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發展與改革

高聳的太華(安第斯山脈)山脈將南美洲分隔成兩個相對獨立的區域,在太華山脈東部,海拔550米的長安新城,從太華山一側吹來的涼爽季風,給正處於盛夏的市民們,帶來了舒適的涼意。

1889年1月初,從帝國最北端的振州、林州,到中部的京畿道、長安,以及最南端的安州,無論當地的氣候環境是炎熱酷暑還是積嚴寒,一年一度傳統春節的日益臨近,都讓本土各地的百姓們真切的體味到喜悅、幸福的氣氛。

春聯、桃符換了一年又一年,在漫長而又不經意間,許多華人移民們已經在南美本土生活了十餘年時間,他們的配偶、孩子還有相熟的鄰居百姓,都是在這裡出生、相識。

天南海北的百姓匯聚到一處,每逢漢歷新年,一家老小坐在一起,盤算着即將過去一年的收益,在妻子精打細算的叮嚀和孩子天真、無憂的笑語中,男人們或許會從妻子帶着地方口音的南京官話中,咀嚼出一絲鄉愁的味道。

本土的百姓們,百分之七十以上來自兩廣、閩南、江浙地區,粵語、閩南話、帶着南方口音的南京官話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次數最多的三種地方語言,

粵語、閩南話語義、發音與北方話差異較大,其他地區的百姓們學習起來難度相對較高,而南京官話發音接近北方官話,其傳播範圍也涵蓋江淮、兩江地區,曾經在明朝作爲官方語言使用,因此,從語言受衆和推廣難易程度等方面考慮,中央政府將南京官話確定爲通行語言。

本土官方語言的確定,預示着文化領域改革的進一步深入。

1881年2月,根據李明遠和中央政府的指示,教育部召集近千名本土知名文化學者,開始對漢字簡化、漢語拼音備註等領域進行專門研究與攻堅。

1887年3月下旬,歷時六年時間,經歷四次大規模刪改、校正後,漢國標準簡化漢字和漢語拼音正式發佈,由此南京官話成爲政府官員、教師、學生、軍隊等職能羣體的通用語言,於此同時,粵語、閩南話、江蘇、浙江等各地方方言,也作爲大漢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得到相應的重視和保護。

長安新城北側太華門,與中原地區迥異的自然氣候,抵消不了百姓們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和期望。

高大寬廣的城門內外,穿着各式衣服、年齡各異的百姓們,臉上帶着喜慶的笑意,簇擁着往返於帝國的政治中心—長安城。

雄偉、壯麗的城牆、寬廣、平坦的水泥、碎石官道、繁華、熱鬧的街市,長安城任意一角顯露的景象,無不向外傳遞着這個新生國家的生機和希望。

長安皇宮、新城的建設工程於1888年前後陸續完工,1888年6月21日,京城一期建設任務完成後,長安建成區面積達到180平方公里。次月中旬,考慮到建成區面積相比之前擴大兩倍有餘,長安市政府宣佈放鬆京城人口限制法令,將城內常住居民的數量上限提高至60萬人。

法令一經宣佈,便在本土引發了巨大的反響,最早做出行動的是京畿道範圍內的商人和百姓,他們依靠距離長安新城路途近的優勢,最先下手,或是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多年急需,或是臨時向親朋好友借款,但凡是能夠想到的辦法,都去嘗試,而這樣做的目的,無一不是爲了在京城買下一座房子,進而成爲本土其他地區百姓眼裡的京城人。

在長安置辦一座房子,成爲天子腳下的百姓,在任何時代都對華人百姓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抱着對京城的美好期望,一批又一批百姓、商人花費不菲的積蓄,向着京城的方向趕去,但是和美好期望像單的是,想要成爲京城的常住居民,並不僅僅是有錢便能辦到。

