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飛速發展

?也許是因爲在舊時空接受過完善的疫苗注射的緣故,也許是肖天健自身常年習武,並且即便是在當了皇帝之後,也照舊勤練不輟,另外對於女色方面,肖天健也頗爲自制的緣故,肖大皇帝的身體相當不錯,雖然在他執政十多年之後,已經四十多歲了,但是他的身體狀況卻還是相當的不錯——

但是內閣大臣們這些年來,卻一個個的老去,開始換上了一批新的官員,接替了這些最早的內閣大臣,開始主理國務。

盧象升這個首任內閣總理大臣,在擔當了八年的總理大臣之後,也因爲積勞成疾,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在天元十一年的時候,向肖天健遞交了辭呈,辭去了內閣總理大臣的職務,在正式得到了肖大皇帝的批准之後,卸任回鄉榮養。

在這第一批內閣大臣的協助之下,大中朝各種政務開展相當順利,雖然他們也曾經做出過一些錯誤的決定,但是總體上卻功遠大於過,讓大中朝上下呈現出了一片繁榮的景象。

但是既然有政治,那麼就不可能杜絕黨爭,朝野之間,因爲一些政見的不同,也開始逐步的出現結黨情況。

這一點並不出肖天健的所料,因爲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在他看來,堵不如疏,與其禁絕黨爭,倒不如引導這種黨爭公開化,走正當的途徑。

於是乾脆在天元十一年的時候,肖天健以皇帝的名義,正式發放了兩個政黨牌照,一個是以比較激進的新任工部大臣馬嘯天爲首的工黨,他們代表了大中朝新民族資本主義的利益,主張開拓市場,發展經濟,對於肖天健提出的海外殖民政策非常支持,他們多是代表了新資產階級的利益。

另一個則是相對比較保守的一派,被定名爲民黨,他們以新任的吏部大臣爲首,在政見方面力求穩妥一些,更注重大陸方面的事務,對於領土擴張方面並不算太積極。

從本質上來說,肖天健並不喜歡保守派的民黨,但是畢竟他們也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的政見,所以其存在還是有必要的,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一下工黨太過激進。

所以在天元十一年之後,大中朝朝野便開始分成了兩個黨派,但是肖天健也僅僅是隻受了兩個黨派的牌照,並未再多增加其他政黨,他這麼做主要是考慮到,黨派太多最終會鬧得不可開交,有兩個黨派對於大中朝現在來說,已經足矣。

但是肖天健暫時也沒有推行什麼執政黨組閣的方式,而是在內閣之中採取了聯合組閣的辦法,暫時讓兩個黨派相互之間牽制,由他來主持朝政。

兩個黨派可以通過報紙,來宣揚他們的執政理念,今後逐步的引導民間,來決定由誰來主持政務,但是遲早有一天,他還是要推行君主立憲制,這不過是提前爲以後在做打算罷了,而且他的身體狀況相當不錯,肖天健有信心再幹個二十年,故此一些事情只是在做前期的準備。

黨爭的公開化和正規化,也免去了許多之前黨爭的弊病,兩個黨派之間,多了牽制和監督,這更利於今後官員之間的廉潔,雖然剛開始還不成熟,但是潛移默化之下,在肖天健的刻意引導和監督之下,兩黨制今後可以確定,將成爲大中朝的政治制度。

隨着盧象升這一代老臣逐步退下去之後,大中朝的官員系統之中,開始出現了大批新的大中朝培養的官員,比起老一代的官員,這些新的官員們,更具有衝勁,眼光也更加長遠一些。

特別是這些新生代的官員們,他們的眼光已經早已不再侷限於中國大陸這一塊地方了,許多官員在前期宣傳和教育的引導之下,目光開始越來越多的投向了更爲遼闊的世界各地,開始更多的關注這個世界上其他地方。

