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太一宮深斜陽落(三)

轉過身,向偏殿內裡走去,庭院中的聲音漸漸聽不到了。路明也跟了上來,他其實還想再聽着,但韓岡走了,他也自知不便單獨留下。雖然本身從不承認,但他心中實則對進士已然絕望,要不然也不會領着韓岡東逛西遊,就只在太一像磕個頭求個心安。

韓岡走在偏殿中,迎面過來一人。其人修長挺拔,相貌亦是出奇的英俊,風流倜儻,舉世無儔。韓岡近來見過的人中,王厚算得上是英俊了,王君萬比王厚還強上數分,但與此人一比,可都比下去了。那人與韓岡擦肩而過,見韓岡看着他,便微笑着輕輕點頭,又很自然地走了過去。

“真是難得的風流人物!”韓岡讚了一句。

“韓官人亦自不輸他。”路明拍着馬屁。

韓岡搖搖頭,笑道:“自家事自己清楚。”

英俊青年從韓岡進偏殿的小門出去,走上廊道,坐在院中賞梅觀雪飲酒賦詩的幾個士子一下鼓譟起來。

大嗓門當先響起:“蔡元長,你來遲了!”

“在下看到趙正夫你留下的口信,可半點沒耽擱。”

“我說的沒錯吧,元長他最喜遊宴,聽到消息就會來的。”福建口音也跟着說道。

“強抒仲,就你話多。”

“怎麼不見元度?”

“七舍弟在房中讀書,不肯出來。”

“是上次回去吐怕了吧?”

“說真的,你們兩兄弟的脾性差得太多。元度是怕見人,怕赴宴,喝了酒水茶水回去就要吐,而你蔡元長聽着要開宴,就巴巴的趕來。也不看再過幾日便要入貢院了。”

“上官彥衡,這話是也坐在這裡的你說的?!”

韓岡並不知道,與他擦身而過的是千古留名的蔡京,日後的蔡太師。他此時在西太一宮中的偏殿轉着圈,視線在牆壁上流連。不出意料,偏殿中有着跟李廣廟一樣的題詩白壁,用石灰粉刷得雪白,都是讓來此遊玩的騷人墨客留下墨寶所用。不過西太一宮與李廣廟有別的地方,是這幾片牆上不僅墨跡斑斕,詩詞數以千計,將整面牆的下半部都遮了去,還有好幾處被一塊塊青紗給籠罩上,不知是因爲什麼緣故。

路明看見韓岡盯着一幅幅青紗,笑着解釋道:“能被青紗罩上的詩詞,不是出自名家之手,便是由高官顯宦寫下。以青紗籠之,以表尊崇之意。”他環視着殿中的四面牆,突又感嘆起時光的流逝,“比起前次來時,好像被罩起的又多了許多。”

“原來如此!”韓岡點點頭,走上前去,揭開離他最近的一塊青紗。隨即便“咦”了一聲,立定不動。

青紗之後,既非五言七言的絕句律詩,亦非可容傳唱的長短句,而是兩首少見的六言。字如斜風細雨,雖然不合近體,但自有一番神韻藏於其中。

“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月紅酣,三十六陂春水,白首想見江南。”

揚州三十六陂的名氣可大得很,韓岡都聽說過。再看看偏殿外的魚池,池畔枯柳、池中殘荷,若在夏日來此一遊,必有江南風景再現眼前。難怪此詩的作者由此心生感慨。他追憶起江南風景如信手拈來,想必在江南的時間肯定不短。

白樂天有多首《憶江南》,韓岡也是耳熟能詳。他只覺得眼前的這首“白首想見江南”,詞句樸實,別無華飾,但詩情詩感,卻並不遜於白居易的“風景舊曾諳”。作者對江南風情的追憶沉凝在字裡行間。讓他一讀之下,不勝心嚮往之。

“難怪能用青紗罩上,這等水準,無論唐宋都是頂尖的。”

韓岡嘖嘖讚了半天,又吟起旁邊的另一首,同樣的六言絕句,同樣的字體,當時出自同樣的一人,“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東西,今日重來白首,欲尋陳跡都迷。”

吟念之聲在殿中迴響,一股滄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悲涼頓時涌上心頭,韓岡即便再不知詩,但最基本的好壞還能作出評判。詩言情,兩首六言,各二十四字。前一首感慨遠遊離鄉,後一首悲嘆舊日難再。漂泊在外多年的垂老文官的形象,便在心中鮮活起來。

韓岡搖頭感慨,不愧是開封,可比李廣廟裡滿眼的連“到此一遊”都不如的詩詞強得太多了。等到他會秦州,找幾個小工,弄點石灰過去,好好把李廣廟的內壁刷上一遍,那等污眼的東西,還是不要留得好。

“啊!”路明突然叫了起來。

“怎麼了?”心神被叫聲從兩首絕妙好詞中驚出,韓岡轉頭很不高興地問着。

卻看見路明的手指着詩詞最後的題款如篩糠般抖着,神色都如被雷劈過一般。

“臨川王……”韓岡順着過去一看,也差點失聲叫起,但馬上醒覺,聲音又立刻低了下去,“……臨川王安石!”

竟然是王安石的詩作!一國執政的大作,就這麼寫在牆壁上,被一張碧紗帳護着!

