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3章 摘桃子問題

bookmark

劉一民接見完包瑞德少將後,向中央報告了會見情況。

中央回電通報劉一民,第十二軍和山西僞軍確實已經全線收縮,我陝西黃河河防部隊也已渡過過黃河參戰,山西我軍抓住日軍收縮的機會,全線反攻,山西戰場形勢一派大好。

中央的指示電外,主席給劉一民發來一封要他親譯的密電,內容是商量如何處理傅作義部和閻錫山部的問題。

傅作義部自從太原會戰結束後,退到綏遠後套地區。傅作義在這裡勵精圖治,興修水利,擴大糧食生產,認真實行減租減息政策,部隊實力增長很快。而且,傅作義部堅持抗戰,經常主動攻擊日軍,特別是發動了奇襲包頭、會戰綏西、血戰五原的戰鬥,歷時150天,取得了豐碩戰果。這次,傅作義部主動配合賀龍率領的晉綏主力攻擊日軍駐蒙軍佔領的包頭,那是全力以赴,打的很勇敢。

閻錫山自從發動十二月事變後,落了個裡外不是人。這老漢,又開始了二的哲學,站在三個雞蛋上跳舞了。等到衛立煌集團中條山大敗,退過黃河,閻錫山勢單力孤,不自覺地又和小鬼子開始了明裡暗裡的談判。當然,這纔剛剛開始接觸。閻錫山開出的條件是要日本人給他裝備100個團,日本人承諾給40個團的裝備。

這種談判都是秘不示人的,小鬼子特務也好,閻錫山的代表也罷,也都是秘密接觸。而且,閻錫山知道八路軍的勢力大的超出了他的想象,根本就不敢走漏半點風聲,悄悄的進行。華北日軍被劉一民整的就差當褲子了,哪裡能給閻錫山裝備100個團麼?別說100個團了。40個團的裝備都沒有。如果有,小鬼子還去發展華北治安軍呢!華北治安軍戰鬥力雖然不怎麼樣,忠誠度還是相當高的,比閻錫山的晉綏軍要可靠多了。

小鬼子手裡沒貨還想釣魚,玩的是空手套白狼的把戲。閻錫山呢。抱的也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老主意。日本人的裝備不到,他是不會有任何動作的。就算日本人給他100個團的武器彈藥和糧餉,想讓閻錫山公開投敵當漢奸,那也是不可能的。這老漢。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小鬼子根本就琢磨不透。

這種買賣,買家、賣家都沒有誠意,本來就很難談成。

小鬼子也不是完全的兩手空空,自從十二月事變至今。包括中條山大戰,閻錫山的晉綏軍就再也沒有主動向小鬼子發起大的進攻性戰役了。閻錫山同樣有收穫,他的晉綏軍不向日軍主動攻擊,就基本沒有損失,慢慢的,實力也有了恢復。

日軍的緊急收縮,我軍是有預計的。因爲東野主力揮師入關後戰局可能發生的變化,中央和各大戰略區首長都已經通過電報反覆討論了。爲了掩護和配合東野揮師入關,我山西、山東、蘇北各部隊都已經提前發起反擊。岡村寧次一下令山西日軍收縮,山西我軍全部投入了追擊,日軍撤離一個地方我軍就佔領一個地方,動作迅速。

閻錫山就不同了,他事先不知道劉一民會突然揮師入關。也不知道日軍會突然緊急收縮。但是,閻錫山曾經發動過中原大戰,很善於觀察風向。我軍消滅關東軍、收復外東北地區、外蒙古地區這麼大的事情,他自然是知道的。而且一直盯着。這老漢,心裡有數。沒有了關東軍,沒有了東北的武器彈藥,小鬼子怕是兔子尾巴長不了了。

認識到鬼子兔子尾巴長不了,不等於馬上就下令晉綏軍投入反攻。閻錫山要等一等、看一看,等華北戰場分出勝負了再出手。

閻錫山曾留學日本,抗戰初期從忻口會戰打到日軍佔領太原,晉綏軍、中央軍、八路軍與日軍血拼,沒能阻擋住日軍攻佔太原的步伐。在閻錫山心裡,其實是十分的畏懼日軍的。劉一民能打敗日軍,讓閻錫山佩服不已。這也是他不敢象歷史上那樣把十二月事變搞的很大的根本原因。

今天上午我軍攻佔北平和劉一民的《敦促岡村寧次投降書》在電臺廣播後,閻錫山徹底迷過來了。當年,閻錫山坐鎮北平,那也是吆五喝六、威風八面的大人物,知道我軍攻佔北平意味着什麼,而且他還能預測到天津也要很快落到我軍手中,更知道華北平原漫無際涯、無遮無擋,小鬼子再也阻擋不了我軍解放這個華北平原的步伐了。這和七七盧溝橋事變發生後,日軍一攻佔北平、天津,華北平原就迅速淪陷、貴軍一潰千里是一樣的道理。因爲華北平原無險可守!

