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李晏深吸口氣,摒除雜念,後面進殿的幾人,也不作理會。他手捧古經,眼神專注,逐字逐句的,緩慢閱讀。
“各從自性之所依、之所緣,因其業用,方可辨別眼識、耳識、鼻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天竺武功之經義?
李晏來了興趣,他所接觸的,只是中原武學,如道典、佛功等,便是主世界中,也只有家傳武學,供他習練。卻不知道,天竺武功,有何奇妙之處?
“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以意境爲根,生於虛無,成於混蒙,照亮了無垠之黑暗,可破泥丸宮,可入高妙之內景。”
李晏一怔,緊接着便是一喜,他沒想到,自己只是隨手取了本古經,竟然有着內景之敘述,他恰值內景邊緣,創出武功,自是他之急需,破入內景,更是他之渴望。
他留心起來,觀看得越發仔細,每一句話,都要反覆斟酌,結合前後文,揣摩其意。
“控意識,禪定、止觀,妙悟天地之理,自然之意,破除名相、外相,一切由阿賴耶識所造成之假象,定心,方可悟道……”
《十七地論》一書,主要講的是法相宗根本教義,即“萬物唯識”,以意識爲根,領悟武學意境,勘破外界表象,洞徹真理,尋到泥丸宮,自可破入內景,成就長生!
好半天,李晏方纔看完,合上古經,心中頗多感觸。
武學一道,各人的領悟,所走的路,因人而異,所以截然不同,便衍生出了各門各派,各種修行路數,教義不同,自有道爭!
而法相宗呢,他通過《十七地論》一書,此書乃法相宗之根本,已瞭解大概,兩相對比,確與自身所學,迥然有異。
李晏之武學道路,看起來,似乎走的是道家正宗路線,從後天境之經脈穴竅,先天境之打磨肉身,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前進,確無二致。但倘若細究起來,卻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原因,除了內功《大日真火功》之外,還有一點,他周遊諸界,見多識廣,眼界開闊,能促進內力修爲增長的,他便化入自家,導致他所走的路,已不知跑偏到了哪裡。
比如內力這一塊上,通過《大日真火功》修出來的,自也是純陽內力,但質地極高,性質多變,衍生出來的能力,便就多種多樣。
又比如他所領會的武學意境,自名“至大至剛”,分屬陽剛霸道,因烈陽之外顯,而所領悟,威能無雙,強大至極!
李晏忽然沉思起來,心道:“修行,便是爲了強大,求長生,得力量!我之道,在於烈陽,而非別處,所謂內丹法,或可與其聯繫起來,以破泥丸宮,踏入內景!”
他有了主意。
“《百法明門論》,世有五位百法,囊括宇宙萬有……”他又取下一本古經。
“《大乘五蘊論》,五蘊,乃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顯揚聖教論》……”
……
一整天的時間,李晏都呆在佛經殿裡,從朝陽初升,經過日到中天,直至日影西斜,聞得“噹噹噹”的鐘聲響,驚醒了他,方纔伸了個懶腰,放好古經,步出佛經殿。
“內丹法,關鍵在於聯繫……而法相宗秘法,則在於意識,意識之外,皆爲虛妄!”李晏一面走,仍一面凝眉苦思。
與此同時,他也在心裡感慨,法相宗“萬物唯識”之教義,確有可取之處,諸如《十七地論》、《百法明門論》等古經,給予他的觸動,也是極大。
他更生出了以意識爲主導,凝練內丹,化生混蒙,打破泥丸宮的想法。
卻不知,可不可行?
李晏沉思。
忽聽得一人叫道:“東家,你走錯方向了。”是王三,頗有些哭笑不得。
李晏驚醒,擡眼一望,才發現自己正往大慈恩寺後院行去,尷尬一笑,轉過身來,跟上王三、草聖張旭,離開大慈恩寺。
寺中人山人海,喧嚷吵鬧,有的說自己領悟了一門先天武學,有的說自己內力修爲精進,人羣如潮水,涌出大慈恩寺。
“二哥,你學會了什麼武功?我學了一門《伏魔劍法》,精妙得很!”有人笑問,語聲中,掩飾不住的喜悅。
“掌法,一門《金剛掌法》!”他那二哥答道。
“咦?我也學的是《金剛掌法》。”有人叫道。
“是嗎?你學會了哪幾掌?”那二哥問道。
“第五掌、第六掌、第七掌,就這三掌,你呢?”那人答道。
“第一、二、三掌,那……咱們可以互相學習補充啊!”那二哥喜道。
“是啊,是啊……”
……
這樣的對話,不勝枚舉。
絕大部分人,進入的都是佛功殿,或者印法殿,這也導致了很多人,學的是同一門武功,因時間有限,記憶下來的口訣,只是該武功的一部分而已。每人一部分,幾人疊加起來,豈不就是一部完整的口訣?!衆人想到了此節,大喜過望,衆人想到了此節,大喜過望,連忙高聲呼喊,彙集道友。
因爲一些人記憶的,多有重複,所以多尋幾人,互相補充,查漏補缺。這麼一來,一部完整的功法,豈不便可成形?
衆人無不驚喜。
寺中本來準備了齋飯,如理禪師一看,人數太多,登時放棄。而衆人的對話,他也聽在耳中,恍若未聞。
自從恩師下定決心,通告長安,開放本宗經籍之日起,他便已想到了這個局面。
“反正……武功都已給了出去,他們學會,只是早晚的事。”如理禪師想道,心頭,卻不免一嘆。
……
李晏回入臥房,盤膝靜坐。
大慈恩寺之殿宇,開放之日,只得每月頭一天,下一次,便是一個月以後了。
一個月的時間,怎能浪費?
李晏功力深厚,記憶力不錯,《十七地論》、《百法明門論》等,他牢記於心,就算有所錯漏,那也無妨。他需要的,只是一個靈感,一種思路,促進自己的修煉,而不會改換他法。
他根基早定,進境不慢,也符合自己的脾性,改投別門,修行他法,怎會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