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二)【二合一】

說幹就幹,蒙仲立刻下令將軍中的戰車通通聚集起來,總共收攏到戰車三百餘乘,大約是一千多匹戰馬。

或許有人會問,僅僅三百餘乘戰車,可爲何卻有一千餘匹戰馬?

原因很簡單,因爲戰車是駟馬拉乘的,即一輛正規的戰車,應當由四匹戰馬拉乘。

提到此事,就不得不講述一下戰車發展的歷史。

戰車,其實在商國時就已經成爲軍隊中必不可少的戰具,它由兩匹馬拉乘,乘坐在戰車上的人一般是採取跪坐的方式,作戰時則用手戈、短戈(約1米到1.8米之間),與其說此時的戰車是一種戰爭兵器,倒不如說是一種載具,即交通工具,用途在於運輸士卒到制定的戰場——這裡說的是士卒,而非兵卒。

待等到周國時,戰車逐漸被當成戰爭兵器使用,首先車廂已經過改良,使戰車上所載的士卒可以不必再採用跪坐的姿勢,而是可以直立在車廂上,且車上士卒所用的兵器,也逐漸由手戈、短戈轉變爲長戈(近3米),此時的戰車已逐漸成爲戰場上的兇獸,直到如今,這種恐怖的戰爭兵器仍然活躍在戰場上。

事實上,就算戰車的車廂經過幾百年的改良與改進,甚至從“跪坐式”改變爲“直立式”,但其實車廂本身的重量卻沒有太大的增加,而戰車上的士卒,亦仍抱持在三名左右,那麼問題就來了,爲何戰車需要四匹馬拉乘?

按照戰車“兩服上襄、兩驂雁行”的說法,事實上主要拉乘戰車的,其實就是最中間那兩匹戰馬——這兩匹戰馬稱做“服馬”,受到軛和衡的約束,必須齊頭並進;而左右兩側那兩匹戰馬,則稱作“驂馬”,它們雖說也負責拉車,但其實並非拉車的主要角色,它們主要負責在疾馳時使戰車“拐彎”。

因爲中間那兩匹服馬是沒辦法拐彎的,倘若前方受到阻礙,駕馭戰車的士卒就必須依兩側的驂馬,用依靠鞭子抽打等方式,使兩側的驂馬改變方向,迫使其餘三匹馬跟着它移動,原因就在於驂馬身上套有一種叫做“脅驅”的道具,即能防止驂馬過於靠近內側的服馬,也能在緊要情況下強迫服馬服從它的前進方向。

當然,即便如此,由於服馬受“軛衡”約束的關係,縱使有兩側的驂馬牽拉,服馬還是很難改變方向,以至於戰車改變方向時往往都會跑出一個距離非常大的彎,很不靈活。

不過比起正面撞上阻礙物,這顯然要好得多。

而除了負責“拐彎”以外,兩匹驂馬還有另外一個更大的通途,即是在那兩匹“服馬”不幸死亡後代替它們的位置,繼續拉乘戰車在戰場上奔馳、作戰。

這正是當今主流的戰車採取駟馬戰車,以及一輛作戰戰車上需要由四匹馬拉乘的原因。

因此也無需奇怪魏軍三百餘戰車卻爲何有千餘匹戰馬,事實上,這一千餘匹戰馬還是在那三百餘輛戰車很多都沒有“滿編”的情況下,倘若戰馬滿編,戰馬的數量可能會接近一千五百匹這個數字。

當然,就算是一千餘匹戰馬,也足夠蒙仲打造騎兵了,畢竟他打造這支騎兵的主要目的是爲了“反牽制”秦國的軍隊,主要又不是爲了與秦軍作戰,一千名騎兵,足夠了。

戰馬有了,那麼剩下需要考慮的,便是馬具與騎卒。

馬具,即方便駕馭馬匹的輔助器物,這個詞首先出現在中原是在趙國,自趙國胡服騎射改制之後,戰馬被正式作爲騎兵作戰騎乘使用,因此趙國單獨爲這種騎乘的戰馬設計了馬具,除了原本就已出現的籠頭與繮繩以外,又改良了“馬鞍”——當然,此時的馬鞍,還僅僅只是仿造胡人騎兵的馬墊所改良的,主要目的不是爲了作戰,而是讓騎卒能稍微舒服地騎在馬背上。

