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禍起蕭牆(三)

李鴻藻怒目圓睜,強忍着怒氣,他知道好歹,按照慈安太后的說法,一夜之間,皇太后賓天,皇后流產,這絕對不是一件小事,在這深宮之中稍有不慎,必遭大難,“遺詔?”李鴻藻慢慢的說道,他環視了勤政殿四周,“塞尚阿和禮親王在園中值夜,若是有遺詔,也必然是這兩位軍機大臣承旨,不知道兩位去了那裡?倒是煩勞兩位王爺着急上火的跳出來,自己給自己宣旨了?”

“你!”睿親王大怒,他原本站在丹陛之下,上前一步,就要揪住李鴻藻,豫親王攔住,“哎,五弟,不要魯莽,李師傅要看遺詔,給他就是了,咱們都是奉召入宮的,半點差錯都是沒有,”他皺起了眉頭,對着默然不語的軍機大臣們喝道,“恭親王呢?他膽敢不來請安?”

“恭親王夜裡突發急病,”沈桂芬冷冰冰的說道,“這會子躺在府裡頭歇息,託我等進園子告假。”

“哼,無妨,遺詔在這裡,你們拿去看就是,就算是恭親王在府裡頭,躺在牀上,見到遺詔也不得不要低頭臣服。”太監們把遺詔遞給了軍機大臣,李鴻藻當仁不讓的搶了過來,連忙攤開,幾位軍機大臣和醇郡王不顧及禮儀,也就連忙湊了上去,上面說着母后皇太后駕崩,把身後事都託付給慈安並兩位親王的旨意,大家只見字跡歪曲,就知道是禮親王的手筆,又看到後頭硃紅色的慈禧太后之印,衆人均是心中一涼,面面相覷,醇郡王大怒,他漲紅了臉,一把搶過了那遺詔,想用力撕碎,詔書都是用織錦製成,急切之間。焉能撕碎,睿親王哈哈一笑,“怎麼着,見到了遺詔還不死心?”

胡林翼攔住醇郡王。這時候必須要處之以靜!沈桂芬微微思索,問道,“敢問兩位王爺,塞尚阿呢?塞尚阿乃是老臣,又在禮親王之前。爲何是禮親王擬詔?”

豫親王冷然開口,“塞尚阿昨夜心悸突發,也逝世了。”

李鴻藻怒極反笑,“好,好,好的很!一夜之間,圓明園內一下子皇太后,皇后腹中之子,塞尚阿接連去世,我倒是要瞧瞧三位如何和天下人交代!”

“不用說這些廢話。”睿親王不耐煩的說道,“遺詔在此,有印璽,又有皇太后,如今如何?快快簽署吧!”

通過軍機處下發的旨意,都需要在值的軍機大臣簽字畫押,醇郡王大喝,“你們這些亂臣賊子!太后!”他又對着慈安太后喝道,“母后皇太后對你不薄!英宗皇帝視你如同生母!你居然任憑這些亂臣賊子欺凌英宗皇帝的子嗣!”

慈安太后默默,只是憑醇郡王怒罵。睿親王大怒,“老七,我看你還年輕,犯渾也不見怪。若是再聒噪,送你去見英宗皇帝如何?”

沈桂芬用力拉住醇郡王,悄悄在他耳邊說了一個字,“拖!”

醇郡王這才醒悟過來,面上還是裝成了被威脅的樣子,不滿的冷哼一聲。文祥咳嗽一聲,“論理,若是有遺詔和印璽,我們幾個自然應該畫押,”睿親王喜形於色,“但母后皇太后原本臨朝稱制,但我等未曾瞻仰遺容,以表哀思,實在是大不敬,監國若是要我等簽署,還需讓我們見過大行皇太后纔是。”

豫親王皺眉,睿親王在他的左耳邊說了幾句,豫親王點點頭,“就停靈在後頭的偏殿,你們去看就是。”

睿親王招招手,門外的侍衛一股腦的涌了起來,“送各位軍機大臣去後頭!”

