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七章 冬盡春來

bookmark

武氏一番話後,李治終於不淡定了,神情有些慌張。

好不容易走到如今,離太子之位只有一步之遙,李治對這個位置的得失心也愈發重了,不再像當初那樣抱着一種“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保守想法。

人是會變的,老實善良的孩子也一樣。

當初李治對太子的位置並沒有太大的期望,因爲那個位置對他來說實在太遙遠了,遙遠得像星星,徒手摘星這種事,做做夢就好,別太當真。可是經過李素一番明裡暗裡的操作後,將李治一步一步擡到今日皇子監國的特殊地位上,李治赫然發覺自己離太子的位置已經近到觸手可及,眼看那九五至尊的權力若干年後即將屬於自己,江山在手,天下一人,李治的心態也不知不覺發生了變化。

離那個位置越近,便越重視它,越覺得如履薄冰,生恐一步走錯,滿盤皆失。李治想推行新稻種的舉動便是爲了在父皇面前立功爭表現,讓父皇對自己更放心,從而鞏固自己的地位。

然而此刻武氏一句話便將他所有的美好念頭全部否決,如同一盆涼水從頭淋到腳,李治惶恐的同時,心也涼了半截兒。

“殿下的用意是好的,推行稻種正是利國惠民之舉,若然功成,必將載於青史,千古留名,可是殿下卻只看到了這件事的好處,沒看到此事之弊端。”武氏冷靜地道。

李治眉頭越皺越深:“既是利國惠民,自是光明正大的功績,何來弊端?”

武氏嘴角勾起一抹迷人的笑,誰也不知道她的笑容是逢迎或是嘲諷。

“從古至今,國法之立與廢,皆是有因可循,因利而趨,朝堂上決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目的的,何來‘光明正大’可言?哪怕用意再偉大再光明,從朝堂上轉了一圈後,哪件事不是從裡到外透着骯髒?所謂‘光明正大’,不過是權貴說給百姓們的誆語虛言罷了……”

李治挑了挑眉,靜靜地看着她。

武氏接觸到他的目光,不由一驚,接着馬上意識到自己失言了,數年坎坷炎涼,數年隱忍鑽營,她的性子已越來越偏激憤世,一時痛快竟當着李治的面不小心露了本性,武氏頓覺異常懊惱。

“奴婢失言,殿下恕罪。”武氏垂頭道。

李治沉默片刻,道:“你接着說。”

武氏心下忐忑不安,原本她便清楚李治對她的印象並不好,剛纔這番話說出口後,恐怕她的爲人品性在李治心裡又要扣掉幾分了。

武氏定了定神,接着道:“法之廢立,無關情意,只因利使,殿下推行稻種固然是爲了恩澤百姓,但殿下有沒有想過,您要做的這件事將是何等的龐大複雜,首先,農學必須有充足的稻種,以備天下州府推行,其次,各地官府必須層層貫徹,一絲不苟地執行朝堂的命令,第三,稻種雖好,但天下的農戶們並不清楚,讓他們放棄以前耕播的種子,改換這些沒人知道效果沒人明白好處的新稻種,百姓們是否答應?這得需要多大的信任,才能讓大唐所有的農戶棄舊而取新?殿下自問,農戶們對朝廷對官府的信任,有這麼大麼?他們對朝廷的信任足以令他們心甘情願用一整年的收成來賭麼?”

“第四,朝廷推行新稻種,縱然天下的農戶們答應,殿下有沒有想過世家門閥的態度呢?近年來陛下暗中拉攏山東士族打壓關隴門閥,種種舉措已令關隴門閥頗爲不滿,朝廷推行新稻種的意義,關隴門閥心裡很清楚,他們會容許陛下用新稻種來鞏固天下民心麼?稻種推行到各地,殿下覺得世家門閥會不會背地裡使絆子,對朝廷的政令陽奉陰違呢?還有更重要的一點……”

武氏說着語氣一頓,李治此時心神已完全被武氏的這番話吸引,見她停頓下來,李治不由好奇地瞥向她。

武氏聲音忽然壓得很低,盯着李治的眼睛,一字一字緩緩道:“更重要的是,殿下推行新稻種是出於仁義,本來是一件澤被蒼生的好事,可是您有沒有考慮過陛下的感受?”

