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第219章 改變

葉傾懷本來正在氣頭上,聽到這裡卻不禁露出了疑惑之情。

這事她還是第一次聽說。

永業田制是聖祖年間定下的規矩。那時天下初定,到處都是荒廢了的耕地,聖祖於是規定,每家男子成年時可分到一百畝田地,其中二十畝爲永業田,死了之後可以傳給子孫,剩下的八十畝則要在死後歸還朝廷。

按照這個規矩,這個永業田的總面積,理當逐年增長才對,到一百五十年後的興瑞年間,翻個十倍都屬正常。

林聿修沒有多做解釋,他繼續道:“人口統計便更有趣了。第一次統計是在興瑞八年統計,當時朝中已有變法的風聲,人人都知道統計完人口馬上就要按照這個來徵稅,結果統計上來全國人口只有兩千七百萬。到了興瑞十年,興瑞帝頒佈新策,明令官員考覈晉升主要看當地的人口和賦稅。於是到了興瑞十二年,大景人口一下子變成了七千五百萬。短短四年間,翻了三番。”

這段歷史葉傾懷倒是有所瞭解。陸宴塵曾經還讓她就此事寫過策論,以至於她一直覺得人口統計很難實現。

“但實際上,大景當時的人口應該在四千萬到四千五百萬之間。這憑空出現的三千多萬人口,是許多官員平步青雲的階梯,卻也是無數百姓難以承受的災難。人口多出了三千多萬,就要有相應的稅收呈現在皇帝面前。興瑞十年到興瑞十五年,可以說是大景史上賦稅最重的幾年。各地官員想出了花樣頻出的稅種,什麼鞋稅、練兵稅、弱冠稅層出不窮,用以補上這憑空出現的三千萬人的人頭稅。”

“老百姓日子過得苦,就把這一切都歸罪於興瑞帝搞的變法,覺得一切都是變法的錯。以至於興瑞變法失敗叫停後,老百姓都拍手稱快。這顯然並不是興瑞變法的初衷。興瑞變法的本意無疑是好的,可是變法推行下去的效果卻與其本意南轅北轍。陛下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林聿修提了個問題,卻沒有等葉傾懷的回答,而是自答道:“因爲人。”

“因爲無論是要挨家挨戶地去登記人口,還是一層層向上呈報稅收,甚至只是張貼新法告示這樣的小事,這些都需要人去做。可是這些去執行的人,他們並不都是興瑞帝。他們可能是家中有幾十口人要養的縣丞,可能是在全村老鄉的資助下才好不容易考上學的進士,可能是絞盡腦汁也想要到京城出人頭地的地方官員。他們有孝道要盡,有恩情要還,有名譽要掙,對於他們而言,這些事遠比變法的成敗重要多了。”

林聿修停了下來,他直視着葉傾懷,道:“陛下,一個好的政策光有好的想法遠遠不夠,因爲任何政策都需要人來推行。而只要是人來操作,”林聿修頓了頓,又道,“就會有操作。因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份和立場。而這世上絕大部分人的行爲,都會忠於自己的身份和立場。”

林聿修這一連串的陳詞如同他當年殿試上的奏對,像是冬日裡的冷風,一直灌進葉傾懷的心底,吹熄了她心中急躁的火苗。

見葉傾懷神色動搖,林聿修繞回了主題:“陛下說的這些人,是朝廷的忠良和清流,也是大景的未來,但在微臣看來,他們現在只是一顆顆種子,還需要時間來生根發芽。”

“陛下若是需要人來執行政務,那朝中確實有大把的可用之人。但陛下若是要推行變法新政,那陛下需要的就不是隻會紙上談兵的文人墨客,也不是一味怨天尤人的庸碌官吏,陛下需要的是既瞭解朝廷體系利弊又深諳民生社稷需求的人。更重要的是,這個人要有變法的決心,這決心必須要超出他對自身利益的關注。”

林聿修神色沉了沉,道:“只有切身地感受過現行制度的弊病所帶來的痛苦,纔可能產生這樣大的決心。否則,不過是想要打着‘變法’的名號從中獲利之人罷了。”

葉傾懷神色低沉地默了片刻,回到了最初的問題:“所以你認爲,還要多久才能開始改建御史臺?” “當朝中開始大量出現質疑地方監管機制的聲音時,就是改建御史臺的時候。”林聿修又補充道,“陛下,變法和新政應當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是您迴應臣民的聲音而順勢而爲的。它不該是爲‘變’而變。”

葉傾懷惱道:“朕現在一點也沒有順勢而爲的感覺。相反,朕感覺像是在跟所有的朝臣對着幹一樣費勁。”

林聿修一直冷着的臉上浮現出一抹忍俊不禁的淺笑,似乎是被她樸實無華的措辭逗笑的。

但葉傾懷絲毫沒有察覺,她仍蹙着眉頭,沉浸在那些令人頭疼的問題裡。

“那是因爲人們的嘴被封起來了,所以陛下聽不到大家的心聲。但這種情況已經開始好轉了。從春闈舞弊案到刑部換囚案,陛下在承天門外毅然拔劍,在東市刑場嚴懲權臣,讓人們看到了希望,不再緘口不語。”

