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拔城

bookmark

“太子,申歧之地急報!”

趙偃拖着疲憊的身子,剛剛回到趙王丹的靈堂,就看到宦官急匆匆跑了過來,臉上滿是焦慮之色。

“發生了什麼事情?”

趙偃見狀心中一驚,還以爲申歧之地的趙嘉起兵叛亂。

宦官有些驚慌失措的說道:“公子嘉麾下李斯返回邯鄲,請求太子派遣御醫前往申歧之地,爲公子嘉治病。”

趙偃聞言眉頭微皺,喝道:“公子嘉怎麼了?”

宦官急忙答道:“據李斯所言,公子嘉連年征戰,積勞成疾,前段時間驟然聽聞先王駕崩之消息,更是氣血攻心,暈厥過去。經過良醫診斷,公子嘉雖然已經甦醒,卻變得無比憔悴,身體也越來越差,不能理政。”

“申歧之地醫官醫術有限,難以完全治癒公子嘉,希望太子派遣邯鄲良醫奔赴申歧之地,爲公子嘉祛除疾病。”

本來還擔心趙嘉起兵叛亂的趙偃,驟然聽到這個噩耗,不知爲何,居然隱隱感覺心中有些發慌。

都說最是無情帝王家,事實也的確如此,生於帝王家之人,可以爲了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父子反目,手足相殘。

趙偃如此忌憚趙嘉,剛剛爲先王立下諡號,就迫不及待召趙嘉回邯鄲,也未嘗不是因爲忌憚趙嘉會威脅到自己王位。

可是現在,趙偃在得知趙嘉身體變得不堪之時,非但沒有露出絲毫喜色,心中反而隱隱有些焦急。

此前,趙偃由於寵愛酈姬以及幼子趙遷,的確對待趙嘉不怎麼樣。

不過說到底,趙嘉亦爲趙偃長子,血濃於水這個事實,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改變。

得知趙遷身死消息之時,趙偃的確怨恨過趙嘉。

只是過去了這麼長時間,趙偃與趙政朝夕相處,也反思了很多問題,覺得自己以前的確對待長子不公。

再看到趙嘉的能力以及成就,趙偃心中未嘗沒有些許悔意。

他偶爾會在心中默默詢問自己,若是以前對待趙嘉好一點,或許幼子也不會死,作爲自己最大政敵的長子,或許就會成爲自己最大的助力。

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藥。

他有心想要補救,卻發現好像已經晚了,父子兩人之間,早就有了很深的隔閡。

此番下詔令趙嘉返回邯鄲守孝,趙偃的確有軟禁趙嘉,收回申歧之地的意思,卻從未想過要對趙嘉本人不利。

相反,趙偃甚至考慮過,減除趙嘉羽翼、鞏固王位以後,就將其留在身邊,好生改善父子之間的關係,再立其爲太子,讓趙嘉的才能爲自己所用。

趙偃這種思想,倒也不足爲奇。

不管兩者之間有什麼矛盾,終究乃是父子關係,趙偃從未想過要害了趙嘉性命。

特別是現在,趙偃只剩下趙嘉這麼一個兒子,王位早晚還要趙嘉來繼承,那麼先減除其羽翼,再將其放在身邊,以太子之位穩其心,就成了兩全其美之策。

趙偃也並非沒有想過,以後隔代傳位給趙政,不過這種想法卻不太現實。

首先,以趙嘉的威望與能力,有人會同意趙偃這麼做。

且趙政實在太小了,想要長大成人還需要一二十年,這麼長時間將會發生許多變數。

世事無常,趙偃也不敢保證自己能活多久。

他雖然有些混蛋,眼光也遠遠比不上趙嘉,卻也希望趙國能夠走向富強,相比起幼主可能帶來的種種風險,讓趙嘉這位有能力、有聲望、有手段之人繼承自己的位置,纔算是最好的選擇。

可是現在,趙嘉病危的消息傳來,卻是打亂了趙偃所有計劃。

“速召李斯進宮,另挑選宮中最優秀之醫官,即日啓程趕往申歧之地。”

