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九)

夜裡韓岡吃得是山中的野味。

秋天的兔子、麂子都是肥嫩可口,放養的雞鴨也是,但雁門寨裡的廚師水平不行,大概是平時捨不得做菜放鹽的緣故,將鹽看得很重。今天來得都是顯貴,鹽只管往多裡放。

當今之世,鹽價並不便宜,所以這樣的廚子,韓岡着實見過不少,也聽嚴素心說過。這個時代沒有廚師的等級認證考試,也難怪一些講究的大戶人家,出門都是帶着自家的廚師、廚娘。

吃了兩口之後,就連劉舜卿都受不了了,拍了桌子將雁門寨主叫過來。就算他不在乎飯菜,但經略使韓岡就在這裡,把飯菜弄個如此難以入口,也是給他這個代州知州丟人。

“淡就多吃菜,鹹就多吃飯。”韓岡攔着劉舜卿,他並不是很在乎口腹之慾,時間長了雖然不慣,但一頓兩頓吃得差點也沒什麼好在意的,“吃飽了就行。”

歸根到底,還是鹽業的問題。河東食鹽主要來自解州。儘管河東和山西幾乎是一個概念,可後世的山西產鹽,但這個時代的河東偏偏不產鹽。關鍵就在解州,也就是後世的運城。此時的解州,在地理上更近於河中,在區劃上屬於陝西,跟河東的關係,僅僅是解鹽的專賣之地。

“鹽賣得貴,人吃得少,當然就當成了寶,有機會多放鹽的時候,就不會浪費。”韓岡有心改變一下現狀,但困擾大宋君臣多年的鹽政,相關的既得利益者盤根錯節,當年初行鹽鈔法,被刺殺的官員也不是一個兩個,並不是一名經略使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現在能做到的也就放過雁門寨主和寨中的廚子一把,“今天的情況,並不是廚子的問題,爲此苛責就不必了。”

韓岡既然不在意,劉舜卿當然也願意做個大方。他本意也不是想用這樣的罪名處置自己的部下,雁門寨主也算是他的親信,只是想先一步發作,防止韓岡先說了重話,讓自己留情不得。

不過韓岡也吃不下跟醃肉相媲美的燒肉,下面的士兵或許會吃得很開心,但不缺鹽的官員、將領聽了韓岡的話之後,都苦了臉,只有雁門寨主一個人感激涕零。方纔劉舜卿發火時,他臉都白了。

韓岡直接用茶水泡了飯,一向隨身帶的炒青茶葉,用來泡飯倒是正正好。茶泡飯一向吃得省事,口味又不錯,而且還不嫌油膩。當然,也只有炒制的散茶可以這樣用,要不然就是更早的時候,加鹽、加香料的茶水,那種放了龍腦的龍團,可是沒辦法讓人配着飯下肚的。

劉舜卿則是放下碗筷,寧可餓肚子也不吃了,對韓岡笑道:“這荒郊野外,想遇到一個好廚子,就跟三月在開封城中想撞上一個頭上不帶花的一樣難,還望。”

三月帽上簪花,是東京人的習俗——最近似乎又向外傳播開了——無論男女老少,到了這個時節,都少不了在頭上簪一朵花。新科進士少不了戴上一回,天子出遊金明池也照樣不能免俗。而在河東、陝西這樣民風淳樸的地方,就是當作獵奇一般的軼事來談笑。

不過東京城實際的情況,也沒有劉舜卿說得那麼誇張,不帶花的比例少,但以京城人口爲基數,使得總數並不少。韓岡本人也除了中進士的那一次,之後也從不帶花。不過就當笑話聽好了,世間的流言本就頗多,不在乎多這一個。

但有的流言就讓人無法笑出來了。

半夜裡,西陘寨的方向突然有信使叩關意欲夜入寨中。等到韓岡起身,主寨北側的軍營中,已經是一片騷動,遼人來襲的流言隨着信使的馬蹄聲一起傳遍了營中。直到雁門寨主將他的親兵散出去鎮壓營地,才逐漸平息下來。

但也並不是全然是流言,也有一部分的正確成分。韓岡和劉舜卿的面前,趕來稟報緊急軍情的西陘寨小校火燒火燎:“相公、太尉,大約兩千遼騎已經進駐大黃平,寨前的車場溝也看到遼人的遊騎。寨主,命小人來報與相公和太尉。”

所謂相公和太尉,只是民間對高層文官及武將的稱呼,韓岡和劉舜卿都不到那一層。但韓岡並不在意這些,劉舜卿也沒空尷尬。

“車場溝就是西陘東谷吧?”韓岡遽然問道。

“回相公的話,正是西陘東谷。”來報信的小校甚至有幾分驚異,畢竟能一口報出當地的詳細地名,這樣的官員並不多。

韓岡扭頭又對劉舜卿道:“記得當年與遼人論北疆劃界事,當時雙方談判的地點似乎就是在大黃平。”

劉舜卿點頭:“正是……經略博聞強記。”

韓岡笑道:“做了河東經略,只是想盡量多瞭解一點河東。之後瞭解到的的確不少,但不知道的則更多了。”

