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考校

隨着衛青話音落下,劉榮原本隨意仍在腿上的手,也是不由自主擡起——被劉榮送到了嘴下,以食指指腹輕輕摩擦起脣下。

至於那碗被劉榮捧在胸前的湯藥,也早已被身旁的寺人接過。

——衛青一番話,無疑是對劉榮固有的認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衝擊。

在過去,漢家對於漢匈平城一戰的分析、覆盤,雖說是五花八門,但大體上的核心思想,也還是趨於一致的。

對於韓王信判漢投敵,主流觀念一直認爲:韓王信並非臨戰怯敵,才臨時起意,而是早有準備的舉國投敵。

原因則在於:韓王信原本的都城,並非最終獻城投降的馬邑,而恰恰是在後來的代都晉陽。

韓王信的韓國,其實就是如今的代國太原郡。

至於從晉陽遷都馬邑,則是韓王信主動上奏,以‘馬邑更靠近前線,更有利於邊防安穩’爲由,向太祖高皇帝求來的。

原本在代國腹地的都城晉陽,被韓王信主動換到了前線的馬邑;

緊接着就是韓王信大開城門,以迎‘匈奴王師’不說,之後更是率軍反戈,以‘匈奴韓王’的身份掉過頭來攻掠漢地,並鼓搗着彼時的代國相陳豨一同造了反。

這要還不是早有預謀,甚至是精心策劃,那也太過於巧合了些。

而在韓王信倒戈,代相陳豨同時舉兵,甚至還跟太祖高皇帝異父異母的‘親兄弟’——燕王盧綰搭上線之後,戰爭的走向,其實就非常清晰了。

——彼時的韓、代,也就是如今的代國,以及燕國,實際上都已經脫離了漢家的掌控!

原本應該作爲北牆防線戰略指揮中心的趙地,反而成了最前線。

所以,對於匈奴單于冒頓跨越馬邑,自趙長城缺口踏足代地之後的駐足不前,漢家的主流觀念都認爲:這是冒頓‘居中’調度,坐等韓王信、代相陳豨,乃至於暗中蠢蠢欲動的燕王盧綰搞出點名堂出來。

畢竟是白得的漢家兵馬,讓他們去和漢家的中央部隊狗咬狗,自己手中的匈奴軍隊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纔是冒頓最好的選擇。

劉榮也一直是這麼認爲的。

憑藉韓王信倒戈、代相陳豨舉兵,以及燕王盧綰暗中遣使聯絡自己,冒頓已然掌控了漢家大半條北方防線!

與此同時,冒頓還擁有了不費一兵一族,就可以爲韓王信、代相陳豨,以及燕王盧綰——即燕、代、韓三國兵馬掠陣,坐等摘果實的機會。

所以,冒頓纔會駐兵於樓煩一代,靜候韓王信、陳豨、盧綰等人傳回佳音。

至於後來,太祖高皇帝御駕親征,先勝後敗——先勢如破竹的接連擊敗匈奴人,並打擊韓王信、代相陳豨的派兵,而後又輕敵冒進,落入冒頓的圈套之中,大家卻覺得是巧合。

因爲在那場戰爭之前,華夏文明無論是在宗周,還是在短暫統一華夏的嬴秦,都已經很久沒有君王親自領兵,同草原遊牧之民作戰了。

——真要掰着指頭算,上一個親自率兵與遊牧之民作戰的華夏君王,還是近百年前‘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

故而,主流觀念一致認爲:對於太祖劉邦御駕親征,冒頓是根本沒有絲毫預料,甚至是大感意外的。

也恰恰是由於沒有心理準備,以及錯誤預估了長安朝堂應對的強度,冒頓纔會在戰役前期,被太祖劉邦接連勝了幾陣。

至於隨後的誘敵深入,而後包圍太祖皇帝於白登山,大家則認爲,這是冒頓自知無法正面力敵,纔想出來的‘最後底牌’。

成就成了,不成,就撤回草原。

過去,劉榮雖然也覺得有哪裡不對——多少覺得這種說法有些自大,卻也還是勉強接受了下來。

但在今日,衛青破天荒的提出:整場平城戰役,都是針對太祖劉邦的陰謀——是一個‘局’的時候,劉榮卻是徹底陷入了沉思之中。

在衛青之前,從來沒有人曾提出,更不曾有人膽敢去想這一種可能性。

因爲太可怕了!

這種可能性,實在是太可怕了!