再加上接連的軍事勝利,使得大中朝的疆土不斷的擴張,階級矛盾也通過這樣的擴張,得到了一定的宣泄,使得國內局勢越來越平穩了下來,雖然因爲中國特有的民族原因,在西南邊陲和西北一帶,小規模的衝突還在不斷的發生,但是這對於軍方來說,卻並不是一件壞事。

軍隊最怕的就是長時間的和平,如果是太長時間的和平的話,對於軍隊的發展是相當不利的,所以肖天健刻意的在處理這方面的事務的時候,並沒有對一些不遵從大中朝廷政令的部族採取趕盡殺絕的辦法。

相反他更多的是採取一些相對柔和的手段,但是同時又在軍事上採取壓制的手段,使得這種小規模的衝突被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然後令軍方不斷的輪換兵馬,一是來保持諸軍的練兵,二是可以從這些小規模的衝突之中檢驗新的戰法。

隨着大中朝刻意對工業發展的引導,大中朝十幾年間機械和冶金業還有各種輕工業的發展,到了天元十幾年的時候,經過這段時間長期的積累之後,大中朝的工業發展開始爆發出了極大的能量。

到了大中朝天元十三年的時候,大中朝總體的鐵產量已經早已突破了中國歷史上所有的朝代的鐵產量,甚至於比起歷史上的巔峰時代的鐵產量,還要翻了很多倍。

除了生熟鐵產量飆升之外,在肖天健的引領之下,一座座在舊時空看來十分簡陋甚至於原始的鍊鋼轉爐開始逐步的投產,雖然肖天健不是學冶煉出身的,但是好歹他多少也瞭解一些有關這方面的知識。

許多科技的發展,其實就是一層窗戶紙,一捅即破,有肖天健這個超時代的作弊器存在,很多事情其實他只需要提出一個大致的思路,然後便可以交給下面的人去摸索,只要保持着對其資金的投入,讓其不斷進行試驗,鍊鋼爐的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

而且這種摸索的過程也不能少,必須要讓這方面的人員,從最基礎進行摸索,然後不斷的加以改進,對於原理不能單單隻做到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而是要徹底的瞭解爲什麼,故此雖然鍊鋼爐很原始,但是對於今後一旦掌握了鍊鋼的原理之後,改進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隨着一座座鍊鋼轉爐的投產,大中朝的工業發展也具備了更加堅實的基礎,除了軍工產品的質量越來越高,各種機械產品也質量越來越好。

大中朝的兵器製造水平在這些前提的保證之下,也在突飛猛進的發展,到了天元十三年的時候,大中朝第一杆燧髮式前裝線膛步槍終於被研製了出來。

而且肖天健在化學工業沒有建立起來之前,暫時無法生產出火帽的情況下,先設計生產出了第一代的米涅步槍,使用米涅彈來取代了舊式的圓形子彈。

這種米涅槍一經被試製出來,便立即引起了軍方的震動,在試槍手爲軍中諸將們展示了這種新式線膛步槍之後,這些軍官們立即便震驚了。

他們紛紛親自試射了這種新式的米涅步槍,立即都開始紛紛呈文,要求爲軍方換裝這種新式燧發線膛槍。

於是在此之後,肖天健親自將這種新式的線膛步槍定名爲了大中十三式步槍,並且下旨開始大批量投入生產,第一批生產型米涅步槍按照肖天健的意思,最先換裝到了海軍之中,隨後便開始從外向內,對大中軍陸師進行逐步的換裝。

考慮到這種新式步槍的殺傷距離和精度問題,肖天健下旨一方面封鎖這種新式步槍的生產工藝擴散,一方面嚴令民間不得仿製線膛槍,以免這東西掌握在一些不法之徒手中,成爲他們對抗中國和大中朝官府的利器。