一行人含恨忍悲走到了後殿,侍衛們看守的嚴密,幾個人也無法傳遞消息給自己的親隨,也不得不老老實實去後殿,只見芳草叢的寢殿之內,躺着一位穿着紅色吉服的女子,面上蓋着一方錦帕,幾個人磕了磕頭,心裡慘然,想必這沒有任何逆轉之機了,李鴻藻雙眼通紅,文祥長嘆一聲,慢慢的癱倒在地上,胡林翼連忙扶住,在文祥的耳邊悄悄說道,“這是不是太后娘娘,還要看過纔算數。”

文祥明悟,只是他不方便親自去看,“七爺,您去看看太后吧。”醇郡王忍不住,他是慈禧太后的小叔子,算是家裡人,也不忌諱,上前跪在了塌前,侍衛們喝道:“幹什麼!”正欲上前阻攔,卻一時被跪在殿內的軍機大臣們絆住了,醇郡王掀開了蓋在太后臉上的錦帕,侍衛們阻攔不及,只聽到醇郡王“啊!”的一聲叫喊,叫喊裡頭透着驚嚇,隨即又喊了一聲,“啊!”這卻是透着一股喜氣勁兒了。

幾位軍機大臣擡起頭來,看着醇郡王,醇郡王刷的站了起來,轉過頭看着幾位軍機,絲毫沒有把那些劍拔弩張的侍衛們放在眼裡,“不是西太后!”

文祥整個人都軟了下來,胡林翼也喜形於色,“是哪一位?”

“是西太后宮裡頭的貼身宮女!”醇郡王對着幾個人說道,“不管如何,母后皇太后必然是無恙!”他不屑的對着那些侍衛們喝道,“叫你們的主子過來!”

“若是母后皇太后未死,那她去了那裡?”寶鋆問道。

“圓明園夜間被短暫打開過,這麼說來,或許是出園子了,或許是躲在某一處,”沈桂芬冷靜的分析道,“這下可……”

沈桂芬見到還有侍衛在守着,隨即掩口不言,軍機處那個不知道沈桂芬的意思,接下來可就有意思了!恭親王在外頭,母后皇太后又下落不明,就算兩個親王和東太后有了遺詔和玉璽,也不是一錘定音的事兒,只要恭親王在外頭能召來大軍,或是慈禧太后再度出現,這些人不過是跳樑小醜罷了!

幾個人定下心來,朱學勤的臉上還露出了一絲笑容,只是如今還有一些困難……

“可咱們還在裡頭!”寶鋆有些膽小,低聲說了這麼一句,“咱們自己個的性命也是頂重要的!”

就是這個意思,沈桂芬連忙說道,“遺詔咱們絕不能籤!”幾個人還來不及商量,豫親王和睿親王就一起走了進來,見到衆人似乎對着兩人不屑一顧,特別是醇郡王,沒有暴怒,只是微微冷笑,“豫親王,你拿一個宮女當太后,想做什麼?”(未完待續。)

