍》的歌聲,李宏上校率領一營騎兵,在關中平原的官道上向南疾馳着。

李宏之前帶領第三重型旅自西北攻入關中,數日前到了長安西北百公里處的邠州(彬州),然後就接到了第八路軍突破壺口抵達潼關的消息。緊接着潼關易手,胡福生率隊西進,爲了配合他們,李宏也率部急行軍南下直驅長安。

論行軍距離,潼關和邠州離長安差不了太多,但潼關往西有渭河水路,而邠州往南卻多山難行,因此胡福生他們的進度要快上許多。因此,李宏乾脆帶着騎兵們脫離大部隊先行,一路繞過幾個城池,於今日抵達了長安周邊。

現在,他們已經能看到橫亙於長安城北的渭河水面了。

“果然,被他們先到了一步。”李宏看着河上幾艘掛着夏旗的船隻說道。

渭河自西向東貫穿了整個關中盆地,爲當地提供了重要的灌溉水源和通航河道。元國定都長安後將其精心整治,築堤清淤,使得通航能力大大改善,如今又是夏季,水位甚高,所以陸戰二旅的船隻能從黃河沿着渭河一路開到長安來。這既給士兵們輸送了補給輜重,也解決了渡河的麻煩。

渭河北岸渡口區有一支夏軍的騎兵小隊駐紮,現在他們看到李宏部到來,便主動迎了過去,確認身份後又將他們引領至渡口旁。

騎兵們分隊飲馬休整,與此同時河上的兩艘白鹿級向北岸靠來,準備協助他們渡河。

不僅夏軍自己的船,還有不少當地的渡船也集中過來,雖然都是小船,但多一艘船也多一點運力。

李宏自己上了一艘白鹿級,看着周圍渡船上的船伕賣力的樣子,不禁笑了出來:“這也算是簞食壺漿了吧?”

這艘船的船長郭楚州上尉說道:“剛到的時候他們都嚇跑了,看沒事才跑回來一些,等到我們出錢僱他們幫忙,跑回來的就更多了。”

李宏聳聳肩,道:“一般民人就是這樣的,天大地大生活最大,誰會真給元國賣命啊?我們從蕭關過來,一路上也是這樣,只要出錢,民夫搶着過來賣力。”

說話間,蒸汽船已經在不寬的河面上駛過大半,接近南岸了,不久後就靠到了渡口上。

李宏將後續渡河工作交給騎兵營長,自己帶着警衛班繼續南行。

渭河之南、長安城東,有支流曰灞河,發源於東南山區,向北匯入渭河。昨日胡福生率領的夏軍混合部隊自臨潼向西急行,渡過灞河後就地紮營,現在營地仍在灞河西岸。李宏他們向南行進了一陣子,便看到了這個營地,與哨兵確認身份後進入營中,找到了這支部隊的指揮官胡福生。

兩人早就認識,見面之後打過招呼,瞭解過彼此的情況,便進入了正題。

“走,準備進城了!”胡福生抄起頭盔就往帳外走去,與李宏一同騎馬出了營地。

在營地之南,夏軍的五個營已經列陣就緒,等到指揮官一聲令下,便向西南齊刷刷行進過去。稍後,李宏手下的騎兵也集結完畢,向南加入行軍隊列之中。

又過了一段時間,宏偉龐大的長安城出現在他們面前。

“這……還真是巨城啊,不愧是長安!”李宏由衷地感慨道。

元國的長安城是在唐宋舊城的基礎上翻新而來,規模並未擴大,但舊城就已經很大了,城牆邊長近十公里,在平原上拔地而起,幾乎佔據了整道地平線,巍巍壯觀,令人心生讚歎,不負長安之名。

胡福生也是第一次看到這座久負盛名的城市,左右遠望了好一會兒,才嘆道:“漢唐古都……果然名不虛傳啊。”

李宏道:“漢唐古都,卻不爲漢唐之人所有多年了,今日,便要將其奪回來!”

胡福生一擊掌,喊道:“對,今日便要奪回長安!”

“奪回長安!”

周邊的官兵也跟着喊了起來,然後逐漸擴散出去,很快聲浪便在大軍之中此起彼伏。

“奪回長安!”

“奪回長安!”

喊聲震天動地,南方城牆上的守軍都探頭張望過來。

李宏意氣風發,一夾馬腹,向前躍出一個身位,然後回頭對胡福生說道:“胡兄你且在此壓陣,我去玄武門一探!”

