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拜訪孟子

魏王遫八年十一月前後,宋國參與對齊國的瓜分,止步於莒城。

當然,這是目前出任宋國大司馬的蒙仲的考量,他認爲,與其盲目地繼續吞併齊國的土地,不如以消化已攻取的土地爲主,畢竟宋國截止目前爲止已攻取了齊國五分之一的土地,相當於令宋國增加了超過四分之一的面積,這已足夠讓宋國消化上好些年。

仔細想想,宋王偃這些年對外擴張所攻取的土地纔有多少?還不及這次的一半,而這次宋國幾乎毫不費力地就得到了相當於宋王偃數年對外擴張約兩倍多的土地,這還有什麼不滿的呢?

但宋國的將領們,倒也不是人人都像蒙仲那般理智,比如戴不勝,他就多次勸說蒙仲帶領他們繼續北伐,至少要攻下莒城。

爲何戴不勝如此重視莒城呢?

原來,此時的齊王田地因爲五國聯軍討伐的關係,已經從臨淄逃到了莒城,也不曉得是覺得莒城能夠抵禦燕國與宋國的軍隊,還是準備繼續外逃。

而戴不勝的想法就是抓住齊王田地,讓他爲這些年施加給宋國的戰爭付出代價。

面對戴不勝的勸說,蒙仲問他道:“抓住了齊王田地,你打算怎麼辦?”

“當然是殺了他。”戴不勝毫不猶豫地說道。

聽聞此言,蒙仲微微笑了笑,忽然問道:“你知道楚懷王麼?”

戴不勝睜大眼睛:“我當然知道。”

蒙仲點點頭說道:“楚懷王本是一名昏君,先是被秦國的使者張儀所欺騙,以所謂的‘六百里商於之地’斷絕了與齊國的邦交,還幾度派人公然羞辱齊王,徹底斷絕了與齊國的交情。隨後,又發動傾國之戰與秦國打仗,死了不計其數的楚人,導致楚人恨楚懷王入骨。可因爲後來楚懷王在前赴秦國求和時拒絕割讓楚國的國土,因而客死他國,楚人反而淡忘了對楚懷王的恨意,轉而憎恨秦國。……今齊王田地,於內遭齊人憎恨,於外遭各國嫌棄,可若是這位昏君落到我宋國手中,且我宋國將其殺死,你覺得會不會再次發生類似楚懷王的故事呢?”

“這……”戴不勝面露猶豫之色。

笑了笑,蒙仲又說道:“所以說,讓齊王田地活着吧,他活着,齊人只會繼續憎恨他,將國家破碎的責任通通歸於這位昏君,但倘若這名昏君死在我宋國手中,齊人或就會將這份恨意轉向我宋國,繼而抗拒我宋國對琅琊郡的統治。”

戴不勝恍然大悟,於是不再提繼續攻打莒城,宋國的軍隊止步於鄅城一帶,不再繼續向北。

幾日後,宋國太子戴武從彭城來到了鄅城。

太子戴武的突然來到,讓蒙仲感到有些納悶,誤以爲戴武也是不滿足於現如今所攻佔的齊國土地,因此他向戴武解釋了一番原因。

沒想到戴武卻笑着說道:“戴武並非爲此事而來。”

不是爲了這事?

那是爲什麼?

蒙仲十分驚訝。

於是戴武便對蒙仲說道:“戴武欲赴鄒國求見孟子,希望卿能與戴武同行。”

『原來如此。』

蒙仲頓時恍然大悟,感情太子戴武是希望他代爲引薦——雖然以太子戴武的身份與名氣,定能得到孟子師徒的盛情接待,但倘若戴武的隊伍中有蒙仲在,相信氣氛更加融洽。

點點頭,蒙仲對戴武說道:“原本,我亦打算在冬季時拜訪孟子,既然太子有意,在下自然願意與太子同行。不過在此之前,太子應當出面犒賞軍中的士卒,表彰他們的功勞。”

“那是自然。”太子戴武連連點頭。

於是乎,太子戴武出面犒賞三軍,數萬宋國軍隊在鄅城歡慶,慶賀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犒軍之餘,蒙仲將軍中事務交給戴不勝,帶着太子戴武踏上了前往鄒國的旅程。

