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和城模式

侯躍東在紙上無意識的畫了畫。皺起了眉頭。緩緩的說道:“和城模式的形成是有其特殊性與特色的。與秦縣所提倡的發展輕工業小商品製造路線也是有一定的區別的。要知道。和城模式的經濟形式有下面的這一系列的特點:一。他們主要是以家庭化爲主。而小商品大都是以家庭爲單位進行的;第二。經營方式專業化。有家庭生產過程的工藝分工、產品的門類分工和區域分工;第三。專業生產系列化;第四。生產要素市場化。按市場的供需要求組織生產與流通。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均可自由流動;第五。服務環節社會化。”

李慶福點了點頭。對於侯躍東所說的這些。他並不是十分的瞭解。對於李慶福有用的信息也就是所謂的第一點與第二點而已。剩餘下來的三點。李慶福所能夠理解的其實並不深。

而侯躍東自然也能夠看得出李慶福的疑惑。於是進一步的解釋道:“和城模式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也是與他們的地理環境與歷史條件有關係的。這一點。倒是與我們巖城縣頗有一些相像。又有一些不相像。”

“嗯。這個我倒是看過一些資料。和城地區在改革開放之前。是非常的貧窮的。甚至。完全是可以概括爲‘三少一差’的:可利用自然資源少。更多更快章節請到。除了礬礦外。沒有更多可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人均耕地在整個地北省來說也是最少的。當時還不到人均半畝。現在只有0.31畝;國家投入少。從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國家對和城地區的累計投資只只不過有5.95億元而已。要知道。這個數字之中。還有剛建國期間金額巨大的時刻;第三。和城地區的交通條件差。整個地區沒有機場、沒有鐵路。只有一條勉強通航的水路和一條路況很差的104國道與外界相接。這一點。倒是與我們巖城縣頗有幾分相似的。”李慶福顯然對這和城模式比較的感興趣。因此。早也做過了一系列的調查與研究。看得出來。李慶福所想要走的便是這個和城模式。

對於李慶福如此的興致。原本侯躍東也不想要潑冷水。可是。這發展路線可不是隨隨便便施行的。要知道。這一旦制定下來。那可是要涉及到整個縣。甚至整個地區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的啊。自然是馬虎不得的。一個好的發展路線制定下來。能夠使得地區長治久安。長期繁榮的發展下去。可要是一個錯誤的。有隱患的發展路線被制定出來。執行下去。那所損失的。可遠遠不只是表面上的那個數字損失而已了。時間、精力與政府的公信力。還有民衆的信心。更多更快章節請到。這些無法在明面上顯現出來的東西。可是最爲關鍵的所在。

因此。侯躍東沉吟了一聲。便就講述了起來:“和城地區與我們巖城縣的貧窮境遇是差不多的。可是。這裡面的軟環境那可是不一樣的啊。”

“哦。這是怎麼意思了。”李慶福的經歷與年齡早已經使得他不會因爲這一些失望而表露在臉上。不過。心裡到底也是有一些不舒服的。因爲。他所制定出來的計劃就是以和城模式爲藍本。而進行補充增改的。現在。侯躍東的意思是和城模式其實是並不適應巖城縣的發展的。這也就是否定了李慶福原本的思路與制定的計劃。第一時間更新這多少讓李慶福有些心中潸然。

侯躍東正色的看着李慶福。緩緩的說道:“巖城縣與和城地區都是人多地少。按照道理來說。大量農業剩餘勞力都應該要向第二、三產業轉移。農民要發展非農產業致富才行。”

李慶福點了點頭。侯躍東這話說的沒錯。這勞動力有所剩餘了。那麼。自然是要進行轉移的啊。要不然。這些空置的剩餘勞動力就這麼的閒置。那可怎麼行了。。

“不過。和城地區與巖城縣所不一樣的是。當時和城地區的農村過去生產力發展緩慢。集體經濟雖由人民公社扶持。第一時間更新但一直沒有得到鞏固。反而使家庭經濟和自發經濟在資本主義氾濫的批判聲中醞蘊成長。而我們巖城縣絲毫沒有過什麼家庭經濟。就更加不要說什麼自發的經濟行爲了。”侯躍東一針見血的說道。

“而且在歷史上。和城地區的人本來就有着除了農業之外。兼營家庭手工業或外出經商做手藝的風俗特色。而且。正是因爲這樣的一個風俗特色。使得和城人一方面自辦了各種非農經營的經濟實體。另一方面建立起了流通信息網絡。爲其後來的規模化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侯躍東繼續的說道。