明白了這個道理的閻錫山,總算是行動起來了,一邊命令晉綏軍各部追擊日僞軍,光復失地,一邊以第二戰區長官部的名義,給八路軍總司令、副總司令發報,先是感謝八路軍支援山西抗戰,接着就要求八路軍配合晉綏軍反擊,最後竟然說將日軍趕出山西后,第二戰區長官部和山西省政府遷回太原,將籌措錢糧,支援八路軍出娘子關抗戰。

這個閻老西兒,日軍第一軍和山西的僞軍只是緊急收縮,尚未撤離山西呢,他就打開了算盤,把八路軍當客軍看待,要攆八路軍出山西了。

可能是閻錫山給朱老總、彭老總髮報前向蔣介石報告過了,這邊朱老總、彭老總剛守住閻錫山的電報,那邊軍委會的電報也到了,了無新意,竟然是重申新四軍撤銷番號、八路軍作戰範圍限定在黃河以北,中共不能私自建立地方政權、任命地方官員。中共必須停止這種威力一黨之私而破壞團結抗戰、破壞國家軍政統一的行爲,八路軍必須服從第二戰區長官司令部的指揮,服從閻司令長官的命令。

最讓我黨不能接受的是,國民政府行政院給中共中央發來祝賀我軍收復北平的電報,其中竟然說什麼綏遠、察哈爾戰役結束後,政權交歸綏遠省主席兼察哈爾省主席傅作義,所有在上述兩省的中國軍隊統一整編爲綏遠、察哈爾駐軍。通歸傅作義指揮;山西光復後,由山西省政府負責全省行政管理,第二戰區長官部承擔山西防務並指揮八路軍出晉抗戰。

這是赤裸裸的摘桃子、搶佔勝利果實!

也正因爲此,主席纔給劉一民發來密電,商討如何處理閻錫山、傅作義問題。

小鬼子還沒有投降呢。摩擦就又要開始了。搞不好就會和歷史上一樣。國共雙方都忙着打內戰了,連日本應該賠償中國戰爭損失的事情都忘了,甚至還會搞出讓畑俊六、岡村寧次這些傢伙當顧問、指導中國內戰的醜劇、怪胎!

主席在電報中說的很清楚,那就是還應該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反摩擦方針,不理會蔣介石和閻錫山,只要閻錫山和傅作義敢於與我軍發生武裝衝突,就把他們直接打趴下。這樣,黃河以北就再無國民黨勢力。我黨我軍可以迅速控制黃河以北地區,然後再進而南下,飲馬長江。

主席這種想法,是建立在我軍實力的基礎上的。因爲我軍的實力遠超歷史上抗戰勝利後的實力,中央的政策發生變化是很正常的。

利用閻錫山、傅作義搶奪勝利果實的機會,一勞永逸地解決閻錫山、傅作義部,應該說是個很不錯的辦法。但是,閻錫山的晉綏軍總的說在抗戰問題上表現的還是堅決的。傅作義就更突出了,打鬼子沒二話。那是標準的抗日英雄、抗日名將。日軍尚未投降,就拿閻錫山、傅作義開刀,這事不能這樣做。

劉一民是穿越者,知道歷史上閻錫山和我軍在山西激戰,他的部隊裡還充斥着日軍教官、甚至還有日軍成建制的部隊參與對我軍作戰。只不過閻錫山最後打敗了而已。傅作義解放戰爭時期也充當了國民黨打內戰的先鋒,由於表現突出,戰績顯赫,才當了國民黨的華北剿總總司令。要不是他最後選擇了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光明大道。那也是一個戰犯的結局。

這是大政治,事關會不會爆發國共內戰。容不得婦人之仁。但是,劉一民還夢想着去收復臺灣、琉球、登陸日本呢,怎麼能讓這個時候爆發內戰?

