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孟子

說實話,對於儒家當代的掌門人物孟子,蒙仲還是頗爲好奇的,但很可惜的是,此刻他坐在兩三百名儒家門徒的後面,根本看不到孟子的面容,這讓他只能暫時收起對孟子的好奇,靜靜聽着後者的講述。

“……昔禽子問楊朱曰:去子體之一毛,以濟一世,汝爲之乎?(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處,你幹不幹?)

楊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濟。(天下人的問題,決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決得了的)

禽子曰:假濟,爲之乎?(假使能的話,你願意嗎)

楊子弗應。

可見,楊子取爲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爲也。墨翟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爲之。(楊子主張的是‘爲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幹的,而墨子主張‘兼愛’,只要對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頭頂、走破了腳板,他也是甘心情願的。)”

在蒙仲的傾聽下,有一個蒼老的聲音平穩地講述道。

『唔?』

蒙仲微微一愣。

此時孟子所講述的,是「楊朱」與墨子的得意弟子、且墨家第二代鉅子「禽滑(gǔ)釐(xī)」的一則對話。【PS:即“一毛不拔”典故的由來。】

他當然知道孟子所說的「楊朱」是何人,那也是他道家的代表人物,主張“貴己”、“爲我”,哪怕已經死去三四十年,但他的思想仍然影響着世人,跟蒙仲的恩師莊子這位“其思想不被世俗所接受”的道家聖賢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但是不可否認,孟子其實有歪曲楊朱思想的地方。

蒙仲看過他道家聖賢列子所著的《列子》,書上也記載着這段楊子與禽子的對話。

但是,楊子並不是被禽子說得啞口無言,而是不屑於回答。

因爲在《列子》中,這段對話還有後續——孟子只是截取了前一段而已。

按《列子》所述,當時楊子不屑於回答,但他的弟子「孟孫陽」則反問禽子:如果讓你的肌膚受到些許損害但給你萬金,你願意麼?

禽子表示可以。

孟孫陽又問:若使你斷一肢,卻給你一個國家,你願意麼?

禽子默然。

此後孟孫陽又問:若割掉你的首級卻讓你得到天下,你願意麼?

禽子啞口無言。

最後孟孫陽對禽子說道:一根毛比肌膚微小,肌膚比一肢微小。然而,積一毛以成肌膚,積肌膚以成肢體,雖然一根毛只有身體的萬分之一,但你爲什麼要輕視它呢?

禽子啞口無言。

是的,被說到啞口無言的,其實反而是墨家第二代鉅子「禽滑釐」,而不是楊朱。

而此刻,孟子只截取了前半段,彷彿顯得楊朱被禽子說得啞口無言似的,這或許瞞得過在場其他人,卻唯獨瞞不了蒙仲這位道家弟子。

隨後,在孟子講述完這段對話後,陸續出現很多聲音批判楊朱的思想,斥責後者的思想“自私自利”。

說實話,蒙仲稍稍有點爲楊朱感到委屈。

因爲楊朱的思想,根本不是“自私自利”的思想,而是“不利天下、不取天下”,即主張在不侵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使天下變得更好,反過來說,倘若使天下變得更好的前提居然是需要一個人損失利益,這樣的世俗又怎麼能稱作“好”呢?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個人都要愛惜,保持自我的本性,不要爲了自己的利益而侵害他人的利益,但也不必爲了“使天下變得更好”而犧牲自己的利益,這纔是楊朱「貴我」思想真正想要表達的:如果人人都不拔一毛而利天下,也不貪天下大利而拔自己一毛;人人都各自爲自己,而不侵犯別人,這樣天下也就太平無事了。

而如今,楊朱的思想卻被歪曲成“一毛不拔”的吝嗇、自私自利,而且還是被孟子這位儒家的掌握門歪曲成這樣,說實話,這讓蒙仲對儒家、對孟子的印象一下子就跌落了。

不過,蒙仲並沒有出面揭穿的意思,原因很簡單,一來這是各家學術之間的攻殲,他的老師莊子也曾誇大儒家的害處,各學派間的相互攻擊,這在當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二來嘛,莊子不喜歡楊朱。

是的,同樣是道家思想的繼承者,莊子非常不喜歡楊朱的思想。

莊子覺得,如果人人都將「貴己」作爲準則,去做那些「不損害自己利益而使天下獲利」的事,就會助長人的“區別心”,而區別心正是人損人利己的前提,這談何「不取天下」?

