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入關

bookmark

1262年,7月25日,立秋13日,滄州,樂陵縣。

清剿完一幫匪徒後,耶律古乃帶領手下回到了滄州大營之中,見到了大營主帥塔察兒。他把剛纔繳獲的一批證件往這位大王那一遞,心懷憂慮地說道:“又是東海國派來的賊人,這一路上光我就抓了三撥了,他們究竟派了多少海寇出來?東海賊如此猖狂,已經肆虐到滄州這麼遠的地方了。大王,咱們還是得快點進軍才行啊。”

塔察兒已經鬢髮斑白,但依然精神矍鑠,放下茶杯,罵咧咧地說道:“他奶奶的,你小子跟我催,忽必烈也跟我催,但現在滄州那幫子天殺的連糧草都供應不上,還走個屁的走?……罷了,我已經命高麗軍拔營先行了,先讓他們過河探探,沒事的話明天我們就走。他奶奶的,還是冬天出兵舒坦,現在這鬼時節熱得要死,還到處是河水跑不暢快。你要是有功夫,就去打些草谷回來!”

耶律古乃無奈,只得領命退下去了。

耶律古乃雖然親自帶兵出去剿匪,看上去很勞碌命,但他的真實身份可了不得——他可是當代的“遼王”,後世所稱的“東遼國”國主,大蒙古國體系下數得着的幾個王爵之一!

這次李璮叛亂,山東戰況接連告急,忽必烈沒有辦法,只得將鎮守遼東的斡赤金部親王塔察兒調入關內,率部南下加入戰局。而遼東的另外兩個附庸勢力,東遼國和高麗國,由於臣服於蒙古人,自然也受塔察兒節制加入了這次的南征行動中。

說到遼東的這三方勢力,那真是錯綜複雜。

首先是高麗。高麗國這三十年來與蒙古人一直打打停停,雖然怎麼也打不過,但蒙古人一來就認慫,走了再跳反,中間千里山路路途遙遙,遠在草原的蒙古人也拿他們沒什麼好辦法。直到蒙哥即位後下決心解決高麗問題,派了大軍在高麗常駐,高麗君臣在江華島躲了幾年受不了後,才終於決定投降,派王子入質,徹底臣服於大蒙古國。

說起這個王禃,此人也有些意思,按後世的說法就是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患者。他原來入朝爲質,是極爲苦悶和驚懼的,但是後來正好遇上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位,當時他果斷地選擇支持忽必烈(不果斷也沒辦法,他那時候在忽必烈控制之下的燕京,怎麼敢不支持?),讓忽必烈頗爲欣賞,在奪位成功後對他多加褒獎。再後來高麗老國王去世,忽必烈又派兵將王禃護送回高麗,擊敗了國內試圖爭位的弟弟,登上了高麗國王的寶座。

人心就是這樣的,若是你在地上撿了一百塊,那麼說不定隨手就花出去了,但若這一百塊是你辛苦搬磚了一天賺的,那麼花起來便格外珍惜。王禃此人就是這麼個情況,若是事情沒什麼變故,他平穩地做了幾年人質回去繼位,那麼這位子就相當於撿來的,他對蒙古人不但不會有什麼好觀感,反而這段做人質的痛苦經歷會成爲人生中的苦膽,提醒他時時與蒙古人作對。但造化弄人,他支持了忽必烈,後面忽必烈做出的回報舉動,就被他視爲是自己賺來的,自然對此格外珍惜,不願輕易浪費了自己賺來的王位和與忽必烈的良好關係,成爲了忽必烈的一條忠犬。

現在朝廷徵李璮,他主動請命出擊,這次就遣了數千高麗兵,前往中原爲蒙軍助戰。歷史上,後來元朝徵日,他又主動動員高麗的人力物力去支持遠征軍。甚至連名字都改了,原先他叫王倎,後來繼位後更名爲禃以示對忽必烈的尊敬,不得不說是做得一條好舔狗。也正是因爲王禃的這樣的舉動,最終引發了高麗國內武家勢力的反對,造反將他廢黜;而這個事件又進一步引發了忽必烈的激烈反應,他奈何不了日本的神風,難道還奈何不了有陸路可通的高麗不成?於是大軍盡出,進入高麗,扶持王禃復位,不臣的武家被一掃而空,從此高麗便恭順而平穩地完全臣服在了元朝腳下,直到明季才得以解放。看來,忽必烈也是一個愛狗的好主子。

