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

bookmark

九月二十七,下午,安州,松子嶺。

阿會長盛和馮鴻帶着一些王府幕僚以及近千契個部控弦,日夜奔逃,翻山越嶺,橫渡武列、五渡兩水,終於在距東南重鎮三會城百餘里外的松子嶺下,與奚王阿會正會合。

阿會正爲了加快撤離速度,在落馬城下丟棄了大量輜重,到了室得部首府七金山後,又把傷病員全部留下,輕車簡從,日夜兼程,於昨日抵達三會城,此刻距離奚王府只剩下四百餘里路程,快馬加鞭也就是兩三天時間,全軍上下雖然疲憊不堪,但士氣還算旺盛。

然而,形勢的惡化速度遠遠超過了阿會正的預估。

昨日三會城守將阿會薩林迎出城外,見到阿會正後,不待阿會正詢問,就急切稟報,中土人展開了全面攻擊,九月二十二西南重鎮白檀城失陷,估計燕山要隘蟠龍堡已於更早時間失陷,而九月二十三北部重鎮鬼方城亦告失陷,在這之前松山要隘也應該已經失陷,如此一來奚王府陷入了中土大軍的南北夾擊之中,岌岌可危

。阿會長盛於九月二十四夜向三會城求援,並急報阿會正,請阿會正加快支援速度。

阿會正駭然變色。中土人?不是說敵人是突厥人嗎?怎麼突然變成了中土人?白檀城失陷,鬼方亦失陷,中土大軍南北夾擊,那之前包圍鬼方城的中土軍隊又從何而來?神兵天降?旋即阿會正豁然頓悟,那支軍隊就是之前從燕北出塞的所謂的中土叛軍,奚族上當中計了,被中土人欺騙了。只是,突厥人幹什麼去了?磧東南的叱吉設阿史那咄捺的帳下有數萬大軍,爲何沒有阻擋住“中土叛軍”的攻擊?

但這已不是重點,重點是大漠牙帳的俟利發史蜀胡悉的警告是正確的,中土人的確要攻打安州,而且還是南北夾擊,力求一戰而定。阿會正懊悔莫及,當初自己對南北形勢做出了誤判,對史蜀胡悉的警告沒有給予足夠重視,結果有了今天的亡族滅種之禍。

這個消息若是傳開,必然嚴重打擊士氣,軍心渙散倒是其次,怕就怕奚族諸部爲了各自生存,紛紛投降,到那時阿會氏聯盟必然分崩離析,阿會正和阿會氏將有滅頂之災。

好在阿會薩林行事穩重,知道噩耗傳開的嚴重後果,蓄意隱瞞,與幾個知情者一起封鎖了消息,但奚王府距離三會城很近,奚王府與三會城之間的訊息往來也不僅僅只有官方一個渠道,如此重要的消息必定會通過各種渠道陸續傳進三會城,然後迅速擴散到整個東南地區,所以給阿會正及時應對的時間非常少,這大大增加了逆轉危局的難度。

面對中土這個龐然大物,面對目前一邊倒的形勢,僅憑奚族本身力量,若想反敗爲勝、力挽狂瀾十分困難,除非上蒼眷顧奚族,發生以弱勝強的奇蹟,但指望中土人重蹈在高句麗戰場上大敗於薩水的覆轍,基本上不可能,同樣的錯誤中土人不可能一犯再犯,那麼如何逆轉危機拯救奚族?最現實的對策就是在內堅守,拖住中土人,在外求援突厥,與突厥人夾擊中土軍隊,雖然安州可能因此變成廢墟,奚族因此遭受重創,但只要土地還在,部落還在,奚族只要休養生息、臥薪嚐膽、勵精圖治,終究還有東山再起的一天。