說着,他便率警衛離開隊列中央,去了右翼自己帶來的騎兵營中,點了兩個連,提起速度向長安城趕去。

隨着距離的接近,長安城更清晰地展現在他們眼前。

長安城的北大門便是著名的“玄武門”,從北進入玄武門就是皇室居住的宮城。這在軍事上實在是有些單薄,所以玄武門外又建設了兩層甕城,外敵必須攻破這兩層甕城才能真正入城。元國重建長安城的時候,對這兩層甕城又進行了改造,增加了厚度、增建了棱角馬面,形成了前高後低更適合發揮火力的類棱堡結構。不僅甕城如此,其餘城牆上也隔一段距離就修了一座凸出的馬面,放置大小火炮。以當時的技術水平來看,無論何人來攻,都必將在這座堅城之下頭破血流。

可惜,再強的城防,也得有人守才行啊。

李宏一行不到二百騎兵,從北方原野呼嘯而來,一直到火炮射程邊緣才停下,硬是沒遇到任何元軍阻擋,就這樣讓他們大大咧咧逼到了城前。

“在近處看過去,這座大城更顯宏大啊。”李宏左右看了看,城牆上倒是有不少人頭在動,但用望遠鏡仔細看過去,就能發現他們衣甲都不齊備,顯然是臨時徵召來的民兵而非正規軍。

“轟!”

突然一聲炮響從城牆上傳來,與此同時一枚鐵彈從上面飛出來,落在騎兵羣前的空地上,又蹦跳着滾了一段距離,什麼也沒打到。

李宏看向這處炮位,不閃不避,搖頭道:“距離都算不準就開炮了,這屆元軍不行啊。”

說話間,大概是受之前的炮聲影響,又有兩門炮打響了,同樣沒什麼戰果,只是有些煩。

李宏回頭看了看大部隊的位置,算了算時間,便對手下騎兵們道:“去給他們來點教訓吧!”

騎兵們很快分出一個小隊,呈鬆散隊形向玄武門甕城接近過去。見他們靠近,城頭更多火炮打響,但實心彈在這個距離上命中率可憐,根本打不到一個個單獨的人,而霰彈又打不了這麼遠,只能眼睜睜看着這些人越來越近。

最後,騎兵們在離城牆大約五百米的位置停了下來,各自下馬找到簡單的掩體,然後取下步槍調整表尺瞄準了城頭炮位。這個距離實在太遠,步槍想打中城上人難度相當高,但火炮鐵彈想打中他們難度更要上兩個數量級,而且射速不可同日而語,對射一段時間後,城頭逐漸出現傷亡,火炮啞火,而野地上的騎兵仍毫髮無傷。

李宏在後方一直注視着城門方向——實際上這種戰術並非沒有弱點,只要守軍派一支騎兵出城突襲,野地上鬆散的夏軍射手就只能集合後撤,所以更多的騎兵在後方待命準備隨時接應。可是城門卻始終沒有動靜,這說明城中大概已經沒多少能野戰的兵力了。

他笑了笑,又擡頭看向城牆。經過長時間的射擊壓制後,城頭火炮大部分已經沒有動靜了,即使還在活動的炮手也只敢蹲在女牆後低着頭操作,裝填速度很慢,有效瞄準更是不用指望。

“沒必要再跟他們玩了,撤回來吧,等大部隊過來直接架炮轟過去!”李宏道。

野地上的射手上馬迴歸隊列,李宏領着他們又向西馳去,偵察其它城牆上的兵力佈置。長安城實在太大,他們剛去西城牆那邊看了一眼,大部隊就接近北城牆準備佈置陣地了,於是李宏將偵察任務交給手下,自己率隊迴歸大部隊之中。

“要勸降嗎?”李宏對胡福生問道。

“等等吧,城內有消息了。”胡福生指了指後方,一整行野戰炮正在部署,“先打上幾輪,再派人去問問情況,不降就攻城了!”

李宏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就這樣吧,無所謂了。”

……

不久後,長安城中。

長安城中延續古制,將城區劃分爲一個個方方正正的坊,如棋盤般整齊劃一。在這兵臨城下的當口,每個坊都閉門緊守,居民不敢外出,街道上空空蕩蕩的,只餘野狗尚不知世事在遊蕩。

“轟轟……”

親仁坊旁的街道上,幾條野狗正在一處多日無人的街邊菜市翻找着食物,突然又一輪磅礴的炮聲和爆炸聲從北傳來,將它們嚇得躥了出去。

而它們躥去的方向,一行身着勁裝的男子形色匆忙地趕了過來,在坊門口喊了幾聲,又亮出一塊令牌,坊中便有人冒出頭來,將他們引入坊中。

此時,其餘坊市中居民皆躲在家中,內里巷中冷清無人,然而這親仁坊中卻截然不同,門前巷旁人頭攢動,與新來者一樣皆是青壯男子,顯然是有什麼不尋常的狀態在。

這幾人大部分都聽從坊中人安排,去了一處僻靜地等待,唯有爲首一人被繼續引領着往內裡去,進了一家“永福酒樓”之中。

這家酒樓往日生意不錯,但以往客人多是中下層的一般民衆,今日大堂之中卻坐了一羣膚白體胖的富態之人。新來人進門摘下斗笠,當即就有不少人認了他出來,招呼道:“孫侍郎,怎麼纔來啊,可就等你了!”