在高麗問題上,塔察兒扮演的角色也是相當耐人尋味的。塔察兒是成吉思汗的三弟斡赤金之後,封地位於大興安嶺以東,是蒙古東道諸王之長,德高望重。塔察兒在蒙古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先是擁立蒙哥汗,後又擁立忽必烈汗,促使帝國世系傳承從窩闊臺系轉移到了託雷系手中,本人也是南征北戰戰功赫赫。論起在大東亞地區的蒙古本部內的權威,他恐怕是忽必烈之下的第二人,即使是忽必烈也不敢忤逆的存在。

不過正如中原王朝當了皇帝就要削藩一樣,蒙哥、忽必烈一面對塔察兒極爲敬重,但另一面也對這個權勢滔天的叔父格外警惕。而且他們家確實是有前科的,當年他的祖父斡赤金曾經在窩闊臺汗死後試圖奪位,之後被繼位的貴由汗處死,塔察兒就是那時因年幼才被扶上王位的。自此之後的蒙古大汗,都害怕他這一系勢力過大會威脅中央。雖然當初成吉思汗分封之時,委任斡赤金部主掌“遼東高麗軍國重事”,但大汗很少真正授予他們這個職責,相反卻暗暗限制他們在遼東的擴張。

蒙哥徵高麗的時候,調動的主要是東遼國、漢地和大興安嶺西側的合撒兒部(成吉思汗長弟,這一系後來發展成了著名的科爾沁部)的力量,唯獨不讓就在遼東的塔察兒部參加,反而將他們調到關內作戰,生怕塔察兒趁機控制住高麗做大。後來連塔察兒申請與高麗建立互市,忽必烈都不肯,提防之心可見一斑。

東遼國的情況也類似。東遼國是契丹人耶律留哥所建,從成立的一開始就與蒙古人有密切的關係,遼王之位傳承到耶律古乃這裡已經是第四代了(歷史沒變的話,這就是最後一代)。理論上他們應受塔察兒節制,但歷屆大汗都很注重拉攏東遼國主,避免他們與塔察兒太過親近。像是古乃的父親耶律石剌,蒙哥曾經特別爲他在金符、素金符、銀符三級榮譽勳章系統之上新增了一個“虎符”級別,可顯榮寵備至。東遼雖然是王國級別,但真實實力還不如大些的漢地世侯,如此拉攏,顯然是爲了防備與之爲鄰的塔察兒。

在真實的歷史上,塔察兒的後人乃顏還真就叛亂了,不知道是大汗們的擔心成真了還是他們的擔心促成了這個事件……

實際上,塔察兒本人也真不是個省油的燈。朝廷不讓他在家門口擴張,他便向外結交外援,而且這外援來頭還真不小,便是益都的李璮!他娶了李璮的妹妹,兩家可是有姻親關係的,中統元年的時候,塔察兒又趁着擁立之功,從忽必烈那裡要了益都行省作爲供應本部財賦的份地,從此兩家可以說親上加親了。當初郝經給忽必烈分析天下局勢的時候,就曾經把塔察兒與李璮並列,指稱他們是“在於背脅”的潛在威脅。雖然今年塔察兒並未響應李璮造反,還給忽必烈去信表了忠心,但有這層關係在,忽必烈仍然不得不對他有所防備,調動諸路大軍征討李璮的時候,獨獨就把塔察兒落在了後面。

然而,濟南戰局的變化最終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十幾萬大軍被困,忽必烈左支右絀,無計可施。在真定、順天一帶抽調兵力,又從其它地方反覆騰挪,只能湊出兩萬左右的機動兵力,也不少了,但對上東海軍還是凶多吉少。最後,實在是沒辦法了,只能將塔察兒再度請了出來。不必說,爲了請動他出動,也是暗中讓渡了一些利益的,比如允許他在遼東進一步擴張自己的勢力,現在讓他節制東遼國和高麗出征就是明證。

忽必烈自己的朝廷官軍爲右路軍,從河間路出發,穩紮穩打,直驅濟南;塔察兒率領的軍隊爲左路軍,更靠近海岸線,朝北清河河口處的濱棣路進發,試圖封閉河口,阻止東海海軍的支援。這兵分兩路不可避免地攤薄了力量,但沒辦法,要是合兵一處的話,兵員加上調動的民夫恐怕得有十萬人了,單一路線根本支撐不了這樣的補給。如果進行得順利得話,他們可以佔據清河北岸,與濟南相對,同時封閉河口,讓河上的戰船成爲無根之萍。不管能不能成,至少得努力努力,不能坐以待斃不是?