李治一愣,他年紀雖不大,畢竟已有過監國半年多的閱歷,慢慢的已經有了一些敏感的政治覺悟,儘管這種覺悟仍很懵懂青澀,但他至少已能聽懂武氏的話中含義。

於是李治頓時色變,臉色發白。

武氏見他的模樣,不由嘴角輕勾,露出欣賞的目光。

“推行新稻種是一件冒風險的事,此事若敗,後果很嚴重,可謂是民聲四怨,大失人心,因爲您損害了百姓們最重要的溫飽利益,基於此,陛下必須要出面平息民怨的,如何平息民怨呢?自然是將殿下您推出去,諸罪皆是殿下您一人所爲,陛下爲保天家聲譽和威望,犧牲一個晉王不是什麼太難的決定,雖然陛下不大可能對你處罰太重,但是可以肯定,太子之位從此與您無緣矣!”

“若是推行新稻種一事在殿下的運籌之下成了呢?呵呵,奴婢以爲,就算此事功成,對殿下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當初李公爺發現此稻種,陛下龍顏大悅,爲此破格將李公爺晉爲縣公,甚至不惜與強敵吐蕃反目,也要將江夏王的女兒嫁給真臘國王子,由此可知,陛下對這新稻種何等看重,陛下爲何如何看重它?因爲稻種若推行成功,天下農田收成將會增加許多,農戶百姓家的餘糧也將多起來,只要大唐政局一直平穩下去,民間將再無饑荒之憂,殿下,這可是萬家生佛的大善事,可載於青史被後人世代頂禮敬崇的大功績,這件事,只能由陛下去做,因爲陛下想要這份功績,只有偉大的天可汗陛下才有資格做這件事。若陛下東征歸來,發現這件事竟然被你做完了,事前竟連招呼都沒打,殿下,您試想一下,陛下會是怎樣的心情?”

李治渾身一震,臉色愈發蒼白。

是的,推行新稻種固然是好事,但若上升到政治角度,恐怕將會是他的一樁大禍事,這無疑是跟父皇搶功,若果真被他辦成了這件事,日後他李治將會徹底失了聖眷,太子之位更是想都別想。

難怪這幾日他向兩位宰相提及此事時,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不約而同地否決,而且態度異常堅定,原來自己沒想到的事,兩位宰相早就想到了,後果太嚴重,他們根本不想沾邊,甚至連提醒都懶得提醒,由得他上躥下跳刷存在感。

一想到自己差點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李治不由一陣後怕,後背都冒出了一層冷汗。

此時此刻,李治終於改變了對武氏的冷漠態度,感激地看了她一眼,嘴脣囁嚅幾下,道謝的話終究未說出口。不得不承認,今夜武氏一席話點醒了他,讓他躲過了一場大禍,無論李治對她多麼反感,武氏終歸還是在他面前立下了一樁大功,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

武氏臉上帶着笑,李治的表情她已完全收入眼底,這個小男人的表情告訴她,他對她的觀感因今夜這件事而慢慢轉變,或許,她生命中漫長的嚴冬已經快過去了。

自己親手掙來的地位纔是最牢固的,如果……如果此生能夠不靠依附別人而活,那就更好了。

數年苦心鑽營,煞費無數心機,武氏所圖者,不就是爲了長成一株參天大樹,而不是纏繞大樹而苟活的藤蔓麼?

“你……辛苦了,夜已深,你退下歇息去吧。”李治的目光重新移回面前的奏疏上,頭也不擡地道,語氣平淡無波。

武氏識趣地朝李治屈膝一禮,本分地應了一聲“是”,然後盈盈款款退下。

…………

走出偏殿的大門,武氏獨自走在清冷無人的迴廊下,她的腳步很輕,很慢,每跨一步卻是恰到好處的標準,頗具風情卻又不會讓人覺得輕佻,顯然是受過良好的宮廷禮儀教育。

腳步未停,武氏臉上卻如緩緩綻放的桃花,嘴角勾起一抹迷人的美麗弧度。

武氏是晉王府的管事,李治以前雖對她冷漠,但也不曾慢待過她,武氏的待遇是極好的,給她分配了王府前庭的一處獨院。武氏住了幾日後便覺孤寂,於是將掖庭時便與她同甘共苦的杏兒也叫過來同住。

獨院內種着幾株梅樹,寒冬時節,梅花綻放,淡粉色的花瓣被寒風吹落寥寥幾片,樹上的梅花卻迎風傲立,不屈不撓,一如武氏的人生。

屋內有燈,武氏進門,反手搭上門閂,背靠在門板上,忽然捂着嘴輕笑起來,笑聲說不出的暢快得意,接着笑聲越來越大,越來越肆意,最後笑聲漸漸緩下來,竟化作一聲聲壓抑着的哽咽。

杏兒盤腿坐在屋內的軟席上,茫然不解地看着武氏不斷變化的表情和情緒,秀氣的小臉閃過一絲不安。

“武姑娘,您……怎麼了?”杏兒怯怯地問道:“可是晉王殿下訓斥您了?”

