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出遊(二)

看到莊子落入河中即將被水流所沖走,蒙仲嚇地魂飛魄散,哪裡還顧得上其他,連忙飛奔過去,將莊子從水裡拽了上來。

在營救莊子的期間,蒙仲瞧見了他與蒙虎、蒙遂二人所制的那個魚簍網,原來其中還有幾條魚,可現如今漁網內卻空空如也,很顯然,魚簍網內的魚,只有可能是被莊子給放走了——而莊子本身,多半也是爲了放走那幾條魚而不慎掉入河中。

“夫子,您這是在幹什麼?!你可知曉,你差點就……”

蒙仲首次用較爲嚴厲的口吻對莊子說道。

並非他不尊重莊子,而是他真的感到後怕,要知道,方纔若是他手慢一步,說不準已高七旬的莊子,就會被水流沖走。

從內心來說,蒙仲絕對不希望莊子出現什麼意外,否則他勢必會遺憾終身;而從利害角度來講,若是莊子不幸在此遇難,整個宋國乃至整個世俗都有可能因此而指責蒙仲——畢竟莊子是在與他一同出遊時遇到了危險。

到時候雖天下之大,恐怕也沒有蒙仲的立身之地。

莊子沒有在意蒙仲語氣上的嚴厲,因爲他看得出來蒙仲臉上的擔憂——甚至是眼下,蒙仲依舊面色發白,顯然是被這個變故嚇得不輕。

儘管方纔身處險境,儘管此刻渾身溼漉且被秋風吹得有幾分寒意,但莊子的面色卻依舊平靜,只見他用手指指指蒙仲,又指指他自己,旋即豎起兩根手指。

然後,莊子又指了指河灘上的那兩條魚,再次豎起兩根手指。

再然後,他又指了指跟他一同被蒙仲拽上岸來的魚簍網,搖了搖頭。

瞧見莊子這動作,蒙仲愣住了,他能看懂莊子想要表達的含義,即他們只有兩個人,用兩條魚果腹充飢綽綽有餘,不需要魚簍網內其他落網的魚,既然如此,何不將其放歸自然,使其免受魚簍網的束縛?

蒙仲聞言幾番欲言又止,最終他嘆了口氣,無奈地說道:“夫子,即使您想放走那幾條魚,何必親自動手?此事完全可以由小子代勞……”說到這裡,他見莊子面色蒼白、整個人微微有些發抖,便岔開話題說道:“先不說這個,小子先扶您到前邊的林子,點一堆火烤烤溼漉的衣物,眼下九月天氣漸漸開始寒冷,小子擔心夫子因此受寒着涼。”

說着,蒙仲立刻脫下他身上的上衣,披在莊子身上,雖然他年紀小,但由於當代的衣服本來就寬鬆,再加上他們兄弟倆的衣物有些是他們的母親葛氏用其父蒙瞿的舊衣物改的,因此莊子倒也能披在身上。

雖然如此一來,蒙仲身上就只剩下一件貼身的小衣,但他年紀輕,血氣方剛,倒也不覺得有什麼寒意。

而在此期間,莊子見蒙仲立刻主動褪下身上的衣服披在他身上,雖然始終沒有開口,但心中對蒙仲卻是好感倍增。

在得到莊子的允許後,蒙仲扶着前者,一老一小緩緩走向北邊的一處樹林。

到了那樹林,蒙仲找了一處被風地讓莊子坐下歇息,旋即他立刻想辦法點篝火,讓莊子能烤乾溼漉漉的衣物。

由於身邊沒帶着合適的刀斧工具,蒙仲便只能用手掰斷些樹枝,至於點火的道具,當代最方便的即是燧石,是每家每戶、出門在外的必需品之一,蒙仲今日攜帶的竹籃中,就有兩塊燧石,以便不時之需。

否則,蒙仲恐怕就只能鑽木取火了——有這個時間,他還不如直接飛奔回莊子居,讓居內的人一起幫忙營救莊子。

藉助那兩塊燧石,蒙仲很快就點起了篝火,且將篝火燒得很旺,讓仍穿着溼漉漉的莊子能坐近些烤烤火。

然後,他又用樹枝搭了個簡易的架子,對莊子說道:“夫子,您且披着小子的衣物,將您身上的溼衣掛在此物之上,否則溼氣入體,恐傷身體。”

莊子點點頭,遂脫下了外衣,只剩下一件貼身的小衣,裹着蒙仲的衣服坐在篝火旁。

看着這老頭仍抖抖索索的模樣,蒙仲暗自搖了搖頭。

他實在不能理解,爲何莊子要冒着掉入河中的危險,去釋放魚簍網內的那幾條魚呢?