阿會正隨即召集司馬李屹等幾個親信商討對策,仔細分析和推演之後,結論很不樂觀。

在內堅守需要三個條件,一是奚族五部團結一致,上下齊心,只要有一個部落投降了中土,則必然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大家有樣學樣,聯盟必然在短短時間內迅速崩潰;其二要有充足的糧草武器,但奚族本身儲備有限,之前與契丹人打了兩個月耗費太多,撤退時又丟棄了一大批輜重,如果奚王府再失陷,而冬天又到了,只有消耗沒有產出,那僅靠東南貧瘠之地根本供養不起數萬大軍,更不要說支撐曠日持久的戰爭了;其三契丹人不能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如果契丹人目光短淺,不顧大局,爲了報復而對奚族展開攻擊,與中土人形成夾擊之勢,那奚族的堅守就愈發困難了。

在外求援先不要說付出多大代價,從突厥人之前的一系列舉動來看,突厥人居心叵測,別有圖謀。

突厥人明明知道中土人要攻打安州了,卻讓那支所謂的“中土叛軍”突破了他們的阻擊,順利殺進平地松林,給了奚族致命一擊,導致安州局勢全面失控,接着他們也沒有展開追殺,也沒有積極救援奚族,而是按兵不動,冷眼旁觀,任由那支“中土叛軍”攻陷了松山要隘,攻陷了鬼方,這顯然是置奚族於死地,是要奚族與中土人鷸蚌相爭,打個兩敗俱傷,或者乾脆犧牲整個奚族來消耗中土人,繼而給突厥人漁翁得利。

突厥人到底圖謀什麼?從目前南北局勢來看,南北大戰越來越近,但南強北弱是不爭的事實,即便中土人在遠征高句麗的戰場上連番失利,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中土統一後的國力太強盛了,高句麗戰場上的失利實際上對中土傷害有限,最多也就是受點傷流點血,休養一陣子也就恢復了,所以未來南北大戰肯定是中土人主動進攻,越過長城深入大漠,步步緊逼,而突厥人肯定是被動防守,步步後退,因此對突厥人來說,爲了在這場戰爭中贏得一個最好的結果,當務之急是需要更多的戰爭準備時間,是竭盡所能遏制和削弱中土的力量,是想方設法延緩戰爭爆發

。而若想達到這一目標,就需要第二個“高句麗戰場”,就需要一個能夠繼續牽制和消耗中土人的“戰爭泥潭”,恰好這時中土人向安州發動了攻擊,於是東北和東胡諸種立即就成爲突厥人的“棋子”。

如果這一分析是正確的,指望突厥人傾盡全力救援奚族,就是一廂情願,就是奢望了。

接下來安州形勢如何發展?樂觀一點,突厥人展開救援,磧東南牙旗的叱吉設阿史那咄捺突破平地松林,開始攻打鬼方,而弱洛水的步利設阿史那咄爾說服霫族和契丹人聯手,開始攻打松山要隘,同時給堅守東南一隅的阿會正和奚族軍隊以有限的物資支持,保證阿會正和奚族軍隊還能生存下去。然後交戰雙方進入對峙僵持階段,突厥人聯手東胡諸種與中土人反覆廝殺,東北就此成爲戰爭泥潭,最後東胡諸種成爲突厥和中土兩大強者爭霸天下的犧牲品。

如果悲觀一些,突厥人爲防止激怒中土人提前引爆南北戰爭,表面上勢弱,忍氣吞聲,暗地裡則支持東胡諸種聯合反擊中土,利用東胡諸種把中土人拖在東北戰場上,繼而達到遏制和削弱中土之目的,那麼可以預見,奚族就算還能存活,但阿會正和阿會氏聯盟必將成爲歷史,而奚族諸部只能以投降中土來苟延殘喘。

雖然結論很不樂觀,但阿會正和李屹等親信只能以最大的努力去爭取最好的結果,於是最後議定,立即派出使者去契丹議和,去弱洛水北岸向霫族求援,向東胡諸種名義上的最高軍事長官步利設阿史那咄爾求援,畢竟雙方有盟約,奚族是突厥藩屬,是突厥的有力別部,遵從突厥的號令爲他們衝鋒陷陣,而突厥則有保護他們的責任和義務,如果突厥人對奚族的危機置若罔聞,不予求援,背信棄義,則東胡諸種感同身受,必然離心離德,這肯定不符合突厥人的利益。

