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封往事

bookmark

猝不及防間,李績忽然向世人展示了肌肉。天』 籟 小』說

在朝堂君臣的印象裡,李績領兵打仗的手段很毒辣,與敵交戰的風格是一環套一環,大環套小環,往往事先便給敵人佈下一個異常龐大的局,就像給籠子裡的老鼠畫下了一個大的迷宮,老鼠好不容易從一個死衚衕裡鑽出來了,一步踏錯又進入了下一個死衚衕,跟程咬金大開大闔的作風不一樣,李績用兵就像屠夫用刀割肉,一片一片的割,交戰時先斷其糧草,再削其側翼,最後一刀一刀將中軍凌遲碎剮,可以想象,與李績爲敵是一件多麼可怕且憋屈的事,戰場上的李績簡直就像一個冷靜的變態殺人犯,令敵人生不如死。

然而,戰場之外的李績卻是個很老實的人。

既老實又低調,從不像程咬金那樣搶功勞,而且死不要臉的把三分功勞吹噓成十分,要軍功要戰利品要土地要官爵,李績從來不爭也不搶,李世民下了旨他便領軍出征,得勝還朝後朝兵部把帥印一交,便安心在家中休養,軍功官爵什麼的,從來不計較,李世民給他,他便欣然接受,李世民不給,他也不爭不吵,渾若無事,怡然自得。

一個低調又老實,而且爲人處世非常豁達的人,這些年下來在朝中攢下了不小的人脈,都說入朝爲官等於一腳踏進了是非圈子,縱然不招惹是非,是非也會主動找到頭上,可李績卻是個特例,從早年降了李淵後,二十多年來官路順風順水,人脈越擴越廣,甚至連朝堂裡的敵人都極少,幾乎所有人都與他有交情,或深或淺而已。

這樣一個人脈甚廣,爲人和善的老實人,忽然起飆來,能量往往是非常驚人的,像被逼急了的兔子,咬人特別狠。

程咬金,牛進達,李靖,段志玄,唐儉……

朝堂上有名有號,德高望重的重臣名將全被李績招呼過來了,一份厚厚的求情奏疏擺在李世民面前,落款處十幾個熟悉的名字,令李世民目瞪口呆。

李世民太震驚了,他到現在還處於懵然狀態,腦子裡嗡嗡作響。

任何事都有規矩,凡事要按規矩來,朝堂事尤甚。比如李素下獄這件事,案子其實並不嚴重,李世民的處罰嚴厲了一點,李素這小混帳這幾年仗着年輕,嘴也甜,見人便叔叔伯伯一通亂叫,逢年過節給每家送點新奇的小心意,兩車綠菜,幾十壇烈酒,幾盒包裝精美的香水等等,在他不知有意還是無意的經營下,滿朝文武對這個小混帳委實非常疼愛。

若說因爲疼愛李素這個晚輩,李績進宮面見李世民爲他求情,這個是很正常的,也是人情道理之中,如同牛進達那樣,盡了自己做長輩的心意,爲他奔走了,求情了,最後被拒絕了,黯然嘆口氣,接受這個無法改變的結果,痛快地離去。

這纔是正確的打開方式啊。

可是李績這次爲了救李素,居然毫無徵兆地將多年積攢的人脈都動起來了,冷不丁地搞了個聯名上疏,這無疑便令李世民萬分不解了,李績突然搞了這麼一出,顯然是壞了規矩,遊戲不是他這個玩法呀。

十幾位重臣名將,署上名字的人幾乎全是當初跟隨李世民忠心耿耿打江山的從龍之臣,每個人都有着非比尋常的威望,任何一個人在李世民面前說句話,李世民都不得不正色以對,認真聆聽,而這些人今日竟衆口一詞只爲給李素求情,這份求情奏疏的分量可見何等沉重。

看着桌案上靜靜躺着的那份奏疏,李世民雙眉緊皺,心中一個聲音在胸腔內反覆迴盪:“……李績這老貨吃錯藥了?”

十幾個從龍重臣的名字列在奏疏上,李世民不可能視而不見,別人眼裡看來,這十幾個人只不過在奏疏上寫了一個名字而已,然而李世民卻不可能這麼天真,他知道,當他們把名字寫上去的那一刻,便等於把自己的面子也擱在這份奏疏裡了,李世民若不答應,他們自然沒有辦法,罷了也就罷了,只不過,十幾位老臣心裡從此可就結了一個疙瘩,這個疙瘩當然不會到造反那麼嚴重,只是疙瘩永遠是疙瘩,沒事自省吾身時,心裡終歸不那麼舒服便是。

李世民雖是皇帝,卻也不敢同時讓十幾位勞苦功高的從龍老臣心裡不舒服,他還想李唐江山萬萬年呢,功臣心裡不舒服了,李唐坐這江山還坐得住嗎?