延續遷都之初的規定,對國家做出巨大貢獻者,可以在京城免費獲得一座面積1000平方米左右的宅院,同時還將額外獲得最多擁有三座京城宅院的機會,而對於普通的百姓和商人,軍屬、高科技行業工作者、高等院校學生優先獲得成爲京城居民的資格,一些家庭資產不足,但是在重大對外戰爭中獲得功勳的中下層軍官、表現優秀的基層官員,也能夠獲得額度不等的資金減免,進而得到一座由國家提供的中小型住宅。

安排完以上兩種人羣之後,沒有違法犯罪記錄、家世清白的百姓和商人們,纔會獲准進入京城,然後按照一戶一宅的原則,以市場價值購買120平方米到500平方米不等的獨立宅院。

身帶國家政治中心的光環,外加四季溫和的氣候環境,不到半年時間,長安新城的人口便由42萬增加至60萬人,人數達到政府規定的上限,達成心願的百姓,滿心歡喜的購置年貨,準備和家人在京城度過第一個喜慶的春節,而那些沒有獲得在京城居住的百姓只能帶着隨身的財物存單,失望而歸。

百姓競相進入長安新城的景象即是特殊環境下的影響,也是南美漢國快速工業化的一個普遍縮影,在鬆州松江市,往返大西洋兩岸的商船絡繹不絕的將各色商品,通過鬆江的大型港口,送往世界各地,

而在揚州興安縣(帕蘇豐杜),就近利用當地儲備量充裕的煤炭資源(南里奧格蘭州和聖卡塔琳娜州是南美州南部少有的煤炭資源儲備區,兩州煤炭資源儲量約爲350億噸,佔巴西全國已探明煤炭儲量的百分之九十以左右。可供開採500年以上,數據來自國投網,南美洲雖然煤炭資源相對北半球較少。但不是沒有,僅南里奧格蘭州和聖卡塔琳娜州的已探明煤炭儲備量,足夠本土進行工業革命了,總儲量中,無煙煤比例低,亞煙煤比例高,需要進口部分無煙煤。)

)和鐵礦資源,

坐落於此的漢國鋼鐵聯合集團,每天將數以百噸計的金屬礦石,煉製爲本土工業發展急需的鋼鐵原材料。

分處不同地區、根本當地優勢確立不同發展道路的三座城市,逐步發展成本土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和工業中心。

和長安新城一樣,松江、興安縣的經濟、工業中心效應,也吸引了大量的百姓遷往當地,至1889年年初,兩地的人相繼20萬大關,分別達到57萬和24萬。

松江作爲本土三大直轄府級行政區之一,人口快速增長符合當地政府預期,但是興安縣作爲一個工業城市,快速聚集的人口,已經使當地的縣城建成區不斷外擴,整體建成區面積達到70平方公里,已經超過了很多作爲州首府的市級城市的規模,也因此,中央政府在聽取揚州(南里奧格蘭州)州政府的建議後,決定於1890年,將興安縣提升爲興安市,其行政定爲副州級,比普通的州首府市高半級。

