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章 按兵不動

ps:稍後更正,大約兩點………………………………………………………漢軍就算是想重修各個城池,那也得等到來年春天了。

薊縣、漁陽和昌黎是幽州三座最大的城池,由於這五年來戰亂不斷,這三座城池的人口也在不斷地銳減之中,如今將漢軍及難民分駐到這三城之中,倒也不顯得太過擁擠。

只是糧草問題愈加地尖銳和突出起來了,這三城之中房舍不缺,缺的就是糧食,被鮮卑人圍困了兩年多,城中的糧草幾乎是消耗殆盡,一下子涌入如此之多的人口,城內的糧食供應已經不能再用緊張來形容了,那是真正的無米下鍋了。

所幸劉胤此次征戰幽州,大軍至少帶足了兩個月的糧草之需,劉胤就是擔心路途遙遠,天寒地凍,一旦糧草陷入短缺,大軍會身陷困境不能自撥,所以單單漢軍自身,糧草供給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但現在增加了難民和三城的軍民,漢軍所攜帶的糧草又面臨不足的困境,劉胤下令先把信都駐軍的軍糧扣下一半來,火速地運往幽州,至於缺額,則再飛報於洛陽,從洛陽那邊再行調撥。

同時,劉胤又給臨近幽州的冀州各郡和幷州各郡下達募糧指標,後續將徵調五十萬斛的糧草到幽州來,以解幽州的燃眉之急。

糧草問題一旦解決,整個幽州的軍心民心便安頓下來,也就是現在季漢國力強盛,地大物博,才能夠維持幽州的艱難局面。

慕容涉歸最終還是失算了,他妄圖用幾十萬的難民來拖垮漢軍,但在劉胤的運籌調度之下,把這個難關給挺了過去。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轉眼便是季漢興國二年了。

在劉胤的推舉之下,劉弘被朝廷任命爲幽州刺史,嚴詢爲度遼將軍,而張華則被劉胤調爲掾屬,擔任雍王相一職。

張華是漢代名臣張良的十六世孫,才綜萬代,博識無倫,遠冠羲皇,近次夫子,在西晉諸臣之中,也唯有羊祜能與之比肩,算定權略,運籌決勝,是難得的人才。張華也是因爲當年在炎攸之爭中站錯了隊,雖然沒有如同鹹熙六君子一樣被砍了頭,但也遭到了司馬炎的貶斥,左遷幽州做了長史。

象張華這樣的人才劉胤可是求之不得,所以在幽州安定之後,劉胤便立刻讓張華擔任了雍王相這一職務。凡有開府權力的官員都有自己的掾屬,劉胤當年擔任大司馬時,便有開府的權力,只不過當時大司馬掾屬之中最高職務只是比兩千石的長史,劉胤升任雍王之後,掾屬的地位也都水漲船高,原來擔任長史的陳壽升到了兩千石,首席參軍何攀杜軫也成爲了比兩千石,而雍王府之中最高掾屬的相則爲中兩千石,完全可以同九卿一個地位。不過雍王相一直空缺,這次到了幽州,劉胤才讓張華出任了此職,可見劉胤對張華的賞識程度了。

現在幽州只有三個城池,但鮮卑人退卻之後,整個幽州便全部劃歸到了季漢的疆域之中,春天到來之後,幽州重建的任務便會相當地繁重,不過這個事基本上和劉胤沒有太大的關係,他已經全權委託劉弘來主持幽州的重建事務,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自然也有洛陽朝廷的大力支持,相信用不了兩三年的時間,幽州便可以恢復到原來鼎盛時期的模樣。

現在劉胤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對付鮮卑人身上。

慕容涉歸逃回到大草原,並不意味着從此便會天下太平,再無戰端,事實上則是恰恰相反,慕容鮮卑就如同一個毒瘤,如果不能將其剷除的話,等他再次積蓄起力量之後,便會再一次地進犯中原。

北方胡人始終成爲中原王朝的禍患,從根本原因上來講,就是不能將其斬草除根,強如漢武帝、曹操,雖然在對胡人作戰時也曾取得過輝煌大勝,但卻未能從根子上剷除掉這些胡族,一支胡人衰落了,很快就會有其他的胡族強盛起來,再次威脅到中原王朝的安全。

中原王朝和北方胡族之間的關係,永遠都是此消彼長的,中原王朝強盛之時,北方胡族就相對低迷,一旦中原陷入戰禍或王朝衰落,胡族便會趁勢崛起,進犯中原。

這幾乎成爲了一個死結,不要以爲五胡亂華就是華夏民族最爲黑暗的時期,其實它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從三國之後的一千八百多年的歲月中,中原王朝無數次地被北方胡族給顛覆,從匈奴、鮮卑、突厥、回紇到契丹、女真、蒙古、滿洲,這些強悍的北方鐵蹄,一次次地呼嘯南下,帶給華夏民族的,是何其慘痛的記憶。

萬里長城,是歷代中原統治者爲了解決北患而興建的防禦工事,但事實上,在胡人的鐵蹄之下,這道防禦長牆形同虛設,根本就沒有起到過護估中原王朝的作用。

這便是被動防禦所帶來的惡果,禦敵於國門之外,這個想法本身就非常地荒謬,如果敵人弱小,這道長牆則是可有可無,如果敵人強大,又豈是這道長牆所能擋得了的,勞命傷財的後果,依然是無法阻擋中原王朝的覆滅。

如今的劉胤也站到了十字口上,如果按照歷代中原王朝對付胡族的辦法,劉胤此刻也就應該見好就收了,甚至可以在幽州北部去修復漢魏時期殘留下來的長城,以此來抵禦將來胡人的再次入侵。

