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再會田文【二合一】

五日後,即十一月初三,告別了宋雷的蒙仲一行人,終於在風雪與嚴寒中抵達了魏國的王都,大梁。

看着面前那座巍峨的城池,蒙仲的腦海中想起了前幾日宋雷所告訴他的,有關於魏國的歷史。

倘若說秦趙兩國是具有霸主潛質的國家,那麼魏國,便是真正實現過稱霸中原、且稱霸期限長達百年之久的國家,自周國衰弱、諸侯並起至今,只有兩個國家做到「百年稱霸」,一個是晉國,還有一個,便是這魏國。

魏國,生於晉國,在當年晉國衰敗之後,魏、趙、韓三個家族擊敗了晉國內其餘幾個家族,聯手瓜分了舊日霸主晉國的疆土。

在三家分晉的最初,魏、趙、韓三國的實力與國土基本上是相差無幾的,但爲何後來是魏國稱霸中原,而不是趙韓兩國,只能說這是時運使然。

首先,「三家分晉」是一段長達近五十年的晉國內亂,這件事的起因,乃是因爲晉國當時最強大的家族「智氏」,其家主「智伯瑤」仗着自己家族的強大,要求其餘晉國士卿家族割讓土地給他智氏。

對於這種敲詐行爲,魏、韓兩家都選擇的屈服,唯獨趙氏家主「趙襄子趙毋恤」頭鐵,認爲那是祖上傳下來的家業,豈可交給智氏?因此死活不肯割讓土地。

智伯瑤大怒,便拉着魏、韓兩家,進攻趙氏,三家聯軍一度攻佔了趙氏幾乎全部的領地,一直打到趙氏最後的一座城池「晉陽(太原)」。

然而,就在智伯瑤即將覆亡趙氏時,魏、韓兩家當時的家主「魏桓子魏駒」與「韓康子韓虎」,恐懼智氏在覆亡趙氏後會掉過頭來吞併他們兩家,於是便聯合趙襄子,裡應外合聯手擊敗了智氏的軍隊,繼而趁機反攻智氏的領地,將智伯瑤全家二百餘口人全部殺死,且三方聯手瓜分了智氏的領地。

得知此事後,晉國當時的君主晉出公大怒,向齊魯兩國借兵討伐魏、趙、韓三家,於是,魏、趙、韓三家索性先下手爲強,攻擊晉王室,逼得晉出公逃亡,半途病死於途中。

正所謂開弓無有回頭箭,既然已作出了欺君犯上的行爲,魏、趙、韓三家索性就徹底丟掉了晉國臣子的身份,聯合起來攻擊晉國其餘家族。

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裡,魏駒、趙毋恤、韓虎三人老邁,將家主傳給兒孫,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終於徹底擊敗其餘士卿家族,徹底瓜分了晉國,實力強大到讓周王室都不敢忽視,只能冊封那時候三家的家主魏斯、趙籍、韓虔三人爲諸侯,使魏、趙、韓三家由此正式成爲諸侯國。

至於魏國在立國初期爲何能一馬絕塵,拋下趙韓兩國一舉成爲天下霸主,這主要有幾個原因。

先說趙氏的原因,趙氏在此期間爆發了內亂:趙毋恤想傳位給他兄長趙伯魯的孫子趙浣,此舉引起了他兒子趙嘉的不滿,導致趙嘉起兵叛亂。

這場內亂,讓趙氏元氣大傷,使得中山國趁機擺脫了魏趙兩家的控制。【PS:這些趙國篇有,這裡就不解釋了。】

再說韓國,韓國最大的問題就是太靠近西邊的秦國,在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這三代君主時還好,直到秦獻公繼位後,秦國開始向中原進兵,首當其衝的便是魏韓兩國——更要命的是,秦獻公是得到魏國支持才坐上了秦國君主的位置,因此秦國的主要進攻目標就成爲了韓國。

