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安排諸事【二合一】

『PS:六千字的章節一般都在六千六七百左右,不少了吧……』

————以下正文————

八月初九晌午,即蒙仲帶着人馬啓程前往方城的時候,僅相隔半個時辰,便有府上的門客將消息送到了薛公田文耳中。

得知這個消息後,田文的心情大爲暢快。

wωω_ Tтkǎ n_ C〇

片刻後,待他倚重的幕僚馮諼來到書房後,田文滿心高興地對馮諼說道:“蒙仲那小子,最終還是乖乖前往方城赴任了……”

聽了這話,馮諼的臉上露出了幾許古怪的表情。

旋即,他問田文道:“薛公,蒙仲可是賢才?”

聞言,田文臉上的笑容逐漸收了起來,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副怏怏之色。

但考慮到追問他的乃是馮諼,他最終還是誠懇地給予了回答:“是。”

“可是賢才?”

“是。”田文二度點了點頭。

“日後或能走到怎樣的地步呢?”

“或……或能封君拜侯……”

田文緩緩走到窗櫺旁,看着窗外的庭院,幽幽地說道。

事實上,自從趙國那件事後,田文就知道蒙仲這小子相當厲害,更何況前段時間蒙仲在伊闕山擊退了秦國的軍隊後,他愈發認識到了蒙仲這小子的能耐,在心中給予了高度評價。

但是,他絕對不會將這些評價說出口,更不會使其傳到蒙仲的耳中——這是看重顏面的他所無法容忍的!

不過此刻書房內就只有信賴的家臣馮諼,因此田文倒也不介意道出心底的真正想法,即他對蒙仲的真正評價。

“……”

聽到從田文嘴裡說出「封君拜侯」四個字,馮諼心中還是很欣慰的,因爲這是田文信任他的表現。

但他還是忍不住問道:“既然薛公知曉那蒙仲是個大才,卻爲何不肯與他化解恩仇?”

田文沉默了片刻,旋即淡淡說道:“我爲何定要與他化解恩仇?當初他在趙國那般羞辱我,我看在他受宋王之命送來薛邑的封賞狀,姑且饒他一命,還要怎的?……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我既承諾不取他性命,便不會再加害於他,但,他也休想輕易在魏國踏足高位……”

不得不說,田文着實是一個很有原則的人,好面子、重承諾的他,既然當初說過不再仇視蒙仲,那就自然不會再想着設法加害蒙仲,但這並不代表田文不會刻意爲難蒙仲。

就好比這次,蒙仲在魏國立下了大功,但田文卻設法將蒙仲的食邑選定在了遙遠的魏國邊境,不過話說回來,三千戶的食邑規模卻絲毫未變,甚至於,葉邑、舞陽兩邑兩地加起來還不止三千戶——說到底,就像蒙仲所猜測的那樣,田文純粹就是想讓他不痛快!

“何必呢?”馮諼苦笑一聲,搖搖頭說道:“既已得知蒙仲日後前途不可限量,薛公何必再處處爲難他?在下以爲,若薛公效仿秦國的相將之制,將蒙仲收爲羽翼……這蒙仲,便可以成爲您的‘魏章’!”

他口中的魏章,即曾經秦國國相張儀信賴的將領與搭檔,他們一人在咸陽出任國相,一人在外執掌軍隊,而待等張儀奔赴魏國脅迫後者屈服於秦國時,魏章即是張儀的爪牙,只要張儀一聲令下,魏章即會率十餘萬秦軍攻至。

正因爲如此,當時中原諸國纔會如此畏懼張儀——真當“七尺大丈夫”張儀遊說諸國就只憑一張嘴麼?他背後有名將魏章以及所率的十餘萬秦軍在默默支持他哩!

而蒙仲……

在馮諼看來,倘若眼前這位薛公能將蒙仲收爲己用,效仿秦國的相將制度,田文在朝出任魏相,蒙仲在外執掌軍隊,互爲依靠、兩相得利,縱使面對秦國又有何懼?!

