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 誰安排的?
“爲什麼?”見到雲非這小子賣關子,雖然區遠山心中非常不滿,但是也只能順着他的意思問雲非爲什麼。.
“爲什麼?我想,這個問題,我估計,所有機牀生產工廠的管理層都知道。同時,所有的工人都會問,明明整個國內各種工廠大量建立,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大,爲什麼機牀市場反而還沒有八十年代火爆了。”
“我說你小子,直接說主題吧,哪有像你這樣老是吊人胃口的!你不忙,我這個給你打工的可沒有你這個老闆那樣多的空閒,不然你到時候因爲我工作沒有做好扣了我的工資,我找誰去?”
見到雲非依然在延續着他的廢話,區遠山的不耐煩直接表現出來了。
雲非這個混蛋,估計多半就是想要節省工資。別看他這個車間主任工資比以往的車間主任工資高了好幾倍,但是他的工作量同樣是以前9327廠的那些車間主任的好幾倍。
九一重工,只要是跟加熱有關的,都被劃分到了熔鍊車間。就拿現在的熔鍊車間來說吧,是原來的木工車間、翻砂車間、熱處理車間這幾大車間合併而來。
其實車間沒有變,工作內容也沒有變。不過是把原來的三套管理班子,變成了現在的一套而已。熔鍊車間,現在是整個九一重工最大的車間了,人員接近四百!
萬惡的資本家!
對於區遠山的不耐煩,雲非急忙拍了拍自己的腦袋。這段時間也不知道怎麼了,說什麼都是廢話連篇,彷彿不把廢話說夠,就無法說出主題一般。
這都是閒的!雲非在心中鄙視了一番自己。
“之所以很多機牀公司生產的機牀賣不出去,不是其他的,主要就是質量問題!”雲非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國內機牀市場不景氣的直接原因。
在八十年代開始,中國的經濟迅速恢復起來,國內百廢待興,尤其是最爲基礎的機械行業,關係到幾乎所有的行業。在市場需求的刺激下,各大機牀生產工廠都迅速擴張,需求量最爲龐大的車牀、銑牀甚至是刨牀,在國內都是供不應求。有不少的國外機牀工廠向着中國出口過這些普通的機牀。
其中,以曰本最甚,一臺最大加工直徑360mm,1000mm長工件的636車牀,在中國就能夠賣出六七萬的高價!由此可以看出這個中國市場在八十年代對於這些機牀的需求量。
國內的機牀生產企業,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帶來的豐厚利潤的驅動下,追求數量逐漸放鬆了對質量的控制,使得賣出去的設備精根本就無法跟這之前生產的相比。
由於購買這些機牀的主力都是民間市場,很多都是私人工廠,他們可不比國營企業那般的作息時間。這些機牀在每天二十四小時的滿負荷運轉着,很多人購買的車牀,使用不到一年,加工精度就下降不少。尤其是那些做鍛打工件以及斷續切削零件的工廠,那些設備,甚至半年時間不到,新買的車牀銑牀,就只能用來進行毛坯的粗加工了。
造成這種情況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生產的機牀時效處理得不好。
國內工廠,以前生產機牀,都是跟蘇聯老大哥學來的,都是使用自然時效。這自然時效一般都得以年來計算時間,在國內市場需求的刺激下,他們哪裡能夠放棄一年的利潤?很多工廠的機牀,甚至是隻經過兩三個月的自然時效之後就買到市場上去了。
這樣一來,時效處理沒有達到設計的要求,機牀的牀身結構內部不是很穩定。在受到外來的作用力的情況下,機牀的牀身因爲內部應力沒有消失,新的應力產生,機牀的牀身就會逐漸變形。
最爲明顯的體現,就是機牀軌道的彎曲變形。
幹機械的都知道,機牀的加工精度,很大程度上都是取決於導軌的精度。到導軌彎曲之後,原本在加工過程中本來是一條直線的運動軌跡,就會變成波浪線,雖然很細微,但是在以計數的機械加工中,反應得特別的明顯。因爲刀具或者工件的運行軌跡,就決定了加工出來的零件的外形。
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的那些老式機牀,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因爲自然時效的時間夠長,再加上在使用過程中,機牀如果有變形,那些主要擁有的國營工廠,會有專門的鉗工對導軌進行維修,使得彎曲的軌道再次變成一條直線。