另外派出使者趕赴閃電原,向磧東南牙旗的叱吉設阿史那咄捺求援。之前阿史那咄捺已經“坑”了奚族,已經把奚族推向了敗亡深淵,如果他一意孤行,還是見死不救,使者就馬上遠赴磧北,到牙帳向始畢可汗求援,並狀告阿史那咄捺裡通外國,背叛牙帳,聯合中土一起攻殺奚族。

天亮後,阿會正率領大軍繼續向奚王府進發,爲防止噩耗傳開軍心動搖,阿會正下達了封口令,甚至連諸部將領都隱瞞不說。

此刻能否守住奚王府已經成了奚族存亡的關鍵,阿會正憂心如焚,恨不得肋生雙翅飛到奚王府,然而他越是害怕奚王府失守,噩耗就來得越快。

阿會長盛和馮鴻都知道奚王府失守的嚴重性,都知道這個消息一旦傳來奚族聯盟必然一夜崩潰,所以兩人在撤退途中也下達了封口令,甚至阿會長盛和馮鴻都刻意隱藏,唯恐被有心人看見。得知阿會正帶着主力大軍正在翻越松子嶺,兩人商量了一下,隨即決定由阿會長盛帶着軍隊找個僻靜山谷藏匿起來,而馮鴻則帶着一隊衛士迎頭趕上,對外就宣稱是爲求援而來。

阿會正看到馮鴻飛馬而至,當即就有不詳之感,張嘴就問,“奚王府被圍?”