從鄅城到鄒國,只需向西穿過魯國的國土——確切地說,是先要穿過費國,再穿過魯國,費國乃是魯國的附庸國,其國君乃是魯國當年的三桓之一,季氏。

在經過費邑時,費國的國君盛情接待了宋國太子戴武與宋國大司馬蒙仲,並且費國的君主還隱晦地指出,前些日子齊王田地派使者到魯、費兩國,懇求兩國收容,但魯國與費國都沒有接受。

費國這般着急地表明心跡,戴武與蒙仲當然明白其中的道理,這不,蒙仲也不說其他,當場就舉起酒樽笑道:“願魯費兩國與我宋國的邦交天長地久。”

這一句話,彷彿是讓費國的君臣們吃了定心丸,紛紛舉起酒樽迎合:“願三國邦交天長地久。”

次日,太子戴武親自向費國的國君告辭,表明此行的目的是拜訪孟子,很遺憾無法在費國久留,於是費國的君主便親自帶着十幾乘戰車相送,將戴武與蒙仲一行人送至國界。

離開費國,再穿過魯國的南部地區,便抵達了鄒國,鄒國的君主早已得到了消息,亦親自前來迎接,將戴武與蒙仲請到宮殿,又是設宴款待,又是表明心跡——原來,齊王田地同樣派人向鄒國懇求收容,但鄒國的君主同樣沒有答應這件事。

得知戴武與蒙仲準備去拜訪孟子,鄒國的君主出於好意,本欲派人告訴孟子以及他的弟子,但這件事被戴武與蒙仲婉言回絕了。

面對孟子那樣的當代聖人,戴武怎麼敢擺什麼架子?

至於蒙仲就更不必多說,哪有讓老師提前等候弟子的道理?

然而鄒國的臣子中不乏有儒家弟子,這些儒家弟子們還是提前一步將此事送到了孟子的居住。

由於在費國與鄒國兩地耽擱了幾日,戴武與蒙仲一行人在十一月十四日,這才抵達孟子的居所。

此時大雪紛飛,天氣已十分寒冷。

可等到戴武與蒙仲來到孟子的居所時,諸儒家弟子們卻早已準備好了熱酒,以款待戴武與蒙仲二人。

尤其是蒙仲,作爲儒家的‘小師弟’,他被諸師兄們圍住,紛紛向他詢問這些年所經歷的大陣仗,尤其是蒙仲在西河郡迫使秦國向魏國屈服這件事,着實令諸儒家弟子們感到驕傲。

誰說當代儒家弟子不成器?咱儒家前有田章,後有蒙仲,皆是跺跺腳就能令中原震動的名將,試問當代法家有幾人能相提並論?

些許寒暄之後,蒙仲問衆師兄道:“不知老師身體狀況如何?”

公孫丑搖搖頭說道:“並不樂觀。”

說着,他便向蒙仲解釋了孟子現如今的狀況。

孟子的身體狀況,主要原因還是年紀太大了,精力各方面都逐漸衰退了,尤其是寒冷的冬季,因爲身體虛弱,動不動就頭疼腦熱的,讓諸弟子心驚肉跳。

這不前些日子,孟子在不下雪的時候對諸弟子講解儒家經意,講完就又病倒了,嚇得諸弟子終日圍在病榻旁,連大氣都不敢喘。

聽到這些,蒙仲心中很不是滋味,慚愧說道:“孟師幫了我許許多多,我卻未能履行弟子的職責,實在是慚愧。”

公孫丑等人紛紛勸說。

他們都知道,並非蒙仲不敬老師,只是這位小師弟近些年太忙了,援宋、伐秦、伐齊,一年到頭沒幾日消停,單單看這位小兄弟如今年至二十四尚未有子嗣,就知道這位小師弟忙碌到什麼程度。【作者:唔,就是這樣。】

得到諸師兄的諒解後,蒙仲拱手說道:“我想見見夫子,不知是否方便?”

