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決意易儲

bookmark

究竟是誰,泄露了原本應該是天衣無縫的秘密行動?

這個問題漸漸成了縈繞李承乾心中最大的疑團。

理論上,東宮裡的每一個人都值得懷疑,李承乾早就知道,東宮不是他這個太子的東宮,而是父皇的東宮,東宮裡所有服侍他的人,從屬官到宦官宮女再到禁衛,裡面都充斥着父皇的耳目眼線,太子的一舉一動皆在他的指掌之中。

可是那一日李承乾佈置行動時,刻意避開了東宮所有人,把貼身禁衛劉徽叫到花園隱秘處,悄聲面授機宜,按理說,此事不可能泄露。

然而事情的結果卻狠狠扇了他的臉,張玄素被救,己方一人死一人被俘,可以說徹底失敗了。很明顯別人布好了圈套等着他去鑽,劉徽這個人李承乾是信得過的,這些年身邊的貼身禁衛都對李承乾死心塌地,劉徽沒有理由在這個關口出賣他,由此可見,那日花園佈置行動時,定然有第二個人聽到了。

李承乾很想把這個人揪出來,然後碎屍萬段。

…………

第二天一早,長安滿城風雨。

東宮屬臣張玄素被刺殺之事傳揚開來,東宮先做出反應,不但有宦官拎着重禮登門,代太子殿下問候張玄素,而且東宮的禁衛們也傾巢而出,四處搜尋形跡可疑之人,煞有其事地將神色慌張的人拿下,綁送雍州刺史府審問。

接着又有傳言說,某皇子覬覦東宮之位,暗中派人行刺東宮屬官,意圖斷太子之臂膀,以孤太子之處境,至於人人口中相傳的“某皇子”是誰,稍知內情的人瞭然一笑,心知肚明。

這下雍州刺史府熱鬧了,從上午開始,不斷有東宮禁衛從長安街上逮了人進來,一時間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刺史府門前跪滿了一長排,喊冤聲驚天動地。雍州刺史平白遭次橫禍,抹着滿額頭的冷汗,不想搭理都不行,禁衛逮人來時傳了太子的諭令,命刺史嚴加審問,一定要揪出刺殺東宮屬臣的真兇,爲左庶子張玄素報仇。

不僅如此,魏王李泰也無辜躺槍。

大家口中說的“某皇子”,除了他還能有誰?作爲爭奪太子之位的級種子選手,刺殺東宮屬臣這種事,當然很符合這位種子選手的風格,除了他還有誰能幹得出?

李泰聽到滿城流言後悲憤極了,躲在王府裡跳腳大罵李承乾卑鄙。

我確實想把你推下去,也確實見不得有人輔佐你支持你,可是……我怎麼可能幹得出這種一看就露餡的蠢事?正常人都不會這麼幹,何況我這個飽讀詩書智謀凡的名流雅士?李泰深深覺得這個流言不僅愚弄了大衆,也侮辱了自己的智商,然而流言越傳越厲害,李泰卻辯無可辯,主動出頭辯解,反而有越描越黑之嫌,只好躲在王府裡罵街,憋屈極了。

不得不說,李承乾反咬的這一口咬得很狠,不但把自己的嫌疑摘出去了,而且還反過來坑了魏王一把。

只不過人算不如天算,李承乾終究還是失算了。

他沒算到張玄素的反應。

張玄素看似文弱,但絕不可欺。早在貞觀四年便是跟李世民在朝堂金殿上面對面頂嘴罵街的狠角色,連皇帝都不怕的人,還怕一個太子?

昨夜事之後,張玄素被救下,鄭小樓將他送回府後,又安排了幾個人守在張府前門後門附近,直到天亮才離開。

張玄素經過最初的慌亂之後,回府仔細一琢磨,便清楚了刺殺他的人究竟是誰。

他這輩子得罪的人不少,但敢派刺客殺他的人,委實不多,或許,只有那麼一兩個,如果再聯想到最近他告了太子的狀,害太子被打斷了一條腿,誰是幕後主謀自然呼之欲出了。

更何況……當夜被刺之時,救他的那夥人還活捉了一名刺客。

刺客原本是死士,一旦事敗便斷然咬毒藥自殺的那種,但前提是有毒藥可嗑,鄭小樓捉住他後第一時間便把他鑲在牙齒裡的毒藥卸了出來,然後五花大綁,嚴刑拷打,一個無法尋死的死士落在變態鄭小樓手裡,開始時委實充了半個時辰的好漢,只不過鄭小樓刑訊的手法太痛苦太變態,一樣一樣嚐了四五種後,死士也受不了了,痛痛快快全招了。