但不知什麼原因,田文就是不願意與蒙仲徹底化解恩仇。

果不其然,在聽了馮諼的話後,田文幽幽說道:“沒有那個必要。……他到魏國仕官,是爲了使魏國庇護其故國,而我任魏相,無論與他相處地好與壞,他都得遵從我的相令。除非他離開魏國,否則,我令他向東,他便不敢向西……”

聽聞此言,馮諼長長嘆了口氣。

而就在馮諼思索着該如何勸說眼前這位薛公時,忽然屋外傳來一陣腳步聲,旋即,有一名士卒走入了屋內,對田文附耳低聲說了幾句。

“哦?竟有此事?”田文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見此,待田文揮揮手遣退了那名士卒後,馮諼忍不住問道:“薛公,發生了何事?”

只見田文伸手拍了拍窗櫺,平靜地說道:“就在方纔,田黯進宮請見了魏王,懇請魏王允許擴充方城一帶的駐軍,擴增到五萬人……”

『方城?那不就是蒙仲即將赴任的職位麼?』

馮諼心下暗暗想道。

“大王怎麼說?”他好奇問道。

“……大王起初只允許擴增到三萬人,因此田黯提出了一個建議,即剩下的兩萬軍隊,無需朝廷撥給錢糧……”

“咦?”馮諼聞言驚訝地說道:“那蒙仲,竟自願承擔剩餘兩萬軍隊的開支?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聽了這話,田文冷笑道:“他背後還有段幹氏,還需他爲他擔憂?”

“這倒也是……”馮諼笑着點了點頭,旋即又問田文道:“那……薛公對此有何看法?”

“呵。”只見田文輕笑了一聲,淡淡說道:“撥出三萬人的款項,就能收穫五萬精銳,何樂而不爲?”

見此,馮諼嘴角不易察覺地露出幾許笑意,故意又問道:“薛公不擔心那蒙仲執掌重兵後對您不利麼?”

“就憑他?”

田文冷笑道:“我田文若有朝一日在魏國失勢,必然是因爲失去了魏王的信任,豈會因爲他?”

說到這裡,他臉上的笑容徐徐收斂起來,皺着眉頭又說道:“這樣也好,蒙仲手中有了這些兵,我魏國或許有機會干涉秦國進攻楚國的戰事……”

馮諼當然知道田文設法將蒙仲封到宛地一帶,其實還有一層外人所不知的意思在,因此他壓低聲音問道:“薛公當真要介入秦楚兩國的戰事麼?”

聽聞此言,田文皺着眉頭說道:“先生又來考驗我?田某就算再愚鈍,也猜得到秦國接下來必然對楚國用兵,脅迫楚國屈服於秦,繼而再揮軍攻伐我魏韓兩國。非是我要介入秦楚兩國的戰事,而是必須這麼做,否則若坐視楚國倒向秦國,後果不堪設想。”

“那田黯此番希望擴充方城駐軍的事……”馮諼故意提到。

田文聞言冷笑一聲,淡淡說道:“姑且當做不知就是。……我倒是更希望那蒙仲能儘快訓練出五萬新軍。河東、鄴城兩地的駐軍不宜輕動,但倘若那蒙仲能儘快練出一支軍隊,我或許就有機會設法挫敗秦國那「挾楚國以攻魏韓」的意圖!”

『明見!』

馮諼聞言點了點頭。

旋即,在稍稍遲疑了一下,他試探道:“但……即便如此,您還是不肯與那蒙仲化解恩仇?”

“絕無可能!”