武氏搖頭,擡起衣袖將臉上的淚痕狠狠一抹,吸了吸鼻子,強笑道:“莫亂猜,殿下是溫文君子,怎會訓斥我。”

“那您這是……”

武氏不答,走近杏兒身前,跪坐在她面前,忽然擡手撫了撫杏兒略見凌亂的髮鬢,目光滿是柔意,輕聲道:“杏兒,你信不信因果?”

杏兒迷惘地搖頭,又點頭。

武氏並不需要她的答案,徑自道:“佛雲,世人生來皆苦,人世間自有善惡報應,因果循環,生生不息,可是,我什麼惡事都未做過,憑什麼生來要受苦?若我前世造了孽,佛自可尋我前世了結因果,爲何降罪於我的今生?”

杏兒的目光愈發慌亂,擔心地看着有些瘋狂的武氏。

武氏緩緩闔眼,兩行清淚滑落腮邊。

“苦了二十年,我才明白一個道理,不能信命,更不能認命!就算老天罰我受苦,我也不服!我要親手結束這受苦的日子,不惜任何代價!杏兒,我們的苦日子快過去了,這輩子,你和我定有爲所欲爲的一天,我發誓!”

杏兒垂下頭,輕聲道:“武姑娘,我沒有你那麼高遠的志向,我只想平安本分地過完這一生,我……至今很懷念咱們住在公爺府裡的日子,李公爺……人很好,主母人也好,薛管家縱然有些嚴厲,卻也很關心我,公爺府裡雖然忙碌,卻讓我由衷覺得安寧恬靜,武姑娘,等你做完了你想做的事後,咱們再住回公爺府裡好不好?這個王府……太大,太冷,我,不喜歡……”

杏兒擡頭期盼地看着武氏,武氏的身子卻忽然一顫。

那道瘦弱卻高大的身影赫然從她的腦海中一閃而過,那雙彷彿能穿透迷霧,看透人心的清澈眼睛,像一柄出鞘的利劍,從她的心臟正中穿刺而過,令她內心深處所有的陰暗無所遁形。

武氏狠狠咬着下脣,妙目中露出一絲複雜的光芒。離開縣公府這麼久,她以爲自己已徹底擺脫了那道陰影,然而,陰影竟一直都在,附骨之疽,如影隨形,彷彿一個終生無法斷絕的夢魘,在每個猝不及防的時刻冒出來,吞噬掉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一點點信心。

*****

慶州城。

破城之後的清洗終於過去,城中各處張貼安民告示。

雖然李績和李素都覺得沒必要屠城,但這座城裡畢竟都是敵國的百姓,嚴厲的高壓管理是必須要有的,否則敵國百姓很容易造反,給守城的唐軍帶來或大或小的麻煩。

所以張貼的告示說是“安民”,其實裡面的條條款款卻異常嚴厲,規定了城中宵禁制度,若抓到百姓犯夜者可不像長安城那樣打一頓板子便完事,而是二話不說一刀砍了,其餘的比如百姓之間串門被禁止,知交好友互相拜訪被禁止,非親屬的三人以上聚集視爲謀反,甚至連城中商鋪開門和歇業的時辰也被嚴厲規定死了,違者都是斬首,不僅斬首,而且親眷鄰居皆連坐。

李素看着告示裡的這些規定,不由搖頭苦笑。

這哪是什麼“安民告示”,分明是一張張閻王催命符啊。

被佔領城池的百姓無人權,這是無法避免的事實。所以李素對這份告示並無異議,他也不想因爲疏於管理而給將士袍澤們帶來麻煩,付出不必要的生死代價。

此刻的他正坐在城樓上,目注遠方,羽扇綸巾,貌似妖孽……

“咳,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耳聽得城外亂紛紛……”

李素搖頭擺尾,咿咿呀呀竟唱了一段這個年代聞所未聞的京劇。

旁邊侍立的鄭小樓無法淡定了,神情怪異地瞥了他一眼。

身後的方老五卻很沒節操地拍起了馬屁:“公爺唱得好聽!雖然小人聽不懂唱的是啥,但公爺唱的調子卻尤爲悅耳,咿咿呀呀聽起來怪舒服的……”

雖不明但覺厲的真誠態度馬上贏得了李素的歡心,李素高興地拍了拍方老五的肩:“五叔好品味,人生在世,知音難覓,老天待我不薄,回長安了給你加雞腿,嗯……加俸錢,此生或不能酬壯志,卻可酬知己……”

說完李素瞟了鄭小樓一眼,目光裡的意味表達得很清晰。

已經有一個沒節操的了,不在乎再多一個,如此主僕情深的融洽氣氛裡,你不表示表示?