鄭小樓把刺客拎到張玄素面前,死士垂頭喪氣招供了一切,然後鄭小樓將刺客扔給張府的家丁僕人,拍拍屁股瀟灑走人。

人證物證俱在,張玄素出離憤怒了。

他沒想到太子對他竟然已恨到欲除之而後快的地步,天地可鑑,他所做的一切全都是爲了大唐社稷!

關着房門大哭一場後的張玄素,恰好遇到大早上過來慰問壓驚的東宮宦官,張玄素一愣之後馬上明白了李承乾的意圖,不由勃然大怒,下令將禮品和宦官扔出門外,接着張玄素穿戴好朝服,在家僕的陪同下來到太極宮,面朝宮門伏地跪拜,大哭失聲。

劇情徒然反轉,風聲馬上傳開,原來刺殺張玄素的刺客竟是東宮太子指使!

長安城的市井百姓們太幸福了,這一個個令人始料未及的新鮮話題,這一樁樁劇情顛過來倒過去充滿懸念和高.潮的反轉劇情,還有那一條條不停爭奪榜單的熱門頭條……

貴圈太亂,百姓們真是爲大唐的權貴圈操碎了心啊。

…………

長安百姓津津樂道,看熱鬧不嫌事大,但朝堂卻被張玄素這麼一攪和,徹底震驚了。

張玄素跪在李世民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述說着昨夜遇刺的險狀,身後是那名被活捉的刺客,鐵證如山,此案坐實。

李世民面無表情,直到張玄素說完後,又親自審了刺客幾句,刺客原屬太子左率衛麾下的一名校尉,身份已坐實,基本已能肯定太子的嫌疑跑不了了。

打了張玄素後,李世民獨自坐在大殿內,神情陰沉,目光森然。

一言不坐了許久,李世民忽然下令,召見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徵,李靖等重臣甘露殿覲見。

衆臣到齊後,李世民將刺客的供狀扔給他們。

衆人一一傳閱過後,神情頓時變得很精彩。

長孫無忌一陣愕然,房玄齡白眉一挑,復又如常,而魏徵卻怒而拍案,第一個飆了。

“左庶子少詹事素有‘半師’之名,太子殿下膽敢殺師,大逆不道!”

李世民面無表情地看着他:“魏卿以爲,何以處之?”

都是相處多年的君臣,一個個知根知底,李世民的表情雖然看不出端倪,但今日他把大家叫到一起,還把太子做的這樁醜事拿出來給大家展示,本身就是在表達一個很強烈的信號。

李世民意欲易儲!

只是這話不能由他本人說,因爲立長不立幼的規矩是他定的,他不能自己打臉。所以把這幾位重臣叫過來,本意是要讓他們主動說出口。

魏徵眼皮一跳,雖然老人家慣來以直諫聞名於朝,但他可不是蠢貨,能混到當殿罵昏君還能令李世民引爲正衣冠之鏡的地步,足以證明魏徵做人並非一貫耿直,大多數時候是識得利害的。

什麼是“利害”?就是在討論太子儲君這種敏感大事時,最好別亂說話,否則會引來殺身之禍。一旦表明了易儲的念頭,則代表自己已公然宣稱站隊了,以後朝局若有變化,自己這個公然站隊的人第一個沒好下場。

於是魏徵心念電轉之後,悻悻一哼,重重地坐了下去,不一語了。

李世民目光一轉,望向房玄齡:“玄齡可有高論?”

