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魏宋大司馬

在參加了師兄田章的葬禮後,蒙仲與公都返回鄒國,將這件事告知了萬章、公孫丑等同門師兄,衆儒家弟子皆爲此唏噓不已。

田章去世這麼大的事,自然不能再瞞着孟子了,於是萬章、公孫丑、蒙仲等人小心翼翼地告知了孟子,沒想到孟子聽罷後並沒有太多的激動,只是悲傷地嘆了幾口氣,說了一番諸如‘天恆久而人不能’的感慨,聽着有點接近道家的理念。

萬章、公孫丑、蒙仲等人私下交流了一番,認爲是孟子這些年在思想上受到了莊夫子的影響,再加上孟子本身也早已到了這個歲數,對於生老病死這種事也逐漸已經看淡的關係。

隨後,蒙仲在鄒國又居住了一個月左右,這纔在三月前後返回宋國的彭城。

此時,蒙仲向太子戴武提出了辭呈:“今齊國已覆,宋國已迎來寶貴的和平,臣再繼續擔任大司馬之職已無必要。”

沒想到惠盎卻代太子戴武說道:“雖宋國現無外敵,但國內卻有諸般積弱……”

他指的,是宋國軍隊的現狀。

本來,宋國這些年已經栽培了一批以戴璟爲首的新晉將領,這些人追隨在太子戴武左右,隱隱有着取代戴不勝、戴盈之、景敾等老牌軍司馬的跡象,但戴璟逼宮作亂這件事,卻逼得宋王偃一怒之下將這些參與作亂的年輕將領都處死了,這使得宋國又陷入了‘將領老齡化’的尷尬局面。

因此,惠盎希望蒙仲能負責選拔一些有才能的將才。

在戴武以及惠盎的挽留下,蒙仲只好在彭城又多待了一陣,提拔了一些‘年輕的將領’。

事實上所謂這些‘年輕的將領’,大多年紀都比他大,比如他的族叔蒙摯,論勇武不及已故的蒙擎,但論計略,蒙仲認爲蒙摯要比景敾強的多——毫不誇張地說,除了對宋國忠誠不二,老司馬景敾實在是沒有多少優點。

過了數日後,孟子派樂正、公都領着大批儒家弟子來到宋國的彭城,出任官職。

其中一名儒家弟子的名諱引起了蒙仲的主意,此人叫做滕更,一聽就知道是滕國的後裔。

不得不說,雖然蒙仲也是孟子的弟子,但孟子究竟有多少弟子,蒙仲還真不清楚,畢竟他所熟悉的師兄們,其實也只有萬章、公孫丑、陳臻、樂正、公都等大概二十人不到而已。

因爲心中有些想法,蒙仲與滕更私下單獨聊了聊。

他對滕更問道:“師兄,滕國的覆亡是宋國引起,師兄作爲滕國的後人,爲何願意到宋國出仕?”

滕更很平靜地回答道:“各國紛爭,其原因在於周天子失勢,諸侯爭位,宋國伐滕非仁義,齊國伐宋亦非仁義。……今宋偃讓位、太子戴武繼位,我素知太子戴武的品德,願助他治理國家,使宋國、使那些當年併入宋國的滕人,日後能安享太平,不復覆國之危。”

蒙仲暗自點了點頭,的確,相比較宋王偃,推崇儒家思想的太子戴武,纔是最吸引這些儒家思想到宋國仕官的主要原因。

五月前後,可能是得知了蒙仲在宋國出任大司馬的消息,魏國大梁那邊有點着急了,魏王遫命大司馬翟章出面,將蒙仲召回魏國。

雖然說魏國當前的緊要是建設吞併的東郡,與秦國暫時還未發生什麼衝突,但也不能眼睜睜地看着宋國企圖將蒙仲拉攏過去啊,萬一戴武與惠盎用種種手段,讓蒙仲最終選擇留在宋國,那該如何是好?