不過就像世俗的共識那樣,莊子的想法嘛,從來就是讓人捉摸不透的,就好比他曾經對請他前往楚國當令尹(楚國國相)的使者說「我寧可到泥潭裡打滾也不會去當楚國的國相」,讓人無法理解。

安頓好莊子後,蒙仲再次回到河灘,可惜這會兒,莊子的柺杖以及柺杖上的葫蘆,早就不知被水流衝到哪裡去了,因此蒙仲只好將竹籃以及那兩條魚帶回了樹林,旋即他將那兩條魚串在兩根樹枝上,旋即將這兩根樹枝倒插在篝火旁的地上,意在借火的溫度將其烤熟。

可能是烤火期間實在沒什麼事可做了,也可能是蒙仲仍因爲方纔的事而心有餘悸,他忍不住對莊子說道:“夫子,日後請務必莫要再做那麼危險的事。”

莊周眨了眨眼睛,捋着髯須瞅着蒙仲,可能是覺得被小輩這樣指責有點尷尬,但最終,他還是小幅度地微微點了點頭——若非蒙仲看得仔細,可能會因此而忽略。

蒙仲很驚訝於莊子居然接受了自己的要求,畢竟在儒家思想盛行的當代,似蒙仲這般對年長者說話,哪怕他是出於好心,亦有可能讓年長者感到不快。

然而莊周卻絲毫沒有不快之色,這讓人不得不信服這位聖賢那異於世俗的胸襟。

對此,蒙仲亦爲之信服,信服之餘,他忍不住問道:“夫子,您方纔爲何要冒險釋放魚簍網內的魚呢?是覺得它們可憐麼?”

見此,莊子深思了一下,見擺在身邊的竹籃裡仍有空無一字的竹簡,還有筆墨,遂彎腰將竹簡拿起攤開在膝蓋上,旋即又取過筆,將筆尖放在嘴裡用唾沫蘸溼,然後在竹簡上寫道:彼物傷德。

“彼物?”蒙仲愣了愣,旋即好奇問道:“夫子指的是那隻魚簍網?”

莊子點點頭,提筆又在竹簡上寫道: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然後,他指了指那兩條正在被烤的魚,又寫道:損其餘,補你我之不足,此合乎天道。但以彼物(魚簍網)獵魚,若魚因困而死,卻未必能補你之不足,若棄之,此消而彼不能長,即非道。

蒙仲皺着眉頭思忖了片刻,這才弄懂了莊子想要表達的意思。

莊子是想告訴他,用魚簍網來捕魚,魚的結局就只有兩個,要麼因爲失去自由而死在網內,要麼則是被他(漁人)捕捉食用,後者符合天道所謂「損有餘而補不足」的說法,通俗地說這條魚的死是有意義的,它使人活命了,它的精氣在人的體內得到了延續;但若是那條魚因爲失去自由而白白死在漁網內,漁人很有可能就直接將死魚給仍了,這樣一來,這條魚的死就沒有任何意義。

魚死了,但漁人卻沒能填飽肚子,仍得繼續捕捉其他的魚,這樣一來,魚的損失與漁人的收穫就不能維持平衡,所以有違天道。

隨後,莊子又用手中的竹簡告訴蒙仲,用魚簍網捕魚,太過於容易,因爲是容易獲得的利益,因此或有可能人人效仿,盲目地捕捉河魚,這很有可能導致一段時間後這裡的魚因此絕跡。

而魚一旦絕跡,則有可能導致最初的漁人也因此餓死,破壞了原本「漁人捕魚爲生」的規律,因此不合天道。

“夫子的意思是……讓小子毀掉那些魚簍網麼?”

