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四點多,張家村北山腳下開始喧鬧起來。今天老張家三房老老少少全聚集在張老二張爹家裡。就爲了今天是他們老張家孫子小平安的滿月。
張家男人們忙着在前後院清理積雪,壘土竈、搭篷子、擡桌子。廚房裡兩個大竈熱氣沸騰,廚房裡、水井邊,張母她們女人們忙着清洗借來辦酒席的碗筷、辦酒席需要的肉菜,還要提前準備蒸窩窩頭。
喜子帶着幾個大點的孩子院子裡外跑腿,小點的迷瞪着雙眼跑到屋裡接着睡覺。整個張家院子搬動聲、洗刷聲、交談聲、孩子們的呼叫聲交集成一片。
周嬌迷迷糊糊隔幾分鐘就被一些聲音吵醒,身邊只有兒子躺着那睡,已經不見張國慶人影。洗漱好,探頭看看外面,嚇了一跳,不是說不往大里張羅嗎?這麼多人這是要鬧什麼?
張國慶昨天一早跑到從省城,接回丈母孃和程林兩家客人後,陪着她們去了軍區回了縣城後,見丈母孃堅持留宿縣招待所後,等她們全安排妥當後。他匆匆忙忙告辭離開。至於丈母孃說還有雞蛋要等第二天一起送村裡。他聽聽沒往心裡去。
他太忙了,忙着通知理髮師傅、照相館師傅,腳步就沒停下。幸好前幾天酒席上的菜色酒水已經請教過掌勺師傅。等他一到家,還沒緩過口氣,就被他爹拉着去村子裡,親自邀請村裡族老和上了年紀的老人第二天來張家喝酒。
好不容易吃完晚飯,張母一看天黑,家家戶戶應該吃完晚飯。急着催他們三兄弟開始去約定好的人家搬桌子、凳子。三兄弟跑遍整個村子,終於完事後,他爹孃又拉着他們商量來人接待。
好不容易躺在牀上睡了會,兒子醒了。還沒等他再眯一會,院子裡開始有動靜了。這簡直比他結婚還累,幸好這麼隆重只有平安這個長子有。
這次張爹是花了大血本。除了回禮的雞蛋和窩窩頭,家裡前幾天還殺了一頭豬。
張國慶看這架勢,一直主張簡約點,別擺了十幾桌。被張爹給訓斥後,老老實實地聽從他的安排。這會讓他幹嘛就幹嘛,對他爹服服帖帖的。
張爹說得非常再理。讓他不能反駁。張國慶大伯、小叔家裡兒子閨女們全過來就兩桌子都擠擠挨挨的。還有家裡的老親,兩個舅舅、大姑、姑婆、表叔、表舅、張家幾家親家,一家來一個人兩桌都不夠,更何況還有帶孩子的呢?
加上程、林兩家、他乾爸夫妻、趙大山、左林這些人,搞不好還有人湊熱鬧上門。還有村子裡交好的人家、張國慶的幾個兄弟們,族裡的老人們,沒有二十桌都會鬧笑話。
這還是往少了算,要是他自己幾個鐵哥們全過來,連瓦匠師傅那些交情好的朋友過來,五十桌都擺不平。當初張國慶成親開流水席都要幾十桌。
張國慶這幾天一直往家裡搬菜搬肉。一聽說真要二十桌辦下來,第一個想到的是,全家開始又要啃玉米渣窩窩頭了。
張母看他愁着眉,偷偷拉着他嘀咕,洗三那天,光洗三面就三百多碗。上次很多人沒來,託人帶了禮過來,這次人只會更多不是少。
嚇得張國慶急忙拉着他爹找掌勺師傅再次商量。最終訂好菜色,他大大鬆了口氣。真是越鬧越大。
隨着天色漸漸透亮,張家大門敞開,人來人往不絕。正房堂屋、右廂房還有幾張桌子是準備給族裡長輩、孃家人外,院子前院到後院擺滿桌子。後院背風口搭起的幾口竈臺,這會掌勺師傅已經帶着下手開始動手。切好的冷盤全放在木板搭起來四四方方的木架子上,竈臺上已經生火開始燉的燉、蒸的蒸。
七點多,林麗珊帶着程林兩家嫂子妹妹開着車子,後面跟着一輛馬車往張家院子過來,緊跟其後的三輛軍車飛快開過來的是趙傳光夫妻倆和周孝正幾個兄弟和妻子。
幾輛車子剛停下,還沒卸沒馬車上的禮物。後面趙大山夫妻帶着小兒子小閨女坐着馬車停在大門外。
接近八點,陸陸續續地左嬸子和三位女同志提着竹籃拎着紅紙包裝的禮盒過來。
來賀禮的親朋好友陸陸續續的過來。
大門口,張國強和大哥張國富倆人從七點多開始迎接客人。張國強看快到十一點了,轉過背,搓了搓臉,這一大早笑到現在,臉都笑麻了。他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沒到,憑感覺這二十桌估計夠嗆。
他好不容易逮着張爹,拉着他避開人,附耳說道:“爹,還有多少人啊?我看二十桌一定不夠。你和小五商量好了沒?”
張爹低聲笑道:“呵呵,小五說五六桌就夠,不用準備十幾桌的。等會讓他安排。”說完兩父子哈哈大笑。
張爹小聲提醒他,“你大伯他們有數,會讓客人先入座。你機靈點別落下哪位客人。”
見他點頭,張爹忙着去找掌勺師傅,他還得讓他看看是不是加些硬菜?小五一直要求必須要簡單縮小影響力,他已經比起小五婚宴酒簡單了,可這回縣城鄉里全出動了,他還得找掌勺師傅商量看看。小五在招待男客,他老伴帶着小閨女張羅回禮,大閨女陪着女客。全家只能他出面安排。
張母帶着小閨女在東廂房喜子他們的書房裡。原先空蕩蕩的一間屋子,現在堆積滿地。幾天前張國慶就跑到楊柳屯訂了兩百個小竹筐。每個小竹筐外邊貼了張小張紅紙,剛好裡面裝上一斤紅糖、四個紅雞蛋、兩個窩窩頭。小巧玲瓏的小竹筐看上去非常精緻好看。
張美好瞪大她那雙眼睛,不可思議地望着她娘,“娘,這也太誇張了吧?他這就兩百斤紅糖了。哪裡來的?”
張母搖搖頭,“回頭再問。先裝雞蛋和窩窩頭,等你大姐過來,把人家給的禮金放進去,在紅紙那寫上名字。別搞錯了。”
張國慶這次除了程家林家趙家外,誰的禮金都退回,只接收孩子衣物。已經提前告訴家裡人。這兩百個小竹筐就是以防萬一,爲了塞紅包。至於紅糖,夫妻倆覺得空間裡最多的就是紅糖,還是精品紅糖。如今紅糖是貴重品,剛好回禮。
“禮金一退,可虧大了。以後人情往來不是照樣包紅包過去?娘,你怎麼不勸勸他們?他們錢多也不是這麼花的。”
張母忙回頭看看外邊,發現沒人、鬆了口氣,瞪了她一眼,小聲告誡她,“你不懂這裡面道道。別瞎說。等回去聽你公公婆婆怎麼說就明白了。現在就按照小五說的辦。可別胡鬧。”
說完,嘀咕着,“我怎麼生的兒子個頂個的聰明,女兒一個比一個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