鄭小樓直視李素期盼的目光,嘴角一扯,齒縫裡迸出兩個字:“難聽。”

好吧,主僕情深的氣氛被這兩個字瞬間洗刷得乾乾淨淨,了無痕跡。

李素心裡忍不住冒火,若換了千年以後,可以肯定,鄭小樓這傢伙絕對不適合混官場,也不適合混職場,會被人打死的,最適合他的職業恐怕只有火葬場……

“五叔,回長安後你的俸錢加倍,加倍的錢從鄭小樓的俸錢里扣,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李素乾脆利落地道。

方老五爲難地看了鄭小樓一眼:“真的愉……愉快麼?”

“小樓兄不食人間煙火,要錢何用?五叔你若有心,清明節給他塞個大紅包……”

…………

一名府兵匆匆走上城樓,來到李素面前抱拳行禮。

“公爺,大將軍急召,泉蓋蘇文那邊有消息了。”

李素一凜,急忙起身往城樓下走去。

臨時帥帳設在城內官衙之中,李績一身鎧甲,花白的頭髮略見凌亂的散在鬢邊,陰沉着臉盯着桌案上的地圖。

李素匆匆入內,李績朝他招了招手,沉聲道:“派往大行城的斥候傳來消息,泉蓋蘇文有動作了。”

李素脫口道:“莫非泉蓋蘇文根本不在乎慶州城破,仍舊整頓兵馬追擊咱們的主力?”

李績奇異地看着他:“你如何知道的?”

李素定了定神,露出苦笑:“我猜的,不幸猜中了……何謂輕,何謂重,泉蓋蘇文分辨得很清楚,慶州城破只是一城之得失,將咱們大唐的主力兵馬打痛了,打殘了,卻可保高句麗至少二十年的和平,換了我是他,我也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李績嘆了口氣:“子正料敵不差,泉蓋蘇文竟真的不顧慶州城得失,今日清晨整頓兵馬後,朝遼河急行軍而去,顯然意在追擊陛下的主力兵馬。”

李素凝視着地圖,手指在遼河和大行城之間來回劃拉,良久,李素忽然問道:“舅父大人,咱們派出襲擾泉蓋蘇文的五千兵馬呢?”

李績道:“清晨也傳來了消息,那五千兵馬這幾日深夜向泉蓋蘇文所部發起突襲共計四次,按照你我的部署,每次皆是在敵軍外圍營寨擊敵,一擊即退,復而襲之,據說泉蓋蘇文前軍已是風聲鶴唳,有疲憊之態,襲擾戰術效果斐然。”

李素想了想,道:“舅父大人,陛下交給咱們的任務是阻敵斷後,若泉蓋蘇文不爲所動,咱們佔據這座慶州城便沒有任何意義了,咱們恐怕要棄城西進,朝泉蓋蘇文的後軍狠狠插上一刀,必須將他打痛了,他纔會掉轉頭集中所有兵力對付咱們,算算日子,陛下那時應該已退回大唐境內,可無憂矣。”

李績點點頭:“老夫也是這麼想的,剛纔已下令全軍收拾行裝,準備棄城開拔了。”