待等秦獻公過世,秦孝公繼位,一個叫做衛鞅的男人從魏國前往秦國,在秦國施行了商鞅變法,使得秦國變得更加強盛,進攻中原的力度也因此變得更強。

不誇張地說,在戰國先期,正是韓國替中原諸國擋住了一心向中原擴張的秦國,且因此元氣大傷,以至於原本與魏、趙兩國實力不相上下的韓國,不到一百年工夫,就衰弱到了幾乎與宋王偃時代的宋國平起平坐的地步,愧對“三晉之一”的稱譽。

當然,以上所述只是趙、韓兩國自身的隱患,但魏國之所以能在初期稱霸中原,憑藉的可不是趙、韓兩國的衰弱,而是自身的變法圖強。

在三晉立國的初期,趙氏因爲內亂變得衰弱,但韓國尚未變弱——此時的秦國還不強,當時的三晉還是頗爲團結的,幾度聯合對外擴張,比如攻打鄭國。

然而這幾次聯合出兵,趙國因爲地處河北,幾乎撈不到什麼好處——縱使分到土地也只是一塊飛地,根本派不上用處,於是幾次下來,趙國非但沒撈到什麼利益,反而因此變得更加衰弱,很快就與魏韓兩國分道揚鑣,自顧自去攻打中山國、代地、林胡。

但魏韓兩國,則因爲這幾次對外擴張迅速增強實力,且在此期間,魏國當代君主魏文侯魏斯,重用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李悝、吳起、樂羊等人,富國強兵、開闢疆土,向西攻佔了秦國的河西,向北越國趙國覆亡了中山國(中山第一次被滅),向東擊敗齊國,向南擊敗了,一躍成爲當時最強大的國家。

隨後,魏文侯過世,其子「魏武侯魏擊」繼位,再次將魏國的強盛推上新的高度,在位期間攻打秦國、楚國、趙國、齊國,幾乎是吊打諸國。

直到魏武侯過世,他的兩個兒子魏公子罃、魏公子緩因此爭奪君位而爆發內戰,魏國這才由盛轉衰,逐漸走向衰弱,雖然後來因爲名將龐涓的出現,使得魏國再次出現了短暫的興盛,沒想到卻被齊國的田忌、孫臏二人兩度擊敗,導致魏國的實力迅速衰弱,以至於現如今,曾經稱霸中原長達百年之久的魏國,國力竟已不如秦、齊、趙三國,只能屈辱的排在第四位。

導致魏國由盛轉衰的原因是什麼?

記得在前來大梁的途中,蒙仲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在經過仔細的思考後,蒙仲認爲魏國衰弱的原因有二:

首先是樹敵太多、軍力分散。

記得最初在三晉抱團的時候,魏國沒有照顧趙國的情緒,導致趙國因爲利益分配不均而脫離。

當然,這會兒還好,畢竟那時單憑魏韓兩國,也能擊敗世上其餘的強國,但問題就在於,魏國仗着當時國力的強盛,把中原諸國都得罪了個遍,甚至於後來弄得與趙國反目、與韓國離心的地步,以至於到最後,魏國幾乎是單憑一國之力壓制秦、齊、楚等強國,甚至有時候還要跟燕國、趙國開戰。

一口氣與那麼多國家開戰,不難猜測魏國那時的損失是多麼巨大。

倘若魏國當時不分散力量,瞄準一個國家往死裡打,恐怕秦、齊、楚三個強國,其中之一早就已經被魏國吞併了。

其次,人才外流太過於嚴重。

使秦國的國力發生質變昇華的商君衛鞅,原先乃是魏國國相公叔痤的侍臣。

相傳公叔痤在臨終前對魏惠王魏罃說道:要麼重用衛鞅爲魏相,要麼就殺掉衛鞅。

結果魏惠王一個建議都沒聽取,於是衛鞅在公叔痤死後就跑到了秦國,助秦孝公施行商鞅變法,使秦國隨後成爲中原諸國心頭的噩夢。

赫赫兇名的“大丈夫”張儀,魏國人,學業有成後回到魏國,本想施展抱負,卻苦於沒有門路,只要投奔當時在趙國的師兄蘇秦,結果被他師兄蘇秦激到秦國,搖身一變成爲秦相,僅一人就讓天下諸侯恐懼。