重重拍了拍奏疏,李世民長身而起。

“來人,宣李績覲見,馬上!”

…………

當皇帝其實真的很累,很操勞,剛剛處理完李素破壞和親的事,又要掛念引進新稻種,稻種的事纔剛有個雛形,李績這裡又鬧了起來……

這還僅僅只是數日內生的事,李世民已忙得焦頭爛額,然而,李世民這個皇帝當了十七年,幾乎每天都有各種事找上門來,朝賀的,挑釁的,鬧事的,吵架的,這邊指示開荒,那頭下令開戰,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件國事彙總,由他一人定奪,更何況後宮裡面還有幾個讓人不省心的妃子明爭暗鬥……

皇帝當得這麼累,所以古往今來皇帝無數,鮮少有長壽的,這就是最大的原因了,當然,還有一小部分則是因爲花樣作大死,原本活得好好的,非要求長生術,請了一批神棍來宮裡煉丹作妖,煉出所謂長生不老丹讓皇帝嗑,一嗑就嗨,嗨久了就掛。

李績很快便進宮了,都是幾十年的老熟人,李世民沒跟他客氣,劈頭便是一通臭罵。

帝王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偌大的江山,千萬的子民,大家聚在一起這麼熱鬧,怎麼玩遊戲該有個規矩,規矩自然由皇帝說了算,可李績這次壞了規矩,李世民很惱火,招呼都不打便串聯了一批老臣聯名上疏,說是求情的奏疏,可李世民卻分明察覺到這是對皇權的挑釁,是把他這個皇帝架在火上烤,一邊烤還一邊撒小茴香,烤得香噴噴的……

問題的關鍵在於……李績搞出這麼大的陣仗好沒道理,若是你李家的兒子犯了事被拿下獄,你聯合老臣們上疏求情還說得過去,可是你再怎麼疼愛李素,那小混帳終究不是你的親人,充其量送的禮物多了點,嘴甜了點,僅此而已,你犯得着動用如此大的人脈爲他求情麼?那小混帳何德何能讓你甘冒如此風險?

李績跪在李世民面前請罪,表情很沉痛,李世民越想越生氣,若非李績平日爲人老實本分,不爭不搶,也識得君臣之禮,換了另外一個人敢這麼幹,李世民乾脆把他一刀剁了。

不知罵了多久,李世民自己都覺得口乾舌燥了,抄起桌上的茶狠灌了一口,然後惡狠狠的瞪着他。

“活到這把歲數,越活越回去了!不懂規矩回去閉門好好學一學,莫給朕沒事找事!李素犯事與你何干?用得着你這般爲他上竄下跳,李績,朕看你是恃功而驕,覺得這些年你立的功勞太多,而朕給你的太少,你心中不滿,故而借題揮,朕沒說錯吧?”

李績一凜,急忙伏身道:“陛下莫冤老臣,老臣不敢有此大逆之念。”

李世民怒道:“到底爲何?從實道來!今日你若不給朕一個滿意的說法,信不信朕治你的罪?”

李績嘆了口氣,神情黯然道:“陛下,李素……是臣的外甥。”

李世民一呆,眼睛急眨個不停:“呃,你剛纔說什麼?朕沒太聽清,再說一遍。”

“李素是臣的外甥,親外甥。”

李世民仍處於呆滯狀態,兩眼直定定地盯着李績,彷彿欲從他臉上瞧出花來。

李績平靜地直視他,二人久久沉寂。

良久,李世民噗嗤一笑,樂了:“難爲你爲了給李素脫罪,居然編排了這麼個爛理由,莫鬧了,現在不是玩笑之時,你認真一點。”

李績面無表情地看着他:“臣沒開玩笑,更不敢欺君。”