於是乎,翟章詐稱自己病重,要求蒙仲立刻返回大梁。

這明擺着就是要讓蒙仲出任魏國大司馬之職——哪怕翟章的身體狀況暫時無恙,這位老司馬也準備退下來了。

得知此事後,惠盎便決定出使魏國,與蒙仲一起返回魏國,一方面與魏國交涉,使蒙仲能兼任魏宋兩國的官職,一方面順便去探望一下宋王偃。

不過看惠盎臨行前推薦樂正取代自己、擔任國相之位,就知道這位對宋國、對宋王偃忠心耿耿的義兄,已決定不再返回宋國。

而私底下,惠盎也在蒙仲面前承認了這件事,他表示,有了樂正、公都、陳臻等儒家弟子在宋國仕官,他毫不懷疑太子戴武能在這些賢臣的幫助下治理好宋國,相比之下,他更擔心孤獨一人留在魏國的宋王偃。

他開玩笑說,這些年來,他屢次忤逆宋王偃然而宋王偃卻未殺他,這條命早已是宋王偃的了,如今那位君王孤獨一人地留在魏國,他應當前去陪伴。

見惠盎態度堅決,蒙仲心下莫名感慨,即便宋王偃多年被傳爲暴君,但這位君王也未必沒有人格魅力,這不,他的義兄惠盎就對那位暴君死心塌地。

當然,太子戴武最終沒有同意這件事,而樂正亦有些惶恐地拒絕了此事,他苦笑着對惠盎說道:“兄此舉乃是害樂正也!……在下初至宋國,便逼走惠相,宋人豈不是對在下恨之入骨?”

最終,雙方各退一步,由樂正代替惠盎處理政事,但國相這個位子,暫時還是由惠盎擔任,畢竟惠盎在宋國的威信,確實是無人能出其右,就好像當年楚國的屈原。

這並不奇怪,畢竟惠盎當初可是‘唯一能勸說暴君宋偃的臣子’,以至於有許許多多的宋人誤以爲,宋國這些年施行的仁政,都是惠盎在宋王偃面前力爭而施行的——當然,其實本質上也差不多,只不過宋王偃倒也沒有那麼排斥孟子的仁政思想而已。

五月十五日,在安排好一切後,蒙仲與惠盎二人踏上了前往魏國的旅途。

在前往魏國的途中,蒙仲帶着惠盎又回了一趟蒙邑——上次因爲急着前往彭城,蒙仲不曾拜會自己的老師莊夫子,這次他當然不能再錯過了。

再次返回蒙邑,蒙氏一族的族人自然是很高興,尤其是當得知蒙摯已在彭城出任假司馬之職後,似蒙薦、蒙羑等族老更是心中歡喜。

期間,自然也少不了蒙仲的族弟們希望得到他的推薦,比如蒙傲這位未來的族長。

對於這些族弟的懇求,蒙仲當然不會拒絕,他笑着對族弟們說道:“擺在你們面前的仕途有兩條,一條,即前往方城,你們的族兄蒙遂,現如今是方城的城令,他會照顧好你們的。還有一條,便是前往彭城,蒙摯叔如今在彭城軍中擔任假司馬,只要能立下功勞就能扶正,真正成爲一軍司馬,你們去投奔他,他自然也會照顧你們。看你們自己決定了。”

事實上,這些蒙氏子弟還有第三條出路,那就是在商丘軍任職——此番惠盎前往魏國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說服魏國,使魏國默許蒙仲執掌一支宋國的軍隊,而這支軍隊,就部署在商丘。