田文面色微變,斬釘截鐵地回答道。

見田文回答的如此果斷乾脆,馮諼亦沒有辦法。

平心而論,田文是個很矛盾的人,也的確並沒有傳言中所美化的那麼好,想當初他馮諼初至田文府上時,他爲田文到薛邑去收取息錢(高利貸),隨後見薛邑的百姓過的很苦,馮諼便當衆將那幾箱借據給燒了。

事後田文非常生氣,將他馮諼趕出了府邸。

直到最後田文意識到了“民心”的作用,又親自將他馮諼給請了回來,且從此再也不提薛邑的息錢。

要知道,田文是爲了蓄養那三千門客,纔會在他自己的封邑設息錢,結果因爲他馮諼的關係,連本帶利全賠進去了,可即便如此,田文最終還是把馮諼又請了回來,奉爲上賓。

不得不說,在“輕錢財、重信義”這方面,田文確實無可褒貶,可擁有這等胸襟的人,又不肯寬恕曾經得罪過自己的人,這讓馮諼着實有些想不明白。

不過……

『……暫時就先這樣吧。』

馮諼暗暗想道,畢竟據他所見,田文已經很滿足於將蒙仲打發到宛地,並不準備再針對蒙仲,反而還準備利用蒙仲去挫敗秦國的野心,因此他倒也沒有必要冒着觸怒田文的危險去勸說什麼。

只是在心底,馮諼覺得非常可惜,畢竟當年張儀與魏章這對搭檔,着實令中原諸國驚恐不已,而現如今,田文與蒙仲其實也有機會達到當初張儀、魏章那般的高度,只可惜田文始終不肯與蒙仲真正化解恩怨。

數日後,由於田文這邊的故作不知,田黯最終還是說服了魏王遫,使魏王遫允許將方城的駐軍擴增到五萬人,但就像田黯先前承諾的那樣,大梁這邊只給予蒙仲三萬軍隊的錢糧,倘若蒙仲確定要用滿五萬人的編制,那麼多出來的兩萬軍隊,就得由蒙仲自己承擔。

其實倒也不是魏王遫吝嗇,只是這一次戰爭,魏國的損失實在太大,陣亡了足足十萬士卒,且其中還有將近一半是魏武卒,單單撫卹的金額,就已經讓魏國的國庫出現了赤字,哪裡還有餘錢讓蒙仲組建新軍?

也虧得魏王遫並不昏昧,他在田文的分析下,已得知秦國接下來的目標是楚國,意在迫使楚國屈服後再次攻伐魏韓,因此,即便國庫再艱難,魏王遫也會撥出所剩不多的錢款,讓蒙仲組建新軍。

確切地說,並不止蒙仲,公孫豎的河東軍,魏王遫也決定重新補充至十萬人,畢竟河東(郡)維繫着魏國一半的稅收來源,絕對不容有失——倘若失去了這片土地,那他魏國就再也無力阻擋秦國了。

而與此同時,蒙仲等人仍在前往方城的途中。

方城,它位於魏國最南邊的邊界,距離大梁約有六百里的路程,距離蒙邑則有九百里左右,可謂是非常的遙遠。

正因爲路途遙遠,因此在臨行時,蒙仲決定先回蒙邑一趟,一方面看望老師莊子,一方面將願意投奔他的蒙邑諸家族子弟一同帶往方城,順便將家中的母親、妹妹以及新婚的妻子亦帶往方城定居——畢竟若不出意外的話,蒙仲他們得在方城一帶居住很長一段時日。

因此在出發的時候,蒙仲就將隊伍分爲了兩支。

其中一支由蒙遂、蒙虎二人率領,其中蒙遂暫時統率約一千五百名步卒,而蒙虎則與其副將曹淳,統率三百餘騎兵沿途保護,這支隊伍先啓程前往方城。

而另外一支隊伍,便是華虎、穆武二人所率領的六百餘騎兵,他們將沿途保護蒙仲、武嬰、樂進、樂續等人,先回蒙邑一趟,然後再追趕蒙遂、蒙虎二人的那支隊伍。

考慮到前赴方城任職的期限有足足一個月,因此蒙仲等人倒也並不着急。

至於蒙仲另外一位老師孟子那邊,時間就不算寬裕了,因此蒙仲在從大梁臨行前,便給孟子寫了一封信,大概地講述了一下他即將前往方城擔任城令的事。

大梁距離蒙邑,還是有段距離的,但由於蒙仲這支隊伍全部都是騎兵,因此倒也花不了多少時間。

倒是在穿越魏宋兩國邊境的時候,花了些工夫。

魏國這邊的關隘還好說,在蒙仲取出魏王遫冊封他爲「方城令」的公文後,關隘內的魏國守軍立刻就改變了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這座關隘的守將,正是當初蒙仲前往魏國時,親自下關盤問他的那位守將。