要知道在一場戰爭當中,可能影響戰爭走向的因素非常多。

隨便一個不起眼的變故,就很可能將整場戰爭的走向,引向一個誰都不曾預料到的方向。

所以,即便是如今漢室,或者說整個已知世界最完善、最面面俱到的戰前規劃模式:華夏朝堂的廟算,也從來不會對一場戰爭,做出完整的規劃。

好比過去這一場河套-馬邑戰役,漢家的廟算從來都沒有說:第一步這樣,第二步這樣,第三步這樣……倒數第二步這樣,最後一步這樣,然後完美收官。

而是隻給了一個大致的戰略目標:馬邑戰場守住城池,拖住匈奴主力,河套戰場儘可能奪取河套,並儘快站穩腳跟。

至於具體的技戰術,除了那兩個準備已久,負責在大軍渡河奇襲河套前搭橋的遂營都尉外,朝堂廟算都沒有半點插手,而是將戰時指揮權,完完整整的交到了前線將領手中。

——不是漢家的朝堂大方,願意給將領自由發揮的空間;

也不是劉榮神經大條,放着緊密的規劃、預案不做,也要在如此重要的戰役中‘聽天由命’。

這樣做真正的原因就在於:完整的、過於詳盡的戰役預案,根本沒有意義。

舉個極其簡單的例子。

還是過去這場河套-馬邑戰役,針對河套戰場的部分。

誰能想到漢軍將士踏上河南地之後,非但沒有引來駐守部族的瘋狂反撲,反而還平白得了十幾個部族的投效?

再說馬邑戰場——包括劉榮,乃至程不識本人在內:誰又曾想過軍臣想要回援河套的決心,大到連程不識棄守馬邑,以整個代北地區爲誘餌,都無法動搖分毫的地步?

說到底:戰爭預案,越是詳細,就越要考慮到多種可能性。

而戰爭的走向,本身就有着無數種可能性。

要想將每一種可能性都羅列出來,並逐一做出相應的準備、應對——也不是說完全不可能;

而是這麼做所需要的實力,將龐大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換句話說:如果漢家真的有能力在一場漢匈大戰中,對每一種可能性都做出針對性的準備,那依漢家的實力,這場仗很可能就打不起來,也根本沒必要打。

——當你擁有航空母艦,而敵人卻是隻有弓箭、長矛的食人族時,你需要做戰鬥預案嗎?

不需要。

你甚至根本不需要打這場戰爭,就能得到敵人的投降書。

所以,無論是如今漢室,還是之後的歷朝歷代——但凡敵我雙方勢均力敵,就都很難做出過於詳細的戰爭預案。

頂天了去,也就是定一個大致的戰略目標,而後對領兵將帥丟下一句:朕要這個結果,至於具體怎麼做,就交給將軍臨機決斷吧。

臨機決斷,便是封建時代,對將官所提出的唯一要求。

在這一點上做得越好,便能離‘曠世名將’的投降越近。

因此,在過去,根本沒人想過,也根本沒人敢將太祖高皇帝身陷白登之圍,歸結爲匈奴單于冒頓的全盤暗算。

但在今日,衛青卻提出了這個從來沒人敢想的可能性。

劉榮不理解,但大爲震撼。

同時,心底的好奇心,也被這位日後的長平侯、大司馬大將軍徹底勾起。

“早在入宮後,自石渠閣拿出第一本兵書,交到衛中郎手中時,朕便曾與衛中郎探討過。”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相比起面面俱到,步步先敵,還是臨機應變更重要,也更現實一些。”

“過往的每一場戰爭,以及每一部兵書,也都是在印證着這一點。”

“既如此,衛中郎又何以口出狂言,說冒頓兵圍太祖高皇帝,乃是早有預謀呢?”

話雖帶了些責問的意思,但劉榮的口吻中,卻更多是帶着好奇。

劉榮很好奇,同時也很期待衛青,能爲這個曠世駭俗的論題,給出一個怎樣的解釋。

劉榮有種預感;

自己,好像要身臨其境——以一個‘當代人’的身份,親眼見證歷史上的長平烈侯,之所以能成爲長平烈侯的成功之道了。

對於劉榮的好奇,衛青顯然也有所預料。

實際上,劉榮的反應,反而比衛青的預料淡定了不少。

這個觀點,衛青其實並非第一次言與旁人。

早些時日,在同韓頹當、欒布、儷寄等老將軍探討——或者說是請教的過程中,衛青就曾提出過這個觀點。

只是相較於劉榮的好奇,老將軍們的反應則相對激烈了些。

——一致認爲衛青是在聳人聽聞!