韓岡再回頭仔細看着兩首詩的字跡,方纔沒注意,但現在一看,的確是王安石的手筆。王安石性子急,所以字體都是如斜風細雨一般,而畫押簽名,最後的“石”字也是隨手一劃,乍看上去像是個“歹”字。韓岡在王韶那裡看過了幾封王安石的私信,王厚還對王安石簽名畫押的字體說過幾個笑話,他對此印象很深。

自從來到這個時代,一說起王安石,耳中便充斥着變法變法變法,讓他全然忘了,人家可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啊!

韓岡又回過來將兩首詩讀了一遍,兩遍,三遍,讚歎聲便不絕於口。

不愧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一員。唐宋八大家中,韓愈的地位最爲特殊,在文學上,他是古文運動的先驅者。而在儒學上,他是宋學諸多流派的發軔。唐時佛道昌盛,儒學沒落,而韓愈橫空出世,重振儒門,廣大聖教。韓岡在張載門下,同學之間但凡提到韓愈,多以韓子稱之。

而王安石不比韓愈稍差,論文采,但看着兩首詩就夠了,何況還有“春風又綠江南岸”和“唯有暗香來”,論地位,比起終官吏部侍郎的韓愈,王安石此時的地位可要高得多。至於同入八大家之列的三蘇、曾鞏,此時遠遠不如王安石,只是盛有文名,這樣的人,大宋開國一百多年,從來沒少過。也就如今在外任官的歐陽修能跟王安石比一比。

就在牆邊,橫着的幾張桌案上都放着筆墨。這是爲了在宮祠中游逛的騷人墨客興致起來時,能提筆就寫而準備的。王安石的詩作旁,一面牆上週圍盡是與他相和的六言,其中多是次韻,也就是與王安石的兩首詩用着同一個韻腳。韓岡一掃而過,卻沒一個能入眼的。寫詩是真情流露,但和詩就是湊趣了,和詩寫得比原詩好的,真的很少見。

韓岡看着看着,突然有了點惡作劇的心理,他記憶中正有一首可以用一用。自己從來都不擅長詩賦,即便想剽竊,肚裡也尋不到多少貨,而且若是剽竊的詩詞太好,反而會暴露——窮人乍富,任誰都會懷疑錢的來歷——但也有的詩作,雖無華彩,樸實平易,但因爲是有感而發,反而有着打動人心的力量。那樣的詩詞,即便自己寫出來也不會惹人議論。

韓岡走到桌邊,往石硯臺中倒了點水,拈起墨塊慢慢地磨了起來。路明站在旁邊看着。他年輕時也是自負才學,興致起時便提筆寫詩,還自以爲出色,費了大量時間辛辛苦苦地修改編纂起來。只是到了如今,早沒了那等心情。

磨好了,韓岡拿起筆,在硯臺中飽蘸了濃墨,站在白壁前。初次題壁,韓岡的心中卻沒有半點怯意,寫的並不是自己的東西,丟臉也不怕,而且以他要寫的詩句,也不至於會丟臉。擡起筆,運了運氣,他便在雪白的牆上揮毫潑墨起來。

“枯藤老樹昏鴉?”

首句入眼,路明便是一奇,怎麼不是次韻和詩?

韓岡提筆換行,第二句隨手寫就,“小橋流水人家。”

路明輕輕點了點頭,兩句連起來一讀,便有了點味道。

韓岡手筆不停,“古道西風瘦馬……”

三句一出,儘管只是九個詞連綴,可深秋殘冬的蒼涼之感已油然而起,萬物凋零的西北秋冬被刻畫的入木三分。路明靜靜地等着韓岡的最後一句。王安石的“白首想見江南”,前三句說景,最後一句纔是全詩詩眼所在,韓岡雖然不是用的其詩之韻,但詩句的結構卻是一模一樣,最後一句當是提振全詩的關鍵。

韓岡一氣呵成,六個字又出現在牆上,“斷腸人在天涯!”

牆壁上從右到左,豎排着寫了四句。全詩寫畢,韓岡退後一步,提着筆,縱覽全詩。王安石的詩,韻自難相和。但韓岡模仿着同樣的結構,將馬致遠的《天淨沙》刪了一句,如果不看平仄、韻腳,可以算是配合得上。

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七)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九)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三)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三)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微瀾(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三)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一)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七)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下)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四)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四)第四十二章 南北(二)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九)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下)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二)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七)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八)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上)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上)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三)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一)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七)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九)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四)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中)第九十章 塵囂(二十一)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一)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一)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二)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八)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七)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五)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三)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下)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三)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五)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中)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二)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七)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下)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八)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中)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下)第五章 心念親恩思全孝(上)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三)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二)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二)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三)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一)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七)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三十)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八)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第一百七十六章 變遷(三)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三)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第二百六十八章 長風(五)
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七)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九)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三)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三)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微瀾(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三)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一)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七)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下)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四)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四)第四十二章 南北(二)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九)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下)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二)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七)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八)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上)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上)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三)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一)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七)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九)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四)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中)第九十章 塵囂(二十一)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一)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一)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二)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八)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七)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五)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三)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下)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三)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五)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中)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二)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七)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下)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八)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中)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下)第五章 心念親恩思全孝(上)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三)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二)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二)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三)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一)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七)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三十)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八)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第一百七十六章 變遷(三)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三)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第二百六十八章 長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