說到這裡,趙偃猶豫了一會兒,繼而嘆道:“召公子嘉返回邯鄲守孝的那道政令,就先不要發出去了吧。”

交待完所有事情以後,趙偃到了趙王丹棺槨面前,跪在蒲團之上,眼中閃過些許哀傷之色。

這些年來,趙偃不管是出自真心或者是裝的,至少都是一副孝子的形象,否則趙王丹也不會在臨死之前,費心費力的替趙偃謀劃了。

趙王丹駕崩,趙偃如願以償登上王位,欣喜之餘,卻也感受到了極大壓力。

“遷兒、父王你們都先後離世,就連嘉兒也病入膏肓,若嘉兒有所不測,王室四代只剩我與年幼的政兒了!”

說到這裡,趙偃忽然感覺悲從心來,眼中居然有淚光閃現。

縱然得到了天下,若後繼無人,又能如何?

趙偃雖然如今正值壯年,也想過要多生幾個兒子,可自從娶了酈姬生下趙遷以後,哪怕他臨幸了許多女子,卻仍舊未能生出一兒半女。

這是爲什麼,他會如此寵幸酈姬以及幼子遷了。

不過很快,趙偃就收斂了眼中的悲色,似有所悟般喃喃自語:“他早不病晚不病,偏偏在我準備召其回邯鄲時病倒,莫非其中有詐?”

“不對,彼若有詐,怕也瞞不了多久,待御醫抵達申歧之地以後,謊言自會不攻自破。”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卻說廉頗統兵五萬攻打魏國,許多人都不看好這次出征,僅僅憑藉五萬兵馬,根本難以攻下重邑繁陽,甚至還有不少將官向廉頗進言,讓他向趙王多討要五萬兵馬。

廉頗卻不以爲意,道:“信陵君若仍在朝中,以信陵君之威望,輔以魏武卒之強悍,縱起十萬兵馬,亦難耐魏何。”

“今魏王有功不賞,善妒而不用賢才,已然大失人心,朝中能戰之將去之七八,魏之武卒亦爲信陵君打抱不平,戰心全無。”

“今之魏王已失人心,將無立功封爵之意,兵無敢戰赴死之心,吾縱統兵五萬,亦可破魏。”

很顯然,對於兵法的領悟已經達到了極深境界,知曉戰爭不僅僅依靠雙方士卒、將領,也要看雙方政治是否清明,將士是否有敢戰之心。

廉頗正是看到了魏國如今的窘境,纔敢僅僅帶領五萬兵馬就來伐魏。

果不出廉頗所料。

當其率領大軍抵達繁陽城下之時,初戰即敗魏軍。

繁陽守將首戰失利,再加上兵無戰心,面對氣勢如虹的趙國軍隊,不敢再與當世名將廉頗交戰,居然棄城而走,廉頗輕而易舉攻下重邑繁陽。

鄗代之戰以前,廉頗就已經是當世屈指可數的名將,鄗代之戰,更是將廉頗推向了神壇。

只是這幾年,由於李牧以及趙嘉的崛起,再加上趙偃爲了打壓廉頗,推出樂乘分其兵權,這才讓廉頗沒有立功揚名的機會。

趙王丹知道廉頗是頭猛虎,卻是沒有料到,這頭猛虎居然兇猛到了如此程度。

在白起身死,王翦尚未崛起,李牧只是初露鋒芒之際,已經達到巔峰的廉頗,絕對算得上是天下第一將。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廉頗如今之名望,可抵十萬大軍。

趙王丹政治手腕倒是不錯,對於軍事的瞭解卻差了不少。

那也就註定了,想要以此戰失利爲藉口壓制廉頗,將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反而會因爲廉頗的連戰連捷,令其聲望遠遠蓋過剛剛登基的趙偃。