第三百七十一章 鐵甲鉅艦時代第二百六十八章 聖菲第二十五章 激戰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學員與新編制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二十九章 佔領阿雷基帕第一百二十一章 內部不穩的巴西第八十六章 進攻失利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章與戰功第三百二十六章 宋卡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無題第六十六章 接收武器第一百九十章 貸款博弈三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四百六十四章 變動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口翻倍第二百八十三章 分兵進佔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國聯盟第八十九章 接見信使第五十三章 演習結果第465章 無題第三百九十章 顯露實力第一百零一章 大幕開啓第三百二十四章 南洋勢力收縮第三百四十章 無題第八十五章 後續部隊情形第一百五十七章 橡膠第一百零三章 解決男女失衡第九十三章 戰後分配第四百三十六章 巴拉圭危局 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剛果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末路第一百一十五章 掃蕩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建小型鐵甲艦第七十一章 拜見第三百零七章 無題蠢蠢欲動的周邊國家第三百三十四章 前奏第五十九章 視察軍工廠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八十九章 接見信使第二十七 激戰完第二百七十九章 末路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三百七十六章 海軍購艦方案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體系第七十八章 誤判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二百二十八章 剛果二第八十二章 進入印第安村落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二百六十七章 開戰第三百七十九章 安南移民安排第四百三十七章 巴拉圭危局 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覺醒第二百九十章 戰後發展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內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建設第三百二十二章 十年發展規劃第三十三章 印加寶藏的傳說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後收穫第十五章 山谷伏擊完第三百二十八章 宋卡三第七十章 港口見聞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國聯盟第三百二十八章 宋卡三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國公使 完第六十二章 出手第二百五十九章 紛繁複雜的南洋勢力第四百零三章 提前安排第十九章 買賣華工第二百二十一章 精武會與留學生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美七國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三百一十六章 政變 中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敵第四百一十六章 無線電報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相見一第四百零九章 南美外交風波第十三章 秘魯反應第五十八章 傷兵第二百二十八章 剛果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安南移民安排第一百零五章 奧利瓦戰鬥第二百五十三章 納土納羣島發展第八十八章 變故第三百二十三章 南洋雲動第四百一十五章 軍中第四百一十章 英國政策轉向第二百九十八章 昭昭天命第七十章 港口見聞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國干涉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國介入第三百四十八章 封爵之賞第四百三十九章 巴拉圭危局 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舊交替的時代第一百六十一章 軍服廠第一百一十八章 初步安定
第三百七十一章 鐵甲鉅艦時代第二百六十八章 聖菲第二十五章 激戰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學員與新編制第二百七十四章 部署第二十九章 佔領阿雷基帕第一百二十一章 內部不穩的巴西第八十六章 進攻失利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章與戰功第三百二十六章 宋卡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無題第六十六章 接收武器第一百九十章 貸款博弈三第一章 南美華工第四百六十四章 變動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口翻倍第二百八十三章 分兵進佔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國聯盟第八十九章 接見信使第五十三章 演習結果第465章 無題第三百九十章 顯露實力第一百零一章 大幕開啓第三百二十四章 南洋勢力收縮第三百四十章 無題第八十五章 後續部隊情形第一百五十七章 橡膠第一百零三章 解決男女失衡第九十三章 戰後分配第四百三十六章 巴拉圭危局 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剛果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末路第一百一十五章 掃蕩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建小型鐵甲艦第七十一章 拜見第三百零七章 無題蠢蠢欲動的周邊國家第三百三十四章 前奏第五十九章 視察軍工廠第二十四章 激戰第八十九章 接見信使第二十七 激戰完第二百七十九章 末路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端倪第三百七十六章 海軍購艦方案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化工體系第七十八章 誤判第三百三十八章 父子三代入伍第二百二十八章 剛果二第八十二章 進入印第安村落第二十二章 守城司令第二百六十七章 開戰第三百七十九章 安南移民安排第四百三十七章 巴拉圭危局 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覺醒第二百九十章 戰後發展第三百五十四章 支援河內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建設第三百二十二章 十年發展規劃第三十三章 印加寶藏的傳說第二百六十一章 戰後收穫第十五章 山谷伏擊完第三百二十八章 宋卡三第七十章 港口見聞第二百一十三章 四國聯盟第三百二十八章 宋卡三第四百六十六章 英國公使 完第六十二章 出手第二百五十九章 紛繁複雜的南洋勢力第四百零三章 提前安排第十九章 買賣華工第二百二十一章 精武會與留學生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美七國第六十章 古巴港口第三百一十六章 政變 中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敵第四百一十六章 無線電報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相見一第四百零九章 南美外交風波第十三章 秘魯反應第五十八章 傷兵第二百二十八章 剛果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安南移民安排第一百零五章 奧利瓦戰鬥第二百五十三章 納土納羣島發展第八十八章 變故第三百二十三章 南洋雲動第四百一十五章 軍中第四百一十章 英國政策轉向第二百九十八章 昭昭天命第七十章 港口見聞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國干涉第四百六十三章 美國介入第三百四十八章 封爵之賞第四百三十九章 巴拉圭危局 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舊交替的時代第一百六十一章 軍服廠第一百一十八章 初步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