只不過這件事還未得到魏國的首肯,因此蒙仲也不好急着下定論,畢竟長期兼掌兩國軍隊兵權,這的確是一樁歷來罕見的事。

在蒙邑用了飯後,蒙仲與惠盎便在蒙傲等一些蒙氏子弟的隨行下,去拜見了莊夫子。

對於蒙仲這位弟子、對於惠盎這位世侄的到來,莊子自然是感到非常高興,他吩咐同樣爲此感到高興的莊伯準備了一些酒菜,談不上豐富,但都是蒙仲很熟悉的口味。

當晚,莊子帶着蒙仲夜觀天象,師徒二人聊了聊宋國的問題。

還別說,別看莊子道家聖賢,彷彿不看重世間事物,但事實上,莊子還是很在意宋國的,這從他讚許蒙仲又一次解救了宋國就看得出來。

而令蒙仲感到有幾分慶幸的是,莊子的身體要健朗地多。

不過,當說到儒家弟子目前在彭城當官時,莊子的面色一下子就變了,變得非常生氣。

蒙仲當然知道其中的緣由,只因爲宋國最初乃是道家思想的發源地,許許多多的道家思想便源自於此,如今儒家思想大股涌入宋國,這難免會讓宋國本土的道家思想受到衝擊。

基於這一點,蒙仲小心翼翼地對莊子說道:“老師,倘若您擔心儒家思想涌入宋國,使我道家受到衝擊,您何不親自出面呢?……只要您有這個想法,我相信太子戴武定會爲您修一座宮殿,助你收取弟子,傳播道家思想。”

“老夫豈跟孟軻一般?老夫不收徒!”莊夫子仍氣呼呼地說道。

“……”蒙仲眨了眨眼睛,沒說話。

在片刻的寂靜過後,莊夫子故作生氣地用柺杖輕輕敲了一下蒙仲的腦袋,回屋子裡歇息去了。

看着老師氣呼呼地離去,蒙仲強忍着沒敢笑。

次日,惠盎得知此事後,他驚訝地對蒙仲說道:“你能說服莊夫子出世?”

在他看來,如今他宋國已經得到了儒家弟子的支持,倘若也能得到莊子的支持,那就真不得了了,有莊子、孟子兩位當世聖賢坐鎮,天下人才豈不是會紛紛慕名而來?

但遺憾的是,蒙仲聳聳肩說道:“老人家固執又好面子,怕是不會輕易違背曾經的誓言。”

的確,與樂於收徒的孟子相比,莊子是不怎麼收徒的,這些年他收了蒙仲等人爲徒,這件事一直被孟子拿來笑話他。

至於蒙仲,他倒是更傾向於能將莊子請到彭城,再將孟子從鄒國也請到彭城,嘖嘖嘖,那就精彩了——老人嘛,讓老人在他們感興趣的事上做活動活動,這有助於身心健康。

田章作爲孟子的弟子,卻先老師一步故去,蒙仲認爲更主要的還是心情的關係:看着齊國一日一日衰弱,田章心氣鬱結,故而不能長壽。

反觀孟子與莊子,當孟子收到莊子書信的那一刻,那精神頭,蒙仲是親眼所見的。

但很可惜,想要促成這樁事,並不是那麼容易。

在莊子居住了十日,蒙仲與惠盎告別了莊子,繼續往魏國而行。

六月初,蒙仲抵達了魏國大梁。

就跟他猜想了一樣,大司馬翟章的身體好地不得了,雖然假稱大病初癒,但蒙仲與惠盎卻不相信。

當然,義兄弟二人也沒有傻到拆穿這件事。

當日,蒙仲接受了翟章的邀請,到他府上吃酒,而惠盎則受到了魏王遫的邀請。

期間,惠盎提出了此行的最大目的,他希望魏王遫能允許蒙仲兼任宋國的官職,而作爲條件,宋國願意協助魏國稱霸中原,就如同當年晉宋同盟時那樣。

次日,魏王遫召來翟章與田文二人,向他們說起了這件事:“宋相惠盎,昨日向寡人提出,希望蒙仲兼掌宋國的官職,併兼掌一支宋軍,據他所言,倘若寡人能允許這件事,宋國願意協助我魏國稱霸中原,恍如當年晉宋兩國,兩位有何見解?”

