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兵不是一件小事,新增四校尉計四萬八千人,將總兵力推進至七萬五千人,也是經過嬴翌仔細考慮的結果。
滅明不是一時起意,而是嬴翌心中早定的戰略。不單單是因爲嬴翌的某種情懷不願大明爲韃子所滅,也因爲韃子一旦滅明佔據北方,將體量大增,對嬴翌的威脅更大,更不願看到北方百姓被韃子荼毒殺戮。
要搶在韃子之前佔領北方,將韃子拒之門外。
嬴翌佔河南六府,人口七百萬,百抽一,養七萬餘兵馬不成問題。何況就糧食和物資而言,也不存在壓力。
此前兩萬七千人,鎮河南足矣。但要佔北方,擴軍已是必然。此去向北,河南也必定要有留守,至少要預留一個校尉的兵力。
擴軍四校尉,其一在徵兵。料來以嬴翌如今的威勢,及從軍的良好待遇,募足兵額不成問題。
其二在軍備。計略徵兵之時,相應軍備需求也已傳達至墨事司,令月牙谷加緊鍛造。
其三在構架。四校尉主要將官必定從原部調撥、拔擢。以周力、鄭九、錢嶽、張石爲校尉,餘者中低級軍官由原部兩校校尉調配。而徵兵事,皆由新校尉自行徵募。
後勤司、州牧衙門輔之。
當然,這一概事務,皆要置於節後區處。
過節嘛,自然要放假。無論文武官員,自年三十至正月十八,大半月假期既定,勞逸結合,亦與民同樂。
自元旦(春節)至元宵,開封乃至於整個河南,節日的氣氛愈發濃烈,尤以元宵爲最。自初八至十八,從明成祖永樂文皇帝開始,官定的十日大節。
如今河南安定,便則是億畝計劃也已告尾聲,開封周圍大豐收,百姓心安,保暖思娛樂,由是自初八這天,開封便已張燈結綵。
沿街多有燈樓,各商戶、富豪出資搭建,懸各色燈盞,有花燈,譬如核桃燈、荷花燈;有人物,譬如秀才燈、媳婦燈;有動物,譬如蝦燈、鱉燈;有飛鳥,譬如鷹燈、鳳凰燈。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燈下有雜耍,有猜謎,有小吃,有物件。
讀書人猜謎吟詩,一派風流。小姑娘花枝招展,嘰嘰喳喳。亦有孩童,滿街歡樂,且有老人,感嘆平和。
戰火似已遠,安寧即眼前。
只有在人羣中流連的執法司捕役不敢放鬆。生怕哪裡潑皮吵鬧,哪裡火光亂燒。
十五這天,開封週近許多村落的百姓拖家帶口來到城中,參與這熱鬧節慶。入夜,嬴翌於門樓現身,率領文武與民同樂。
有煙火四射,有燈光闌珊。門樓下還有戲臺,官方延請戲班開戲,從早到晚。百姓爭相觀看,叫好連連。
更有許多人,終於識得嬴翌,於門樓下叩首跪拜,高呼青天。
對於百姓而言,大抵多少年不曾如此輕鬆過節。自萬曆後,天啓崇禎年間,政局日益頹敗,加之天災人禍連連,別說過節,便是每天能吃一頓飽飯,對大多數的百姓就已經滿足了。
如今不虞飢寒,才恍覺可貴。再見這節慶熱鬧,許多人熱淚盈眶。
正月十九,嬴翌的政權機器再次運轉起來。也在這天,新幣發行。
通過行政手段,向百姓宣揚新幣,並以商會爲發行新幣的主力,各級商事司下設新幣兌換,滿足各地百姓需求。
人們對新幣存疑,但見到新幣實物之後,則再無猶疑。
首先是商會。
商會是一個半官方機構,從屬於商事司下。各路商戶無論大小,皆是商會成員。發行新幣從商會起,各大小商戶率先進入兌換階段。
開封,商事司新幣發行兌換處。
進出的商人絡繹不絕,一位商戶懷揣着一個皮兜從裡面走出來,滿面笑容。正見一熟人剛到,便打了個招呼。
那熟人把他叫住:“沈兄有禮。沈兄這是兌換出來了?”
沈姓商人笑道:“是兌換出來了。”
“新幣成色如何?”
那熟人連忙問道。
旁邊許多剛剛趕來的商人聞言都豎起了耳朵。
沈姓商人笑道:“王兄一觀便知。”
便從皮兜裡摸出一把錢幣,大大小小,叮叮噹噹,閃爍着各色光輝,模樣大氣高端,光澤無比,一看就將人的眼球給吸引住了。
“這錢幣着實可愛!”
商人們擁擠過來,探頭爭相觀摩,看的嘖嘖有聲。
“這是什麼材質的?”
有人問。
沈姓商人忙把錢幣揣進去,捂緊皮兜,道:“不知也。不過無論皮相還是手感,皆獨一無二。”
又悄悄摸出幾張卡片模樣的,在人前一晃:“這是大面額的,之前的是小面額的。各位仁兄也不要擠,趕盡進去兌換方是道理。”
...
李三是開封附近安置村的村民。之前是河南府雒陽一帶人士,只因流賊兇暴,而拖家帶口逃難至開封,在嬴翌佔領開封之後,被重新調配安置於城外安置村。
李三一家原本七八口人,現在只剩下三口,一個老母親,還有個幼子。其擅竹藝,制竹蓆等器具販賣補貼家用。在調配安置過後,李三家裡得到四十畝地,且業已豐收,倉廩殷實。但習慣性的制竹器補貼家用,於是每隔幾日便到開封一趟。
到了集市,擺開攤位,將竹蓆、竹凳等器具擺好,蹲着吆喝起來。
生意來的很快,一架小轎停在攤位前,一個綠衣丫鬟款款走來,俏聲問道:“你這些怎樣價格?”
“竹蓆十五文,竹凳十文。”他有些忐忑。
這些年手藝不值錢。如他這竹蓆竹凳,製作精巧可愛,卻也只值十來文錢而已。賣不上價。
這還是行情不錯。要是去年,別說十文十五文,就算三五文,吆喝一天也不見得能賣幾個出去。
“這麼便宜?”
綠意丫鬟眼睛一亮,忙轉身對小轎道:“夫人,夫人,咱們就買這個吧?”
小轎掀開,從中走出一個風姿美麗難以言喻的女子。女子白了綠衣丫鬟一樣,在李三忐忑的神情中仔細打量了一番,微微頷首,頭上珠翠叮鐺,道:“你這竹器倒也精巧,只有這兩樣麼?”
李三結巴道:“只...兩樣。”不過他還算精明:“不過小人會鑄各色竹器,傢俱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