秦國的名將「魏章」,魏國人,因在魏國得不到重用,投奔秦國,與張儀爲友,後張儀爲秦相,魏章爲秦將,一內一外。

隨後,魏章與秦國的另外一位名將樗裡疾一同在「秦楚丹陽、藍田之戰」中擊敗楚國,隨後又與樗裡疾一同轉戰濮上,擊敗了齊國的軍隊,導致齊將田章戰敗,成爲田章畢生唯一的敗績。

吳起,魏文侯時代的魏國名將,一手訓練的魏武卒打遍天下無敵手,然而在魏武侯時期,卻因爲與公叔痤爭奪相位失敗,被迫投奔楚國,最後死在楚國爆發的內亂中。

孫臏,魏國名將龐涓的師兄弟,學成後先投奔魏國,然而魏惠王卻未能看出孫臏的才能,從始至終都不曾關注孫臏,導致孫臏被師兄龐涓迫害後,被齊國使臣田忌救走,隨後,孫臏兩度助田忌擊敗龐涓,一舉斬斷了魏國短暫的興旺,徹底加促了魏國的衰敗。

是的,僅僅只是細數這些位對中原格局產生巨大影響的人,魏國錯失的人才便有衛鞅、張儀、魏章、吳起、孫臏等人,更別說那些名氣相對較小的。

相比較以上兩個原因,像什麼「地處中原四戰之地」,這對於魏國來說只是微不足道的隱患而已。

畢竟魏國在強盛時,秦、齊尚未崛起,它足以吊打其餘中原國家,如果不是魏國四處征戰,分散了力量,使得自身在對外擴張期間元氣大傷,而秦、齊兩國卻趁此機會強勢崛起,魏國又豈會落到今日這種地步?

只能說,魏武侯時期的魏國,仗着自身國力的強盛,豎敵太多,沒有抓住機會。

帶着這般感慨,蒙仲帶着蒙虎、蒙遂一行人進入了魏國的都城大梁,在城內的驛館歇下。

來到城內驛館後,蒙仲便立刻打聽他宋國的使臣李史,畢竟據他惠盎所言,李史目前正在大梁城內的驛館,負責說服魏王與宋國結盟。

在驛館內的魏卒的幫助下,蒙仲很快就找到了宋使李史,也就是當年帶着他前往趙國的那位老使臣。

在瞧見蒙仲後,李史頗感驚訝,畢竟蒙仲當年跟隨他一同前往趙國時才十五歲,看起來頗顯稚嫩,而如今,蒙仲已經十八歲,且他在趙國磨礪了兩年,經歷了趙國的沙丘宮變,隨後返回宋國又經歷了與其義兄田章的戰爭,已逐漸磨礪出一股大將之風,這使得李史再也不敢輕視蒙仲。

相互見禮後,李史笑着對蒙仲說道:“前些日子,老夫收到了惠相的書信,言這幾日便有人送來‘冊封狀’,老夫當時還在想會是何人送來,不曾想竟是蒙小兄弟。……我觀這幾日外邊風雪交加,真是辛苦小兄弟了。”

“李大夫言重了。”蒙仲笑着搖了搖頭。

“小兄弟,不知那份‘冊封狀’……”

“在這裡。”

蒙仲遂從懷中取出一個竹筒,遞給李史。

只見李史接過竹筒,將上面的蓋子打開,從中取出一塊布,雙手將其攤開,只見上面寫着幾行字,正是宋王偃將薛邑贈予田文作爲封邑的正式冊封令,且布上還蓋有宋王偃的印章。

“唔、唔。”