因此楊朱思想不過是虛僞的歪門邪說、旁門左道。

『……還是當做沒聽到吧。』

聽着諸儒家弟子批判楊朱思想,蒙仲暗暗想道。

沒有理由爲了維護楊朱思想,讓自己的老師莊子因此發怒對不對?

想到這裡,蒙仲就索性裝作沒聽到,繼續聽着孟子講述經義,或者批判楊朱思想。

或許有人會覺得,孟子用墨家思想去攻擊楊朱思想,難道是覺得墨家思想更好麼?

怎麼可能!

僅片刻工夫後,孟子就開始攻擊墨家思想了,比如墨家的“兼愛”主張。

據孟子所言,楊朱思想主張人人爲己、這是不要君主的言論,而墨家的“兼愛”思想呢,則是不要父母。

儒家與墨家都提倡“愛”,其中儒家主張“愛有等差”,比如對君主的愛,對父母的愛,對聖賢的愛,對普通人的愛,這都是存在區別的,也理應當存在區別。

而墨家的“兼愛”思想,則提倡不分等級、不分厚薄親疏,對待親人與對待外人應當一樣,對待君子與對待普通人也應該一樣,因此孟子攻擊墨家思想是“不要父母”的邪說——你像對待父母那樣對待外人,你將父母擺在什麼位置呢?

是故,孟子狠狠地批判了墨家的兼愛思想,指責“兼愛”是一種不要父母、不要君主的邪說,而不要父母、不要君主的人,就是禽獸——可以說,批判地非常狠。

隨後孟子又說,當今世上,充斥着楊朱與墨翟的思想,人們要麼倒向楊朱的思想,要麼倒向墨翟的思想,但這兩者都是不可取的,唯一可取的,便是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學說不發揚,就是用邪說欺騙百姓、阻止仁義的施行。

而仁義被阻止,就是放任野獸去吃人,人們也將互相殘食。

似這種一家之言,蒙仲姑且也就聽聽,並且他還聽得挺歡樂的,反正儒家批判的楊朱思想與墨家思想,跟他又沒有什麼關係。

待孟子“噴”完楊朱思想與墨家思想後,他便開始講述他的“王道”、“仁政”思想。

孟子所提倡的王道,即以仁治國,仁即仁政,即希望君主寬厚仁慈地對待治下的子民,首先要使“民有恆產”,即子民擁有屬於自己的財富,且君主要保護子民的財富不容許遭到侵害。

在“民有恆產”的基礎上,孟子又主張輕徭薄賦,減少人民的負擔,總結下來,即是“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的主張。

說實話,對於這些觀點,蒙仲還是非常認可的。【PS:此時的儒家,還不是統治階級的工具。】

待隨後諸弟子提問時,有孟子的普通弟子提到了滕國,他詢問孟子道:“夫子,我聽說滕國是以仁政治國的國家,爲何會淪落被宋國攻伐的下場?這是滕國的失德,還是宋國的失德?且齊國作爲強國並未派人調和兩國的陣仗,這是否也是失德的體現呢?”

聽到這話,蒙仲低聲對惠盎道:“這個人如果是孟子的弟子,恐怕要被除名了。”

惠盎苦笑一聲。

但事實上,孟子並沒有生氣,他只是誠實地說道:“滕國被宋國進攻,只是因爲滕國國小而已。以大吞小,以強凌弱,這是禮樂崩壞造成的結果。”

隨後,孟子再次重申了“效法先王”、“施行仁政”的必要。

而在這基礎上,天下各個學說都成爲了被孟子那些弟子指責、攻擊的對象,唯獨沒有莊子的思想。

說起此事,蒙仲亦稍稍感覺有點尷尬,因爲他的老師莊子雖然是當代的道家聖賢,但他的思想卻並未被廣泛傳播,在當代根本談不上什麼顯學,理所當然,自然也不會被儒家所攻擊——因爲沒有必要。