馮鴻羞愧難當,閉上眼睛,痛苦搖頭。

瞬息間,阿會正幾乎窒息,頭暈目眩,絕望情緒瀰漫身心,完了,徹底完了,一失足成千古恨,悔之莫及。

本書來自/book/htl

第五百二十三章 警示第一百三十章 這一仗一定要打第一百四十二章 孟海公第九百八十章 十萬大軍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想摻合的樑德重第七百五十章 必有一失第三百一十五章 約定韋福嗣第七十三章 挺進蒙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西征之策第六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兩百五十三章 又見忽悠第九百二十四章 鬱憤第九百四十八章 加快第九百零一章 問計第二十一章 故技重施第762章 上當了第八百六十七章 要價第四百六十五章 楊玄感的謀劃第兩百九十五章 豪帥王安第九百八十一章 豈會騙你?第一百五十九章 目標第四十八章 陶驛第九百三十九章 機會在哪?第799章 連夜雨第六百四十五章 低估的秘密第七百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六百二十九章 見好不收第六百八十章 有何妙計?第三百六十三章 去歷城第七百五十章 必有一失第兩百七十四章 你竟然還活着第兩百五十九章 移花接木第四十章 夜襲夏亭第兩百九十章 拯救崔弘升第七百七十二章 敷衍了事第八十六章 一夜變局第八百七十五章 怒了第六百六十九章 無法拒絕的誘惑第四百五十章 齊王的假設第八百一十七章 捨本求末第三百四十五章 狗屁不通的理由第四百二十五章 觀公楊恭仁第七百八十四章 一個條件第七百一十一章 老匹夫第六百二十七章 可有對策?第四百六十四章 序幕拉開第四百五十章 齊王的假設第六百零六章 陷阱無處不在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打了?第七百二十八章 我爲魚肉第四十四章 半渡擊殺第三十四章 陳三先生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這就是戰機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俠宋金剛第四百五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二十七章 蠢蠢欲動的齊王第三百零九章 給齊王挖坑第七百零六章 你不能死第十一章 戴帷帽的神秘女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陷阱無處不在第兩百五十五章 憂鬱的李密第八百五十四章 離間第八百五十一章 治標不治本第八百九十五章 契機第九百三十三章 攪局第733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五十五章 你太自大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第八百二十三章 我是慕容氏第一百四十四章 反間第五百五十七章 韓世諤憤怒了第五十一章 瘋狂的車伕第四百三十二章 魔高一丈第兩百八十五章 互幫互助第八百六十四章 疲兵第三百九十九章 又上當了第五百零三章 成也楊氏,敗也楊氏第七十九章 澹臺少府第兩百四十五章 爲什麼要越獄?第四百一十四章 保護秦王第七十六章 如此剿賊第九百三十五章 開價第三百八十二章 樊子蓋的以退爲進第六百一十四章 恨入骨髓第三百四十章 齊聚章 丘第八十六章 一夜變局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兩百九十六章 段達的困境第四百七十一章 倉城到手第七百一十七章 虎有傷人意第四百零一章 迷霧第七百二十章 一石二鳥第九百四十一章 陰謀詭計第四百零九章 崔氏的困局第七百二十三章 臨時抱佛腳第七百五十三章 給我武器第五百零九章 齊王秘使第三百零七章 東阿程咬金第四百九十九章 元務本的小“算盤”
第五百二十三章 警示第一百三十章 這一仗一定要打第一百四十二章 孟海公第九百八十章 十萬大軍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想摻合的樑德重第七百五十章 必有一失第三百一十五章 約定韋福嗣第七十三章 挺進蒙山第一百五十七章 西征之策第六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兩百五十三章 又見忽悠第九百二十四章 鬱憤第九百四十八章 加快第九百零一章 問計第二十一章 故技重施第762章 上當了第八百六十七章 要價第四百六十五章 楊玄感的謀劃第兩百九十五章 豪帥王安第九百八十一章 豈會騙你?第一百五十九章 目標第四十八章 陶驛第九百三十九章 機會在哪?第799章 連夜雨第六百四十五章 低估的秘密第七百零四章 爾虞我詐第六百二十九章 見好不收第六百八十章 有何妙計?第三百六十三章 去歷城第七百五十章 必有一失第兩百七十四章 你竟然還活着第兩百五十九章 移花接木第四十章 夜襲夏亭第兩百九十章 拯救崔弘升第七百七十二章 敷衍了事第八十六章 一夜變局第八百七十五章 怒了第六百六十九章 無法拒絕的誘惑第四百五十章 齊王的假設第八百一十七章 捨本求末第三百四十五章 狗屁不通的理由第四百二十五章 觀公楊恭仁第七百八十四章 一個條件第七百一十一章 老匹夫第六百二十七章 可有對策?第四百六十四章 序幕拉開第四百五十章 齊王的假設第六百零六章 陷阱無處不在第七百四十五章 不打了?第七百二十八章 我爲魚肉第四十四章 半渡擊殺第三十四章 陳三先生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這就是戰機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俠宋金剛第四百五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二十七章 蠢蠢欲動的齊王第三百零九章 給齊王挖坑第七百零六章 你不能死第十一章 戴帷帽的神秘女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陷阱無處不在第兩百五十五章 憂鬱的李密第八百五十四章 離間第八百五十一章 治標不治本第八百九十五章 契機第九百三十三章 攪局第733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五十五章 你太自大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第八百二十三章 我是慕容氏第一百四十四章 反間第五百五十七章 韓世諤憤怒了第五十一章 瘋狂的車伕第四百三十二章 魔高一丈第兩百八十五章 互幫互助第八百六十四章 疲兵第三百九十九章 又上當了第五百零三章 成也楊氏,敗也楊氏第七十九章 澹臺少府第兩百四十五章 爲什麼要越獄?第四百一十四章 保護秦王第七十六章 如此剿賊第九百三十五章 開價第三百八十二章 樊子蓋的以退爲進第六百一十四章 恨入骨髓第三百四十章 齊聚章 丘第八十六章 一夜變局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兩百九十六章 段達的困境第四百七十一章 倉城到手第七百一十七章 虎有傷人意第四百零一章 迷霧第七百二十章 一石二鳥第九百四十一章 陰謀詭計第四百零九章 崔氏的困局第七百二十三章 臨時抱佛腳第七百五十三章 給我武器第五百零九章 齊王秘使第三百零七章 東阿程咬金第四百九十九章 元務本的小“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