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壞事不斷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是中國亙古不變的傳統,家裡出了大官,親戚們自然得粘潤一下,何況出了皇帝,於是所有的親戚都跟着享福了。按照大宋的規定:宗室的俸祿、孤遺錢米、宗女的嫁妝,是宗室供給的主要形式,爲宗室提供了安全的生活保障,可這些開支當然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擔。因此,幾乎從一開始,龐大的宗室所帶來的鉅額負擔就讓地方官們叫苦不迭。

因爲宗室子弟出生後一般便會授官,所以大多數宗室家庭依靠家庭成員的官俸爲生,那些沒有做官的近親可以倚靠的孤兒放“孤遺錢米”過活。南渡後宗室開始外遷,泉州這膏腴之地有穩定的外貿收入作爲財政保證,當然也成了外遷的選之地,因而三百多口子便來到了這裡吃白食兒。

宗室王族的生活補助放方案是住在泉州城外的,十歲及以上的人,每個月的補貼是二貫錢、一石米;五歲及以下者,每月一貫錢、半石米。而住在泉州城內的,長者每月十三貫錢、一石米,二十歲以上的每月九貫錢、七鬥米,十歲以上的每月五貫錢、四鬥米,五歲以上的每月一貫錢、四鬥米。要是誰家女兒出嫁,也有一筆豐厚的嫁妝。終身未婚的,就養他(她)一輩子。另外還有免費的住房提供。

起初來的人看似不多,但是穩定的生活使造人運動如火如荼的展開,人口是成倍的增長,開支也跟着水漲船高,以致單單給泉州王族們的俸錢和米價錢兩項,泉州每年支出高達十數萬貫錢;此外,而他們每年的公務補貼、書費,也得由泉州支付,使得泉州的常規賦稅收入勉強應付正常開支,根本不足以養活宗室成員,只能向中央打報告給予補貼。不管原因怎樣結論總不外乎如此:維持宗室成員的生活需要一大筆錢。

總而言之,宗室開支成爲泉州的巨大負擔,而隨着宗室人數的膨脹,負擔還會越來越大。不過起初泉州收入豐厚,維持宗室開支都還不成問題。但是,由於豪強大地主的侵佔,稅源減少,再加上貿易的衰退,這項支費變得越來越沉重,泉州政府無計可施,只得寅吃卯糧,預徵一兩年的賦稅,惹得百姓怨聲載道。而宗室自恃天潢貴胄,行事囂張,目中無人,也離間了他們與泉州精英社會的關係。

到了宋元鼎革之際,宋朝皇族一路南逃,輾轉遷入泉州,而所有的宗室成員都可以從當地政府領取俸祿或補助錢米,這使得矛盾被進一步激化。而蒲壽庚雖然在泉州權勢熏天,但他也不可能獨自命令軍隊向元朝投降,更談不上獨自舉行屠殺。而誰曾想到過宗室與泉州的命運在一起經歷了一百五十年的陰晴圓缺,到最後宗室卻成了贅疣,絕大多數地方精英一致支持蒲壽庚除掉它……

‘冗兵、冗官、冗費’是大宋的頑疾,冗費就是指宗室巨大的開支,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蒲壽庚屠殺大宋皇家宗室確實是爲解決‘三冗’問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甚至可以和當年的女真人相媲美,而對於當今皇帝趙昺來說也全非壞事,因爲這些人對於誰來說都的確是個巨大的包袱。但是他即使心中領情,手底下也不能容情,畢竟家仇都不報,誰會相信你還有復國之志呢!

所以蒲壽庚表功求放過在趙昺這裡是行不通的,當孫勝夫召集起一幫待命的吃瓜士兵衝進衙城救人之時,第三輪火箭彈如期而至,再次對幾乎成爲廢墟的衙城進行‘空襲’。吃過苦頭的蒲壽庚在不肯躲在屋裡,不顧渾身傷痛在孫勝夫的攙扶下跑到了街上,這裡可比‘身臨其境’看的清楚多了,只見火箭彈如墜落的流星一般在空中一閃而過,扎進各自的目標,隨後便是絢爛的火光閃現,巨響震耳,接着便是房倒屋塌,血肉橫飛。

“小皇帝真是太過兇殘,居然不顧城中百姓的性命,以此利器攻城,荼害生靈!”蒲壽庚當然不會爲敵人唱讚歌,看着被殃及的民居怒不可遏地說道。可心中卻覺得這……這真是太壯觀了!甚至想這若不是衝着自己來的,他願意花大價錢請南朝小皇帝進行一場火箭彈專場射表演,以便好好欣賞一下。

“知事體恤百姓疾苦,但還需保重自己,敵軍開始攻城,還是先撤回府中再議吧!”衝擊衙城救人的軍兵眼看着沒有一個跑出來,而北城上也是煙塵一片,城樓居然被宋軍擊毀傾倒了下去,孫勝夫暗捏把冷汗,這宋軍輪攻擊竟然就如此犀利,使他也不禁膽寒,急勸自己主子趕緊迴避一下吧!