記得在趙國時,蒙仲等人也嘗試過裸騎戰馬,即不依靠任何鞍具——這是每一名趙國騎兵都需要經歷的,但其中滋味確實不好受,蒙仲等人當時非但被顛到反胃,胯骨位置的嫩肉亦在顛簸時被馬背、被布料摩擦地鮮血淋漓,以至於有段時間他們只能用筆筆直的雙腿跨着大步走,稍稍一動,胯骨處就傳來撕裂般的劇痛。

總而言之,此時的馬鞍主要是用來保護騎卒長時期騎乘的。

而除了籠頭、繮繩與馬鞍外,趙國還有一種非常關鍵的馬具,那便是馬鐙。

同樣的,此時趙國的單邊馬鐙,也不是用來協助騎兵戰鬥的,它的作用僅僅是方便騎士翻身上馬,而在騎兵騎乘戰馬的期間,騎兵主要依靠雙腿加緊馬腹來穩定身體,這就導致騎兵在騎乘時下半身時刻處於肌肉緊繃的狀態,以至於在經過長時間的騎乘後,當騎兵在下馬後可能連走路都走不穩。

鑑於這些本來用於拉車戰車的戰馬本來就有籠頭與繮繩,因此蒙仲等人需要準備的馬具,只需馬鞍與馬鐙即可。

馬鞍好解決,隨便找些厚布、衣服綁在馬背上即可,反正主要的作用是防止騎兵被堅硬的馬骨頭顛傷骨頭——雖然蒙仲知道這種玩意根本談不上馬鞍,且真正的馬鞍,其作用也遠遠不止如此,但沒辦法,他這會兒上哪打造一批馬鞍?

這又不是在趙國,看看他麾下六萬魏軍,有幾個知道“馬鞍”的?

至於馬鐙,那更簡單了,蒙仲乾脆讓士卒們繩索編造,總之就是兩個繩套連着一根繩,掛在馬背上固定上,左腳右腳剛好各踩一個。

沒錯,雖然異常簡陋,但蒙仲並沒有採用趙國的“單邊馬鐙”,而是選擇了他腦海中那從未在世上出現過的“雙邊馬鐙”。

爲何不左右各設一個馬鐙?如果左右各設一個馬鐙,士卒腳踩在馬鐙上,不是更能穩定身形麼?

記得蒙仲初至趙國那會兒,待他看到趙國的騎兵時,他心底就不由地冒出一個疑問。

但由於他當時初至趙國,內心也稍顯稚嫩,因此他並未敢將心中的疑問問出口,待後來趙主父教授他們傳統的騎術,蒙仲也就將這件事給忘了——裸騎戰馬他都辦的到,有沒有馬鐙,其實並不重要,畢竟蒙仲等人至今爲止還未遇到過必須騎着戰馬殺敵的經歷。

就像蒙虎說的,他們的騎術,那可是趙主父手把手親手訓練出來,他們爲此不知受過多少苦、哀嚎過多少回,甚至有過因爲胯骨處劇痛難忍、徹夜難眠的經歷。

老騎卒,這還真不是蒙虎自吹自擂的大話。

總而言之一句話,蒙仲等人並非是最優秀的騎卒,但絕對是合格的騎卒,畢竟他們的騎術,是在趙主父的嚴格教導下磨礪出來的,是經過正規且系統的趙國式騎兵訓練。

“裕裕——”

隨着一聲口哨,蒙虎從遠處策馬疾馳而來,堪堪在蒙仲面前停止衝勢,只見他拉緊繮繩,迫使胯下戰馬前提騰空,僅憑兩條後腿站立,這一幕驚呆了在附近觀瞧的魏軍兵將們,就連竇興、魏青、唐直等軍司馬亦看傻了眼,嘖嘖有聲。

唯獨蒙仲、蒙虎的一干弟兄們對此不以爲然,比如華虎,他撇了撇嘴,還嘟囔了一句“中看不中用”,引起穆武、樂進等人的附和。

顯然,蒙虎那驚呆了魏軍兵將的騎術,在他們看來其實也就那樣——誰不會啊?!值得拿出來顯擺麼?