實際上,閻錫山發動十二月事變時是我軍解決晉綏軍的最佳時機。那個時候解決了也就解決了,蔣介石出於不得不維持團結抗戰大局的考慮,就象我軍消滅朱懷冰部一樣,時候也只能埋頭把苦酒喝了。因爲那個時候日軍勢力強大,國共兩黨不得不共患難。現在不同了,我軍實力太強大了,佔領的地盤也太大了,蔣介石膽寒了,這個時候我軍如果解決閻錫山、傅作義部,蔣介石說不定就不再打小鬼子了,集中力量和我們打內戰。那樣子的話,日軍說不定還能多苟延殘喘一段時間。

現在說什麼都晚了,世上沒有賣後悔藥的。

劉一民知道,閻錫山怕日軍,晉綏軍好久都沒有主動進攻過日軍了,但是他不怕我軍。因爲閻錫山是第二戰區司令長官,是八路軍的上級,自以爲我軍不能拿他怎麼樣的。他這是要藉着第二戰區司令長官的名頭嚇唬人,赤裸裸的訛人、搶奪勝利果實。

思考再三,劉一民給主席回了封電報,建議中央派人多做閻錫山、傅作義的工作,給晉綏軍和傅作義部出路,去留自便。華北方面軍覆滅後,如果閻錫山、傅作義願意率部南下,與國軍主力一起在華中、華南發起反攻,則我軍歡送,給發必要的軍費,並提供軍糧。如果閻錫山、傅作義願意留在華北,三條路任二人選擇:一、接受我軍整編,閻錫山、傅作義想擔任地方領導或領兵打仗均可。二、暫時劃定閻錫山、傅作義部駐防地區,互不侵犯,待抗戰勝利後再解決此事。三、如果閻錫山、傅作義夢想重新佔據山西、綏遠,驅逐我軍、我抗日政權,勒兵與我作戰,我軍應迅速調集大軍,將其繳械整編。但要避免事態擴大,儘量不要發生第三條所稱情景。

電報最後,劉一民寫到:閻錫山軍閥作風、土皇帝思想嚴重,但確實對山西的發展做出過貢獻;傅作義在抗日戰場上浴血奮戰,對民族立有大功。一般情況下,我黨我軍不應採取當即解除其武裝的激烈行動,以攻心爲上。閻錫山影響力大,對發展經濟有一套辦法,應當發揮他這個專長,讓他繼續主政山西,或者在未來的中央政府中承擔重要工作;傅作義善於帶兵,能與士兵同甘共苦,是國軍系統中不可多得的良將,應當鼓勵其立功邊疆、揚威異域。比如將來我軍收回琉球、登陸日本後,可以讓他駐守日本等。也就是用人之長,避人之短。當然,閻錫山、傅作義部碰得頭破血流,是很難與我黨我軍合作的。對他們,武力解決是最後的手段,暫時間不宜使用。

這封電報,劉一民的核心意思是我黨我軍絕不開第一槍,絕不發動內戰,而是以政治思想工作爲主,說服閻錫山、傅作義加入我們的陣營,和平解決國共兩黨在華北的衝突。

發完電報,劉一民忽然就想得再見見閻錫山,見見傅作義。他還沒有見過傅作義呢,說不定和這兩個人見見,就會有奇效,避免刀兵相向。

有了這個想法後,劉一民又給主席發去了一封電報,說是等華北戰事告一段落後,請中央與閻錫山、傅作義聯繫,請周副主席、朱老總到石門來,劉一民和周副主席、朱老總一起見見閻錫山、傅作義,做二人的工作,力爭兵不血刃解決問題。