林聿修看了一眼堆在葉傾懷案頭的兩摞摺子,道:“現在呈報到陛下案頭的摺子,想必比一年前多了許多吧。”

這倒是真的。

葉傾懷順着林聿修的目光看向案頭的摺子,不禁嘆了口氣。

自從她開了密摺這條路子,不僅是密摺的數量越來越多,連內閣每天送來的摺子也越來越多,直接導致她休息的時間越來越少。

事實上,這些摺子大多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內容,要麼是日常工作的例行彙報,要麼是官員之間小題大做的互相攻訐,要麼是跟她表忠心的拍馬屁文章。

可憐只有十七歲的葉傾懷,卻要像一個大家長一樣依次安撫,從中調解。有時候對於她不熟悉的官員,還要動用鷹衛的力量去查清楚。最後回覆摺子的時候,還要斟字酌句,生怕一不小心傷害到了朝臣們某根纖細的神經,從此與她離心。

葉傾懷又嘆了口氣,道:“哎,你不知道這些摺子,大多沒什麼用。看一個月還不如和你聊一個時辰有用。”

“那是因爲陛下才親政不久,很多朝臣對陛下尚不熟悉,所以不能像臣這樣與陛下傾心交談,陛下需要做的,是給他們點時間和信心。”

祝大家端午快樂!

第141章 覲見第200章 鏡子第187章 生死第二章 重生第139章 政務第115章 長命鎖第十七章 買賣第六十八章 少東家第156章 薛鬆第148章 憂慮213.第213章 大局第二十七章 新年216.第216章 行雲寨第136章 決意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108章 遺詔第72章 番外——秦寶珠4第180章 不仁第78章 金牌第81章 勸言第86章 演戲第十章 文校第二十五章 除夕第106章 陶二龍第122章 真假第191章 截殺第十五章 明路第119章 選擇第二十九章 復課第四十二章 爲難第82章 天意第168章 舒窈第184章 淵源第146章 爭執第73章 番外——秦寶珠5第98章 何青長第191章 截殺第160章 無眠第180章 不仁第十一章 秦陽第74章 番外——秦寶珠6第170章 琴聲第188章 要求第105章 師生第五十三章 宮變第五十七章 金鼓第九章 真相第184章 淵源第十二章 文心堂第三十七章 抉擇第三章 畫像第110章 王立鬆第十四章 求親第153章 蕭索第75章 月夜第75章 月夜第五章 稱病第129章 顧飛燕第三十六章 失控第77章 困獸第五十章 喜服第138章 宣旨第201章 網第200章 鏡子第二十一章 質問第198章 貪墨第123章 杜正恩第92章 辭表第196章 平等第184章 淵源第四十五章 夜談第92章 辭表第152章 晚膳第78章 金牌第202章 月季第五十七章 金鼓第五十九章 謀反第177章 掛帥第87章 甦醒第109章 右衙衛第105章 師生第114章 王思雲第188章 要求第83章 楚定國第四十一章 入宮第84章 惡癖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103章 出師第71章 番外——秦寶珠3第182章 夢魘第77章 困獸第六十四章 刀傷第180章 不仁第206章 疑雲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五十二章 困局第四十四章 往事第五十三章 宮變第170章 琴聲第三十五章 暗潮
第141章 覲見第200章 鏡子第187章 生死第二章 重生第139章 政務第115章 長命鎖第十七章 買賣第六十八章 少東家第156章 薛鬆第148章 憂慮213.第213章 大局第二十七章 新年216.第216章 行雲寨第136章 決意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108章 遺詔第72章 番外——秦寶珠4第180章 不仁第78章 金牌第81章 勸言第86章 演戲第十章 文校第二十五章 除夕第106章 陶二龍第122章 真假第191章 截殺第十五章 明路第119章 選擇第二十九章 復課第四十二章 爲難第82章 天意第168章 舒窈第184章 淵源第146章 爭執第73章 番外——秦寶珠5第98章 何青長第191章 截殺第160章 無眠第180章 不仁第十一章 秦陽第74章 番外——秦寶珠6第170章 琴聲第188章 要求第105章 師生第五十三章 宮變第五十七章 金鼓第九章 真相第184章 淵源第十二章 文心堂第三十七章 抉擇第三章 畫像第110章 王立鬆第十四章 求親第153章 蕭索第75章 月夜第75章 月夜第五章 稱病第129章 顧飛燕第三十六章 失控第77章 困獸第五十章 喜服第138章 宣旨第201章 網第200章 鏡子第二十一章 質問第198章 貪墨第123章 杜正恩第92章 辭表第196章 平等第184章 淵源第四十五章 夜談第92章 辭表第152章 晚膳第78章 金牌第202章 月季第五十七章 金鼓第五十九章 謀反第177章 掛帥第87章 甦醒第109章 右衙衛第105章 師生第114章 王思雲第188章 要求第83章 楚定國第四十一章 入宮第84章 惡癖第四十八章 籌謀第103章 出師第71章 番外——秦寶珠3第182章 夢魘第77章 困獸第六十四章 刀傷第180章 不仁第206章 疑雲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五十二章 困局第四十四章 往事第五十三章 宮變第170章 琴聲第三十五章 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