僅僅不到一年的工夫,當初被他盤問過的宋國小子,居然搖身一變成爲了一城的城守,不得不說那位守將亦是大感吃驚。

而相比較魏關這邊,經過宋國的關隘則更加麻煩,哪怕蒙仲說出自己的故籍、說明自己的來意,也無法說服那座宋國關隘的守將開啓關門放他們進入宋國。

最終,蒙仲只能讓蔡成、呂聞二人率領六百餘騎兵在宋國國境外駐紮,而蒙仲則帶着華虎、穆武、向繚、武嬰、蒙橫、蒙珉等人返回蒙邑。

由此可見,雖然現如今魏國與宋國結了盟,但兩國的軍民彼此間還並不信任,因此那名宋將自然不會放任蒙仲麾下的六百餘魏國騎兵進入國內——這是人家的職責所在。

暫時撇下了六百餘騎兵後,蒙仲等人騎着馬,而蒙橫、蒙珉則乘坐戰車,雙方又趕了兩日路程,最終才抵達了蒙邑。

待進入蒙邑境內後,蒙仲吩咐蒙橫、蒙珉兩位族兄帶着族弟蒙傲先回蒙邑,而他則與華虎、穆武、向繚、武嬰、樂進、樂續等人,先前往莊子居,拜訪他們的老師莊夫子。

騎兵的速度,自然要比戰車快得多,只是大半個時辰,蒙仲一行人便抵達了莊子居。

只見他們一行人將戰馬拴在莊子居外的竹林中,一個個輕車熟路地走向莊內,平白讓居住在莊內的各家族子弟嚇了一跳。

也難怪,誰讓蒙仲這些人一個個身穿戎裝,腰懸利劍呢。

不過待莊子居內的樂氏子弟認出了樂進、樂續二人,而其餘家族子弟亦認出了蒙仲、華虎、武嬰、向繚等他們家族的族人後,對方這才知道只是虛驚一場,連忙代爲向莊子、莊伯稟報。

片刻後,蒙虎領着華虎、穆武、向繚、武嬰、樂進、樂續等人,到主屋的堂屋內拜見了他們的老師莊子,恭恭敬敬地向這位老師磕了幾個頭,作爲弟子未能侍奉在老師左右的賠罪。

其實嘛,莊子並不在意這些虛禮,不過考慮到這是蒙仲等弟子發自內心的行爲,他也不會去阻止——順其自然嘛。

直到蒙仲等人行過重禮後,莊子這才微笑着問道:“此番前往魏國,有何收穫?”

聽聞此言,蒙仲拱手說道:“回老師的話,弟子等人在魏國時,作爲魏軍前往救援韓國,僥倖於伊闕擊敗了進犯的秦國,助韓國擊退來敵,奪回宜陽、新城兩地,魏王因此封弟子方城令,賜葉邑、舞陽兩地三千戶,作爲食邑……”

當時莊伯亦在旁,在聽了蒙仲的話,驚訝地睜大了眼睛。

他吃驚問道:“食邑三千戶?”

“是的,莊伯。”蒙仲點點頭道。

聽聞此言,莊伯發自內心地露出了高興的神色。

這也難怪,畢竟他沒有子嗣,而蒙仲、蒙遂、華虎、穆武、向繚、武嬰、樂進、樂續等人,幾乎是他與莊子看得長大了,與他的兒孫無異,現如今,得知蒙仲等人如此爭氣,小小年紀就已經獲得了尋常人一輩子得不到的封邑,莊伯由衷地感到高興。

他笑着說道:“老朽立刻讓居內的那些小子準備些菜餚,今日一定要慶賀慶賀。”

說罷,他興高采烈地離開了。

而相比較莊伯,莊子的反應則較爲平靜,畢竟這是一位將一國國相之位棄如敝履的在野大賢,區區一個「方城令」還進不了他的法眼,他看重的,從來都只是蒙仲、蒙遂、華虎、穆武、向繚、武嬰、樂進、樂續這些弟子而已。