來人乃是工部侍郎孫威,因家族與華夏國有聯繫而在長安頗有些另類的名氣,而這座永福酒樓常人不知,實際上卻是華夏國派駐長安的一間秘密情報站。顯然,今時今日能匯聚在這間酒樓的人,就是“識時務”的長安貴人了。

孫威左右環顧一圈,笑呵呵入座,道:“我也不該是最後一個吧,這不劉兄和徐兄都沒來麼?……今日事急,我便不一一問候諸位了,見諒,見諒。”

又有人搖頭道:“這兩家都被朝廷點了帶着嫡系南狩了,剩下的人不敢牽扯,也不敢來。嗬,剛纔我們還議論着要不要先去封口,免得他們泄密呢。”

一名長鬚老者擺手道:“罷了,時至如今,大局都擺在明面上了,他們即便泄密又能泄什麼?還是留點餘地吧。”

這時,一名穿着修身短打扮的中年男子從後堂掀開布簾走出,向諸人走來。諸人見了,立刻換上恭維的表情,口稱“石掌櫃”“石兄”“石公”等等。

此人名叫石仲,是華夏國派駐長安的情報員之一,明面上的身份是這間酒樓的掌櫃。原本他在長安的任務只是收集情報,但這幾年來攻守之勢移易,他也開始暗中與元朝貴人接觸,獲取更多情報並試圖策反。一開始,他做得還比較小心,但隨着天下大勢越來越明朗,他的動作也就越來越大。如今,長安城中有頭有臉的人物,居然大半與他或與他的下線有聯繫。

數日前,元軍突然在長安城中實施禁嚴,民人不得出坊,各坊間不得交流,又徵召青壯入軍,鬧得人心惶惶。這隔絕了石仲在城中的消息渠道,還是從胡福生髮過來的電報中,他才知道元軍可能已經撤離臨安了。然後他便設法遣人出坊探查消息,果然,城中原本的正規軍少了大半,各街口城關站的大多數臨時徵來的民兵,禁嚴因此也鬆弛了許多。當夜,他就大舉派人去聯絡之前發展出的下線,邀請他們於今日在親仁坊會面,“共商大事”。

下線們此時也多半都收到了消息,知道皇帝和朝廷大員們已經放棄了長安,南下避難去了,正是人心惶惶的時候。然後他們接到石仲的邀請,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紛紛趕來議事了。

石仲也不入座,就站着咳嗽一聲,然後道:“諸位,如今我軍已到城外,雖入城只是時間問題,卻也還有能用得上諸位的地方。時間緊急,不宜廢話,如今諸位帶來的家丁加起來也有數百人了,這便隨我出坊,準備去北城迎王師吧!”

話音一落,諸人反應各異,有人驚訝地質疑道:“元軍雖然精銳盡去,餘下的多是民夫,但也是成千上萬人,單憑我等這些家丁就想奪城,是不是太託大了些?”

石仲擺手道:“再成千上萬,散在這麼大的長安城裡,能聚在一處的也沒多少人。更何況,這些民夫多是長安城中住民,說不得便與諸位沾親帶故呢,一照面說不定就勸誘過來了。就這般,趕緊行動吧,不然等我軍破了玄武門,諸位便一點功勞也撈不着了!”

衆人見他堅決,也不再質疑,異口同聲道:“那便要爲王師盡力了!”

很快,義士們便從親仁坊中成羣結隊涌出,向北城奔去。

各路口原本有小隊元軍駐守,裝模作樣地執行之前的禁嚴令,可隊中大多是臨時徵召的民兵,根本就沒什麼戰鬥力,見了這些氣勢洶洶的義士們當即就嚇跑了。其中還真有些被義士中的熟人認出來喊住,然後搖身一變也成了義士。