“荒唐!”田文當即冷笑道,但態度並不是很激烈,顯然他的觀點,個人情緒居多。

而此時,翟章卻笑着說道:“大王,老臣以爲大王可以允許這件事。……宋國的做法在老臣看來,只是爲了確保自身不受外敵的侵犯。……蒙仲本來就是宋國出身,放不下故國也在情理,難道不允許他出任宋國的官職,他就會對宋國遭遇的危機視而不見?當然不是!即便他在我魏國仕官,他同樣很在意宋國,既然如此,爲何還要反對這件事呢?……蒙仲乃宋國出身,在宋國與魏國之間,老臣以爲他最終會選擇宋國,倘若大王堅決反對這件事,老臣恐我魏國失去一位優秀的統帥,不如默許這件事,得到宋國的鼎力支持。大王您知道,宋國是重諾的國家,晉宋同盟時,宋國面對楚國的脅迫從未屈服;趙宋同盟時,宋王偃三十幾年不曾背棄與趙主父的盟約,這個國家的承諾,可不是齊國那種……”

說到這裡,他笑着又對魏王遫說道:“大王的顧慮,老臣也知道,但一來蒙仲的品德,大王無需擔憂他偏袒宋國,二來,魏宋兩國至少百年之內不至於成爲敵人……眼下,宋國雖因爲齊國的覆亡而解除了最大的威脅,但這次宋國從齊國吞併的土地,仍需要宋國花費很長一陣子去消化,戴武並非宋王偃,此人的野心不比他的父親……總而言之,大王答應此事,加固魏宋同盟,此百利而無一害也!