李世民笑容凝固,直直地盯着李績的臉。

李績凜然不懼,平靜地對視。

然後,李世民的目光從不信,到遲疑,再到驚疑,最後無比震驚駭然。

“李素是你外甥!!?”李世民脫口驚呼。

“臣的親外甥。”李績重重地回答。

“你……怎麼突然冒出個外甥?而且,而且偏偏是李素那個小混帳!”李世民臉上絲毫看不出任何爲多年袍澤戰友驚喜的表情,反而一臉的氣急敗壞。

李績嘆了口氣,道:“隋末天下紛亂,諸侯四起,臣當年奉魏公李密爲主,爲他東征西戰,後來歸降陛下,陛下當知,昔年大唐立國之始,臣家中尚有兩位姐姐,兩位弟弟,還有一位妹妹,後來臣家中出了變故,妹妹負氣憤而離家,臣多年尋索而不得,那幾年臣常鬱鬱寡歡,只覺負了親人,陛下和幾位同僚袍澤亦知那幾年臣家中出了事……”

李世民皺眉回憶半晌,點頭緩緩道:“不錯,那幾年你確實愁眉不展,無心公事,而且還多次朝會告假,朕亦聽知節說過你家中出了事,還親自上門問過……”

李績嘆道:“臣家中變故,其實就是妹妹離家,而臣深覺悔恨,想到妹妹不知在何方,不知受着怎樣的苦楚委屈,心中便愈悔恨難當,隋末天下大亂,那麼多天災兵禍都撐過來了,好不容易一家人團聚,而臣也僥倖打了幾場勝仗封官列爵,正是闔家安享富貴太平日子的時候,妹妹卻負氣而走,仍在未知的異鄉流離漂泊,衣食無着,臣每思至此,心中愈焦灼痛心……”

李世民目光閃動:“令妹離家二十多年了吧?算起來……是武德年間的事?所以,李素是令妹的親兒子?”

李績眼中泛淚,哽咽道:“是。”

李世民的身子不自覺地往前傾了傾,道:“那麼,令妹離家後,與何人成親生子?”

李績黯然道:“臣的妹妹離家,實是……私奔,與之私奔者,是臣當時身邊的一名親衛,這個親衛比較特殊,他是前隋大業末年,臣在陷落的城池裡撿來的孤兒,那時他不到十歲,而臣也只有十幾歲,臣與他投了眼緣,於是將他收養在身邊,而他也頗爲知恩,自跟隨臣後一直苦練本領,後來靠着一身不凡的技藝,幾近打遍全營無敵手,只可惜天生與讀書無緣,臣縱有心栽培,他卻讀不進兵法韜略,臣無奈之下只好將他帶在身邊充爲親衛,說是親衛,實則臣與他親如兄弟,不分彼此,那些年臣東征西戰,歷經了無數大戰惡戰,每戰他都護在臣的身邊寸步不離,無數次身陷險境時,都是他衝出來以命相搏,保得臣的性命,說到恩情,臣至今仍無法分得清,到底是他欠我的收養之恩,還是我欠他的救命之恩……”

陳年往事,撣卻塵埃後,竟是好一番沙場縱橫英雄氣,李世民聽得悠然神往,目光深邃地望向殿外,彷彿回憶起了當年金戈鐵馬,征戰天下的歲月。

“朕去李素家不少次了,他的父親朕見過,看起來只是一位尋常田舍老農而已,非是朕以貌取人,實在是不信那位平凡普通毫無出奇之處的老農,當年居然是一位斬將奪旗,縱橫沙場的孤膽英雄,這實在是……”李世民仍不敢置信地搖頭。

李績嘆道:“英雄終有遲暮之日,二十多年過去了,臣昨日與他相認,乍看之下也不敢相信他竟然是曾經勇冠三軍,轅門射戟的英雄,陛下,恕臣放肆,咱們……都老了啊。”

李世民頓露黯然之色,意興蕭索地嘆了口氣,擡手下意識地撫向自己的鬢,擡頭再看看李績的鬢,不由失意苦笑。

君臣皆是霜染雙鬢,年華遲暮,確實都老了。

隨即李世民看着他,忽然道:“朕初識李素時便遣人查過他,據說他的母親早年亡故,是他的父親將他獨力撫養成人,如此說來,令妹她……”

李績眼中再次泛淚,悽苦嘆道:“她……二十多年前便逝世了,只留下李素這一個孩子,我那親衛多年未再續絃,貧苦中咬着牙獨力將李素撫養長大,臣與妹妹之間的恩怨和心結,至死也沒有解開。”