然而劉胤知道這並沒有什麼卵用,想要真正地解決胡人的問題,必須要拿出一套與衆不同行之有效的辦法來,一勞永逸地解決胡人的禍患。

第274章 仇未報,身先殞第1203章 三王殞落(六)第342章 幹得漂亮第955章 出手第73章 提醒第20章 絕處逢生第892章 對匈奴的最後一戰第1277章 三韓歸附第1108章 姜維的支持第867章 忻口之戰(中)第553章 雙簧第59章 青鳥第1159章 大戰虎牢關(二)第1352章 天牢第376章 街亭之戰(五)第676章 偷襲弋陽第1041章 賈充的末路(上)第125章 馬邈第405章 五丈原之戰(六)第1104章 傅府拜師第921章 對手第6章 空谷幽蘭第535章第77章 萬無一失第181章 爭議第1064章 強渡黃河(二)第1328章 郭馬叛亂第634章 撤退的難題第567章 落荒而走第904章 水淹信都(上)第111章 跳出包圍圈第141章 陰溝裡翻船第891章 同赴黃泉路第185章 血書第1242章 全軍盡沒(下)第1256章 遼水之戰(下)第481章 工匠叛逃第1129章 枉費心機第1212章 再回冀州第1102章 擇師第1329章 破番禺(上)第1081章 密謀第1351章 劉諶的決斷第466章 輕取西城第393章 虛實第44章 漏洞第772章 劉豹命殞第987章 楔形戰陣第295章 谷地內第1253章 美川王第1278章 倭國第873章 西岸激戰第838章 倒馬釘第875章 問計崔遊第440章 漢樂二城第884章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99章 試驗第90章 張網以待第113章 臣有本奏第804章 寒山要塞攻堅戰(下)第124章 初至江油關第79章 失竊第579章 枉做小人第83章 關卡第79章 失竊第613章 反伏擊第964章 苛刻的條件第1084章 遷都之事第1104章 傅府拜師第758章 驍勇無雙第122章 各懷鬼胎第1342章 武昌血戰第968章 囊中之物第194章 艾先生的高見第311章 臨洮第584章 你的人頭值一億第1197章 周處軼事第1026章 破你沒商量第113章 臣有本奏第1319章 出兵伐吳第1162章 大戰虎牢關(五)第745章 夜奪五寨(三)第653章 鄧艾的主動獻計第920章 再起烽火第1088章 遷都洛陽第1341章 棄守巴丘第1123章 難如意第143章 元戎弩的威力第945章 劫後餘生第680章 雞肋第861章 不長記性第373章 街亭之戰(二)第318章 不遺餘力第1143章 往昔的恩怨第5章 北地王劉諶第1340章 橫掃第1068章 援兵來了又當如何第985章 決戰高梁邑(中)第76章 漢中都督胡濟第808章 放棄
第274章 仇未報,身先殞第1203章 三王殞落(六)第342章 幹得漂亮第955章 出手第73章 提醒第20章 絕處逢生第892章 對匈奴的最後一戰第1277章 三韓歸附第1108章 姜維的支持第867章 忻口之戰(中)第553章 雙簧第59章 青鳥第1159章 大戰虎牢關(二)第1352章 天牢第376章 街亭之戰(五)第676章 偷襲弋陽第1041章 賈充的末路(上)第125章 馬邈第405章 五丈原之戰(六)第1104章 傅府拜師第921章 對手第6章 空谷幽蘭第535章第77章 萬無一失第181章 爭議第1064章 強渡黃河(二)第1328章 郭馬叛亂第634章 撤退的難題第567章 落荒而走第904章 水淹信都(上)第111章 跳出包圍圈第141章 陰溝裡翻船第891章 同赴黃泉路第185章 血書第1242章 全軍盡沒(下)第1256章 遼水之戰(下)第481章 工匠叛逃第1129章 枉費心機第1212章 再回冀州第1102章 擇師第1329章 破番禺(上)第1081章 密謀第1351章 劉諶的決斷第466章 輕取西城第393章 虛實第44章 漏洞第772章 劉豹命殞第987章 楔形戰陣第295章 谷地內第1253章 美川王第1278章 倭國第873章 西岸激戰第838章 倒馬釘第875章 問計崔遊第440章 漢樂二城第884章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99章 試驗第90章 張網以待第113章 臣有本奏第804章 寒山要塞攻堅戰(下)第124章 初至江油關第79章 失竊第579章 枉做小人第83章 關卡第79章 失竊第613章 反伏擊第964章 苛刻的條件第1084章 遷都之事第1104章 傅府拜師第758章 驍勇無雙第122章 各懷鬼胎第1342章 武昌血戰第968章 囊中之物第194章 艾先生的高見第311章 臨洮第584章 你的人頭值一億第1197章 周處軼事第1026章 破你沒商量第113章 臣有本奏第1319章 出兵伐吳第1162章 大戰虎牢關(五)第745章 夜奪五寨(三)第653章 鄧艾的主動獻計第920章 再起烽火第1088章 遷都洛陽第1341章 棄守巴丘第1123章 難如意第143章 元戎弩的威力第945章 劫後餘生第680章 雞肋第861章 不長記性第373章 街亭之戰(二)第318章 不遺餘力第1143章 往昔的恩怨第5章 北地王劉諶第1340章 橫掃第1068章 援兵來了又當如何第985章 決戰高梁邑(中)第76章 漢中都督胡濟第808章 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