若不能有所改變,必然會形成主弱臣強之局面。

卻說廉頗拔繁陽以後,並未就此罷兵,反而趁夜渡過黃河,三日之內攻克魏國西北門戶陰安,俘虜陰安守將。

有了陰安這個橋頭堡,廉頗退可守繁陽無虞,進可攻略魏國諸城,已經佔據了絕對主動權。

曾經作爲黃河南岸屏障的這座兵家必爭之地,將會是廉頗輝煌的開端。

陰安,乃趙、魏、齊三國交界之地,當陰安失陷以後,不僅魏舉國震動,就連齊國亦有些惶恐。

這些年趙國連戰連捷,再加上還有廉頗此等良將,除了秦國以外,沒有哪國敢與趙國爭鋒。

魏王一面調兵遣將,北上抵禦廉頗,一面派遣使者攜帶厚禮趕往邯鄲,並且答應割讓繁陽,請求趙王令廉頗退兵。

陰安城內。

廉頗坐於主位之上,諸將分列左右。

陰安守將被綁着雙手押解進來,魏禮披頭散髮,身上甲冑也被扒了下來,只穿着髒兮兮的內襯,狼狽無比。

“吾讓汝等以禮相待,爲何如此對待魏禮將軍!”

廉頗見狀,卻是起身呵斥左右,親自上前替魏禮解縛,以衣衣之。

“敗軍之將,怎配受將軍如此禮遇!”

魏禮卻是沒有顯出倨傲之時,反而滿臉羞愧,對待廉頗也非常尊敬。

廉頗並沒有盛氣凌人,反而嘆息道:“公子無忌對我趙國有大恩,故哪怕當年魏王出爾反爾,並未如約割讓繁陽,我王亦沒有出兵強取。”

“惜魏王嫉賢妒能,對於公子無忌此等賢才,非但有功不賞,反而卸磨殺驢,我趙國上下皆爲公子無忌感到不平,大王這才令我出兵伐之,既爲奪昔日魏王許諾之繁陽,亦爲公子無忌主持公道也。”

魏禮聽到廉頗這番話,臉上卻是露出悲切之色,顯然也是被廉頗的話所觸動,替公子無忌感到不值。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魏國許多人知公子無忌而不知魏王。

公子無忌更是所有魏人心中的驕傲,故當公子無忌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時候,魏王纔會大失人心。