蒙仲猶豫地問道,看得出來他對此很捨不得。

見此,莊子便在竹簡上又寫了幾個字:人不爲(wéi)己、天誅地滅。

這意思是說,人若不能約束自己的慾望、提高自己修養,肆意損害天道下的其他物種,那麼日後就定然會遭到天道對人的‘報復’。【PS:這纔是這句話的本意。】

比如說,濫捕魚苗的漁人,最終將無魚可以捕捉;而大肆砍伐林木,或會導致山洪暴發,泥土沙化。

前人種下‘因’,後人得到‘果’,人(人類)不可能一直違背天道的規律而不受懲罰。

而在這方面,蒙仲的感觸更深,他不得不承認,莊子的眼界與思想,確實超越當世絕大多數人。

並且,莊子自身也是這樣‘約束’自己的。

蒙仲聽說過一則軼事,即發生在莊子與他的好友惠子身上。

惠子即惠施,年輕時就趕赴魏國成爲魏國的國相,在擔任魏相期間,惠子返回宋國蒙亳、商丘一帶,當時他的隨從前呼後擁,又有無數宋人爭相前來圍觀,這讓衣錦還鄉的惠子顯得意氣風發。

而那時,曾經因爲一句「莊子或將取代您擔任魏相」的流言,就讓惠子在莊子前往魏國探望他時嚇得魂飛魄散,繼而派兵在整個魏國搜捕莊子的那位莊夫子,他又在做什麼呢?

當時莊子正穿着麻布所制的衣物坐在河邊釣魚。

期間,他先釣到一條大魚,隨後又釣到幾條小一些的魚。

而最後呢,莊子按照自己的胃口,留下一條最適合的魚,將其餘的魚都倒回了河裡,然後揹着魚簍、帶着釣竿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回想起這則軼事,蒙仲立刻回到河邊,將魚簍網收起帶到莊子面前,當着後者的面將其摧毀。

見此,莊子面露一副「孺子可教」般的表情,讚許地點了點頭。

此時此刻,莊子其實仍覺得眼前這個叫做蒙仲的小子心機很重,對於功利也很執着,但莊子亦不否認此子的真誠一面,比如方纔此子營救他時的急切、擔憂,包括將他救上岸後立刻主動脫下衣服給他披上的這份善良。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孩子。