本着聽人勸吃飽飯的原則,蒲壽庚未多做感慨便急忙乘坐着一架不知手下從何處尋來的轎子匆匆回到府中,進府後便急令緊閉府門,一邊派人打探消息,一邊令人尋找是否有從衙城中逃出的倖存者。然後才顧得上解衣療傷。畢竟是久經風浪,此刻他也漸漸從最初的慌亂中平靜下來,前次宋軍數萬人三個月未能破城,這次也不可能一戰而下,只是自己遭了暗算而已。

稍時,知府田真子、都統夏璟也灰頭土臉的尋了過來,又等了一會兒林純子、嚴伯錄等幾名官員也找上門來,衆人死裡逃生大罵宋軍的同時,也暗歎僥倖,若不是他們住的皆是以石頭壘砌的老房子,恐怕都要被砸在裡邊了。又等了片刻,尋人的前來報告,尤永賢和金泳兩人被炸死,百家奴負創多處,但這韃子卻也兇悍,裹傷後便上北城督戰去了。

此後又有些逃脫的小官吏們趕到,蒲府也便成了泉州城臨時城防司令部。蒲壽庚令夏璟調集軍兵趕往北城增援,又着田真子帶人安撫民心,調集義勇輸送物資,修復城防,派人將兩名心腹黨羽的屍體收斂。待接到北城守軍經過苦戰擊退準備過壕的宋軍的報告,蒲壽庚剛鬆口氣,又有人報告南城外現大批宋軍戰船涌來……

第1269章 不能偏勃第994章 逆風行舟第019章 投效第220章 心結第1001章 勢在必行第1042章 懟懵了第1480章 古有神童第035章 紀律第729章 對攻第968章 步步爲艱第515章 不能不死第509章 衝陣第1188章 另闢蹊徑第515章 不能不死第906章 攻守之議第1399章 心中有路第318章 防患未然第123章 順者生第1441章 何以成惡第315章 皇帝不好當第651章 一難又一難第384章 自作孽第971章 繞不過第623章 勝利在望第283章 奇兵第329章 衝突第1192章 世事無常第054章 探討第426章 論勢第291章 暗中造勢第245章 意外之喜第462章 試一試第1219章 隨機應變第691章 弄死他第686章 正視第096章 流星雨第719章 破綻第990章 搞死老三第883章 明辨是非第753章 奪城第1038章 局面第1268章 沒法活了第738章 只差他跳了第1176章 百炮轟城第948章 意外之喜第532章 正劇開演第117章 大發了第583章 恕朕無禮第130章 變通第908章 主因第1341章 深入敵後第443章 怪論第1028章 倒打一耙第1336章 朕很不滿第076章 搶第716章 動盪第732章 不能錯過第1319章 雷霆雨露第489章 悍不畏死第583章 恕朕無禮第1258章 弦外之音第839章 理性面對第282章 坑人第875章 搶佔先機第1474章 諸事不順第450章 擇機而動第1315章 大驚小怪第723章 棄與守第739章 亂戰第916章 驚訝第1043章 命不由己第1275章 養虎爲患第961章 不甘示弱第1067章 欲擒故縱第868章 另有玄機第380章 服了第1255章 禍水東引第1027章 心血來潮第834章 情況不明第453章 當然算了第267章 狙殺第468章 不情之請第704章 機遇第871章 彎彎繞第611章 勝券在握第130章 變通第832章 各有目的第1146章 以一換二第124章 逆者亡第1056章 真相何在第426章 論勢第397章 也許第520章 冒煙兒第1086章 炮火洗地第234章 底氣不足第319章 登基第1232章 速下徐州第1101章 危險和機會第1269章 不能偏勃第400章 有警
第1269章 不能偏勃第994章 逆風行舟第019章 投效第220章 心結第1001章 勢在必行第1042章 懟懵了第1480章 古有神童第035章 紀律第729章 對攻第968章 步步爲艱第515章 不能不死第509章 衝陣第1188章 另闢蹊徑第515章 不能不死第906章 攻守之議第1399章 心中有路第318章 防患未然第123章 順者生第1441章 何以成惡第315章 皇帝不好當第651章 一難又一難第384章 自作孽第971章 繞不過第623章 勝利在望第283章 奇兵第329章 衝突第1192章 世事無常第054章 探討第426章 論勢第291章 暗中造勢第245章 意外之喜第462章 試一試第1219章 隨機應變第691章 弄死他第686章 正視第096章 流星雨第719章 破綻第990章 搞死老三第883章 明辨是非第753章 奪城第1038章 局面第1268章 沒法活了第738章 只差他跳了第1176章 百炮轟城第948章 意外之喜第532章 正劇開演第117章 大發了第583章 恕朕無禮第130章 變通第908章 主因第1341章 深入敵後第443章 怪論第1028章 倒打一耙第1336章 朕很不滿第076章 搶第716章 動盪第732章 不能錯過第1319章 雷霆雨露第489章 悍不畏死第583章 恕朕無禮第1258章 弦外之音第839章 理性面對第282章 坑人第875章 搶佔先機第1474章 諸事不順第450章 擇機而動第1315章 大驚小怪第723章 棄與守第739章 亂戰第916章 驚訝第1043章 命不由己第1275章 養虎爲患第961章 不甘示弱第1067章 欲擒故縱第868章 另有玄機第380章 服了第1255章 禍水東引第1027章 心血來潮第834章 情況不明第453章 當然算了第267章 狙殺第468章 不情之請第704章 機遇第871章 彎彎繞第611章 勝券在握第130章 變通第832章 各有目的第1146章 以一換二第124章 逆者亡第1056章 真相何在第426章 論勢第397章 也許第520章 冒煙兒第1086章 炮火洗地第234章 底氣不足第319章 登基第1232章 速下徐州第1101章 危險和機會第1269章 不能偏勃第400章 有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