李慶福這個時候。第一時間更新終於在心中有所不滿的心思也緩緩的降低了下來。是的。這細細說來。還真的是如此。巖城縣與和城地區相似的也只不過是許多的硬件條件與環境而已。而這軟環境確實是極爲不相稱的。因爲。巖城縣人民大多數安土重遷。雖然貧困又不願意出去務工。更不願意進行發展家庭經濟。思想比較的落後與保守。所以說。這自然是無法達到和城的高度。這和城模式想要被巖城縣套用的話。那可絕對是不行的。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了。”李慶福沉吟了一下。向侯躍東請教了起來。

侯躍東搖了搖頭。沉思了半響。這纔跟李慶福說道:“首先。我們一定要先認清我們自己的經濟條件與所處的這個地理環境。與巖城縣的軟環境。這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方法。也沒有放諸於四海而皆準的模式。只有最爲適合的模式。纔是這最好的模式。所以說。我們就必須要先認清自己。然後才能夠因地制宜的制定這發展的路線。”

李慶福聞言。拿起了自己原本所撰寫的那計劃。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修改。改完了之後。拿起來。跟侯躍東讀了起來:“我們巖城縣的經濟條件和環境如下: 第一。咱們巖城縣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比較的低下。不過。這要一分爲二的來看待。因爲。咱們巖城縣的工業生產落後。可並不表現在區域工業生產的不發達。還表現在區域工業結構的輕型化。能提供技術裝備的機械工業力量也十分薄弱。缺乏發展現代鄉鎮工業所需的必要的資金、技術和人才。”

侯躍東點了點頭。肯定的說道:“確實如此。咱們想要現在就在巖城縣發展現代鄉鎮工業的話。只怕無論是條件還是環境上都是有所欠缺的。”

李慶福也是點了點頭。繼續的說道:“第二。我們巖城縣的鄉鎮原有的集體經濟薄弱。集體資金不足;區域中心城市經濟技術輻射弱。只有依靠自己土法上馬。循序漸進地發展。”

侯躍東沒有說話。繼續的聽着。

“不過。我們比較有優勢的是。靠在這嶽州市。嶽州是老牌的重工業基地。也是淮江省唯一的一個大型重工業城市。雖然現在這城市的建設與發展並不盡如人意。可是。倒也未必就會長期如此的持續下去。無論是國家還是省市。都是不會看着嶽州市進一步的沒落下去的。而我們巖城縣經過四條道路的修建。已經形成了一定優勢的便利交通網。可以方便於我們與嶽州市以及其他地方的聯繫。”

“要致富。先修路。秦縣的這個道路修建的計劃確實是高瞻遠矚的。沒有便利的交通。就沒有任何的一切。”侯躍東聞此。不無感慨的說道。

作爲曾經的交通局局長李慶福聞此。當然也是很高興的。要知道。 這四條道路的修建工程之中。可也是有着自己的一份貢獻與業績的。更何況。這四條道路的建成。確實是有益於子孫後代的事情。光是這四條道路的修建。就已經征服了絕大多數巖城縣人民的心。

“那麼。我們可以以嶽州市爲依託。進行衛星城市的建設。大力的發展配件生產。這不是朱家兄弟要來考察我們這裡的投資環境了麼。我猜想。朱家兄弟是搞汽車配件起身的。定然也是瞄着這汽車配件的生意了。而我們這裡。唯一的優勢。不就是靠着嶽州市這樣的重工業基地。還有那比周邊城市更爲便利的交通條件麼。。”李慶福想到這裡。頓時覺得豁然開朗。似乎自己已經抓住了這事情的重點一般。心中很是有些自得。

侯躍東也點了點頭:“朱家兄弟作爲這鄉鎮企業的龍頭人物。這消息自然也是非常的靈活超前的。他們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這個時候來。只怕是與明年的換屆有關係的。”

“哦。這是怎麼一個說法。”李慶福看着侯躍東。忽然有些疑惑。這個小侯的年紀與資歷擺在這裡。怎麼看待問題的想法與思維的開闊程度卻是如此之高了。。真不愧是秦縣的昔日秘書。到底是有兩把刷子的啊。