公孫丑想了想說道:“我帶你去試試吧,夫子精神不佳,切莫大聲說話。”

蒙仲點點頭。

片刻後,公孫丑與諸儒家弟子領着蒙仲來到了孟子的臥居,當時蒙仲便看到孟子躺在牀榻上,雙目半睜不睜。

看到這一幕,蒙仲皺起了眉頭。

要知道,孟子對他是很喜愛的,倘若得知他前來探望,此刻肯定會睜開眼睛與他說話,但此刻孟子的雙目卻是半睜不睜,這就說明這位老人眼下精力不繼,處於昏昏沉沉的狀態。

一位年近八旬的遲暮老人處於這個狀態,這可不是什麼好的徵兆。

蒙仲與公孫丑對視了一眼,二人無聲地交流了一些,旋即,公孫丑輕輕走到孟子的牀榻上,低聲徐徐說道:“夫子,蒙仲來探望您了。”

足足過了四五息的樣子,孟子的雙目這才逐漸睜開,略顯失焦地看向站在牀榻一側的蒙仲,繼而雙目逐漸變得有神起來。

“阿仲……咳咳咳,來,扶老夫一把。”

在孟子的示意下,蒙仲趕緊上前,與公孫丑一同攙扶孟子,讓孟子能靠坐在牀榻上。

此時,孟子拍拍牀榻的邊沿,示意蒙仲坐下,旋即拍拍蒙仲的肩膀笑着說道:“你在西河的事,老夫……咳咳,老夫聽說了,出色,很出色!當今能令秦國妥協屈服的人,十分罕見,而其中……有你……咳咳咳。”

說着,他困惑問道:“說起來,你怎麼會來鄒國?”

蒙仲遂輕聲解釋道:“回夫子的話,我如今在宋國擔任大司馬,助宋國討伐齊國……”

“大司馬?”孟子困惑問道:“你不是在魏國仕官麼?怎麼會出任宋國的大司馬之職?”

蒙仲便解釋道:“因得知宋王與太子不和,弟子在結束西河之戰後,便立刻趕奔宋國……”

然而,孟子越聽臉上的困惑之色卻越濃:“宋王與太子不和?”

見此,蒙仲好奇問道:“夫子不知宋國最近發生的事”

孟子搖搖頭,轉頭看向公孫丑等諸弟子。

公孫丑解釋道:“老師近期身體狀況不佳,因此弟子等人不敢讓老師分心。”

想來孟子也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並未責怪公孫丑等諸弟子,轉頭對蒙仲說道:“阿仲,那你來講一講吧。”

“諾。”

蒙仲應了一聲,遂將他宋國的內亂始終,包括五國伐齊,皆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孟子。

當他講到他恨恨揍了一頓宋王偃,用‘武力’使宋王偃‘屈服’,並將其‘放逐’至魏國時,孟子與公孫丑等人皆露出了古怪的表情。

要知道,雖說在惠盎的努力下,宋王偃默許在宋國推行孟子的仁政,但這位君主在本質上還是不折不扣的暴君,整個宋國沒幾人敢忤逆這位君主,可蒙仲倒好,居然說什麼將宋王偃摔倒在地,還‘反覆幾次’,讓宋王偃‘不能站立’,這簡直……

“咳。”輕咳一聲後,孟子低聲說道:“阿仲,你雖是好心,但君臣有別,似這般‘武諫’,不合規矩。……宋王雖被傳爲暴君,但看他能寬恕你這次的行爲,可見他並不昏昧,但你也要恪守爲臣之禮。……今宋王爲了避嫌而遠赴魏國,以他的好強,想來終生不會再返回宋國,他日你返回魏國時,當適當給予照顧……”

從旁,公孫丑等人也是連連點頭。

打了宋王偃那樣的暴君,非但沒死,居然還能說服宋王偃,迫使宋王偃讓步……說實話,這些位師兄哪怕是在旁聽着,都爲當時的蒙仲捏一把冷汗。

隨後,當蒙仲說到五國伐齊、齊國破碎、齊王田地從臨淄逃到莒城時,孟子感慨地嘆了口氣:“這即是不修仁德的下場啊。”