義士們的隊伍就這樣越滾越大,一直滾到了皇城根上。

第561章 沙漠風暴 九 悲喜交加,禍福相倚第785章 詹先生第351章 是我們這邊的第366章 入關第415章 東進:仁川第856章 鑿空 十二 金帳汗國第750章 大漠攻略第210章 期貨(累計打賞加更)第89章 光榮與夢想第367章 神槍 上第791章 邕桂分流 下第157章 測地術(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三次加更)第763章   追逐第214章 車間第154章 開慶元年(第五更)第12章 事後第378章 以一破十!第507章 列車第734章 元軍的反擊第184章 育馬第174章 土地與人第566章 通商 一第228章 火炮第611章 李氏朝鮮 完(加更)第747章 啊,東京開封第608章 李氏朝鮮 五第139章 初次交鋒第398章 書同文、車同軌、行郡縣、編戶齊民第299章 攻城(3/4)第248章 大巡禮 一 學宮谷第416章 東進:濟州島第731章 血色軍令第607章 李氏朝鮮 四第434章 南下:貿易第464章 回家:泰湖郡第506章 入境第283章 萊蕪,萊蕪!第112章 山河防線 一 棱堡第213章 鍊鋼第805章 背叛第241章 技術驗證船 一第147章 破,破,破!(斷個尾巴不好,一起更了)第696章 親善第641章 雷神第454章 另一個世界:軍事介入第726章 射鵰第308章 攻取利津第557章 沙漠風暴 五 沒翼公第631章 鐵血強宋 四 進攻態勢第282章 震怒第450章 西洋郡第797章 大難臨頭第366章 入關第808章 從東海到西海第361章 冒險者協會第278章 沭水航路第316章 收穫第877章 水城,火城後17章 圩陽第35章 登州與旅順(百票加更)第231章 城破第445章 另一個世界:龍牙交椅第583章 東進還是南下第76章 槍桿子第232章 奪城第466章 回家:一個道姑第327章 泰山之戰 二 對陣第495章 將軍大人回到了他忠誠的平安京第379章 忽必烈的驚愕第587章 乃顏第583章 東進還是南下第309章 清空第814章 新航路 三 南泥灣第598章 訪問第380章 阿里不哥捲土重來第676章 射鵰計劃 上第233章 膽大包天第301章 劫掠第315章 恩威並施第241章 技術驗證船 一第161章 管委守國門(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七次加更)後23章 英格蘭的隕落第716章 絕世火力!第50章 城陽工業區 上第509章 天塹變通途第108章 義勇旅第289章 城市化第539章 出海第803章 真金西奔第105章 戰時經濟 三第676章 射鵰計劃 上第538章 大祭第463章 回家:衝古剌第496章 上洛第547章 奪取蘇洛鬲第520章 神劍(加更2/2)第414章 東進:林衍第801章 求和第369章 角色反了
第561章 沙漠風暴 九 悲喜交加,禍福相倚第785章 詹先生第351章 是我們這邊的第366章 入關第415章 東進:仁川第856章 鑿空 十二 金帳汗國第750章 大漠攻略第210章 期貨(累計打賞加更)第89章 光榮與夢想第367章 神槍 上第791章 邕桂分流 下第157章 測地術(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三次加更)第763章   追逐第214章 車間第154章 開慶元年(第五更)第12章 事後第378章 以一破十!第507章 列車第734章 元軍的反擊第184章 育馬第174章 土地與人第566章 通商 一第228章 火炮第611章 李氏朝鮮 完(加更)第747章 啊,東京開封第608章 李氏朝鮮 五第139章 初次交鋒第398章 書同文、車同軌、行郡縣、編戶齊民第299章 攻城(3/4)第248章 大巡禮 一 學宮谷第416章 東進:濟州島第731章 血色軍令第607章 李氏朝鮮 四第434章 南下:貿易第464章 回家:泰湖郡第506章 入境第283章 萊蕪,萊蕪!第112章 山河防線 一 棱堡第213章 鍊鋼第805章 背叛第241章 技術驗證船 一第147章 破,破,破!(斷個尾巴不好,一起更了)第696章 親善第641章 雷神第454章 另一個世界:軍事介入第726章 射鵰第308章 攻取利津第557章 沙漠風暴 五 沒翼公第631章 鐵血強宋 四 進攻態勢第282章 震怒第450章 西洋郡第797章 大難臨頭第366章 入關第808章 從東海到西海第361章 冒險者協會第278章 沭水航路第316章 收穫第877章 水城,火城後17章 圩陽第35章 登州與旅順(百票加更)第231章 城破第445章 另一個世界:龍牙交椅第583章 東進還是南下第76章 槍桿子第232章 奪城第466章 回家:一個道姑第327章 泰山之戰 二 對陣第495章 將軍大人回到了他忠誠的平安京第379章 忽必烈的驚愕第587章 乃顏第583章 東進還是南下第309章 清空第814章 新航路 三 南泥灣第598章 訪問第380章 阿里不哥捲土重來第676章 射鵰計劃 上第233章 膽大包天第301章 劫掠第315章 恩威並施第241章 技術驗證船 一第161章 管委守國門(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七次加更)後23章 英格蘭的隕落第716章 絕世火力!第50章 城陽工業區 上第509章 天塹變通途第108章 義勇旅第289章 城市化第539章 出海第803章 真金西奔第105章 戰時經濟 三第676章 射鵰計劃 上第538章 大祭第463章 回家:衝古剌第496章 上洛第547章 奪取蘇洛鬲第520章 神劍(加更2/2)第414章 東進:林衍第801章 求和第369章 角色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