只見他點點頭說道:“得到了封邑?這很好,接下來你等可以趁機機會,學習一下治國之道。在這天底下,有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邑主、邑君,有的邑主、邑君順天而爲,受到邑民的擁護;而有的,則倒行逆施,最終遭邑民驅逐,甚至被害……你等衆人,皆是老夫看着長大的,老夫瞭解你等的秉性,倒也無需再做囑咐,相信你等定能將方城、葉邑、舞陽三地治理好。”

“是。”

蒙仲恭敬地低了低頭,旋即提出了他的想法:“老師,來時弟子等人商議過,希望能將老師迎到方城,如此一來,弟子等人便能日日侍奉於老師左右。”

“呵呵呵……”

莊夫子聞言笑了起來,捋着髯須笑道:“你等有這份心就足夠了,至於老夫……老夫在這邊住慣了,不想經歷奔波前往方城……”

見此,蒙仲與華虎、穆武、向繚、武嬰、樂進、樂續相互瞧了一眼,心中難免有些失望。

當晚,蒙仲等人在莊子居內暫住下來,接受莊伯與居內各家族子弟爲他們準備的慶賀之宴。

不過雖說是慶賀之宴,菜餚其實也頗爲尋常,量也不是很多,到最後諸人只吃了七八分飽,畢竟莊子最厭惡的就是鋪張浪費——作爲道家子弟,哪怕是一粒米都不允許浪費,畢竟這皆是天賜之物。

待吃過飯後,莊子又逐個考驗了諸弟子的學問,詢問他們在魏國期間看過什麼書。

不得不說,當莊子問起這個問題後,華虎、穆武、向繚、武嬰、樂進、樂續等人個個面色頓變,低着頭縮着腦袋,面露訕訕之色,唯獨蒙仲很有底氣地說道:“在魏國時,弟子已閱遍《春秋公羊傳》。”

在經過蒙仲的解釋後,莊子這才知道這《春秋公羊傳》,即當年儒家聖人孔丘傳給弟子子夏,子夏又傳給公羊高,公羊高又傳給其子公羊平的那部講述魯國興衰的史記。

而一想到儒家,莊子又不由地會聯想到孟軻那張可惡的老臉,繼而對此興趣缺缺。

但蒙仲勤奮好學的行爲,還是得到了莊子的高度讚賞。

有一點,道家與儒家是共通的,那就是對「學」的態度。

即是活到莊子這把年紀,他還在學習天象、揣摩天意,而儒家亦是,對學非常重視——兩家的區別僅在於,道家弟子學習,是爲了提高自己的素養,追尋天道;而儒家弟子學習,大多則是爲了更好地當官。【PS:儒家弟子中也有隱居做學問而不問世事的,尤其是受道家思想影響較深的分支,但大多數儒家子弟學習,還是爲了仕途。】

次日,蒙仲、華虎、穆武、向繚、武嬰、樂進、樂續暫別了莊子居,且在莊子居外分別,各人分別返回自己的家族,相約將有意投奔蒙仲一同前往方城的家族子弟集合於蒙邑,而蒙仲,則返回家中,與母親、妹妹以及新婚的妻子團聚。

不得不說,當得知蒙仲已在魏國得到了三千戶的食邑後,蒙氏一族極爲重視,非但沒有制止蒙橫、蒙珉這些家族中的年輕人投奔蒙仲,反而極爲支持。

這也難怪,畢竟族內似蒙簞、蒙薦、蒙羑等老人也感覺地出來,宋國漸漸地不再平靜,這裡或將成爲四戰之地,爲了家族的延續,他們決定讓一部分年輕人跟着蒙仲前往方城闖蕩,而另外一半,則守着蒙邑這片故土。

也是,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祖業,豈是輕易就能割捨的?