《封推17更計劃》努力達成中。這是第四更。來。來。來更了這一更。還有十三更。這一更。更得晚了些。見諒。今天雖然事情比較多。可是子銘依舊在努力。咬緊牙關。拼了。

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第214章 無限風光在險峰第272章 電梯情緣第445章 目的是什麼第478章 激將第249章 沈豔傑來了(二)第131章 極品(一)第237章 正式運營的準備(下)第143章 承包改革(三)第545章 常務副省長之怒(一)第304章 發展意見書第132章 極品(二)第438章 侯嶽東的幸福(二)第五百四十章第735章 分工第45章 鍾書記親自送赴任第166章 好運第242章 張傳恩的調研(一)第189章 解決的方法(二)第306章 要爭氣第66章 於老頭回來了第471章 李書記的賞識(二)第20章 晨練第422章 政府常務會(下)第414章 罷課風波(五)第228章 心情第137章 博弈(一)第349章 大學行(二)第656章 健力寶第108章 惺惺相惜第547章 常務副省長之怒(三)第613章 國安來人第743章 舞會(二)第223章 李天梅第381章 沒看見(二)第133章 極品(三)第159章 籌劃第175章 不要走第297章 看望唐浩軍第299章 噪音騷擾第274章 黎家姐妹(二)第48章 計生工作(一)第132章 極品(二)第659章 歡迎投資第421章 政府常務會(上)第751章 應對措施第390章 求教第604章 雙規就雙規第750章 罷工第362章 自薦(二)第295章 新的崗位第301章 你看着辦第302章 意見書第601章 以你爲榮第274章 黎家姐妹(二)第225章 活佛(上)第657章 汽車工業第115章 柳堡鄉的發展思路第297章 看望唐浩軍第235章 雙贏第321章 醫療糾紛(四)第633章 崔婷拯救計劃(三)第161章 情趣第692章 小師妹第449章 造天亮第601章 以你爲榮第163章 喳胖第357章 回縣第156章 新年賀禮第352章 道歉第738章 住所第644章 學姐到來第718章 小麻煩第269章 突發事件第90章 七十碼(下)第1章 大夢初覺第620章 香港行(四)第631章 崔婷拯救計劃第137章 博弈(一)第324章 規矩第432章 提拔第273章 黎家姐妹(一)第287章 秦揚的野望第31章 兩隻半醉貓第504章 柴德友遇難第637章 回淮江第146章 酒友第764章 隱患第506章 市紀委來人(一)第52章 請將不如激將第87章 天香閣第200章 挾持第45章 鍾書記親自送赴任第191章 解決第666章 雷動與秦揚第633章 崔婷拯救計劃(三)第609章 我要變強(中)第158章 打賭第309章 不要走第467章 突擊檢查第36章 發展路線
第214章 無限風光在險峰第272章 電梯情緣第445章 目的是什麼第478章 激將第249章 沈豔傑來了(二)第131章 極品(一)第237章 正式運營的準備(下)第143章 承包改革(三)第545章 常務副省長之怒(一)第304章 發展意見書第132章 極品(二)第438章 侯嶽東的幸福(二)第五百四十章第735章 分工第45章 鍾書記親自送赴任第166章 好運第242章 張傳恩的調研(一)第189章 解決的方法(二)第306章 要爭氣第66章 於老頭回來了第471章 李書記的賞識(二)第20章 晨練第422章 政府常務會(下)第414章 罷課風波(五)第228章 心情第137章 博弈(一)第349章 大學行(二)第656章 健力寶第108章 惺惺相惜第547章 常務副省長之怒(三)第613章 國安來人第743章 舞會(二)第223章 李天梅第381章 沒看見(二)第133章 極品(三)第159章 籌劃第175章 不要走第297章 看望唐浩軍第299章 噪音騷擾第274章 黎家姐妹(二)第48章 計生工作(一)第132章 極品(二)第659章 歡迎投資第421章 政府常務會(上)第751章 應對措施第390章 求教第604章 雙規就雙規第750章 罷工第362章 自薦(二)第295章 新的崗位第301章 你看着辦第302章 意見書第601章 以你爲榮第274章 黎家姐妹(二)第225章 活佛(上)第657章 汽車工業第115章 柳堡鄉的發展思路第297章 看望唐浩軍第235章 雙贏第321章 醫療糾紛(四)第633章 崔婷拯救計劃(三)第161章 情趣第692章 小師妹第449章 造天亮第601章 以你爲榮第163章 喳胖第357章 回縣第156章 新年賀禮第352章 道歉第738章 住所第644章 學姐到來第718章 小麻煩第269章 突發事件第90章 七十碼(下)第1章 大夢初覺第620章 香港行(四)第631章 崔婷拯救計劃第137章 博弈(一)第324章 規矩第432章 提拔第273章 黎家姐妹(一)第287章 秦揚的野望第31章 兩隻半醉貓第504章 柴德友遇難第637章 回淮江第146章 酒友第764章 隱患第506章 市紀委來人(一)第52章 請將不如激將第87章 天香閣第200章 挾持第45章 鍾書記親自送赴任第191章 解決第666章 雷動與秦揚第633章 崔婷拯救計劃(三)第609章 我要變強(中)第158章 打賭第309章 不要走第467章 突擊檢查第36章 發展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