在旁,公孫丑等諸弟子亦是附和點頭,唏噓不已。

齊國,當初的齊國,那是多麼的強盛,齊威王時期,連秦國都不敢與其爭鋒;待等齊宣王時期,原本倒向秦國的中原各國,硬生生因爲齊國的強盛而考慮倒向齊國。

可惜這一代的君主齊王田地……

“你們將如何處置齊國?”孟子正色問蒙仲道。

在這位老師面前,蒙仲當然不會隱瞞,如實說道:“魏、燕、宋三國打算瓜分齊國,魏國取東郡,宋國取琅邪,分別佔取齊國五分之一的國土,其餘三分,燕國試圖將其吞併。”

聽到這話,在旁的樂正驚訝問道:“爲何燕國能五分取其三?”

蒙仲便解釋道:“因爲此次五國伐秦,乃是由秦國提出倡議,秦國希望魏國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齊國這邊,希望魏國陷入齊國的泥潭,爲秦國爭取時間。我反覆思量,認爲魏國主要的威脅還是在於秦國,因此,魏國不應當花費太多的精力在東邊。……山東的齊人,距離臨淄較近,我認爲很難短時間內令其心甘情願歸順魏國,但東郡距離臨淄較遠,那裡的齊人應該能夠接受魏國的治理……”

“很明智的判斷。”孟子點點頭,由衷稱讚道:“不是人人都能在貪慾面前保持克制……也是這個道理,是故你叫宋國止步於莒城吧?”

蒙仲笑了笑,說道:“還有就是齊王田地這個麻煩,很難處置……抓到他吧,殺了容易引起齊人的憤怒,放過又無法讓宋人接受,與其左右爲難,索性就止步於莒城,反正宋國此次佔據的土地,也足夠宋國消化好些年了。”

“很明智。”孟子點點頭,旋即,他皺着眉頭問道:“那其餘三分齊土……據老夫所知,燕國的樂毅是你的知己,他可與你說過,將以什麼方式吞併齊土?”

蒙仲當然明白孟子的擔憂,正色說道:“夫子請放心,關於此事,樂毅曾與我商討過,我將夫子當初與齊宣王的對話告訴了他,並告誡他,燕國弱而齊國強,倘若燕國欲以弱吞強,那麼就必須注重齊人的民心,倘若齊人個個都能接受燕國的統治,那麼燕國就能長久佔據這片土地;反之,燕國從哪裡來,終將回哪裡去,就彷彿當年的齊宣王。”

“善!”孟子非常滿意地點點頭。

當代因爲法家思想的盛行,其實儒家弟子漸漸已經式微,很少能出現像田章這樣的,更別說蒙仲這個他硬生生從莊子嘴裡掰過來的半個弟子,以蒙仲如今的地位與名聲,依舊能推行他孟軻的仁德、仁政思想,這對於一位一輩子都無法讓自己的思想被諸國君主真心採納的老人來說,着實是最大的安慰。

隨後,蒙仲又向孟子講述了太子戴武的來意:“此番太子戴武前來拜訪老師,就是爲了迎儒家入宋,得到儒家弟子的幫助……”

“好、好、好。”孟子連說了三個好字。

事實上,宋國本身就推行儒家思想,但這只是惠盎的功勞,宋王偃本身對於儒家思想,其實也不怎麼感興趣,但如今宋國的儲君太子戴武,卻受儒家思想影響極大,蒙仲毫不懷疑,只要孟子點頭,相信日後定然會有大批的儒家奔赴宋國當官。

此事對於宋國利弊如何,其實不好評價,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現如今宋國吞併了齊國五分之一土地的情況下,這些儒家弟子去宋國當官,必然能對宋國的發展起到推動的作用。

至於孟子會不會答應,這還說用麼?

孟子一輩子都希望中原各國真心採用他的思想主張,又怎麼會退卻太子戴武的邀請呢?