“唔。”魏王遫徐徐點了點頭。

在田章的勸說下,魏王遫最終默許蒙仲兼掌宋國的官職與軍隊。

六月初九,魏國大司馬翟章以年老體弱作爲理由,辭去大司馬職位,並推薦蒙仲出任大司馬之職,此事得到了魏王遫的准許。

至此,蒙仲兼任魏、宋兩國的大司馬之職,威望直逼當年的公孫衍。

第360章:再遇【二合一】第436章:叔侄第48章:抵達滕國(二)第334章:秦魏聯合【二合一】第108章:薛公客卿第93章:點兵第400章:咸陽反應第313章:十二月【二合一】第163章:虛虛實實第43章:宋王偃(二)第291章:方城初戰(二)第335章:奔赴宋國【二合一】第264章:六月末【二合一】第288章:莊辛力諫楚王【二合一】第365章:再回大梁【二合一】第73章:初至趙國第262章:交鋒!(二)【二合一】第124章:匡章(三)第65章:孟子(二)第298章:初戰【二合一】第210章:第一次齊宋之戰結束【二合一】第220章:奔赴魏國【二合一】第102章:年末第84章:決定(二)第329章:白起後撤【二合一】第98章:新軍構想第196章:蒙仲與田章(二)【二合一】第416章:各有謀劃(二)第84章:決定(二)第190章:返回宋國【二合一】第114章:軍議力辯【上架第四更求首訂】第448章:趙王回都第428章:蒙仲與樂毅與白起第120章:回營第236章:無形的交鋒【二合一】第76章:趙王雍第268章:封賞【二合一】第304章:攻城戰【二合一】第188章:同室操戈【二合一】第49章:抵達滕國(三)第398章:秦軍勢危爲“殺神白起”單章解釋一波第118章:夜襲(四)第360章:再遇【二合一】第159章:來臨的決戰【二合一】第28章:六個月第350章:再見樂毅【二合一】第345章:趙國現況【二合一】第13章:入室(二)第238章:轉折點【二合一】第421章:序幕第120章:回營第260章:暴鳶來援!【二合一】第128章:風起邯鄲(二)第180章:敗退沙丘【二合一】第65章:孟子(二)第208章:約見【二合一】第422章:七月第164章:蒙仲與廉頗(三)【二合一】第295章:七月第106章:燕王職第158章:各方事態(二)【二合一】第440章:五國伐齊(三)第410章:突圍與阻截(二)第95章:點兵(三)第104章:攻高唐第200章:僵持的六月【二合一】第264章:六月末【二合一】第389章:相互算計(三)【二合一】第212章:男大當婚【二合一】第124章:匡章(三)第265章:言和停戰【二合一】第51章:人心(二)第365章:再回大梁【二合一】第421章:序幕第314章:十二月(二)【二合一】第285章:楚臣莊辛【二合一】第54章:墨者與井闌(三)第330章:深夜追擊【二合一】第125章:真正的目的第65章:孟子(二)第338章:初陣【二合一】第70章:迴歸(二)第72章:前往趙國第446章:趙國之行第264章:六月末【二合一】第193章:抵達逼陽【二合一】第117章:夜襲(三)第125章:真正的目的第277章:巧說屈原【二合一】第220章:奔赴魏國【二合一】第349章:再見樂毅第346章:李兌撤兵【二合一】第393章:移軍門水上游第2章:蒙仲第286章:屈原的改變【二合一】第70章:迴歸(二)第151章:驚變之始【二合一】第240章:反擊的開端【二合一】
第360章:再遇【二合一】第436章:叔侄第48章:抵達滕國(二)第334章:秦魏聯合【二合一】第108章:薛公客卿第93章:點兵第400章:咸陽反應第313章:十二月【二合一】第163章:虛虛實實第43章:宋王偃(二)第291章:方城初戰(二)第335章:奔赴宋國【二合一】第264章:六月末【二合一】第288章:莊辛力諫楚王【二合一】第365章:再回大梁【二合一】第73章:初至趙國第262章:交鋒!(二)【二合一】第124章:匡章(三)第65章:孟子(二)第298章:初戰【二合一】第210章:第一次齊宋之戰結束【二合一】第220章:奔赴魏國【二合一】第102章:年末第84章:決定(二)第329章:白起後撤【二合一】第98章:新軍構想第196章:蒙仲與田章(二)【二合一】第416章:各有謀劃(二)第84章:決定(二)第190章:返回宋國【二合一】第114章:軍議力辯【上架第四更求首訂】第448章:趙王回都第428章:蒙仲與樂毅與白起第120章:回營第236章:無形的交鋒【二合一】第76章:趙王雍第268章:封賞【二合一】第304章:攻城戰【二合一】第188章:同室操戈【二合一】第49章:抵達滕國(三)第398章:秦軍勢危爲“殺神白起”單章解釋一波第118章:夜襲(四)第360章:再遇【二合一】第159章:來臨的決戰【二合一】第28章:六個月第350章:再見樂毅【二合一】第345章:趙國現況【二合一】第13章:入室(二)第238章:轉折點【二合一】第421章:序幕第120章:回營第260章:暴鳶來援!【二合一】第128章:風起邯鄲(二)第180章:敗退沙丘【二合一】第65章:孟子(二)第208章:約見【二合一】第422章:七月第164章:蒙仲與廉頗(三)【二合一】第295章:七月第106章:燕王職第158章:各方事態(二)【二合一】第440章:五國伐齊(三)第410章:突圍與阻截(二)第95章:點兵(三)第104章:攻高唐第200章:僵持的六月【二合一】第264章:六月末【二合一】第389章:相互算計(三)【二合一】第212章:男大當婚【二合一】第124章:匡章(三)第265章:言和停戰【二合一】第51章:人心(二)第365章:再回大梁【二合一】第421章:序幕第314章:十二月(二)【二合一】第285章:楚臣莊辛【二合一】第54章:墨者與井闌(三)第330章:深夜追擊【二合一】第125章:真正的目的第65章:孟子(二)第338章:初陣【二合一】第70章:迴歸(二)第72章:前往趙國第446章:趙國之行第264章:六月末【二合一】第193章:抵達逼陽【二合一】第117章:夜襲(三)第125章:真正的目的第277章:巧說屈原【二合一】第220章:奔赴魏國【二合一】第349章:再見樂毅第346章:李兌撤兵【二合一】第393章:移軍門水上游第2章:蒙仲第286章:屈原的改變【二合一】第70章:迴歸(二)第151章:驚變之始【二合一】第240章:反擊的開端【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