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爲什麼,最近總想寫點什麼。可能是從7月25日至今沒寫一首小詩的緣故吧,現在總想寫那麼一首,只是苦於一直沒有好的題材或靈感的出現,所以一直沒有動筆去寫。
我的這個想法直到開學後的8月21日晚才得已實現。當時我們班正在上第一節晚自習,臨下課前的二是分鐘左右,不知是哪來的靈感,在我的腦海裡顯現得非常強烈,也不知道這突如其來的思路,觸動了我的哪根神經,頓時使我文思泉涌起來。想寫又怕寫出來的,像纔開始寫的那些詩一樣糟、一樣白,沒有一點詩的味道。寫與不寫這個思想鬥爭,在我的腦海裡徘徊了幾秒鐘,這幾秒鐘雖短,但對於我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於一個剛剛進行從事寫作的人來講,這無疑是一個練筆並錘鍊自己語言的好機會。
我最終還是提起筆在草稿本上,按着我的思路亂寫一通,又經過我反覆的揣摩、思索、修改幾次之後,《贈仕途官員》(之一)終於完成了。詩文如下:
寧爲清貧亡,勿爲貪福死。
寧做青史人,勿做唾棄鬼。
在這首詩完成之後,不到五分鐘的時間。第二首的靈感又來了,之所以說它又來了,是因爲它在靈感初次顯現時,就已經出現了,只不過沒有第一首顯現的那麼強烈罷了。
我還是照舊通過了上面幾道程序,唯一不同的是這首沒有上首那麼好寫。在思想上某些地方發生了爭執,並且在句子的變化中作了幾次調整,纔看上去滿意。比如:在第一句中我用了“權利”一詞,如果按寫好的句子念,應該用“名利”,讀起來才順口。但是原句中已經暗含“名”這個意思了,如果再寫就重複了,所以就用了“權”字。詩文如下:
不依功績求權利,不爲青史留名姓。
只願兩袖清風去,但願無愧天地間。
在寫完這兩首詩時,準備分別給它們起個名字,但是這兩首詩所反映的主題思想是一致的,都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廉潔奉公”。所以我就把他們歸爲一類,命名爲《贈仕途官員二首》。
我不知道,我寫的這兩首詩寫的怎麼樣?自我感覺,這是我寫詩以來最好的一次,但是讀起來有點半文半白的味道,這可能是跟我還在看《史記》,並經常去國學網看古籍的緣故吧。我不知道,我有沒有資格用這兩首詩去勸說那些政府官員,有沒有這個發言權。畢竟,我還是一個學生。但是我還是把心目中想說的話,寫了出來。這只是我在夢中生活裡所期待的清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