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內。
落針可聞。
滿朝羣臣皆頭皮炸開,冷汗直冒。
臣子們萬萬想不到,這些節度使如此大膽,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聯手造反?
朔方節度使前車之鑑,他們看得還不夠清楚?
唯有李祀端坐在龍椅寶座之上,面色平靜,翻閱着呈遞上來的戰報。
“清君側?”
李祀望着戰報,臉上泛出一絲冷意。
北庭節度使倒也聰明,沒有直接起身就造反,而是打着‘清君側’的名頭,想要先掌控長安,將皇帝身邊的奸臣剷除......
只是,掌控長安之後,究竟是‘清君側’,還是窺視其他,恐怕都是由趙珙說的算了。
“念。”
李祀將戰報丟在龍案之上。
“遵旨。”
近侍太監硬着頭皮,小心翼翼的將戰報捧在手上,高聲道:“聖人無道,重奸臣,輕忠臣,不辨是非,肆意殺戮......”
“今臣趙珙決定匡扶寰宇,爲大唐萬萬生靈起兵,望陛下迷途知返......”
近侍太監顫着聲音唸完,噗通一聲跪在地上,不敢起身:“陛下恕罪。”
朝堂百官聽到戰報內容,紛紛臉色難看至極。
清君側?
剷除陛下身邊的奸臣?
這北庭節度使的意思,是滿朝文武都是奸臣嗎?
一時間,羣臣激憤。
在他們看來,當今陛下雄才大略,乃百年不遇的明君,怎麼到了趙珙嘴裡,就成了暴君?
不僅如此,連他們這些臣子,也都成了奸臣?
只不過,戰報之中,透露出的其他東西,卻是讓衆人心驚。
北庭節度使聯合幽州等五地節度使,聯手發兵一百五十萬,一路上所向睥睨,即將抵達南亭關。
南亭關距離長安城不到五百里,其間再無任何關卡。
一旦叛軍攻破南亭關,將會一馬平川,直入長安城下。
到那時,長安被一百五十萬大軍圍住,恐怕真有被攻破的危險。
想明白這點,朝堂之上,人心惶惶。
李祀微微靠在龍椅寶座之上,望着百官們的反應,緩緩說道:“衆愛卿有何話要說?”
李祀話音剛落,內閣首輔張居正走出列,拱手道:“啓稟陛下,當務之急,是要決定是否派兵迎戰叛軍。”
內閣首輔張居正的聲音迴響在太極殿上。
張居正並沒有被叛軍嚇到,反而直接詢問天子,是否迎戰。
這確實是目前最需要考慮事。
朝堂羣臣神色微微一變。
迎戰?
叛軍擁兵一百五十萬。
拿什麼迎戰?
“愛卿繼續說。”
李祀端坐在龍椅寶座之上,望向張居正,微微頷首道。
“回稟陛下,臣想知道,如今南亭關守軍如何?”張居正高聲問道。
“啓稟陛下。”
兵部尚書斬出,躬身道:“南亭關常備守軍大概十萬人,除此之外,南亭關有百姓三十餘萬,必要時刻,可全員參戰!”
兵部尚書的話讓臣子們手腳冰涼。
十萬守軍?
一百五十萬叛軍?
這拿命去守啊?!
“啓稟陛下,南亭關守將董正清乃臣好友,董正清極爲擅長守城,安史之亂時,董正清曾以五大大軍,擋住三十萬大軍圍城十多日,最後堅持到援軍支援......”
“臣以爲,如今南亭關有十萬守軍,即便叛軍多達一百五十萬,但有董正清在,堅持兩三日當無問題。”
兵部尚書的話讓李祀微微詫異。
董正清?
李祀默唸了一句。
李祀到現在才知道,大唐帝國之中,竟然有如此將才?
以五萬守軍守住三十萬大軍圍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守城固然佔據地利。
可一旦攻城一方數量佔據絕對優勢,光用人海戰術,就足以耗死守城方了......
“陛下,臣願意率軍支援南亭關,誓死守住南亭關,將叛軍抵擋在外!!”
兵部尚書高聲說道。
在兵部尚書看來,當今天子,乃重振大唐的最後希望,兵部尚書絕對不允許有其他人敢傷害到陛下。
作爲大唐帝國的老臣,兵部尚書做夢都希望看到大唐帝國重新興盛,而不是以前那般腐朽不堪。
“陛下,臣也願意請戰!”
“陛下臣請旨隨兵部尚書大人一起,迎擊叛軍!”
...
陸續有一些武將站了出來,高聲說道。
朝堂之上的臣子們心裡清楚,一旦讓叛軍真的攻進長安城,第一個死的恐怕就是他們。
因爲叛軍打的就是‘清君側’的旗子。
即便是做做樣子,叛軍也不會放過朝中這些大臣......
李祀端坐在龍椅寶座之上,望着滿朝羣臣,擺了擺手,說道:“既然如此,傳朕旨意,命令兵部尚書率領五十萬大軍,迎戰叛軍。”
李祀話音剛落,兵部尚書立即說道:“臣領旨。”
長安城中,一共有八十萬守軍。
這八十萬守軍,分別爲神策軍以及皇宮禁軍。
兵部尚書領旨後退出太極殿。
兵部尚書離開後。
李祀目光一轉,望向滿朝羣臣,開口問道:“愛卿們還有其他事要上奏嗎?”
“臣沒有。”
“臣也沒有。”
文武百官相互看了一眼,拱手道。
李祀直接起身,一甩衣袖:“退朝。”
“恭送陛下。”
朝堂羣臣叩拜高呼道。
李祀走出太極殿後。
臣子們纔敢起身,低聲議論起來。
雖然,朝堂之上,陛下表現的非常輕描淡寫,但大臣們卻是憂心忡忡。
哪怕陛下已經讓兵部尚書率領五十萬大軍迎戰,但叛軍可是多大一百五十萬之衆啊!
區區五十萬大軍,能擊退叛軍嗎?
再說。
南亭關只有十萬守軍。
哪怕兵部尚書對南亭關守將再看好,但能不能將叛軍擋在南亭關外,還是兩說。
萬一......
萬一南亭關淪陷,大唐境內,還有誰能擋住叛軍?
...
...
今日早朝,北庭等五地節度使叛亂的消息迅速傳開。
長安城中,宛若炸開了鍋一般。
無數百姓開始恐慌,甚至有些人帶頭逃離長安城。
然而。
就在這個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