然而就在蒙仲這樣認爲的時候,卻又聽孟子有弟子問道:“宋國攻伐滕國,我儒家前往勸說宋王,但宋國的道家大賢莊周卻無動於衷,坐視宋軍進攻滕國,夫子您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聽到這話,孟子皺了皺眉,因爲孟子其實是挺尊敬莊子的。

就在這時,在縱列的席位中有人輕笑道:“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哪裡會留心宋滕兩國的戰爭,且這場戰爭又會使多少無辜之人受難呢?”

聽聞此言,在場的儒家弟子們皆輕笑起來。

這陣笑聲聽在蒙仲耳中,極其刺耳。

他當即冷笑道:“在你們儒者歪曲諸家經義、以巧僞之說迷惑世人時,難道天下就能因此少了紛爭麼?可笑!”

“……”

頃刻間,笑聲戛然而止,在場諸人紛紛轉頭看向聲音傳來的方向,終於在橫向坐席的最後一排,看到了橫眉冷目的蒙仲,以及其身旁面色有些尷尬的惠盎。

『是惠盎啊,以及……此子方纔說巧僞?莫非是莊子的門徒麼?』

孟子微微睜開眼瞼,看了一眼遠處的蒙仲,眼眸中閃過一絲驚訝。

因爲據他所知,宋國的大賢莊子,近二十年來從未收任何一人爲弟子。

第308章:攻勢暫止【二合一】第405章:有心與無心第229章:興師問罪(二)【二合一】第128章:風起邯鄲(二)第206章:孤注一擲(二)【二合一】第3章:蒙仲(二)第51章:人心(二)第407章:佯攻第389章:相互算計(三)【二合一】第205章:孤注一擲【二合一】第258章:逐漸形成的羅網【二合一】第215章:廣邀賓朋【二合一】第113章:趙軍迫退【上架第三更求首訂】第387章:相互算計【二合一】第84章:決定(二)第54章:墨者與井闌(三)第354章:樂毅見聞【二合一】第378章:白起的考量【二合一】第354章:樂毅見聞【二合一】第165章:蒙仲與廉頗(四)【二合一】第226章:訓軍【二合一】第14章:授業第301章:各退一步【二合一】第352章:追擊戰【二合一】第186章:追擊!【二合一】第175章:攻城!【二合一】第304章:攻城戰【二合一】第172章:九月【二合一】第73章:初至趙國第6章:莊子居第343章:魏冉使宋【二合一】第387章:相互算計【二合一】第354章:樂毅見聞【二合一】第200章:僵持的六月【二合一】第89章:宮筵(三)第54章:墨者與井闌(三)第125章:真正的目的第147章:事與願違【二合一】第232章:初會(二)【二合一】第305章:違和【二合一】第87章:宮筵第326章:陽關攻防之戰(二)【二合一】第24章:王欲興兵伐國第82章:三個月第281章:愉快合作第364章:魏王遫六年【二合一】第109章:薛公客卿(二)【上架倒計時兩日】第268章:封賞【二合一】第212章:男大當婚【二合一】第425章:二人的交涉第44章:宮筵第442章:魏王九年第293章:間隙第247章:戰場立信(二)【二合一】第59章:猛士(二)第348章:馳援郯城【二合一】第134章:蒙仲與趙王何(二)第154章:沙丘事變(二)【二合一】第92章:陽文君趙豹(二)第190章:返回宋國【二合一】第242章:對攻之戰【二合一】第317章:騎兵與騎兵的捉殺【二合一】第223章:段幹氏【二合一】第435章:兄弟相談第215章:廣邀賓朋【二合一】第292章:秦之名將司馬錯第29章:兄長的信第72章:前往趙國第117章:夜襲(三)第249章:“先手反制”vs“後發反制”【二合一】第381章:隱秘的僻徑【二合一】第105章:蘇代第429章:回國第188章:同室操戈【二合一】第38章:拜別莊子第11章:辯論(二)第30章:兄長的信(二)第285章:楚臣莊辛【二合一】第82章:三個月第122章:匡章第90章:機會第352章:追擊戰【二合一】第444章:出使韓國第230章:伊闕之戰前夕【二合一】第324章:宛城遭襲【二合一】第89章:宮筵(三)第184章:最後的突圍!【二合一】第384章:背後的利害【二合一】第342章:六月【二合一】第110章:薛公客卿(三)【上架倒計時一日】第454章:新時代!(大結局)第36章:想守護的溫馨第88章:宮筵(二)第324章:宛城遭襲【二合一】第278章:暴鳶來訪【二合一】第428章:蒙仲與樂毅與白起第19章:“僞”之辯第420章:戰爭的氣氛