“阿仲。”

沒有注意華虎等人的表情,蒙虎翻身下馬,指着馬腹兩側左右各一的繩套笑着說道:“這東西很不錯啊,我方纔在騎乘時,嘗試過如你所說的那般,用雙腿蹬緊這兩個繩套,感覺身體果然穩了許多……就是這東西不牢固,我方纔好似有聽到斷裂的聲音,沒敢太用力。”

“繩索編的,能牢固到哪裡去?”

蒙仲隨口說了句,心中再次肯定了雙邊馬鐙的作用。

他相信,這玩意能使他們在騎乘戰馬時更加輕鬆,尤其是對於那幫此前根本沒有任何騎乘經驗的魏卒,這東西幫助巨大。

不錯,騎兵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訓練出來的,在馬具並不齊全的當代,每一名合格的騎兵,首先必須是大毅力者,即心性堅韌之人。

爲何這麼說,那是因爲騎乘戰馬最大的難題,就是在戰馬飛奔的期間穩定身體,牢牢依附在馬背上,否則就會被甩出去,摔得七暈八素,甚至是當場摔死、摔傷。

而要做到依附在馬背上,騎兵們就必須雙腿加緊馬腹,整個人伏在馬背上,長時間這樣做的結果,別的辛苦暫時不論,至少胯骨左右兩側,難免會因爲騎乘時的顛簸,使身體不斷與衣服、馬背摩擦,以至於最終皮膚破裂、鮮血淋漓——蒙仲等人有過切身體會,只需要騎乘半日就是這種結局,若沒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力,若沒有忍耐這種痛苦的意志力,連騎兵的門襤都摸不到。

而這道門襤,蒙仲等人整整適應了將近三個月,期間胯骨內側的兩片嫩肉飽受劫難。

但沒辦法,想要成爲一名騎兵,就必須忍耐這份痛苦。

而當做到能在飛奔的馬背上穩定身體之後,然後纔是適應在馬背上做出攻擊,最簡單的是刀劍,困難點的是雙手並持的長戈,而最困難的,莫過於在馬背上開弓。

原因很簡單,首先騎術就是需要日積月累才能練就的,一年半載都未必能讓一名新卒成長爲合格的騎卒,而箭術同樣如此,一般人最起碼也練個一兩年,才能勉強射中數十步距離外的目標。

至於在馬背上開弓,這對騎術、箭術的要求則更高,幾乎沒有人能在三五年內練就這份本領,在趙國的雁門關,縱使是與胡人騎兵作戰近十年的老騎卒,也未必能箭箭命中敵人——能有一半、甚至能有三成的命中機率,就值得他們爲此欣喜雀躍了。

弓騎,也就是掌握了在奔馳的戰馬上開弓的騎士,這無疑是騎兵一系中門襤最高的兵種,在趙國與草原民族的戰士那長達幾十年的戰爭中,一名弓騎單獨殺死十幾名、甚至是幾十名趙國步卒,這根本不算什麼新鮮事。

直到後來趙國亦出現了騎兵,甚至是弓騎。

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既然蒙仲準備組建騎兵,他優先考慮的自然就是最早投入他麾下的那兩千五百名魏武卒,其中有諸般原因,但主要的,還是曹淳、魏續這些將士與蒙虎等人已經非常熟絡,而蒙虎、蒙遂等人,不誇張地說應該是魏國目前對騎兵最瞭解的那一批人,畢竟他們也稱得上是趙國騎兵出身。