聽完了李績的陳年往事,李世民心感悽然,陪着他一同嘆息不語。

李績深吸一口氣,平復了情緒後,再次伏地跪拜,悽然道:“陛下,臣妹當年離家,實因與臣有了誤會,當年的事,是臣對不起他,而害她一家多年貧困,李素自出生便沒了母親,這些皆是臣的過錯,臣對不起他們一家,如今李素闖了禍,臣不得不豁出這張老臉向陛下求情,但求陛下看在臣這些年忠心跟隨,且立過一些微薄寸功的份上,饒過李素這一次,莫將他流放黔南了,此子雖然聰慧機敏,但黔南那種不毛之地,臣實擔心他應付不了,臣多年前已對不起妹妹,她唯一的孩子,臣不能再對不起他了,求陛下成全。”

李世民不迴應,反而換了個話題道:“自幼喪母,家境貧困,難得的是不靠祖蔭,不攀權貴,十幾歲的孩子硬是咬着牙靠自己的本事打下了一片基業,振興了一個家,這孩子……朕真的有些佩服他了。”

李績苦笑:“這孩子確實爭氣,老實說,當臣昨日聽到他竟是臣的外甥時,心中着實很驚喜,亦深感自豪,臣與他很早相識,只是從來不曾知道他竟是臣的外甥,多次見他身臨險境,而臣卻因顧忌風險而選擇袖手旁觀,吾妹泉下有知,只怕會更恨我了……欣慰的是,風風雨雨的,他竟獨自闖了過來,旁人見他懶散懈怠,卻不知十幾歲的娃子獨自一人闖蕩朝堂,背無靠山,舉目無援,靠自己的本事,保自己的周全,還爲社稷立下許多大功,如今想想這些年他心中的酸楚苦累,臣真的爲他心疼不已……”

李世民喟然而嘆,上前雙手將李績扶起身,拍了拍他的肩,道:“從此以後,他有了你這個靠山,也算是苦去甘來了,你當年無論虧欠也好,愧疚也好,該償還的儘可償還。”

李績搖頭道:“以李素的性子,只怕就算與臣相認,日後也絕不會攀附於我,遇到任何事也會獨自解決,不會向臣求助,這孩子看似懶散,其實性子極倔,像他的孃親……陛下,臣能爲他做的並不多,今日便厚着臉皮,向陛下討個人情,求陛下饒他一遭,日後臣會對他嚴加管教,不再讓他闖禍。”

李世民冷笑:“他不闖禍?你信嗎?反正朕是不信的,還有,其實你根本不必爲他求情,昨日朕召見他,這小混帳居然又給朕立了一個大功,也不知他出生後被老天賜予了怎樣的運氣,隨地一揀便是一樁大功勞,輕輕鬆鬆便抵了他闖禍的罪過。”

李績一呆:“他……又立功了?”

李世民點點頭:“若然事成,此功……勝過開疆闢土,可垂青史千年。”(未完待續。)