塔察兒從本部帶來了八千餘人,加上東遼國約五千兵、高麗國五千兵,沿途又徵召了一些漢軍,總兵力幾乎有三萬。其中騎兵過萬,皆是遼東長大、精於騎射的好手,足以在任何一場大戰之中獨擋一面。不過,騎兵多並不意味着行動迅捷,相反因爲需要大量補給,只能規劃糧路一點點前進——除非不要臉了,在自己的國土上開搶。呃,塔察兒倒是多半不介意這麼做,但忽必烈知道他的脾性,一早就三令五申讓他剋制,所以只能按部就班了。

這樣一支大軍浩浩蕩蕩從榆關入關,吃空了沿途不少州縣所剩無幾的存糧,今日總算是捱到滄州了。但滄州之前供應前線掏空了不少糧倉,現今又被冒險者們劫掠焦頭爛額,能供給這支新部隊的糧草實在不多,他們的腳步因此就被拖住了。

如今右路軍已經到了高唐州,離北清河只有百里了,所以後方也接連催促塔察兒的左路軍行動。沒辦法,既要讓馬兒跑,又不給吃草,那就只能讓馬便宜行事,自己找吃的了。

耶律古乃回到自己的營帳中,擂起聚將鼓把自己部下的千夫長召集了起來,吩咐道:“大王有令,我們得給大軍打打草谷,我們來劃定次序分了地盤,你們速速召集部下去吧!”

聽他這麼一說,千夫長們頓時面露喜色,這可是大大的肥差啊。於是他們立刻展現出了驚人的高效率,幾人一商量,便飛一般地出營點兵出征了。契丹騎兵也是史上有名的輕騎兵,雖然現在沒當年那般氣勢了,但是打草谷這樣的任務還是很勝任的。

耶律古乃對南征這麼上心,也是因爲關切到他自己的利益。他的家族作爲東遼國的統治者,早就知道故蘇州地區(後世大連)的天威餘孽的存在(當初東遼國部分人不滿耶律留哥附庸於蒙古,試圖重建大遼榮光,起兵叛亂,自稱皇帝,建元“天威”,旋即被剿滅,史稱後遼)。但是由於遼東地廣人稀、契丹族又屢遭劫難人丁稀少,他們也沒真造東遼國的反,反而去找女真人和高麗人的麻煩,所以耶律家一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去管他們,只是暗中查探動靜,雙方隔得遠遠的,井水不犯河水。但是今年以來,這幫子反賊開始蠢蠢欲動起來,據內線回報,說是他們是受了山東造反的東海賊的鼓動,也想做點事業出來,這還了得?

本來耶律古乃是想發兵先發制人先去蘇州剿匪的,但是無奈動手之前就接到了朝廷的徵召,只能收拾兵力入關了。但這也不失爲釜底抽薪的一個好辦法,只要去南邊把罪魁禍首東海國剿滅了,那幫子餘孽不就成無根之萍了?

在東遼官兵的努力下,塔察兒大軍收集到了不少糧草,拔營慢慢向南動了起來,渡過馬頰河,進入濱棣路的棣州地,向更南邊的土河(漢商河的故道,因黃河氾濫而混亂,後世演化爲徒駭河)進發,準備征討盤踞在濱州地的東海賊。

到了濱棣路,大軍的行動更加困難,因爲這裡東海軍肆虐的情況更加嚴重。

由於忽必烈的一道命令,濱棣路的所有居民在名義上已經被徵爲兵了,所以藉着這個臺階,東海軍成功突破了下限,在濱棣路大肆劫掠。他們在冒險者們的幫助下,將本地“民兵”一片片地俘虜,運回本土,爲各項建設添磚加瓦。所以現在的濱棣路可謂千里無人,白日狼犬橫行,田地大部拋荒,軍隊在這裡極難找到補給,只能依賴滄州方向的後勤運輸,如同進入了絕地一般。

見到這樣的場景,不僅打頭陣的高麗軍震驚了,打草谷的耶律古乃震驚了,就連塔察兒也震驚了:這全面劫掠,不應該是我們的專長嗎?怎麼他們做得比我們還絕!