第83章 宜賓(一)第1390章 長春大空戰第264章 冀南風雲(四)第255章 一九三八年的元旦(四)第32章 溪口之戰(一)第1193章 孤島新聞記者座談會(續)第375章 危局(四)第820章 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上)第1022章 鬼、鬼、鬼(續)第532章 三疊浪(一)第103章 波瀾(七)第477章 大戰序幕(二)第716章 毒計第1160章 目標上海第1484章 灤河大戰(中)第1004章 送別第865章 糾結的多田駿第1189 白旗 爆發求雙倍月票第859章 新安古鎮(下)第1313 喜多誠一第664章 聚殲(二)第873章 魯南戰役(六)第1419章 春雷第416章 第十師團的末日(二)第242章 沸騰的天津(一)第719章 一夜三驚第1436章 圖們鎮口第823章 用肩膀搭建的浮橋第547章 舉火燎天焚兇頑(五)第431章 隴海路之夜(二)第591章 盲狙第851章 恐嚇(上)第115章 涪嘉戰役(十)第1349章 勸降第623章 解開心結第1006章 我要回家第860章 強渡封鎖溝第299章 詭譎(二)第425章 狡計第564章 破城(三)第1171章 呻吟的佐世保第486章 武漢上空的鷹(二)第758章 無名之火第839章 日本救國軍(下)第1047章 全身而退第1293章 大起義第1488章 對決第310章 揮師東進(一)第1201章 猶太人才第1380章 科學無國界第1225章 東北人民抗日聯軍第130章 新年快樂(六)第89章 成都風雲(三)第615章 回家(續)第944章 魯西南之戰(二)第1103章 戰車第一師團的輓歌第1488章 對決第1194章 繾綣第1291章 吳健雄第218章 紐約的聲音(二)第1578章 躍馬東京第1132章 日照境第723章 拖刀計(續)第829章 該來的都來了第61章 清溪鎮大捷(四)第1132章 日照境第425章 狡計第91章 成都風雲(五)第1183章 戰上海(續)第491章 武漢上空的鷹(七)第1509章 津門鏖兵(中)第1318章 血色清晨(續)第1371章 “4?18批示”第1359章 激戰長春(十)第1089章 西打東拉第737章 槍下留人第1451章 驚心一吻第455章 連雲港(二)第403章 暴風雨之前(二)第848章 正太商行血案第195章 襲取太原(九)第20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第1192章 孤島新聞記者座談會第1550章 針鋒相對第288章 臨清保衛戰(七)第81章 古藺(二)第600章 又見閻老西第1354章 激戰長春(五)第259章 南宮(二)第30章 三戰小水(二)第16章 兵臨通道(一)第167章 煤田(一)第933章 十萬火急第546章 舉火燎天焚兇頑(四)第1108章 勢如破竹第937章 火箭炮VS飛機場第876章 魯南戰役(九)第796章 廝殺第341章 血色臺兒莊(一)
第83章 宜賓(一)第1390章 長春大空戰第264章 冀南風雲(四)第255章 一九三八年的元旦(四)第32章 溪口之戰(一)第1193章 孤島新聞記者座談會(續)第375章 危局(四)第820章 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上)第1022章 鬼、鬼、鬼(續)第532章 三疊浪(一)第103章 波瀾(七)第477章 大戰序幕(二)第716章 毒計第1160章 目標上海第1484章 灤河大戰(中)第1004章 送別第865章 糾結的多田駿第1189 白旗 爆發求雙倍月票第859章 新安古鎮(下)第1313 喜多誠一第664章 聚殲(二)第873章 魯南戰役(六)第1419章 春雷第416章 第十師團的末日(二)第242章 沸騰的天津(一)第719章 一夜三驚第1436章 圖們鎮口第823章 用肩膀搭建的浮橋第547章 舉火燎天焚兇頑(五)第431章 隴海路之夜(二)第591章 盲狙第851章 恐嚇(上)第115章 涪嘉戰役(十)第1349章 勸降第623章 解開心結第1006章 我要回家第860章 強渡封鎖溝第299章 詭譎(二)第425章 狡計第564章 破城(三)第1171章 呻吟的佐世保第486章 武漢上空的鷹(二)第758章 無名之火第839章 日本救國軍(下)第1047章 全身而退第1293章 大起義第1488章 對決第310章 揮師東進(一)第1201章 猶太人才第1380章 科學無國界第1225章 東北人民抗日聯軍第130章 新年快樂(六)第89章 成都風雲(三)第615章 回家(續)第944章 魯西南之戰(二)第1103章 戰車第一師團的輓歌第1488章 對決第1194章 繾綣第1291章 吳健雄第218章 紐約的聲音(二)第1578章 躍馬東京第1132章 日照境第723章 拖刀計(續)第829章 該來的都來了第61章 清溪鎮大捷(四)第1132章 日照境第425章 狡計第91章 成都風雲(五)第1183章 戰上海(續)第491章 武漢上空的鷹(七)第1509章 津門鏖兵(中)第1318章 血色清晨(續)第1371章 “4?18批示”第1359章 激戰長春(十)第1089章 西打東拉第737章 槍下留人第1451章 驚心一吻第455章 連雲港(二)第403章 暴風雨之前(二)第848章 正太商行血案第195章 襲取太原(九)第20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第1192章 孤島新聞記者座談會第1550章 針鋒相對第288章 臨清保衛戰(七)第81章 古藺(二)第600章 又見閻老西第1354章 激戰長春(五)第259章 南宮(二)第30章 三戰小水(二)第16章 兵臨通道(一)第167章 煤田(一)第933章 十萬火急第546章 舉火燎天焚兇頑(四)第1108章 勢如破竹第937章 火箭炮VS飛機場第876章 魯南戰役(九)第796章 廝殺第341章 血色臺兒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