騎兵,縱使是趙國的騎兵,如今暫時也並非戰場上與廝殺敵軍的主力,它的優勢在於遠超戰車兵的機動力,因此拿他作爲戰場上的戰術兵種,這並非太過於屈才,它的真正威力,應該是體現在戰略上——這是一支戰略兵種。

所謂戰略與戰術,戰術通常指代局部戰爭,一般需要具體針對當時情況,比如前一陣子蒙仲瞧準秦軍虛弱期採取反制的手段,這就是一種戰術;而戰略則泛指大局觀,比如這兩日,秦軍主帥白起率領軍隊逃到韓國,利用偷襲韓國的城池,迫使魏軍徒勞來回奔走,試圖在消耗魏軍體力後,於半途趁機伏擊魏軍,從而改變目前“魏軍強而秦軍弱”的局面,這即是戰略。

戰略上的策略,自然要用戰略來抗衡,而這支新組建的騎兵,即是蒙仲用來對抗秦軍的奇招。

當日,蒙虎把華虎、穆武二人以及他們麾下的士卒叫到駐營外的空地上,令他們三人麾下的魏卒們嘗試騎乘戰馬。

草原民族的騎兵,一般以遊騎兵居多,即在戰爭期間長期活動在主力軍隊以外,負責打擊、騷擾、偷襲敵軍軍隊的騎兵,他們一般會有兩匹戰馬,平日一匹馱物、一匹載人,這使得戰馬的體力基本上維持在一個充沛的程度,使得他們的活動距離亦遠遠超過只有一匹戰馬的騎兵——據蒙仲所知,有兩匹戰馬的遊騎兵,他的“獵殺”範圍可以是方圓幾百裡,今日在此地,明日在幾百裡外,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步卒根本沒辦法捕殺他們。

不過眼下蒙仲這支騎兵剛剛組建,且戰馬亦不充足,蒙仲自然也不指望這些新組建的騎兵能做到像胡人騎兵那樣——只要這些騎兵能及時送來秦軍的動向,他就心滿意足了。

在蒙虎、蒙遂、華虎、穆武等人的照看下,曹淳、蔡成、呂聞三人與他們麾下的魏武卒,開始嘗試騎乘戰馬。

由於魏軍的戰馬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因此,在這些魏軍士卒翻身上馬背的時候,這些戰馬倒也不會反抗,問題在於戰馬一旦開始奔跑,馬背上的魏卒往往會因爲無法保持穩定而被甩下來。

在反覆強調過騎兵的要領後,仍見麾下的魏卒們頻頻摔落馬下,這讓蒙虎、華虎、穆武等人感到很氣惱。

要知道,當初他們學騎術的時候,可沒有雙邊馬鐙這種東西,全憑意志力,用雙腿加緊馬腹,而如今,由於蒙仲提出了兩邊馬鐙這個東西,騎兵們嘗試騎乘的難度已大大減低,可即便如此,卻還是有許許多多的魏卒被摔落下馬,這讓性格急躁的蒙虎、華虎二人尤爲氣悶。

“曹淳,雙腳撐住馬鐙,適當拉緊繮繩……身體不要傾斜,不要向左右傾斜,你又不拐方向……放繮繩!放繮繩,你再拉馬要倒了……我又不是叫你放掉繮繩,適當拉緊繮繩,這句話你是哪個字聽不懂啊?”

看着曹淳在馬背上晃晃悠悠,幾次險些被甩落馬背,蒙虎越看越着急。

而此時,曹淳心中亦在破口大罵,他倒是不介意被蒙虎罵上兩句,畢竟他已經很瞭解這廝,知道這傢伙沒什麼壞心眼,火氣來的快,去得也快,問題是蒙虎實在不是一個好的老師,聽聽他所講述的那些話,有點屁用麼?

在不遠處,被華虎教導的蔡成,亦是類似的處境。

而就在曹淳、蔡成二人一邊暗罵蒙虎、華虎二人並非是一個好的老師時,忽聽遠處的呂聞驚呼道:“我、我會騎馬了……”

“唔?”

“什麼?”