第五百七十四章 聖命差遣第六百三十八章 和親利弊第九百一十章 敵境孤軍第九百五十二章 初入東宮第八百八十三章 火器攻城第六百四十三章 庶子直諫第九百零七章 退兵部署 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成長代價第五百二十七章 禍起事變第七百八十七章 苦心勸諫第六百零五章 烽煙突起第八十七章 長安所見第五百五十一章 失望寒心第三百四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十五章 封官賜田第七百零六章 蹊蹺之禮第二百八十五章 陌生夫妻第四百九十二章 你很重要第七百二十章 故人恩怨第八百零五章 風雲漸起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第八百九十章 城外激戰第八百二十三章 突起變故第三百八十六章 君子之戰第六百四十六章 謀而後發第一百一十五章 鏖戰鬆州 下第七百六十三章 漸生波瀾第四百七十四章 執念心魔第五百四十二章 丈人境況第九百二十三章 封其後路第六十一章 建蓋新房第三百零六章 委任發配第九百四十四章 設宴遊園第八百八十四章 遼東城破第九十九章 自污毀親第三百八十七章 星夜兼程第九百零九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六十四章 提點兇險第六十八章 微服訪賢 下第六百九十六章 慾壑難填第六百六十二章 身處絕境第八百五十三章 揣度天意第五百二十二章 暗藏禍胎第三十五章 憨直權貴第二百四十九章 雷霆震怒第七百九十四章 公主夜宴 中第二百四十四章 太子保媒第八百一十九章 天家父子第六百四十章 所謂真相第四百九十一章第八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四十三章 皆大歡喜第一百章 再啓戰事第九百四十四章 設宴遊園第六百零一章 不定取捨第四百五十三章 僧俗論道第八百九十三章 用兵詭譎今天請假,明天再更第八十一章 水落石出第三百四十四章 無辜牽扯第五百七十章 昇天無路第四百三十四章 細論時勢第四百六十九章 公主道姑第四百二十八章 至死方休第二百三十四章 路見魏王第七百一十九章 進諫挽瀾第七百六十九章 傳統美德第一百六十九章 欺人太甚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家秘聞第二百二十七章 魏王亮劍第七百七十九章 漸生去意第五十五章 混世魔王第三百八十六章 君子之戰第九百二十一章 子夜奇襲第八百三十六章 謀盡計窮第六百六十四章 路見不平第九百五十八章 臨別衷腸第八百二十七章 李家大喜第八百一十二章 途窮問計 上第五十一章 脫困求生 下第七百五十九章 復官晉爵第九百章 納諫撤軍第八百八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九百一十八章 水落石出 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單手活擒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漠玉人第四百三十二章 別後敘情第三百六十八章 經略絲路第七十五章 盡釋誤會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征之念第五百四十五章 各自亮劍第四百五十三章 僧俗論道第八百七十三章 渡河之戰 上第三百零九章 光耀門楣第九十一章 英國公府第二百五十九章 子夜大亂 上第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獻計破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官職加身第一百二十一章 封爵召回
第五百七十四章 聖命差遣第六百三十八章 和親利弊第九百一十章 敵境孤軍第九百五十二章 初入東宮第八百八十三章 火器攻城第六百四十三章 庶子直諫第九百零七章 退兵部署 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成長代價第五百二十七章 禍起事變第七百八十七章 苦心勸諫第六百零五章 烽煙突起第八十七章 長安所見第五百五十一章 失望寒心第三百四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十五章 封官賜田第七百零六章 蹊蹺之禮第二百八十五章 陌生夫妻第四百九十二章 你很重要第七百二十章 故人恩怨第八百零五章 風雲漸起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第八百九十章 城外激戰第八百二十三章 突起變故第三百八十六章 君子之戰第六百四十六章 謀而後發第一百一十五章 鏖戰鬆州 下第七百六十三章 漸生波瀾第四百七十四章 執念心魔第五百四十二章 丈人境況第九百二十三章 封其後路第六十一章 建蓋新房第三百零六章 委任發配第九百四十四章 設宴遊園第八百八十四章 遼東城破第九十九章 自污毀親第三百八十七章 星夜兼程第九百零九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六十四章 提點兇險第六十八章 微服訪賢 下第六百九十六章 慾壑難填第六百六十二章 身處絕境第八百五十三章 揣度天意第五百二十二章 暗藏禍胎第三十五章 憨直權貴第二百四十九章 雷霆震怒第七百九十四章 公主夜宴 中第二百四十四章 太子保媒第八百一十九章 天家父子第六百四十章 所謂真相第四百九十一章第八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四十三章 皆大歡喜第一百章 再啓戰事第九百四十四章 設宴遊園第六百零一章 不定取捨第四百五十三章 僧俗論道第八百九十三章 用兵詭譎今天請假,明天再更第八十一章 水落石出第三百四十四章 無辜牽扯第五百七十章 昇天無路第四百三十四章 細論時勢第四百六十九章 公主道姑第四百二十八章 至死方休第二百三十四章 路見魏王第七百一十九章 進諫挽瀾第七百六十九章 傳統美德第一百六十九章 欺人太甚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家秘聞第二百二十七章 魏王亮劍第七百七十九章 漸生去意第五十五章 混世魔王第三百八十六章 君子之戰第九百二十一章 子夜奇襲第八百三十六章 謀盡計窮第六百六十四章 路見不平第九百五十八章 臨別衷腸第八百二十七章 李家大喜第八百一十二章 途窮問計 上第五十一章 脫困求生 下第七百五十九章 復官晉爵第九百章 納諫撤軍第八百八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九百一十八章 水落石出 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單手活擒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漠玉人第四百三十二章 別後敘情第三百六十八章 經略絲路第七十五章 盡釋誤會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征之念第五百四十五章 各自亮劍第四百五十三章 僧俗論道第八百七十三章 渡河之戰 上第三百零九章 光耀門楣第九十一章 英國公府第二百五十九章 子夜大亂 上第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獻計破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官職加身第一百二十一章 封爵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