第4章 臨時穿越大會第780章 人在江湖(加更)第649章 後方緊吃(加更2/2)第384章 全取京東宋世祖第223章 入長江第593章 四面漢歌第49章 曲線第451章 北印度洋環流第268章 金丹計劃第613章 共克時堅 二 糧食缺口第472章 妖僧第588章 圍點打援第831章 熱那亞的崛起 三 羅薩第218章 賣官 下第887章 成都會戰 下第99章 奪取膠州 下第382章 清河之盟第584章 北上後24章 全面反攻第158章 歷史性的會面(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四次加更)後22章  追擊英格蘭號第705章 巷戰第424章 新幣制 下第95章 七艦戰歌 上第208章 功成歸來第861章 外部勢力第800章 第五方面軍第347章 郭守敬第564章 贖金第189章 五九軍制第881章 陳氏代元第399章 二次立國第399章 二次立國第823章 止境海第883章 驚弓之鳥第219章 新泰縣第545章 占城沙漠第553章 沙漠風暴 一 古裡營第387章 露天甲板第202章 海州灣海戰 下第284章 對萊蕪工作的規劃第415章 東進:仁川第657章 戰列巡洋艦第660章 臨安事變 二 江口遭遇 (加更)第480章 老朋友第801章 求和第381章 重鑄秩序第861章 外部勢力第315章 恩威並施第517章 南望第156章 朝賀 二(感謝林宇的打賞,第二次加更)第716章 絕世火力!第293章 急轉直下第745章 一鍵通關第299章 攻城(3/4)第206章 出賣 四第61章 北地貿易 二第235章 劫郝經 下第608章 李氏朝鮮 五第522章 光明 下第495章 將軍大人回到了他忠誠的平安京第363章 儲蓄第699章 前哨戰第348章 剃髮易服第826章 闖關第309章 清空第901章 不是問題第302章 反擊(感謝淮中爲了晚明注高v的打賞,加更1/2)第546章 坤甸第32章 戰後發展第138章 敵情第518章 東海科舉第3章 海盜窩第50章 城陽工業區 上第95章 七艦戰歌 上第466章 回家:一個道姑第856章 鑿空 十二 金帳汗國第523章 煤鐵複合體 上第797章 大難臨頭第367章 神槍 上第527章 鐵路計劃第283章 萊蕪,萊蕪!第597章 擴張吧,東海關稅同盟!第74章 金口鐵廠第628章 鐵血強宋 一 大戰船第390章 錢荒後5章 榮光不再第132章 攻取乳山 下第761章 突破口第254章 大巡禮 七 黃島第583章 東進還是南下第904章 泉州第641章 雷神第730章 入關第2章 難道是穿越?第11章 闊馬戰役第860章 節日第413章 東進:等待第186章 情報工作(感謝破布麻衣的打賞)第113章 山河防線 二 攻而不佔
第4章 臨時穿越大會第780章 人在江湖(加更)第649章 後方緊吃(加更2/2)第384章 全取京東宋世祖第223章 入長江第593章 四面漢歌第49章 曲線第451章 北印度洋環流第268章 金丹計劃第613章 共克時堅 二 糧食缺口第472章 妖僧第588章 圍點打援第831章 熱那亞的崛起 三 羅薩第218章 賣官 下第887章 成都會戰 下第99章 奪取膠州 下第382章 清河之盟第584章 北上後24章 全面反攻第158章 歷史性的會面(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四次加更)後22章  追擊英格蘭號第705章 巷戰第424章 新幣制 下第95章 七艦戰歌 上第208章 功成歸來第861章 外部勢力第800章 第五方面軍第347章 郭守敬第564章 贖金第189章 五九軍制第881章 陳氏代元第399章 二次立國第399章 二次立國第823章 止境海第883章 驚弓之鳥第219章 新泰縣第545章 占城沙漠第553章 沙漠風暴 一 古裡營第387章 露天甲板第202章 海州灣海戰 下第284章 對萊蕪工作的規劃第415章 東進:仁川第657章 戰列巡洋艦第660章 臨安事變 二 江口遭遇 (加更)第480章 老朋友第801章 求和第381章 重鑄秩序第861章 外部勢力第315章 恩威並施第517章 南望第156章 朝賀 二(感謝林宇的打賞,第二次加更)第716章 絕世火力!第293章 急轉直下第745章 一鍵通關第299章 攻城(3/4)第206章 出賣 四第61章 北地貿易 二第235章 劫郝經 下第608章 李氏朝鮮 五第522章 光明 下第495章 將軍大人回到了他忠誠的平安京第363章 儲蓄第699章 前哨戰第348章 剃髮易服第826章 闖關第309章 清空第901章 不是問題第302章 反擊(感謝淮中爲了晚明注高v的打賞,加更1/2)第546章 坤甸第32章 戰後發展第138章 敵情第518章 東海科舉第3章 海盜窩第50章 城陽工業區 上第95章 七艦戰歌 上第466章 回家:一個道姑第856章 鑿空 十二 金帳汗國第523章 煤鐵複合體 上第797章 大難臨頭第367章 神槍 上第527章 鐵路計劃第283章 萊蕪,萊蕪!第597章 擴張吧,東海關稅同盟!第74章 金口鐵廠第628章 鐵血強宋 一 大戰船第390章 錢荒後5章 榮光不再第132章 攻取乳山 下第761章 突破口第254章 大巡禮 七 黃島第583章 東進還是南下第904章 泉州第641章 雷神第730章 入關第2章 難道是穿越?第11章 闊馬戰役第860章 節日第413章 東進:等待第186章 情報工作(感謝破布麻衣的打賞)第113章 山河防線 二 攻而不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