蒙虎、華虎、曹淳、蔡成下意識地轉頭看去,震驚地看到呂聞正駕馭着戰馬緩緩地行走着,雖然很慢,但是很穩。

“這就叫會騎馬了?”

在不遠處,穆武輕笑着說道:“還差的遠呢!……什麼時候你可以做到在飛奔的戰馬背上開弓,你就算是會騎馬了。”

“在飛奔的戰馬上開弓?這種事辦得到呢?”在穆武的教導下,呂聞一邊勒住繮繩,一邊驚疑地問道。

“嘿!”

穆武輕笑一聲,也不解釋,隨便向身邊一名魏武卒要了一把弩具,旋即翻身上了另外一匹馬,在飛奔的途中朝着經過的樹木射出弩矢,果然正中那棵樹。

“……”

在場的魏卒們,無不驚詫地睜大了眼睛。

尤其是呂聞,只有坐過馬背上的人,才知道想要在馬背上穩定身形究竟有多麼困難,而穆武卻能做到在飛奔上的戰馬背上射箭,而不至於被戰馬甩下來。

『原來這小子是真的有真才實學啊……』

待穆武回到面前後,呂聞心下詫異地想道。

畢竟在他的印象中,眼前這位旅帥總是時而在他面前嘿嘿傻笑,做夢想要趕超其兩名同伴,即蒙虎與華虎,由於次數過多,以至於呂聞總覺得自己這位旅帥不靠譜,直到今日他這才真正改觀。

“做到我這樣,你就算是一個合格的騎兵了。”

駕馭着戰馬來到呂聞跟前,穆武平靜說道。

“喏!”呂聞的語氣中罕見地帶上了幾許尊敬。

“不用着急,事實上你也做得很出色了,至少……”

說着,穆武瞥了一眼蒙虎與華虎二人,笑眯眯地說道:“阿虎,華虎,你們那邊怎麼樣了?呂聞馬上就可以嘗試馭馬奔馳了……”

『這小子……怎麼這麼討嫌呢?』

看着穆武臉上那竭力掩飾的得意之色,蒙虎與華虎對視一眼,頗有默契地各自拉着自己麾下的兵卒離開。

而在更遠的地方,竇興、魏青、唐直、焦革等軍司馬們,亦站在一起遠遠觀望着騎兵的操練。

良久,竇興皺着眉頭說道:“總感覺,不太可靠……這騎兵,是趙國那邊的造物吧?我倒不是很瞭解,唐直、焦革,你二人駐軍的地方離趙國較近,對趙國的騎兵應該是最瞭解的,你二人說說看,這騎兵……有用麼?”

“在我看來沒什麼大用。”唐直很直白地說道。

他此前是駐軍在魏國鄴城的軍司馬,過去十年裡多次與趙國的邊境駐防軍隊交過手,期間也碰到過趙國的騎兵,但憑以往的印象,這種騎兵就只有“跑得快”這一個優勢。

論近戰,騎兵被步卒暴打,一名手持長戈的步卒,就能輕鬆將一名飛馳而來的騎兵戳下馬,幾無威脅。

而論遠程,弩兵的弩具射擊距離更遠。

至於衝鋒陷陣,騎兵更是遠遠不如戰車兵。

唐直實在想不出那種軟趴趴的騎兵能有什麼作用——唔,用來監視秦軍隊的動向這倒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Www¤ Tтkǎ n¤ c○

“大概也只有用來監視秦軍這一個用途了吧。”他聳聳肩說道。

“這就足夠了。”

魏青笑着說道:“咱們當下最大的問題,不就是追蹤不到秦軍的動向麼?倘若這支騎兵能隨時向大軍稟報秦軍的一舉一動,那就幫上大忙了。……比戰車跑得快,這也是一個優勢嘛。”

在旁,軍司馬費恢頗有些疑問地插嘴道:“話雖如此,不過我感覺師帥對這支騎兵的期望,似乎並非僅僅只是叫這些人監視秦軍的動向,相信你們也聽到了,師帥曾說叫蒙虎那小子拿秦軍練兵……不知是怎麼個練兵法。”

聽了這話,諸將的表情都難免有些奇怪。

別看魏軍的士卒們一個個絲毫不將秦軍放在眼裡,但他們這些軍司馬卻很清楚,目前流竄到韓國境內的那股秦軍,實力頗爲強勁,那這等勇悍的秦軍練兵?