五、北京條約(完)十五、新桃舊符(二)四十三、檢閱三軍(九)四十一、立後封妃(七)十一、南海風雲(五)五、德意志國(六)三十、同治立後(十)六十八、他鄉故知(二)十三、各顯神通(三)五、白蓮教主(二)十、皇后人選(四)是給第一粉絲!十八、追封哀榮(一)七十七、上海風潮(四)十三、浩罕之亂(六)七、歌舞昇平(上)十、東華之門(四)三十八、玉女素心(二)五、北京條約(五)十四、偶現麟角(一)三十一、中宮皇后(二)八十八、大戰前夕(五)十六、其樂融融(六)九十九、先退後進(二)十六、南轅北轍(一)三十四、科場弊案(五)十九、不速之客(一)七十三、鎮南關外(二)十九、不速之客(一)十九、風起北疆(一)十八、五馬進京(二)九十五、英國出手(四)十七、指東打西(三)十七、金蟬脫殼(下)三十五、長阪坡上(四)二十五、萬國大會(二)十五、倡議垂簾(完)四、東宮西宮(五)四、進宮選秀二十八、返京之前(二)三十四、條例風波(四)二十二、圍魏救趙(二)三十、殷鑑不遠(六)推書。二十三、緩緩圖之(一)十六、協理六宮(一)七、天津兵備(二)十五、九龍治水(一)六十、正月初二(一)四十七、針鋒相對(一)六十五、即日宣戰(二)四十三、檢閱三軍(六)五、補入軍機(二)四十一、思凡夜奔(一)三十三、戰爭陰雲(三)四十一、牡丹臺上(上)三十七、千古艱難(二)二十三、緩緩圖之(一)四十四、臨危受命(下)二十五、康慈太后(二)二、明月孤雲(二)七十八、升龍大火(一)二十九、聖壽慶典(三)七十六、東南蠶神(一)三十四、又見泉臺(二)三十五、兒女心事(二)八、鐵路紛擾(三)二十二、同治之意(上)三十一、橫的楞的(二)五十二、山高水長(四)八、賓至如歸(一)七、以退爲進(三)二十五、天京天京(完)四、五千貂錦(二)十五、左顧右盼(二)九、爭風吃醋(二)三十四、科場弊案(五)二十七、大捷之後(七)四十三、桃代李僵(中)十五、左顧右盼(四)十七、指東打西(三)三十五、一瀉千里(二)二十八、日月分明(二)十九、圖窮匕見(上)三十三、雷霆雨露(上)四十、夜雨萌芽(五)五、白蓮教主(六)三十、南國煙雲(五)十三、浩罕之亂(五)四、閔妃來朝(四)二十八、春水微皺(四)三十六、當陽橋頭(五)二十七、英烈長存(續)二十五、康慈太后(三)十二、北國七月(一)四十四、紙橋大捷(四)三十四、條例風波(三)三十三、朝日鮮鮮(四)五十二、山高水長(四)十、江南江北(六)四十二、同文館事(四)
五、北京條約(完)十五、新桃舊符(二)四十三、檢閱三軍(九)四十一、立後封妃(七)十一、南海風雲(五)五、德意志國(六)三十、同治立後(十)六十八、他鄉故知(二)十三、各顯神通(三)五、白蓮教主(二)十、皇后人選(四)是給第一粉絲!十八、追封哀榮(一)七十七、上海風潮(四)十三、浩罕之亂(六)七、歌舞昇平(上)十、東華之門(四)三十八、玉女素心(二)五、北京條約(五)十四、偶現麟角(一)三十一、中宮皇后(二)八十八、大戰前夕(五)十六、其樂融融(六)九十九、先退後進(二)十六、南轅北轍(一)三十四、科場弊案(五)十九、不速之客(一)七十三、鎮南關外(二)十九、不速之客(一)十九、風起北疆(一)十八、五馬進京(二)九十五、英國出手(四)十七、指東打西(三)十七、金蟬脫殼(下)三十五、長阪坡上(四)二十五、萬國大會(二)十五、倡議垂簾(完)四、東宮西宮(五)四、進宮選秀二十八、返京之前(二)三十四、條例風波(四)二十二、圍魏救趙(二)三十、殷鑑不遠(六)推書。二十三、緩緩圖之(一)十六、協理六宮(一)七、天津兵備(二)十五、九龍治水(一)六十、正月初二(一)四十七、針鋒相對(一)六十五、即日宣戰(二)四十三、檢閱三軍(六)五、補入軍機(二)四十一、思凡夜奔(一)三十三、戰爭陰雲(三)四十一、牡丹臺上(上)三十七、千古艱難(二)二十三、緩緩圖之(一)四十四、臨危受命(下)二十五、康慈太后(二)二、明月孤雲(二)七十八、升龍大火(一)二十九、聖壽慶典(三)七十六、東南蠶神(一)三十四、又見泉臺(二)三十五、兒女心事(二)八、鐵路紛擾(三)二十二、同治之意(上)三十一、橫的楞的(二)五十二、山高水長(四)八、賓至如歸(一)七、以退爲進(三)二十五、天京天京(完)四、五千貂錦(二)十五、左顧右盼(二)九、爭風吃醋(二)三十四、科場弊案(五)二十七、大捷之後(七)四十三、桃代李僵(中)十五、左顧右盼(四)十七、指東打西(三)三十五、一瀉千里(二)二十八、日月分明(二)十九、圖窮匕見(上)三十三、雷霆雨露(上)四十、夜雨萌芽(五)五、白蓮教主(六)三十、南國煙雲(五)十三、浩罕之亂(五)四、閔妃來朝(四)二十八、春水微皺(四)三十六、當陽橋頭(五)二十七、英烈長存(續)二十五、康慈太后(三)十二、北國七月(一)四十四、紙橋大捷(四)三十四、條例風波(三)三十三、朝日鮮鮮(四)五十二、山高水長(四)十、江南江北(六)四十二、同文館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