民間只許生產使用老式的滑膛燧發槍,作爲狩獵和民兵裝備,只有軍方纔可以換裝這種新式的線膛步槍。

另外隨着鋼鐵產量和質量的不斷提升,大中朝的火炮生產也更加厲害了許多,一門門新式的鋼炮開始被生產出來,這種新式的鋼炮已經具備了舊時空後世的火炮一些特徵。

首先這種鋼炮開始被製造成後膛裝填,雖然還是以火門和燧發裝置爲引發裝置,但是已經設計出了炮尾的炮閂,彈藥可以從炮尾部直接裝填入炮膛之中,以炮閂閉合封閉炮尾,最重要的是炮膛之中,因爲各種機械的應用,也被拉制出了膛線,炮彈也改換成了錐形的柱狀尖頭彈,替換了原來的那種圓形炮彈。

雖然這種新式的尖頭彈因爲印信的原因,還不能製造裝填火藥的爆炸彈,但是射程和威力上,卻大幅提高了許多。

軍方試驗了新式的火炮之後,更是歡喜萬分,再一次要求換裝這種新炮。

但是肖天健在親自檢驗了這種新式後裝線膛炮之後,卻有點遺憾,這種炮雖然射程和威力以及精度都提高不少,但是卻對於陸師來說,卻並不十分實用,特別是在榴彈沒有研製成功之前,這種炮只能使用實心炮彈,相反因爲其發射之後,空中飛行的時候穩定性非常好,落地直接便插入到了土層之中,相反卻還不見得比老式的圓形炮彈落地之後彈跳起來殺傷人員的效果更好。

所以他在和諸軍軍官研討之後,決定這種新型的後裝線膛炮,在榴彈沒有研製成功之前,暫時不裝備陸師,陸師繼續使用舊式的前裝滑膛炮,但是今後炮管制造換成鋼製,以此來加強炮管強度,減輕炮身自重。

但是這種新式的後裝線膛炮,對於海軍作爲艦載炮,卻很是實用,特別是用來和敵軍艦船作戰的時候,即便是沒有榴彈,只用實心炮彈,穿甲能力也大幅提高十多倍,精度和射程上更是遠超出就是前裝滑膛炮許多,射速也更快一些。

這玩意兒真真的就是海戰利器,一旦大批裝備海軍的話,西方國家的那些戰船,在這種大炮的轟擊下,只能算是渣,在他們開火距離之外,大中軍的艦炮便可以輕鬆精確命中他們的艦船,並且可以非常輕鬆的將它們擊穿,即便是大中朝的艦船小於敵軍艦船,大中朝的艦船也可以輕鬆的贏得海戰的勝利。

本來肖天健還想設計研製管退火炮,可惜的是這個時代的鋼材質量和機械製造工藝,還達不到要求,即便是用最簡單的彈簧式管退裝置,彈簧也暫時不容易達到要求,所以也暫時只能作罷,繼續使用架退式火炮,但是即便如此,對於火炮的發展來說,大中朝還是遠遠的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使得大中朝的海軍,在今後很長時間裡,在海上都立於了不敗之地。

於是隨着這種後裝線膛炮的定型,海軍開始在艦船上逐步的進行換裝,在這一點上,陸師的軍官們很是有點不滿,但是又沒有辦法!誰讓這種新傢伙,更適合海軍使用,但是對於陸師來說,卻暫時還是一種雞肋。

(今天特別鳴謝面若桃花、一醉人二位朋友的打賞!多謝多謝!)

