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時,石莫帶着助理孟婉池去位於震卦的晶圓廠視察,2012實驗室芯片設計研究所的負責人馬許院陪同參加視察,晶圓廠建在新世界投資控股公司的傍邊,走路十幾分鍾就可以到達,石莫一行人到廠區門口時,提前接到通知的新世界公司副總裁,晶圓廠的總經理汪正評已經在門口等着石莫了。
汪正評見石莫一行人到來,快步向前迎上,來到石莫的跟前,笑着說道:“老闆,歡迎您來視察。您可是好久沒來了,離您上次過來可有幾個月咯。”
石莫一般沒有重大的事情是不來子公司的,因此憨笑道:“這幾個月幸苦你了,我想先參觀公司的芯片生產線,需要麻煩你爲我們介紹一下最近的生產情況及相關產品的科研成果。”
“好的,沒問題,來,大家這邊請。”汪正評知道石莫不常來,主要是不想打擾下面的人工作,他也沒介意,帶頭領着石莫一行人進入工廠。
在震卦中,有一座晶圓製造廠。兩座芯片生產工廠,一座主要負責生產處理器,一座負責生產閃存顆粒。還有一座封裝測試工廠。以及一個芯片廠綜合辦公大樓。
電子產業有一個特點,越往上游企業相對越少,技術難度越大,晶圓是造芯片的原材料,屬於芯片的上游。芯片、晶圓製造都屬於“航天級”的尖端技術,難度係數均是最高的一級,晶圓製造是比造芯片還要難的一門技術。如果把芯片比作宇宙飛船,那麼晶圓就是航空母艦了,沒幾家能造得出來。
現在全球能製造高純度電子級硅的企業不足50家,其中主要的5家硅晶圓廠壟斷95%以上的市場。在晶圓製造上,沒有所謂的“百花齊放”,有的是巨頭們的“孤芳自賞”,正是如此,全球的晶圓也是持續漲價,市場呈現一種繁榮景氣的形勢。
晶圓製造廠會將硅純化、溶解成液態,再從中拉出柱狀的硅晶柱,接下來,晶圓廠會用鑽石刀像切火腿一般,將一整條的晶柱切成一片片的薄片,再經過拋光後,就變成了「晶圓」(Wafer),也就是晶片的基板,晶圓上面有一格一格的硅晶格,後續可供電晶體安置上去。晶圓製造廠最終的成品是晶圓片(硅片),後期加工要送到其他的專門負責裝配和測試的工廠。
汪正評先是帶着石莫他們來到生產內存(DRAM)的工廠,這座新建的晶圓廠花了約1億美元,有一條3英寸晶圓生產線,生產設備是二手的,在1981年底開始投產。新世界的第一批產品是16K的DRAM,這是已經落後的技術,但也是香港人第一次掌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技術(比中國臺灣工研院晚6年,比韓國三星晚4年)。
在1978年,RB的富士通公司,就研製成功64K DRAM大規模集成電路並開始上市。國營的RB電信電話株式會社(NTT),從1975年至1981年,NTT投資400億日元(1.6億美元),進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研究,在1980年研製出256K DRAM。到1982年的現在,RB的富士通、日立的256K DRAM已經開始批量上市。
但新世界建設成功這座晶圓廠已經很不容易,由於德州儀器、摩托羅拉、東芝、日立、仙童等大廠拒絕技術許可,石莫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研發DRAM,並且花了重金在RB網羅了一個百人規模的技術顧問團,顧問團由富士通半導體一個高層人物領導,在RB顧問團的技術指導下,新世界的第一個晶圓廠才順利建成。
這兩年,每次到週末,從RB飛往香港的航班中,都坐滿了RB半導體制造商的技術人員。新世界對RB半導體企業最新的技術情報開出的價碼是,1條100萬日元。
但石莫相信這些代價都是值得的,只要奠定了基礎,後續隨着大量資本的投入,就可以快速取得並掌握64K、256K DRAM等關鍵技術的研製。
這座內存工廠佔地面積約兩個足球場大小,爲了保持無塵環境投入了很高成本,該晶圓廠的無塵室面積約1萬平方米,不過,並非所有的車間都需要這種無塵的環境。
進入工廠之前必須穿防塵服,免得讓晶圓遭受污染。汪正評指導石莫等人進行“打包”,無塵室裝備包括無塵衣,兩層手套、套在鞋子外面的塑料鞋套以及護目鏡等,穿戴好後整個人就只剩下兩個眼睛漏在外面了。
石莫一行人進入工廠內部,可以看到有很多精密的生產設備,無塵室內的半導體設備之昂貴程度,可能讓它每平方英呎的價格媲美紐約最貴豪宅。
汪正評向石莫說道:“老闆,目前16K DRAM的月產量,在5萬塊左右,開始時良品率僅有24%,幾個月後的現在,已經達到了51%,此時美日良品率的平均水平是60%~70%,我們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並且芯片廠的二期建設正在興建中,擴建後的工廠將會擁有更高的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