諸位軍司馬很懷疑這一千餘所謂的騎兵,到最後還能剩下幾個。

“……雖然是蒙師帥的意思,但我還是感覺這些騎兵不靠譜,不行,我得找蒙師帥談談,我可不敢將擊破秦軍的希望,完全寄託在這幫不知所謂的騎兵身上……”

搖了搖頭,竇興徑直蒙仲。

他並不介意蒙仲蒐集軍中所有的戰馬用來打造一支騎兵,以至於日後連他們這些軍司馬都只能徒步趕路,畢竟在一段時間的相處過後,竇興等人也逐漸接納了蒙仲,對後者有一定的包容。

但是,竇興等人不希望蒙仲將擊破秦軍的希望全部寄託在這些軟趴趴的騎兵身上。

這也難怪,畢竟騎兵暫時還未在中原展露頭角、打響名氣。

但蒙仲知道,騎兵終將取代戰車,成爲平地上的王者。

第446章:趙國之行第366章:聯軍會議【二合一】第79章:公子趙章第324章:宛城遭襲【二合一】第29章:兄長的信第271章:安排諸事【二合一】第322章:翟章【二合一】第403章:義渠第236章:無形的交鋒【二合一】第62章:拜訪孟子第418章:大梁的考量第183章:萬分之一的機會【二合一】第381章:隱秘的僻徑【二合一】第191章:劇變的形勢【二合一】第357章:聯趙之策【二合一】第319章:大戰前夕【二合一】第355章:返回魏國【二合一】第338章:初陣【二合一】第13章:入室(二)第350章:再見樂毅【二合一】第370章:戰前準備【二合一】第236章:無形的交鋒【二合一】第32章:喪禮第321章:翟章抵達【二合一】第449章:兩極第260章:暴鳶來援!【二合一】第349章:再見樂毅第82章:三個月第307章:追擊【二合一】第215章:廣邀賓朋【二合一】第284章:楚郢派兵【二合一】第67章:入冬第276章:屈原(二)【二合一】第418章:大梁的考量第104章:攻高唐第346章:李兌撤兵【二合一】第180章:敗退沙丘【二合一】第454章:新時代!(大結局)第270章:暫別奔赴【二合一】第92章:陽文君趙豹(二)第86章:同浴(福利)第291章:方城初戰第383章:糾結【二合一】第340章:反擊(二)【二合一】第156章:潛在的威脅【二合一】第259章:追至!【二合一】第273章:短暫的空閒【二合一】第52章:墨者與井闌第288章:莊辛力諫楚王【二合一】第264章:六月末【二合一】第14章:授業第338章:初陣【二合一】第394章:門水之戰【二合一】第36章:想守護的溫馨第220章:奔赴魏國【二合一】第301章:各退一步【二合一】第135章:蒙仲與趙王何(三)第204章:安撫傷兵【二合一】第65章:孟子(二)第374章:函谷關首戰【二合一】第48章:抵達滕國(二)第168章:蒙仲與廉頗(六)【補更2/4】第407章:佯攻第318章:騎兵與騎兵的捉殺(二)【二合一】第297章:大戰前夕【二合一】第376章:王齕與廉頗【二合一】第190章:返回宋國【二合一】第240章:反擊的開端【二合一】第437章:九月下旬第443章:魏宋大司馬第339章:反擊【二合一】第260章:暴鳶來援!【二合一】第34章:兩年後第30章:兄長的信(二)第362章:同時展開的遊說【二合一】第436章:叔侄第292章:秦之名將司馬錯第124章:匡章(三)第216章:宴請賓客【二合一】第128章:風起邯鄲(二)第450章:諸國紛爭第155章:沙丘事變(三)【二合一】第341章:突圍【二合一】第368章:約見【二合一】第365章:再回大梁【二合一】第50章:人心第428章:蒙仲與樂毅與白起第368章:約見【二合一】第434章:分析局勢第24章:王欲興兵伐國第342章:六月【二合一】第397章:明修暗度第202章:逼陽之戰(二)【二合一】第324章:宛城遭襲【二合一】第230章:伊闕之戰前夕【二合一】第191章:劇變的形勢【二合一】第177章:因地制宜【二合一】第377章:暫退【二合一】第191章:劇變的形勢【二合一】第7章:首日