說直白點,就是想得太多,和空氣鬥智鬥勇。

至於這種可能性是否存在、衛青這個觀點是否值得推敲,是否值得深究,乃至於因此而對衛青刮目相看,老將軍們則是嗤之以鼻。

非但沒有因此而高看衛青一眼,反而還當着衛青的面,發出‘又是一個外戚寵臣’的譏諷。

有了對照組,對於劉榮願意聽自己細說的反應,衛青可謂是滿懷感激。

說起話來,也莫名多了一股自信,以及成竹在胸的淡然。

“臣有此念,其實也只是一種猜想。”

“——事實如何,除了冒頓自己,恐怕沒人知道。”

“畢竟就連從小就在草原長大的弓高侯,都不曾聽誰說起過這種觀點。”

“但戰爭,往往就是對敵人真實意圖的猜測,以及其中,對幾方影響較大的幾種可能性做出預防。”

“所以,臣大膽猜想,望陛下勿怪……”

先是爲自己‘異想天開’的舉動給出一個解釋,並搶先表明自己就是‘試言’,得到了劉榮的言論豁免權;

又深吸一口氣,衛青便開啓了自己人生當中,第一個高光時刻。

“臣認爲,爲將者,需要在一場戰爭開始之前,制定兩個目標。”

“第一個目標,是必定會有機會,且有較大可能達成的。”

“而第二個目標,是有可能出現機會,雖然很難成功,收益卻極爲可觀的。”

“在戰爭當中,將領需要保證第一個目標達成,並尋找完成第二個目標的機會。”

···

“如:平城一戰,匈奴冒頓單于的第一個目標,便是通過韓王信、代相陳豨,以及燕王盧綰等戍邊諸王、相,來攪亂我漢家的邊牆,從而削弱我漢家的邊防力量。”

“與此同時,對我漢北邊牆進行掠奪。”

“在韓王信確定會判漢投胡,代相陳豨確定會舉兵作亂,燕王盧綰也暗通款曲,蠢蠢欲動的前提下,這第一個目標,是很容易就能達成的。”

“而冒頓的第二個目標——假設爲:引誘太祖皇帝孤軍深入,從而伺機圍而殲之,甚至是生擒之!”

“那一切,就都說得通了。”

短短几句話的功夫,衛青身上那內斂、謙和,甚至有些過於謙遜的溫順氣質,早已經被少年不該有的蓬勃朝氣所取代。

便見衛青昂首挺胸,揹負雙手,側對着劉榮,遙望向殿門外的遼闊天空。

“在戰前,冒頓大致會想:此戰再不濟,也能在漢邊搶掠一批物資以及人口,讓匈奴上下過個肥冬。”

“同時,只要韓王信、代相陳豨等人信守承諾,便有很大概率能擾亂漢邊,讓漢家疲於戍邊,而無力對草原造成威脅。”

wωω¤ttKan¤Сo

“至於第二個目標——臣之所以有這個猜想,是臣認爲:當時的冒頓,對我漢家的態度,與其說是攻掠,倒不如說,是試探。”

“畢竟在平城戰役前,至多不過十年的秦王政末年,東胡統治下的大草原,尚且還是遊牧之民望秦黑龍旗而逃,根本不敢挽弓搭箭,更不敢南下牧馬的狀況。”

···

“秦亡而漢興,雖諸多戰火,但對於匈奴人而言,左右不過是王朝更迭,中原換了一姓皇室。”

“然我諸夏,仍舊是諸夏。”

“——秦黑龍旗雖不再,然劉漢社稷,仍爲炎黃之後、諸夏貴胄。”

“所以,饒是冒頓鳴鏑弒父,更先後戰勝東胡、月氏,以爲草原霸主,對我漢家,恐怕也依舊是心裡沒底。”

“心裡沒底,自然就要試探;”

“而試探一個新王朝最好的方式,無疑,便是試探他們的君王。”

“也就是我漢家的開國之君:太祖高皇帝……”

第315章 活該!第52章 瓷器成婚假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13章 家宴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334章 草原王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205章 羽林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190章 族!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77章 我乏了第335章 西域!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311章 幽冥第302章 戰書?第24章 真打呀?!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159章 社稷第39章 降維打擊?第20章 諸呂故事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5章 登門賠禮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335章 西域!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晚點更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68章 削藩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206章 孤兒軍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207章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84章 上架感言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131章 序幕第93章 兒,斗膽第50章 有樣學樣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190章 族!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244章 邊牆有變?!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回家晚了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15章 我好怕啊第43章 丞相失勢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
第315章 活該!第52章 瓷器成婚假第211章 臣,等着家上第13章 家宴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334章 草原王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284章 請陛下,未雨綢繆!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297章 先帝諸王的安排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205章 羽林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198章 頭太癢,水太涼第190章 族!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2章 我還不是太子呢!第254章 請陛下明察!第77章 我乏了第335章 西域!第214章 蛇鼠一窩第311章 幽冥第302章 戰書?第24章 真打呀?!第347章 蝴蝶效應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159章 社稷第39章 降維打擊?第20章 諸呂故事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5章 登門賠禮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335章 西域!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晚點更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68章 削藩第316章 人事已盡,餘者,皆天命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206章 孤兒軍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275章 落毛的蒼鷹?第207章第196章 太子,失望了吧?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84章 上架感言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131章 序幕第93章 兒,斗膽第50章 有樣學樣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190章 族!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244章 邊牆有變?!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回家晚了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305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15章 我好怕啊第43章 丞相失勢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229章 皇帝少弱,不堪持國?第243章 周亞夫可惜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