第127章 膠着酣戰第186章 屁股坐歪第111章 最好的防禦便是進攻第85章 巡視鄉里第13章 單刀赴會2第208章 酣戰第11章 託大第110章 降將第193章 四面開花第98章 入甕第83章 參謀部第184章 賜宴第162章 不幸言中第53章 石橋攻防戰3第208章 西班牙人的擔憂第134章 短期計劃第88章 揮師汝陽第177章 困獸之鬥第115章 暴跳如雷第130章 困獸第88章 揮師汝陽第159章 河西村前哨戰1第194章 令人意外的戰況第219章 終章第227章 大中國第17章 共同的敵人第7章 捨命救主第128章 懸賞第46章 兩強之戰1第207章 奇襲安慶府第12章 火牛衝陣第152章 鑽地鼠第208章 西班牙人的擔憂第1章 烏龍之戰第112章 振撫民心第94章 伊河之屠第33章 忠臣之“死”第50章 忠烈之臣第138章 言而有信第19章 千金馬骨第1章 烏龍之戰第121章 內訌第99章 山海關之役5第123章 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第6章 陰溝翻船第146章 都是被逼的第20章 火力輸出第12章 斷然拒絕第115章 交手第129章 填壕第113章 鄉兵隊第83章 厲兵秣馬第52章 危局第一百八十七八 破洛陽第127章 再度分兵第187章 大裁軍第71章 喜訊連連第21章 服軟告饒第61章 決勝第231章 拍賣第48章 調戲第67章 步騎對陣2第183章 赴京聽封第103章 慶捷第152章 鑽地鼠第138章 試炮第18章 老調重彈第131章 天不作美第204章 首戰第93章 三順王第172章 好事成雙第71章 敲定合作第166章 考量定策第220章 輕取外城第38章 擴大戰果第27章 忠烈之臣第124章 屠殺第186章 多喜臨門第154章 貨幣第143章 曹文耀的異常第36章 跟蹤第76章 受降第196章 闖王求援第141章 戰爭之神的咆哮第52章 臨危不懼第76章 需求、給予第96章 山海關之役2第141章 刺第146章 都是被逼的第217章 皇長子第234章 大閱兵第199章 履約第76章 通州會戰3第155章 崇禎那本難唸的經書第147章 天下譁然第131章 愧對家人第104章 戰爭紅利第15章 巡視第185章 還師豫西第128章 楚王新軍
第127章 膠着酣戰第186章 屁股坐歪第111章 最好的防禦便是進攻第85章 巡視鄉里第13章 單刀赴會2第208章 酣戰第11章 託大第110章 降將第193章 四面開花第98章 入甕第83章 參謀部第184章 賜宴第162章 不幸言中第53章 石橋攻防戰3第208章 西班牙人的擔憂第134章 短期計劃第88章 揮師汝陽第177章 困獸之鬥第115章 暴跳如雷第130章 困獸第88章 揮師汝陽第159章 河西村前哨戰1第194章 令人意外的戰況第219章 終章第227章 大中國第17章 共同的敵人第7章 捨命救主第128章 懸賞第46章 兩強之戰1第207章 奇襲安慶府第12章 火牛衝陣第152章 鑽地鼠第208章 西班牙人的擔憂第1章 烏龍之戰第112章 振撫民心第94章 伊河之屠第33章 忠臣之“死”第50章 忠烈之臣第138章 言而有信第19章 千金馬骨第1章 烏龍之戰第121章 內訌第99章 山海關之役5第123章 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第6章 陰溝翻船第146章 都是被逼的第20章 火力輸出第12章 斷然拒絕第115章 交手第129章 填壕第113章 鄉兵隊第83章 厲兵秣馬第52章 危局第一百八十七八 破洛陽第127章 再度分兵第187章 大裁軍第71章 喜訊連連第21章 服軟告饒第61章 決勝第231章 拍賣第48章 調戲第67章 步騎對陣2第183章 赴京聽封第103章 慶捷第152章 鑽地鼠第138章 試炮第18章 老調重彈第131章 天不作美第204章 首戰第93章 三順王第172章 好事成雙第71章 敲定合作第166章 考量定策第220章 輕取外城第38章 擴大戰果第27章 忠烈之臣第124章 屠殺第186章 多喜臨門第154章 貨幣第143章 曹文耀的異常第36章 跟蹤第76章 受降第196章 闖王求援第141章 戰爭之神的咆哮第52章 臨危不懼第76章 需求、給予第96章 山海關之役2第141章 刺第146章 都是被逼的第217章 皇長子第234章 大閱兵第199章 履約第76章 通州會戰3第155章 崇禎那本難唸的經書第147章 天下譁然第131章 愧對家人第104章 戰爭紅利第15章 巡視第185章 還師豫西第128章 楚王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