第446章:趙國之行第366章:聯軍會議【二合一】第79章:公子趙章第324章:宛城遭襲【二合一】第29章:兄長的信第271章:安排諸事【二合一】第322章:翟章【二合一】第403章:義渠第236章:無形的交鋒【二合一】第62章:拜訪孟子第418章:大梁的考量第183章:萬分之一的機會【二合一】第381章:隱秘的僻徑【二合一】第191章:劇變的形勢【二合一】第357章:聯趙之策【二合一】第319章:大戰前夕【二合一】第355章:返回魏國【二合一】第338章:初陣【二合一】第13章:入室(二)第350章:再見樂毅【二合一】第370章:戰前準備【二合一】第236章:無形的交鋒【二合一】第32章:喪禮第321章:翟章抵達【二合一】第449章:兩極第260章:暴鳶來援!【二合一】第349章:再見樂毅第82章:三個月第307章:追擊【二合一】第215章:廣邀賓朋【二合一】第284章:楚郢派兵【二合一】第67章:入冬第276章:屈原(二)【二合一】第418章:大梁的考量第104章:攻高唐第346章:李兌撤兵【二合一】第180章:敗退沙丘【二合一】第454章:新時代!(大結局)第270章:暫別奔赴【二合一】第92章:陽文君趙豹(二)第86章:同浴(福利)第291章:方城初戰第383章:糾結【二合一】第340章:反擊(二)【二合一】第156章:潛在的威脅【二合一】第259章:追至!【二合一】第273章:短暫的空閒【二合一】第52章:墨者與井闌第288章:莊辛力諫楚王【二合一】第264章:六月末【二合一】第14章:授業第338章:初陣【二合一】第394章:門水之戰【二合一】第36章:想守護的溫馨第220章:奔赴魏國【二合一】第301章:各退一步【二合一】第135章:蒙仲與趙王何(三)第204章:安撫傷兵【二合一】第65章:孟子(二)第374章:函谷關首戰【二合一】第48章:抵達滕國(二)第168章:蒙仲與廉頗(六)【補更2/4】第407章:佯攻第318章:騎兵與騎兵的捉殺(二)【二合一】第297章:大戰前夕【二合一】第376章:王齕與廉頗【二合一】第190章:返回宋國【二合一】第240章:反擊的開端【二合一】第437章:九月下旬第443章:魏宋大司馬第339章:反擊【二合一】第260章:暴鳶來援!【二合一】第34章:兩年後第30章:兄長的信(二)第362章:同時展開的遊說【二合一】第436章:叔侄第292章:秦之名將司馬錯第124章:匡章(三)第216章:宴請賓客【二合一】第128章:風起邯鄲(二)第450章:諸國紛爭第155章:沙丘事變(三)【二合一】第341章:突圍【二合一】第368章:約見【二合一】第365章:再回大梁【二合一】第50章:人心第428章:蒙仲與樂毅與白起第368章:約見【二合一】第434章:分析局勢第24章:王欲興兵伐國第342章:六月【二合一】第397章:明修暗度第202章:逼陽之戰(二)【二合一】第324章:宛城遭襲【二合一】第230章:伊闕之戰前夕【二合一】第191章:劇變的形勢【二合一】第177章:因地制宜【二合一】第377章:暫退【二合一】第191章:劇變的形勢【二合一】第7章:首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