端詳了一陣,李史將那塊布重新疊好放回竹筒,然後將竹筒抵還給蒙仲,口中說道:“前一陣子老夫收到惠相的書信,言欲以薛邑爲誘,使田文助我宋國,事後老夫已去請見了田文,說起了此事,田文頗爲意動,只不過尚未等到大王的這份詔令,因此田文這幾日亦是含糊其辭……待會小兄弟與老夫一同去見田文,呈上此物,我想田文必定會允諾助我宋國一臂之力。”

蒙仲微笑着點了點頭,目光打量着手中的這個竹筒,心中暗暗感慨着義兄惠盎對他的照顧。

不錯,蒙仲之所以一定要在年前趕到魏國,爲此不惜冒着風雪而來,就是爲了及早將這份宋王偃的冊封狀令交給田文,使田文不再阻在宋國與魏國的結盟一事。

至於惠盎爲何要將這份重要的冊封狀令交給蒙仲,無非就是照顧蒙仲罷了——只要蒙仲帶着這份厚禮前去見薛公田文,縱使田文此前與蒙仲有着深仇大恨,這回也得看在這份厚禮的面子上,勉爲其難招待蒙仲。

這豈非就是與田文化解恩怨的一個好的開端?

不得不說,惠盎亦是用心良苦。

“這就去見田文麼?”收回竹筒後,蒙仲問李史道。

聽聞此言,李史看了一眼有些疲倦的蒙仲,猶豫着說道:“老夫以爲,此事愈早愈好,但……”

還沒等李史說完,就見蒙仲笑着說道:“既然如此,請容在下先換身衣裳,隨後再與李大夫去請見田文。”

李史當即點頭:“好、好。”

片刻後,待蒙仲換上一身新的衣物,李史便帶着他,以及蒙遂、樂毅、榮蚠三人,一同前往田文的府邸。

他特意沒有帶上蒙虎,因爲他得知,待田文看到他這個曾經讓其在趙國顏面大損的仇人,保不定會說些難聽的話,介時若蒙虎在旁,或有可能與田文爭鋒相對使氣氛變得糟糕,這不利於如今他宋國想要拉攏田文的目的。

乘坐着馬車,李史、蒙仲一行人不久後便來到了田文的府邸,一座看起來頗具規模的府邸。

見此,蒙遂淡淡說道:“看來這田文,縱使已被齊王所惡,但在魏國還是過得不錯嘛。”

樂毅聞言臉上亦露出淡淡的冷笑之色。

看得出來,蒙遂、樂毅二人對田文的印象都不怎麼樣,顯然還是因爲田文當初在趙國過於咄咄逼人所致。

“阿遂、阿毅。”蒙仲搖了搖頭作爲提醒。

李史這個活了大半輩子的老人,一眼就看出蒙遂、樂毅二人心中對田文的敵意,便開口解釋道:“終歸是出任過齊、秦、魏三國國相的人物,更別說如今的魏王,對田文亦頗爲信任。我宋國想要與魏國結盟,勢必得依靠田文之力。”

顯然,他這話也是在提醒蒙仲幾人:雖然他並不清楚蒙仲幾人與田文有什麼恩怨,但他希望蒙仲等人待會莫要將對田文的敵意表現出來,免得使氣氛變僵,阻礙他與田文的談判。

聽懂了李史的話中深意,蒙仲笑着說道:“李大夫放心,在下等人待會絕不會亂說話就是了。”

『……這幾個小子,果真與田文有什麼恩怨?』

李史深深看了一眼蒙仲,心中暗暗稱奇。

這也難怪,畢竟當初趙國一行,李史在見到趙主父後很快就返回了宋國,而蒙仲等人卻留在了趙主父身邊,因此他並不起初蒙仲與田文的恩怨。

片刻工夫後,待府門處的衛士進府向田文稟報李史等人前來拜訪的消息後,立刻就得到了田文的接見。

當然,出面接見的並非田文本人,而是他身邊的幕僚侍臣,馮諼。

“不知李大夫前來,未曾遠迎,恕罪恕罪。”在一聲爽朗的笑聲中,馮諼邁步走出了府門,笑着向李史拱手行禮。

“先生言重了。”李史趕緊回禮。

忽然,馮諼看到了站在李史身邊的蒙仲,臉上的笑容不禁僵了一下,只見他眯了眯雙目看向蒙仲,臉上帶着幾分莫名的笑意問道:“這位豈非是信衛軍的蒙仲、蒙司馬嘛……別來無恙。”

說着,他朝着蒙仲拱了拱手,讓在旁的李史頗感驚訝。

“馮先生還記得在下?”