第二百四十章 退兵第九十一章 平岐君第二百四十二章 溫水煮青蛙第二百三十七章 破關第十八章 且取趙嘉人頭第一百章 無計可施第一百七十一章 滿載而歸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鋒!第二十六章 燃燒吧 (感謝書友‘鍾馗小號號’的盟主打賞)第四十一章 趙國,亡矣第一百八十五章 風雨飄搖第二百七十四章 禍不單行第一百五十九章 不退第一百九十章 父子(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論煌三疏第二百七十九章 秦國大疫第二百五十八章 狗屠夫第二百三十七章 破關第二百五十一章 抉擇第二百二十一章 八十萬大軍第二百七十三章 蝗蟲盛宴第五十一章 魏無忌第二章 李牧第七十一章 范增第二百三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二百八十六章 毒計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襲第二百三十二章 窘境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得麟兒第五十七章 我欲逆天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國鉅變第一百八十七章 岐山對(下)第兩百零三章 四國聯盟第二百六十二章 刺客齊聚第二百一十五章 蒙武之死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得麟兒第一百一十四章 換城第二十九章 攻城(感謝書友‘陌路and守護’的盟主打賞)第一百六十二章 歷史拐點第一百五十八章 收網(二合一章節)第一百六十章 人肉,亦能食(兩章合一)第五章 廉頗第三十九章 怪責第二百四十四章 英雄遲暮第二百二十四章 仇人相見第二百零八章 一雪前恥第十章 燕軍伐趙第六十五章 月下送李斯第二百一十八章 蒙驁之死第八十章 勸諫第二章 李牧第一百七十二章 赤字財政第二百四十七章 替義士壯行第一百八十六章 岐山對(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回邯鄲第一百零五章 變故第六十六章 心扉第九十二章 什麼名字第一百五十六章 入彀第一百七十二章 赤字財政第八十二章 秦國來犯第一百六十六章 獻相印第二十一章 軍法第二百八十八章 攻秦第一百七十章 半年第一百零七章 以弱勝強第五十三章 掛印離去第三十四章 老卒第兩百零四章 謀十萬秦軍第二百八十六章 毒計第七十三章 但求一敗第一百二十一章 獻策第四十二章 求和第二百七十七 進諫第一百二十八章 縱論天下(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抉擇第八十七章 裹挾第一百六十一章 流言第四十六章 入城第六十一章 倉中鼠第一百三十二章 抉擇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國鉅變第二十二章 任俠第二百九十章 高望第八十九章 縱馬掠秦地第八十章 勸諫第一百零七章 以弱勝強第四十六章 入城第一百九十七章 烹之第二百三十二章 窘境第一百二十六章 被擒第十六章 連下五城第一百二十章 備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釜底抽薪第五十四章 會面第二百六十四章 盡殺之第一百二十章 備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拜相(感謝書友‘江南楠、’的盟主打賞)第一百六十一章 流言第一百六十八章 希望
第二百四十章 退兵第九十一章 平岐君第二百四十二章 溫水煮青蛙第二百三十七章 破關第十八章 且取趙嘉人頭第一百章 無計可施第一百七十一章 滿載而歸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鋒!第二十六章 燃燒吧 (感謝書友‘鍾馗小號號’的盟主打賞)第四十一章 趙國,亡矣第一百八十五章 風雨飄搖第二百七十四章 禍不單行第一百五十九章 不退第一百九十章 父子(下)第二百七十六章 論煌三疏第二百七十九章 秦國大疫第二百五十八章 狗屠夫第二百三十七章 破關第二百五十一章 抉擇第二百二十一章 八十萬大軍第二百七十三章 蝗蟲盛宴第五十一章 魏無忌第二章 李牧第七十一章 范增第二百三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二百八十六章 毒計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襲第二百三十二章 窘境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得麟兒第五十七章 我欲逆天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國鉅變第一百八十七章 岐山對(下)第兩百零三章 四國聯盟第二百六十二章 刺客齊聚第二百一十五章 蒙武之死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得麟兒第一百一十四章 換城第二十九章 攻城(感謝書友‘陌路and守護’的盟主打賞)第一百六十二章 歷史拐點第一百五十八章 收網(二合一章節)第一百六十章 人肉,亦能食(兩章合一)第五章 廉頗第三十九章 怪責第二百四十四章 英雄遲暮第二百二十四章 仇人相見第二百零八章 一雪前恥第十章 燕軍伐趙第六十五章 月下送李斯第二百一十八章 蒙驁之死第八十章 勸諫第二章 李牧第一百七十二章 赤字財政第二百四十七章 替義士壯行第一百八十六章 岐山對(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回邯鄲第一百零五章 變故第六十六章 心扉第九十二章 什麼名字第一百五十六章 入彀第一百七十二章 赤字財政第八十二章 秦國來犯第一百六十六章 獻相印第二十一章 軍法第二百八十八章 攻秦第一百七十章 半年第一百零七章 以弱勝強第五十三章 掛印離去第三十四章 老卒第兩百零四章 謀十萬秦軍第二百八十六章 毒計第七十三章 但求一敗第一百二十一章 獻策第四十二章 求和第二百七十七 進諫第一百二十八章 縱論天下(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抉擇第八十七章 裹挾第一百六十一章 流言第四十六章 入城第六十一章 倉中鼠第一百三十二章 抉擇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國鉅變第二十二章 任俠第二百九十章 高望第八十九章 縱馬掠秦地第八十章 勸諫第一百零七章 以弱勝強第四十六章 入城第一百九十七章 烹之第二百三十二章 窘境第一百二十六章 被擒第十六章 連下五城第一百二十章 備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釜底抽薪第五十四章 會面第二百六十四章 盡殺之第一百二十章 備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拜相(感謝書友‘江南楠、’的盟主打賞)第一百六十一章 流言第一百六十八章 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