只可惜按照孟子的身體狀況,待宋國盛行儒家思想時,這位老人怕是看不到了。

這不,在與蒙仲聊了一個時辰後,孟子的精力就漸漸支撐不住了。

見此,公孫丑適合地勸說道:“阿仲,反正你也要在這邊多住幾日,今日不如就到此爲止吧,讓夫子先歇息一下。”

蒙仲點點頭,準備與諸師兄弟一起告辭離去。

而就在這時,只見有一名儒家弟子走入屋內,捧着一冊竹簡說道:“有驛卒送來了一封書信,乃是蒙邑送來的。”

還未等屋內其餘人反應過來,就見本靠坐在牀榻上即將昏昏入睡的孟子忽然睜開了雙目,彷彿恢復了元氣似的,說道:“取來,讓老夫觀瞧。”

片刻之後,孟子看罷書信的內容,哈哈笑道道:“我估摸着就這幾日了,哈哈,果然,這老……”

忽然,他看到了站在門旁的蒙仲,聲音戛然而止,只見他笑眯眯地對蒙仲說道:“阿仲,你先去歇息吧。”

“……”

蒙仲與公孫丑、樂正等人交換了一個眼神,後者用眼神示意他莫要參合。

待走出屋內後,蒙仲尚能聽到屋內傳來孟子中氣十足的聲音。

“論辯術,老夫一生不弱於人,若不能說得‘莊蔽天’啞口無言,老夫死亦不能瞑目!……老夫強撐這口氣,就是爲了辯地他啞口無言!”