蒙仲亦拱手回禮,順着馮諼的話隨口接道。

“哈哈哈。”

馮諼哈哈一笑,旋即看着蒙仲意有所指地說道:“當年趙國一行,令馮某印象最深的,便是蒙司馬你與你麾下的信衛軍了,畢竟那可是用五百名俠士性命換來的……印象吶!”

聽聞此言,蒙仲笑着說道:“那麼,馮先生是否會將在下阻在門外呢?在下此番可是奉王命向薛公送禮而來。”說着,他從懷中取出那隻竹筒,在馮諼面前晃了一下。

馮諼看了一眼那隻竹筒,心中頓時已猜到了幾分,只見他深深看了一眼蒙仲,笑容不變地說道:“蒙司馬說笑了,來者皆是客,在下又豈會將蒙司馬拒之門外?請!”

最後一個“請”字,他竟是面朝着蒙仲等人說的,這讓李史更爲驚詫。

當然,李史可不敢對此有什麼怨言,畢竟蒙仲乃是惠盎的義弟,而惠盎,乃是他宋國如今的國相,他可得罪不起。

他最多就是感覺有點尷尬,畢竟他纔是宋國派來與薛公田文談判的使者。

好在蒙仲會做人,轉身就對李史說道:“李大夫,主人有請,不如我等先進府吧。”

此舉給足了李史面子,李史倍感滿意地點了點頭。

看到這一幕,馮諼微微一笑,也不向李史解釋什麼,帶着李史、蒙仲等人進了府邸。

可能在馮諼看來,李史這人也沒什麼太大的本事,但蒙仲可不同,這名少年可是個狠角色。

馮諼不會忘記,當年在趙國邯鄲的東郊,蒙仲坐在戰車上,冷眼看着其麾下五百名信衛軍,幾乎將與之廝殺的田文身邊五百名俠士趕盡殺絕,若非最後田文親自下場制止了那場賭鬥,可能連那最後幾十名倖存的俠士都會被趕盡殺絕。

不誇張地說,哪怕得罪十個李史,馮諼都不會願意得罪一個蒙仲,哪怕他很清楚,蒙仲作爲宋人,此番其實也是有求而來,畢竟那一日,蒙仲這名少年實在是給他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片刻後,馮諼便帶着李史、蒙仲、樂毅、蒙遂幾人,來到府內田文的書房。

此時,田文正坐在書房內,手中攥着一卷竹簡,彷彿是在觀閱書籍的樣子。

但事實上嘛,他此舉只是故作姿態罷了,因爲他想在李史面前表現出從容不迫的樣子,哪怕他心中其實也迫切希望重新得到薛邑,卻也不想讓人覺得他過於心急,以免被李史左右。

正因爲如此,直到馮諼領着李史等人進屋,哪怕他眼角餘光已經瞥見有人進來,他也沒有擡頭,裝模作樣依舊看着手中的竹冊。

見此,馮諼提醒道:“薛公,李史李大夫到了。”

“哦。”

聽聞此言,田文這才放下握着竹簡的右手,擡起頭來看向李史,旋即,只見他放下書簡,起身走上前幾步相迎道:“李大夫,田某……”

剛說半句話,他忽然瞥見了跟在李史身後的蒙仲幾人,神色頓時一變,一改平日裡溫文爾雅的模樣,凝眉瞪眼,一臉恨意地盯着蒙仲,咬牙切齒地從嘴裡迸出連個字:“蒙——仲!”