第308章:攻勢暫止【二合一】第405章:有心與無心第229章:興師問罪(二)【二合一】第128章:風起邯鄲(二)第206章:孤注一擲(二)【二合一】第3章:蒙仲(二)第51章:人心(二)第407章:佯攻第389章:相互算計(三)【二合一】第205章:孤注一擲【二合一】第258章:逐漸形成的羅網【二合一】第215章:廣邀賓朋【二合一】第113章:趙軍迫退【上架第三更求首訂】第387章:相互算計【二合一】第84章:決定(二)第54章:墨者與井闌(三)第354章:樂毅見聞【二合一】第378章:白起的考量【二合一】第354章:樂毅見聞【二合一】第165章:蒙仲與廉頗(四)【二合一】第226章:訓軍【二合一】第14章:授業第301章:各退一步【二合一】第352章:追擊戰【二合一】第186章:追擊!【二合一】第175章:攻城!【二合一】第304章:攻城戰【二合一】第172章:九月【二合一】第73章:初至趙國第6章:莊子居第343章:魏冉使宋【二合一】第387章:相互算計【二合一】第354章:樂毅見聞【二合一】第200章:僵持的六月【二合一】第89章:宮筵(三)第54章:墨者與井闌(三)第125章:真正的目的第147章:事與願違【二合一】第232章:初會(二)【二合一】第305章:違和【二合一】第87章:宮筵第326章:陽關攻防之戰(二)【二合一】第24章:王欲興兵伐國第82章:三個月第281章:愉快合作第364章:魏王遫六年【二合一】第109章:薛公客卿(二)【上架倒計時兩日】第268章:封賞【二合一】第212章:男大當婚【二合一】第425章:二人的交涉第44章:宮筵第442章:魏王九年第293章:間隙第247章:戰場立信(二)【二合一】第59章:猛士(二)第348章:馳援郯城【二合一】第134章:蒙仲與趙王何(二)第154章:沙丘事變(二)【二合一】第92章:陽文君趙豹(二)第190章:返回宋國【二合一】第242章:對攻之戰【二合一】第317章:騎兵與騎兵的捉殺【二合一】第223章:段幹氏【二合一】第435章:兄弟相談第215章:廣邀賓朋【二合一】第292章:秦之名將司馬錯第29章:兄長的信第72章:前往趙國第117章:夜襲(三)第249章:“先手反制”vs“後發反制”【二合一】第381章:隱秘的僻徑【二合一】第105章:蘇代第429章:回國第188章:同室操戈【二合一】第38章:拜別莊子第11章:辯論(二)第30章:兄長的信(二)第285章:楚臣莊辛【二合一】第82章:三個月第122章:匡章第90章:機會第352章:追擊戰【二合一】第444章:出使韓國第230章:伊闕之戰前夕【二合一】第324章:宛城遭襲【二合一】第89章:宮筵(三)第184章:最後的突圍!【二合一】第384章:背後的利害【二合一】第342章:六月【二合一】第110章:薛公客卿(三)【上架倒計時一日】第454章:新時代!(大結局)第36章:想守護的溫馨第88章:宮筵(二)第324章:宛城遭襲【二合一】第278章:暴鳶來訪【二合一】第428章:蒙仲與樂毅與白起第19章:“僞”之辯第420章:戰爭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