房玄齡做宰相多年,貞觀朝內外事皆因他而打理得妥妥帖帖,做事滴水不漏,讓人無可挑剔,但是做官卻有些油滑,尤其事關大唐未來國君之事,更不敢輕易表態。

“這個……陛下是否查實了?”房玄齡捋着長鬚謹慎地問道。

李世民點頭:“朕親自問過,已查實了,確是太子所爲。”

房玄齡一滯,這話不好往下接了,沉吟半晌,只好拱拱手:“太子殿下終歸是陛下的嫡子,臣想問問陛下的意思。”

李世民臉有點黑。

一個問題踢皮球似的踢過來踢過去,那句大家都想說卻都不敢說的話,衆人聚在一起半天都沒個表態。

李世民恨恨瞪他一眼,隨即將期待的目光投向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苦笑,躲都躲不過去啊。

“陛下,臣附議玄齡兄所言,終歸是陛下的嫡子,臣想先知道陛下的意思。”

李世民嘆了口氣,好吧,又被踢回來了。

轉眼再望向李靖,李世民索性問都懶得問了,自從李靖平了東.突厥而被人蔘劾後,便主動辭了軍權,交卸了職務,對外宣稱閉門謝客,多年不改其規矩,做人做事比貞觀初年時小心謹慎多了,這種重大的問題,李世民猜都猜得到,李靖不但會把皮球踢回來,甚至把皮球踢飛與太陽肩並肩。

懶得跟這幫老殺才鬥心眼了,李世民索性直言道:“都想知道朕的意思,那麼朕告訴你們,太子這幾年多有喪行失德不法事,並有昏君庸君之氣象,此人將來若即朕之位,恐非社稷之福,所以朕決意……”

衆人頓時直起了身,殿內安靜得落針可聞,都在等着李世民接下來的話。

李世民緩緩看了衆人一眼,一字一字道:“朕決意……廢黜太子,另立東宮!”

明知李世民會說出什麼話,可真的說出口了,衆人仍感到一陣震驚。

看着衆人呆滯無神的表情,李世民沉聲道:“衆卿可有異議?”

衆人仍不說話。

等了一陣後,李世民提高了聲音,又問了一遍:“衆卿可有異議?”

終於,長孫無忌開口了,捋着青須猶豫片刻,道:“陛下,這個決意……是否有些倉促?”

李世民眼皮都不擡:“劣跡甚多,不配爲君,此爲衆所周知之事,朕只順天意,應民情,何來倉促之說?”

長孫無忌嘆道:“太子殿下縱有萬般不是,可終究是陛下的嫡長子,僅這個身份,就不能輕言廢黜,廢黜嫡長子而另立東宮,無疑給了大唐的門閥,士子和民間他們攻訐陛下的絕佳藉口,廢長立幼,是爲大亂之源,陛下,請三思啊。”

長孫無忌說完,魏徵和房玄齡等人紛紛點頭。

李世民冷笑:“朕已三思了好些年了,從貞觀九年以後,太子所言所行大變,常有失德之舉,朕一忍再忍,可他卻變本加厲,諸卿,一個這樣的人,若將來當上皇帝,你們能想象他會對大唐社稷造成怎樣的毀害嗎?那是傾國之禍!”(未完待續。)