見此,蒙仲拱了拱手,淡然說道:“薛公,別來無恙。”

“……果然是你。”

目視着蒙仲半響,田文冷笑着說道:“我聽聞前兩年,你在趙國助公子章起兵叛亂,然而最終事敗,被趙成、李兌等人的大軍圍困在沙丘行宮,我以爲你已死在趙國,不曾想,居然讓你給走脫了……然而你今日居然還敢出現在田某面前?哼!正好叫田某一報當年的仇怨!……來人!”

話音剛落,屋外便涌入幾名衛士,還沒等李史、馮諼反應過來,就見田文指着蒙仲幾人喝道:“殺了他們!”

聽聞此言,那幾名衛士當即抽出利劍砍向蒙仲等人。

『唉!』

暗自搖了搖頭,蒙仲猛地抽出腰間那柄宋王偃所贈的利劍,一劍便斬斷了一柄斬向自己的利劍的劍身,驚地那幾名衛士呆若當場,一臉難以置信。

『……好劍!』

就連蒙仲亦有些驚詫,看了一眼手中的利劍,心下暗暗稱讚,不愧是宋王偃命工匠打造的利劍。

暗贊之餘,他瞥了一眼同樣面露驚色的田文,緩緩將手中的利劍指向田文。

“我勸薛公莫要衝動,若您一時衝動,勢必會有……死傷。”

“……”