質量下降了,讓那些追求利益的私人老闆的利益受到了傷害,即使他們再有這樣的需求,也不會再考慮購買讓他們上過一次當的機牀生產工廠。哪怕是價格下降,他們也不會買。所以很多人,情願花高價錢買好機牀,也不會花低價格去買更多的垃圾設備。
留下了一臉沉思的區遠山,雲非向着機加車間走去。
“報廢,不管你有什麼理由,這根主軸都必須報廢!”雲非剛剛走到精加工車間的檢驗室門口,就聽到了程風氣急敗壞的聲音。
“程經理,這個不就超差一絲(,以後就直接用機械的專業術語了),又不影響使用……”一個年齡三十多歲的工人,給程風說着好話,期待程風手下留情。
“你都是老師傅了,幹這個也不是一年兩年吧?圖紙上面給的公差只有負七μ(),你現在做出來,直接到負一絲九,你說還能用?不影響使用?你究竟是車工還是裝配工?”程風簡直是咆哮了起來。
“這有什麼,以前咱們超差三五絲,還不照常用?最多用一段時間再重新做一根就得了……”工人還在那裡辯解着。
艹作過程中,難免有所失誤,以前在9327廠,只要超差不是很大,使用位置不是很關鍵,在加上檢驗跟工人關係到位,最多說一句以後注意,就通過了,即使零件使用壽命不長,到時候再做一件換上去就是了。
“報廢,這個我也不想聽你解釋,這是報廢單,你自己把他填了吧!”程風沒有繼續理會那個工人,放下手中的千分尺,從工作服兜裡面掏出一疊報廢單,直接撕下一張遞給了那個工人。
“這根主軸,我認爲你是合格的,想讓我填報廢單,門兒都沒有!你們不就是想要扣我們的獎金嗎?老子今天就看你怎麼扣!”那個工人臉色變得鐵青,直接一把搶過程風手中的那張報廢單,狠狠地在手裡揉成一團,然後丟到了地上,然後用腳踩了踩,一臉調戲地看着這個從花都調過來,年紀並不大的經理。
程風的臉,瞬間就變成了豬肝色。
雲非看到這裡,知道自己再不上去,就會出事了。
剛開始的時候,雲非聽到說超差一絲,覺得放過去也沒有什麼問題,只要不是用在關鍵位置上面,不過後來聽到只有七μ的公差範圍,就知道,這必定是關鍵中的關鍵部位了,不然要求不會這麼高。這個肯定是用來裝軸承的。一臺機牀精度高不高,主軸也很關鍵。
不過雲非心中很少好奇,7μ公差的部位,按理來說應該是磨牀磨出來,雖然技術好的車工也能車出來,但是表面粗糙度根本就無法達到磨牀的那樣的效果的。
原本打算看看程風這個自己快有一年沒有太多接觸的質量部經理怎麼處理這件事情,但是看到那個工人的表現,急忙走上前去。他擔心這個大爺一般的工人把程風給打了。
程風是個新來的外人,工廠裡面的這些工人,大多都是一起上班十多二十年的,如果真的有工人出來吆喝一聲,絕對會有人上前羣毆程風這個代表着跟幹活的工人作對的檢驗的質量部經理。
在機械加工行業,檢驗跟工人的矛盾,遠遠超過工人跟管理者的矛盾。
工人在生產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尤其是精度要求很高的零件的加工,稍微不注意,就會出現超差。不過一般的車牀加工,最小的加工誤差也會在一絲二以上,一般車牀加工的誤差,精度要求較高的零件,公差一般都是一絲二,一絲八,兩絲一,兩絲五這幾個公差。
主要就是軸上面的軸承位置以及孔裡面的軸承位置。如果不是磨牀不好加工,或者與之裝配的零件在配合上面有着特殊要求,都會使用磨牀。當然,單件小批量的生產,也會使用車牀加工。
“怎麼回事?”雲非出身問道。
“這根主軸,三個軸承位置兩個超差,一個超差一絲,一個超差半絲……”見到是雲非這個年輕的老闆,一個身材嬌小的三十多歲的女檢驗就對着雲非介紹着情況?
“磨牀怎麼會差這麼多?”雲非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卻還是裝着糊塗。
對於車牀主軸的加工工藝,他可是相當熟悉。光是最後的磨牀這一道工序,都等分爲粗磨、半精磨、精磨這三道工序。
“不是磨牀磨出來的,是車牀車的。”那個剛纔車工突然對着雲非說道。
“誰安排的?”雲非頓時就怒了!
很多有經驗的國企老師傅,都不會按照工藝流程進行加工。只要不出問題,也沒有誰會追究責任。對於這個問題,雲非比誰都明白,但是他不希望自己的工廠裡面也出現那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