一日後,華虎、穆武、向繚、武嬰、樂進、樂續領着各自家族有意投奔蒙仲的族兄弟,在各家族族長、長老們的帶領下,一同來到了蒙氏一族的鄉邑,蒙氏一族爲此設宴款待。

細數這些願意投奔蒙仲的各家族子弟,竟有不下三百人。

毫無意外,這些各家族子弟,將成爲蒙仲日後在方城的班底核心,蒙仲將圍繞着他們,重新組建一支五萬人的軍隊。

五日後,即八月二十二日,蒙仲等人辭別了老師莊夫子,辭別了各家族,帶着各自的家人徐徐前往方城。

途中,蒙仲取出了老師莊子在他臨行時所贈的一卷竹簡,將其徐徐展開。

只見在竹簡上只寫着兩個字。

仲道!

這是莊子爲蒙仲所取的表字。

本來蒙仲的名字“仲”,其實純粹就是兄弟排行第二,因此蒙仲說白了就是蒙二的意思。

但莊子爲蒙仲所取表字中的“仲”,卻取“中”的意思,即不偏不倚、位在其中。

顧名思義,莊子爲蒙仲取表字爲仲道,就是希望他不被功名利祿等外物所侵,不偏不倚,走只屬於他自己的道路,追尋只屬於他個人的大道。

“蒙仲,字仲道……”