第六百二十九章 缺口難開第三十六章 再入長安第二百九十九章 水深灘淺第六百二十三章 懲戒清洗第八百三十二章 安得雙全第一百七十七章 夏花絢爛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八百三十三章 再生波瀾第六百四十九章 仁心善念第四百三十四章 細論時勢第三百六十三章 錢多人傻第八百五十七章 凌煙閣前第七百七十四章 主帥難決第五百零六章 暫退一步第一百零六章 校場聚將第五百二十一章 另起波折第二百四十二章 利州武氏第三百二十章 出塞玉門第八百八十九章 佈局設套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下衝突第九百四十五章 父子衷腸 上第八百九十六章 再次攻城第三百四十一章 西州隱秘第五百九十六章 事起生變第八百三十四章 自請圈禁第一百四十章 再生波瀾第二百七十八章 行冠加弁 下第六百五十五章 獻計除敵 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轅門對峙第三百七十四章 西州奏疏第七百九十七章 公主夜宴 下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荒涼破敗第一百四十九章 積累人脈第四百一十三章 共此一死第四百二十八章 至死方休第五十七章 恩情折現第九百二十六章 撤軍離城第八百八十五章 一意孤行第六百八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五百九十六章 事起生變第八百六十六章 擒拿審問 下第六百二十四章 人命官司第四百三十四章 細論時勢第六百八十七章 援至解危第五百零三章 謎團頓解第四百三十二章 別後敘情第八百八十七章 拔營南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公主道姑第八百八十章 遇伏兵敗第二百九十章 彎仔碼頭第一百三十章 退親失敗第八百零八章 諫臣辭世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下共之第七百三十四章 各自罷兵第八百八十二章 慈不掌兵第二百四十章 衆人皆醉第六百零二章 晉陽生變 上今天請假,明天再更第九十九章 自污毀親第八百二十一章 回心轉意第九百零八章 意外選擇第二百零二章 傲嬌公主第四百五十七章 所謂聖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奉旨回京第六百二十九章 缺口難開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前交鋒今天請假,明天再更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七百三十七章 豁然開朗第九百章 納諫撤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以牙還牙第八百九十章 城外激戰第三十六章 再入長安第七百八十三章 另生枝節第五百三十七章 勇氣擔當第三百九十九章 迷霧挾制第九百五十七章 設計埋雷第三十章 志向高遠第七百五十七章 請教釋疑第三百零九章 光耀門楣第六百八十九章 遇伏功敗第一百九十九章 田陌相見第七十八章 損己利人第三百四十八章 水落石出第八百章 公主夜宴 真.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王師凱旋第五百七十四章 聖命差遣第七百六十六章 衆將登門 下第七百四十章 九曲穿線第一百一十九章 收復鬆州 下第二百六十九章 逛遊教坊第八十七章 長安所見第七百四十二章 智商碾壓第三百九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七百四十六章 明月溝渠第五百六十章 新年臨朝第六百零八章 打破平衡第二百一十四章 官復原職第五百一十一章第六百二十八章 天翻地覆
第六百二十九章 缺口難開第三十六章 再入長安第二百九十九章 水深灘淺第六百二十三章 懲戒清洗第八百三十二章 安得雙全第一百七十七章 夏花絢爛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八百三十三章 再生波瀾第六百四十九章 仁心善念第四百三十四章 細論時勢第三百六十三章 錢多人傻第八百五十七章 凌煙閣前第七百七十四章 主帥難決第五百零六章 暫退一步第一百零六章 校場聚將第五百二十一章 另起波折第二百四十二章 利州武氏第三百二十章 出塞玉門第八百八十九章 佈局設套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下衝突第九百四十五章 父子衷腸 上第八百九十六章 再次攻城第三百四十一章 西州隱秘第五百九十六章 事起生變第八百三十四章 自請圈禁第一百四十章 再生波瀾第二百七十八章 行冠加弁 下第六百五十五章 獻計除敵 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轅門對峙第三百七十四章 西州奏疏第七百九十七章 公主夜宴 下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荒涼破敗第一百四十九章 積累人脈第四百一十三章 共此一死第四百二十八章 至死方休第五十七章 恩情折現第九百二十六章 撤軍離城第八百八十五章 一意孤行第六百八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五百九十六章 事起生變第八百六十六章 擒拿審問 下第六百二十四章 人命官司第四百三十四章 細論時勢第六百八十七章 援至解危第五百零三章 謎團頓解第四百三十二章 別後敘情第八百八十七章 拔營南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公主道姑第八百八十章 遇伏兵敗第二百九十章 彎仔碼頭第一百三十章 退親失敗第八百零八章 諫臣辭世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下共之第七百三十四章 各自罷兵第八百八十二章 慈不掌兵第二百四十章 衆人皆醉第六百零二章 晉陽生變 上今天請假,明天再更第九十九章 自污毀親第八百二十一章 回心轉意第九百零八章 意外選擇第二百零二章 傲嬌公主第四百五十七章 所謂聖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奉旨回京第六百二十九章 缺口難開第四百一十四章 戰前交鋒今天請假,明天再更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七百三十七章 豁然開朗第九百章 納諫撤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以牙還牙第八百九十章 城外激戰第三十六章 再入長安第七百八十三章 另生枝節第五百三十七章 勇氣擔當第三百九十九章 迷霧挾制第九百五十七章 設計埋雷第三十章 志向高遠第七百五十七章 請教釋疑第三百零九章 光耀門楣第六百八十九章 遇伏功敗第一百九十九章 田陌相見第七十八章 損己利人第三百四十八章 水落石出第八百章 公主夜宴 真.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王師凱旋第五百七十四章 聖命差遣第七百六十六章 衆將登門 下第七百四十章 九曲穿線第一百一十九章 收復鬆州 下第二百六十九章 逛遊教坊第八十七章 長安所見第七百四十二章 智商碾壓第三百九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七百四十六章 明月溝渠第五百六十章 新年臨朝第六百零八章 打破平衡第二百一十四章 官復原職第五百一十一章第六百二十八章 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