看着僅幾步之外的蒙仲,看着他那雙眼眸逐漸變得冰冷,田文面色微變,竟不自覺地後退了半步。

第372章:出兵函谷【二合一】第2章:蒙仲第352章:追擊戰【二合一】第322章:翟章【二合一】第397章:明修暗度第377章:暫退【二合一】第199章:蒙仲與田章(五)【二合一】第209章:約見(二)【二合一】第29章:兄長的信第281章:口頭約定【二合一】第370章:戰前準備【二合一】第21章:“僞”之辯(三)第89章:宮筵(三)第130章:聊談第445章:百年同盟、三國共帥第164章:蒙仲與廉頗(三)【二合一】第225章:摩擦【二合一】第26章:族兵啓程第129章:趙王何說兩句第101章:巡視軍營第189章:雄主的末途【二合一】第197章:蒙仲與田章(三)【二合一】第134章:蒙仲與趙王何(二)第308章:攻勢暫止【二合一】第176章:圍城斷薪【二合一】第437章:九月下旬第16章:出遊(二)第66章:孟子(三)第270章:暫別奔赴【二合一】第120章:回營第44章:宮筵第296章:將帥不合【二合一】第242章:對攻之戰【二合一】第30章:兄長的信(二)第98章:新軍構想第373章:正面強攻【二合一】第353章:爾虞我詐【二合一】第371章:晉鄙【二合一】第120章:回營第99章:新營新制第367章:懷疑【二合一】第312章:破綻【二合一】第337章:先聲奪人【二合一】第238章:轉折點【二合一】第271章:安排諸事【二合一】第47章:抵達滕國第253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二)【二合一】第26章:族兵啓程第359章:出使趙國(二)【二合一】第184章:最後的突圍!【二合一】第439章:五國伐齊(二)第62章:拜訪孟子第287章:方城大概【二合一】第49章:抵達滕國(三)第321章:翟章抵達【二合一】第119章:夜襲(五)第276章:屈原(二)【二合一】第88章:宮筵(二)第225章:摩擦【二合一】第167章:蒙仲與廉頗(五)【二合一】第8章:首日(二)第1章:宋國蒙氏第22章:名家第340章:反擊(二)【二合一】第130章:聊談第327章:白起的“止損”【二合一】第134章:蒙仲與趙王何(二)第221章:再會田文【二合一】第199章:蒙仲與田章(五)【二合一】第396章:定計第300章:秦軍暫退【二合一】第163章:虛虛實實第432章:蒙仲與宋王偃第131章:聊談(二)第315章:赴約【二合一】第306章:火燒方城【二合一】第87章:宮筵第291章:方城初戰第328章:司馬錯與暴鳶的反應第113章:趙軍迫退【上架第三更求首訂】第164章:蒙仲與廉頗(三)【二合一】第153章:沙丘事變【二合一】第154章:沙丘事變(二)【二合一】第287章:方城大概【二合一】第85章:再往邯鄲第368章:約見【二合一】第364章:魏王遫六年【二合一】第18章:第二堂課第417章:邊境摩擦第435章:兄弟相談第138章:六月中旬第239章:轉折點(二)【二合一】第96章:點兵(四)第161章:蒙仲與廉頗【二合一】第400章:咸陽反應第254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三)【二合一】第109章:薛公客卿(二)【上架倒計時兩日】第233章:追殺【二合一】第190章:返回宋國【二合一】
第372章:出兵函谷【二合一】第2章:蒙仲第352章:追擊戰【二合一】第322章:翟章【二合一】第397章:明修暗度第377章:暫退【二合一】第199章:蒙仲與田章(五)【二合一】第209章:約見(二)【二合一】第29章:兄長的信第281章:口頭約定【二合一】第370章:戰前準備【二合一】第21章:“僞”之辯(三)第89章:宮筵(三)第130章:聊談第445章:百年同盟、三國共帥第164章:蒙仲與廉頗(三)【二合一】第225章:摩擦【二合一】第26章:族兵啓程第129章:趙王何說兩句第101章:巡視軍營第189章:雄主的末途【二合一】第197章:蒙仲與田章(三)【二合一】第134章:蒙仲與趙王何(二)第308章:攻勢暫止【二合一】第176章:圍城斷薪【二合一】第437章:九月下旬第16章:出遊(二)第66章:孟子(三)第270章:暫別奔赴【二合一】第120章:回營第44章:宮筵第296章:將帥不合【二合一】第242章:對攻之戰【二合一】第30章:兄長的信(二)第98章:新軍構想第373章:正面強攻【二合一】第353章:爾虞我詐【二合一】第371章:晉鄙【二合一】第120章:回營第99章:新營新制第367章:懷疑【二合一】第312章:破綻【二合一】第337章:先聲奪人【二合一】第238章:轉折點【二合一】第271章:安排諸事【二合一】第47章:抵達滕國第253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二)【二合一】第26章:族兵啓程第359章:出使趙國(二)【二合一】第184章:最後的突圍!【二合一】第439章:五國伐齊(二)第62章:拜訪孟子第287章:方城大概【二合一】第49章:抵達滕國(三)第321章:翟章抵達【二合一】第119章:夜襲(五)第276章:屈原(二)【二合一】第88章:宮筵(二)第225章:摩擦【二合一】第167章:蒙仲與廉頗(五)【二合一】第8章:首日(二)第1章:宋國蒙氏第22章:名家第340章:反擊(二)【二合一】第130章:聊談第327章:白起的“止損”【二合一】第134章:蒙仲與趙王何(二)第221章:再會田文【二合一】第199章:蒙仲與田章(五)【二合一】第396章:定計第300章:秦軍暫退【二合一】第163章:虛虛實實第432章:蒙仲與宋王偃第131章:聊談(二)第315章:赴約【二合一】第306章:火燒方城【二合一】第87章:宮筵第291章:方城初戰第328章:司馬錯與暴鳶的反應第113章:趙軍迫退【上架第三更求首訂】第164章:蒙仲與廉頗(三)【二合一】第153章:沙丘事變【二合一】第154章:沙丘事變(二)【二合一】第287章:方城大概【二合一】第85章:再往邯鄲第368章:約見【二合一】第364章:魏王遫六年【二合一】第18章:第二堂課第417章:邊境摩擦第435章:兄弟相談第138章:六月中旬第239章:轉折點(二)【二合一】第96章:點兵(四)第161章:蒙仲與廉頗【二合一】第400章:咸陽反應第254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三)【二合一】第109章:薛公客卿(二)【上架倒計時兩日】第233章:追殺【二合一】第190章:返回宋國【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