雖然念起來稍有些拗口,但蒙仲卻頗有興致地反覆唸叨着。

因爲這個表字,寄託着他老師莊子對他的高度期望。

第439章:五國伐齊(二)第367章:懷疑【二合一】第24章:王欲興兵伐國第241章:升溫【二合一】第83章:決定第9章:籌謀第351章:齊軍思撤【二合一】第245章:大戰前夕【二合一】第109章:薛公客卿(二)【上架倒計時兩日】第284章:楚郢派兵【二合一】第127章:風起邯鄲第5章:商談第265章:言和停戰【二合一】第385章:應對【二合一】第44章:宮筵第302章:各自籌劃【二合一】第268章:封賞【二合一】第317章:騎兵與騎兵的捉殺【二合一】第341章:突圍【二合一】第444章:出使韓國第52章:墨者與井闌第388章:相互算計(二)【二合一】第447章:故人第390章:相互算計(四)【二合一】第38章:拜別莊子第285章:楚臣莊辛【二合一】第232章:初會(二)【二合一】第232章:初會(二)【二合一】第191章:劇變的形勢【二合一】第212章:男大當婚【二合一】第154章:沙丘事變(二)【二合一】第420章:戰爭的氣氛第370章:戰前準備【二合一】第318章:騎兵與騎兵的捉殺(二)【二合一】第453章:秦白起、魏蒙仲!第254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三)【二合一】第387章:相互算計【二合一】第400章:咸陽反應第366章:聯軍會議【二合一】第181章:負隅頑抗【二合一】第276章:屈原(二)【二合一】第263章:秦軍突圍【二合一】第111章:緩兵之計【上架求訂閱】第244章:暴鳶【二合一】第199章:蒙仲與田章(五)【二合一】第263章:秦軍突圍【二合一】第355章:返回魏國【二合一】第174章:王師的遊說【補更4/4】第344章:齊燕聯軍現狀【二合一】第424章:抉擇(二)第124章:匡章(三)第115章:夜襲【上架第五更求首訂】新的一年,新的目標!第146章:勸說【二合一】第58章:猛士第81章:中山樂氏第307章:追擊【二合一】第151章:驚變之始【二合一】第255章:追蹤【二合一】第452章:諸國紛爭(三)第399章:秦軍後撤第141章:筵席間的爭執【二合一】第324章:宛城遭襲【二合一】第377章:暫退【二合一】第139章:薛公田文第375章:函谷關首戰(二)【二合一】第292章:秦之名將司馬錯第69章:迴歸第399章:秦軍後撤第282章:逐漸形成的默契【二合一】第266章:食邑之酬【二合一】第401章:跡象第355章:返回魏國【二合一】第273章:短暫的空閒【二合一】第265章:言和停戰【二合一】第279章:諸事俱備【二合一】第97章:鶡冠子第69章:迴歸第382章:商議【二合一】第355章:返回魏國【二合一】第121章:犒軍慶功第156章:潛在的威脅【二合一】第82章:三個月第426章:停戰言和第38章:拜別莊子第201章:互攻互守【二合一】第235章:故佈疑陣【二合一】第226章:訓軍【二合一】第244章:暴鳶【二合一】第13章:入室(二)第206章:孤注一擲(二)【二合一】第28章:六個月第343章:魏冉使宋【二合一】第306章:火燒方城【二合一】第104章:攻高唐第346章:李兌撤兵【二合一】第389章:相互算計(三)【二合一】第126章:返回邯鄲第140章:薛公田文(二)第166章:再思對策【補更1/4】
第439章:五國伐齊(二)第367章:懷疑【二合一】第24章:王欲興兵伐國第241章:升溫【二合一】第83章:決定第9章:籌謀第351章:齊軍思撤【二合一】第245章:大戰前夕【二合一】第109章:薛公客卿(二)【上架倒計時兩日】第284章:楚郢派兵【二合一】第127章:風起邯鄲第5章:商談第265章:言和停戰【二合一】第385章:應對【二合一】第44章:宮筵第302章:各自籌劃【二合一】第268章:封賞【二合一】第317章:騎兵與騎兵的捉殺【二合一】第341章:突圍【二合一】第444章:出使韓國第52章:墨者與井闌第388章:相互算計(二)【二合一】第447章:故人第390章:相互算計(四)【二合一】第38章:拜別莊子第285章:楚臣莊辛【二合一】第232章:初會(二)【二合一】第232章:初會(二)【二合一】第191章:劇變的形勢【二合一】第212章:男大當婚【二合一】第154章:沙丘事變(二)【二合一】第420章:戰爭的氣氛第370章:戰前準備【二合一】第318章:騎兵與騎兵的捉殺(二)【二合一】第453章:秦白起、魏蒙仲!第254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三)【二合一】第387章:相互算計【二合一】第400章:咸陽反應第366章:聯軍會議【二合一】第181章:負隅頑抗【二合一】第276章:屈原(二)【二合一】第263章:秦軍突圍【二合一】第111章:緩兵之計【上架求訂閱】第244章:暴鳶【二合一】第199章:蒙仲與田章(五)【二合一】第263章:秦軍突圍【二合一】第355章:返回魏國【二合一】第174章:王師的遊說【補更4/4】第344章:齊燕聯軍現狀【二合一】第424章:抉擇(二)第124章:匡章(三)第115章:夜襲【上架第五更求首訂】新的一年,新的目標!第146章:勸說【二合一】第58章:猛士第81章:中山樂氏第307章:追擊【二合一】第151章:驚變之始【二合一】第255章:追蹤【二合一】第452章:諸國紛爭(三)第399章:秦軍後撤第141章:筵席間的爭執【二合一】第324章:宛城遭襲【二合一】第377章:暫退【二合一】第139章:薛公田文第375章:函谷關首戰(二)【二合一】第292章:秦之名將司馬錯第69章:迴歸第399章:秦軍後撤第282章:逐漸形成的默契【二合一】第266章:食邑之酬【二合一】第401章:跡象第355章:返回魏國【二合一】第273章:短暫的空閒【二合一】第265章:言和停戰【二合一】第279章:諸事俱備【二合一】第97章:鶡冠子第69章:迴歸第382章:商議【二合一】第355章:返回魏國【二合一】第121章:犒軍慶功第156章:潛在的威脅【二合一】第82章:三個月第426章:停戰言和第38章:拜別莊子第201章:互攻互守【二合一】第235章:故佈疑陣【二合一】第226章:訓軍【二合一】第244章:暴鳶【二合一】第13章:入室(二)第206章:孤注一擲(二)【二合一】第28章:六個月第343章:魏冉使宋【二合一】第306章:火燒方城【二合一】第104章:攻高唐第346章:李兌撤兵【二合一】第389章:相互算計(三)【二合一】第126章:返回邯鄲第140章:薛公田文(二)第166章:再思對策【補更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