莊子在心底暗自想道。

第182章:圍困沙丘【二合一】第211章:回到蒙邑【二合一】第178章:破城!【二合一】第403章:義渠第383章:糾結【二合一】第245章:大戰前夕【二合一】第369章:出征前夕【二合一】第216章:宴請賓客【二合一】第429章:回國第385章:應對【二合一】第79章:公子趙章第304章:攻城戰【二合一】第398章:秦軍勢危第412章:魏冉之退敵策第25章:王欲興兵伐國(二)第383章:糾結【二合一】第201章:互攻互守【二合一】第106章:燕王職第437章:九月下旬第306章:火燒方城【二合一】第40章:惠盎第278章:暴鳶來訪【二合一】第385章:應對【二合一】第57章:攻城戰(二)第306章:火燒方城【二合一】第235章:故佈疑陣【二合一】第81章:中山樂氏第179章:夜間的說說【二合一】第362章:同時展開的遊說【二合一】第312章:破綻【二合一】第447章:故人第115章:夜襲【上架第五更求首訂】第225章:摩擦【二合一】第85章:再往邯鄲第312章:破綻【二合一】第248章:入夜【二合一】第182章:圍困沙丘【二合一】第241章:升溫【二合一】第392章:戰局驟變【二合一】第267章:回國慶功【二合一】第448章:趙王回都第131章:聊談(二)第454章:新時代!(大結局)第210章:第一次齊宋之戰結束【二合一】第57章:攻城戰(二)第1章:宋國蒙氏第249章:“先手反制”vs“後發反制”【二合一】第396章:定計第101章:巡視軍營第357章:聯趙之策【二合一】第62章:拜訪孟子第300章:秦軍暫退【二合一】第265章:言和停戰【二合一】第46章:宮筵(三)第37章:再次徵兵第43章:宋王偃(二)第393章:移軍門水上游第93章:點兵第278章:暴鳶來訪【二合一】第8章:首日(二)第237章:伊闕山北夜襲之役【二合一】第340章:反擊(二)【二合一】第57章:攻城戰(二)第298章:初戰【二合一】第58章:猛士第450章:諸國紛爭第133章:蒙仲與趙王何第131章:聊談(二)第90章:機會第386章:約見【二合一】第239章:轉折點(二)【二合一】第179章:夜間的說說【二合一】第377章:暫退【二合一】第236章:無形的交鋒【二合一】第338章:初陣【二合一】第51章:人心(二)第357章:聯趙之策【二合一】第30章:兄長的信(二)第226章:訓軍【二合一】第430章:奔赴宋國第53章:墨者與井闌(二)第77章:六月第150章:七月下旬【二合一】第429章:回國第35章:兩年後(二)第402章:大梁反應第333章:不可思議的轉折【二合一】第312章:破綻【二合一】第279章:諸事俱備【二合一】第253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二)【二合一】第178章:破城!【二合一】第313章:十二月【二合一】第188章:同室操戈【二合一】第127章:風起邯鄲第202章:逼陽之戰(二)【二合一】第221章:再會田文【二合一】第186章:追擊!【二合一】第204章:安撫傷兵【二合一】第101章:巡視軍營第206章:孤注一擲(二)【二合一】
第182章:圍困沙丘【二合一】第211章:回到蒙邑【二合一】第178章:破城!【二合一】第403章:義渠第383章:糾結【二合一】第245章:大戰前夕【二合一】第369章:出征前夕【二合一】第216章:宴請賓客【二合一】第429章:回國第385章:應對【二合一】第79章:公子趙章第304章:攻城戰【二合一】第398章:秦軍勢危第412章:魏冉之退敵策第25章:王欲興兵伐國(二)第383章:糾結【二合一】第201章:互攻互守【二合一】第106章:燕王職第437章:九月下旬第306章:火燒方城【二合一】第40章:惠盎第278章:暴鳶來訪【二合一】第385章:應對【二合一】第57章:攻城戰(二)第306章:火燒方城【二合一】第235章:故佈疑陣【二合一】第81章:中山樂氏第179章:夜間的說說【二合一】第362章:同時展開的遊說【二合一】第312章:破綻【二合一】第447章:故人第115章:夜襲【上架第五更求首訂】第225章:摩擦【二合一】第85章:再往邯鄲第312章:破綻【二合一】第248章:入夜【二合一】第182章:圍困沙丘【二合一】第241章:升溫【二合一】第392章:戰局驟變【二合一】第267章:回國慶功【二合一】第448章:趙王回都第131章:聊談(二)第454章:新時代!(大結局)第210章:第一次齊宋之戰結束【二合一】第57章:攻城戰(二)第1章:宋國蒙氏第249章:“先手反制”vs“後發反制”【二合一】第396章:定計第101章:巡視軍營第357章:聯趙之策【二合一】第62章:拜訪孟子第300章:秦軍暫退【二合一】第265章:言和停戰【二合一】第46章:宮筵(三)第37章:再次徵兵第43章:宋王偃(二)第393章:移軍門水上游第93章:點兵第278章:暴鳶來訪【二合一】第8章:首日(二)第237章:伊闕山北夜襲之役【二合一】第340章:反擊(二)【二合一】第57章:攻城戰(二)第298章:初戰【二合一】第58章:猛士第450章:諸國紛爭第133章:蒙仲與趙王何第131章:聊談(二)第90章:機會第386章:約見【二合一】第239章:轉折點(二)【二合一】第179章:夜間的說說【二合一】第377章:暫退【二合一】第236章:無形的交鋒【二合一】第338章:初陣【二合一】第51章:人心(二)第357章:聯趙之策【二合一】第30章:兄長的信(二)第226章:訓軍【二合一】第430章:奔赴宋國第53章:墨者與井闌(二)第77章:六月第150章:七月下旬【二合一】第429章:回國第35章:兩年後(二)第402章:大梁反應第333章:不可思議的轉折【二合一】第312章:破綻【二合一】第279章:諸事俱備【二合一】第253章:應勢而生,魏國騎兵(二)【二合一】第178章:破城!【二合一】第313章:十二月【二合一】第188章:同室操戈【二合一】第127章:風起邯鄲第202章:逼陽之戰(二)【二合一】第221章:再會田文【二合一】第186章:追擊!【二合一】第204章:安撫傷兵【二合一】第101章:巡視軍營第206章:孤注一擲(二)【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