第一百八十六章 東市事發第六百零五章 烽煙突起第四百六十章 故地重逢第三百零四章 名揚天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君臣城府第一百五十一章 挑撥是非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秋遊園 中第三百零六章 委任發配第八百二十章 假戲真做第七百二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一百二十八章 蹊蹺親事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詭異暗流第三百六十一章 君子交易第一百二十章 捷報入京第一百五十章 泯嫌消仇第八百五十一章 登閣無緣第一百四十二章 誤闖禁地第九百五十九章 紫微星落 上第四百三十九章 立碑傳世第二百五十章 高陽闖府給大家拜年!第三百零四章 名揚天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門閥恩怨第二百三十章 朔望朝參 中第八百二十章 假戲真做第七百八十二章 突生橫禍第七百零一章 強勢威壓第六百四十五章 扳倒東宮第六百三十八章 和親利弊第九百一十五章 破城得糧第二百七十二章 坦誠相對 上第五十五章 混世魔王第四十二章 畫眉深淺第八百二十八章 夫妻夜話第二百九十四章 無畏無愧第三百六十八章 經略絲路第二百七十章 醉翁之意第五十五章 混世魔王第五百九十八章 事出蹊蹺第四百九十章 東宮除惡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罪圈禁第七百八十一章 斷腕籌謀第五百一十七章 召入宮中第五百三十四章 了無遺憾第七百四十九章 謀劃奪嫡 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家報應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家避世第一百二十九章 登門悔婚第七十章 奏對問策 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霸臨西州 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隱忍不發第九百章 納諫撤軍第八百六十六章 擒拿審問 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秘兵馬第二百四十八章 事實俱在第六百六十二章 身處絕境第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四十六章 荒野截駕第二百一十章 流水生產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域動盪第四百八十二章 中秋遊園 下第四十三章 李父投卷第一百九十五章 風平浪靜第三百九十九章 迷霧挾制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端生禍第五百七十章 昇天無路第四百六十八章 丈量賜地第九百四十九章 冊立太子第三百二十二章 夜半敵襲 上第八十三章 避而遠之第三百六十章 國戰私仇第八百九十九章 親自上陣第七百三十二章 以直報怨第六百六十四章 路見不平第二百五十一章 誅恕之爭第九十五章 公主索酒第一百七十三章 度盡劫波第九百零七章 退兵部署 下第八百零六章 利來利往第九百四十二章 高陽孽情第一百九十四章 劫後重逢第八百五十一章 登閣無緣第七百二十二章 君臣議農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威無常第二百五十九章 子夜大亂 上第六百九十五章 公主盡孝第九百五十三章 武氏試探第四百三十八章 誠信買賣第四百三十一章 潰敵克復第三百四十二章 圈地建宅第四章 暫過難關第六百零二章 晉陽生變 上第四百二十六章 重賞之下第一百六十章 術業專攻第一百零三章 再次封官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二百三十一章 朔望朝參 下第七十六章 酩酊大醉
第一百八十六章 東市事發第六百零五章 烽煙突起第四百六十章 故地重逢第三百零四章 名揚天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君臣城府第一百五十一章 挑撥是非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秋遊園 中第三百零六章 委任發配第八百二十章 假戲真做第七百二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一百二十八章 蹊蹺親事第六百九十一章 父子相殘 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詭異暗流第三百六十一章 君子交易第一百二十章 捷報入京第一百五十章 泯嫌消仇第八百五十一章 登閣無緣第一百四十二章 誤闖禁地第九百五十九章 紫微星落 上第四百三十九章 立碑傳世第二百五十章 高陽闖府給大家拜年!第三百零四章 名揚天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門閥恩怨第二百三十章 朔望朝參 中第八百二十章 假戲真做第七百八十二章 突生橫禍第七百零一章 強勢威壓第六百四十五章 扳倒東宮第六百三十八章 和親利弊第九百一十五章 破城得糧第二百七十二章 坦誠相對 上第五十五章 混世魔王第四十二章 畫眉深淺第八百二十八章 夫妻夜話第二百九十四章 無畏無愧第三百六十八章 經略絲路第二百七十章 醉翁之意第五十五章 混世魔王第五百九十八章 事出蹊蹺第四百九十章 東宮除惡第四百九十三章 領罪圈禁第七百八十一章 斷腕籌謀第五百一十七章 召入宮中第五百三十四章 了無遺憾第七百四十九章 謀劃奪嫡 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家報應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家避世第一百二十九章 登門悔婚第七十章 奏對問策 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霸臨西州 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隱忍不發第九百章 納諫撤軍第八百六十六章 擒拿審問 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秘兵馬第二百四十八章 事實俱在第六百六十二章 身處絕境第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四十六章 荒野截駕第二百一十章 流水生產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域動盪第四百八十二章 中秋遊園 下第四十三章 李父投卷第一百九十五章 風平浪靜第三百九十九章 迷霧挾制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端生禍第五百七十章 昇天無路第四百六十八章 丈量賜地第九百四十九章 冊立太子第三百二十二章 夜半敵襲 上第八十三章 避而遠之第三百六十章 國戰私仇第八百九十九章 親自上陣第七百三十二章 以直報怨第六百六十四章 路見不平第二百五十一章 誅恕之爭第九十五章 公主索酒第一百七十三章 度盡劫波第九百零七章 退兵部署 下第八百零六章 利來利往第九百四十二章 高陽孽情第一百九十四章 劫後重逢第八百五十一章 登閣無緣第七百二十二章 君臣議農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威無常第二百五十九章 子夜大亂 上第六百九十五章 公主盡孝第九百五十三章 武氏試探第四百三十八章 誠信買賣第四百三十一章 潰敵克復第三百四十二章 圈地建宅第四章 暫過難關第六百零二章 晉陽生變 上第四百二十六章 重賞之下第一百六十章 術業專攻第一百零三章 再次封官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二百三十一章 朔望朝參 下第七十六章 酩酊大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