『莊蔽天?不會是指……』

蒙仲眼角抽搐了幾下。

真有毅力啊,這兩位……

這都多少年了……

第304章:攻城戰【二合一】第121章:犒軍慶功第396章:定計第343章:魏冉使宋【二合一】第106章:燕王職第24章:王欲興兵伐國第316章:赴約(二)【二合一】第111章:緩兵之計【上架求訂閱】第68章:入冬(二)第111章:緩兵之計【上架求訂閱】第336章:陶邑之戰【二合一】第265章:言和停戰【二合一】第393章:移軍門水上游第210章:第一次齊宋之戰結束【二合一】第279章:諸事俱備【二合一】第84章:決定(二)第77章:六月第81章:中山樂氏第247章:戰場立信(二)【二合一】第107章:燕王職(二)第119章:夜襲(五)第214章:初次接觸【二合一】第355章:返回魏國【二合一】第158章:各方事態(二)【二合一】第184章:最後的突圍!【二合一】第375章:函谷關首戰(二)【二合一】第154章:沙丘事變(二)【二合一】第355章:返回魏國【二合一】第254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三)【二合一】第129章:趙王何第451章:諸國紛爭(二)第204章:安撫傷兵【二合一】第129章:趙王何第328章:司馬錯與暴鳶的反應第89章:宮筵(三)第419章:僵持第256章:騎兵vs戰車【二合一】第282章:逐漸形成的默契【二合一】第132章:聊談(三)第197章:蒙仲與田章(三)【二合一】第101章:巡視軍營第284章:楚郢派兵【二合一】第173章:九月(二)【二合一】第247章:戰場立信(二)【二合一】第115章:夜襲【上架第五更求首訂】第115章:夜襲【上架第五更求首訂】第219章:轉機【二合一】第341章:突圍【二合一】第453章:秦白起、魏蒙仲!第324章:宛城遭襲【二合一】第174章:王師的遊說【補更4/4】第84章:決定(二)第15章:出遊第288章:莊辛力諫楚王【二合一】第354章:樂毅見聞【二合一】第32章:喪禮第66章:孟子(三)第446章:趙國之行第185章:最後的突圍!(二)【二合一】第387章:相互算計【二合一】第404章:誘說李兌第172章:九月【二合一】第242章:對攻之戰【二合一】第149章:七月上旬【二合一】第113章:趙軍迫退【上架第三更求首訂】第256章:騎兵vs戰車【二合一】第281章:愉快合作第315章:赴約【二合一】第410章:突圍與阻截(二)第145章:事後第201章:互攻互守【二合一】第322章:翟章【二合一】第227章:針對【二合一】第20章:“僞”之辯(二)第296章:將帥不合【二合一】第397章:明修暗度第418章:大梁的考量第344章:齊燕聯軍現狀【二合一】第167章:蒙仲與廉頗(五)【二合一】第338章:初陣【二合一】第431章:宋國現狀第198章:蒙仲與田章(四)【二合一】第142章:筵席間的爭執(二)【二合一】第179章:夜間的說說【二合一】第88章:宮筵(二)第117章:夜襲(三)第47章:抵達滕國第214章:初次接觸【二合一】第184章:最後的突圍!【二合一】第209章:約見(二)【二合一】第353章:爾虞我詐【二合一】第453章:秦白起、魏蒙仲!第270章:暫別奔赴【二合一】第179章:夜間的說說【二合一】第306章:火燒方城【二合一】第450章:諸國紛爭第106章:燕王職第39章:啓程第228章:興師問罪【二合一】第244章:暴鳶【二合一】
第304章:攻城戰【二合一】第121章:犒軍慶功第396章:定計第343章:魏冉使宋【二合一】第106章:燕王職第24章:王欲興兵伐國第316章:赴約(二)【二合一】第111章:緩兵之計【上架求訂閱】第68章:入冬(二)第111章:緩兵之計【上架求訂閱】第336章:陶邑之戰【二合一】第265章:言和停戰【二合一】第393章:移軍門水上游第210章:第一次齊宋之戰結束【二合一】第279章:諸事俱備【二合一】第84章:決定(二)第77章:六月第81章:中山樂氏第247章:戰場立信(二)【二合一】第107章:燕王職(二)第119章:夜襲(五)第214章:初次接觸【二合一】第355章:返回魏國【二合一】第158章:各方事態(二)【二合一】第184章:最後的突圍!【二合一】第375章:函谷關首戰(二)【二合一】第154章:沙丘事變(二)【二合一】第355章:返回魏國【二合一】第254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三)【二合一】第129章:趙王何第451章:諸國紛爭(二)第204章:安撫傷兵【二合一】第129章:趙王何第328章:司馬錯與暴鳶的反應第89章:宮筵(三)第419章:僵持第256章:騎兵vs戰車【二合一】第282章:逐漸形成的默契【二合一】第132章:聊談(三)第197章:蒙仲與田章(三)【二合一】第101章:巡視軍營第284章:楚郢派兵【二合一】第173章:九月(二)【二合一】第247章:戰場立信(二)【二合一】第115章:夜襲【上架第五更求首訂】第115章:夜襲【上架第五更求首訂】第219章:轉機【二合一】第341章:突圍【二合一】第453章:秦白起、魏蒙仲!第324章:宛城遭襲【二合一】第174章:王師的遊說【補更4/4】第84章:決定(二)第15章:出遊第288章:莊辛力諫楚王【二合一】第354章:樂毅見聞【二合一】第32章:喪禮第66章:孟子(三)第446章:趙國之行第185章:最後的突圍!(二)【二合一】第387章:相互算計【二合一】第404章:誘說李兌第172章:九月【二合一】第242章:對攻之戰【二合一】第149章:七月上旬【二合一】第113章:趙軍迫退【上架第三更求首訂】第256章:騎兵vs戰車【二合一】第281章:愉快合作第315章:赴約【二合一】第410章:突圍與阻截(二)第145章:事後第201章:互攻互守【二合一】第322章:翟章【二合一】第227章:針對【二合一】第20章:“僞”之辯(二)第296章:將帥不合【二合一】第397章:明修暗度第418章:大梁的考量第344章:齊燕聯軍現狀【二合一】第167章:蒙仲與廉頗(五)【二合一】第338章:初陣【二合一】第431章:宋國現狀第198章:蒙仲與田章(四)【二合一】第142章:筵席間的爭執(二)【二合一】第179章:夜間的說說【二合一】第88章:宮筵(二)第117章:夜襲(三)第47章:抵達滕國第214章:初次接觸【二合一】第184章:最後的突圍!【二合一】第209章:約見(二)【二合一】第353章:爾虞我詐【二合一】第453章:秦白起、魏蒙仲!第270章:暫別奔赴【二合一】第179章:夜間的說說【二合一】第306章:火燒方城【二合一】第450章:諸國紛爭第106章:燕王職第39章:啓程第228章:興師問罪【二合一】第244章:暴鳶【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