幾年前割讓代北地的談判就是在雁門關外的,一開始談判地點本來就定在西陘東谷,也就是車場溝,但負責談判的呂大忠認爲那裡是無可爭議的大宋領土,所以堅決不同意——邊界談判的地點應該是兩國的交界處。光是爲了談判大帳的位置設在哪裡,雙方就爭論很久,好不容易纔定了下來,放在大黃平。外交無小事,即便是有着千年的距離,道理依然是相通的。

不過大黃平的地理位置儘管劃界前是位於宋遼兩國的中線,在劃界之後,卻已經屬於遼人,離西陘寨有十餘里。遼軍進駐此地,只是他國中的事,只有遊騎侵入西陘東谷,纔算真正意義上的犯界。

只是遼人一下動用兩千騎兵——就算照慣例在軍情上打個折扣,也有一千。這已經不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數字,要預先做下的籌備可不是張張口就能辦好的。可這麼大的軍事行動,怎麼都沒有細作事先打聽到?韓岡很是有幾分疑心——除非只是來前線打個轉而已。

“相公、太尉!兩千餘名遼騎中,有四百到五百騎是配三馬的精銳。”小校見韓岡和劉舜卿並不在意,急着想跳腳,“他們不是宮帳就是皮室,絕非等閒遼騎可比!”

韓岡略略有些驚訝,這名小校膽子還真大,說話的態度讓人感覺其中少了一份恭敬。

劉舜卿眉頭也皺了起來,“宮分軍也好,皮室軍也好,都是騎兵吧?”

“……是。”

劉舜卿臉一翻,一聲暴喝:“既然是騎兵,秦懷信難道還擔心他們攻城不成?!你爹什麼時候膽子變得那麼小了?!”

原來是西陘寨主的兒子。算是解開了韓岡心頭一個疑問。

不過這樣的恍然,也只是在腦中一劃而過,轉瞬即逝。正經事還是在西陘寨面對的遼騎上。不過就如劉舜卿所說,其實並不需要太擔心。

像雁門寨,主寨在勾注山巔,而南北向下又設了幾道營壘,兩側山壁上,也有箭堡,加上烽燧、望臺,由此組成了一個南北七八里的寨堡防線。西陘寨的情況,與雁門寨類似,並不僅僅是單純的一座寨子,以遼人的攻城水準,想要攻下這樣的險隘,不付出數倍於守軍的代價那是不可能的。

不論是韓岡,還是劉舜卿,都覺得遼人不會蠢到硬碰連綿於河東山中的無盡寨堡。不過劉舜卿考慮的要多一點。

“秦懷信一向武勇。區區一兩千遼騎,絕不至於慌亂不堪。當是其子大驚小怪而已。”劉舜卿看看韓岡的神色,又道,“不過事有萬一,以末將愚見,當是先派上兩個指揮去西陘支援一下爲好。”

韓岡點點頭,下面的戰術問題他並不打算干擾劉舜卿的指揮:“就這麼辦。”

天亮之後,一名遼人的使節被領到了韓岡面前——依然只是訛詐。

還是前幾日,被派到代州城的使節。上一次是以朔州的名義出面,韓岡沒有理會他,不過這一回,則是聲稱帶着北院樞密副使蕭十三口信,韓岡卻不好不見。

成爲了蕭十三的傳信人,信使趾高氣昂。昂着脖子,向着韓岡微微一欠身。彎腰的角度,不仔細看,還覺察不出來。

“好膽!”

“無禮之輩!”

幾名將領齊聲怒喝,韓岡是什麼身份,區區一個信使竟然連應有的禮節都欠奉,這哪裡是平等相對的兩國,分明是上國來藩屬宣示的樣兒。

韓岡擡手攔住正欲發作的劉舜卿和衆將:“大宋乃禮儀之邦,自然重禮。但不能用大宋的標準苛求外國,須知華夏只有一個。”

韓岡話聲一落,頓時鬨堂大笑,在列的將領立刻就挺胸疊肚,開始用眼角瞧人。

信使漲紅了臉,可在傳說頗多的韓岡面前,卻不敢發作。

先帝耶律洪基死在他的發明治下,遼國國中有人歸咎於耶律乙辛,但也有人認爲這就是發明之人韓岡的手段,尤其是韓岡又發明種痘法的消息在遼國傳開之後,持有後一種想法的就越來越多——其中也有耶律乙辛爲了轉嫁罪名,暗中推波助瀾的因素在——使得韓岡在遼人心目中的形象,也變得有幾分神秘和詭異起來。

猶豫再三,信使終於勉勉強強地向韓岡又行了一揖。動作有幾分僵硬,惹來了幾聲嗤笑,讓他的臉色更行紫漲。

當他行過禮,正想要將蕭十三的吩咐一一宣示,好出一口氣,卻見韓岡擡手阻止:“貴國不顧盟約提兵犯境,實乃背信棄義。不論蕭副樞開出什麼樣的條件,無論好賴,都是城下之盟。我都不會答應的,你就不必多費口舌了。”

信使怔住了。哪有這樣的說法?!

韓岡的態度甚至讓他的麾下將領震驚,劉舜卿都沒想到他竟然這般決絕。但轉眼之後,他們卻又熱血沸騰起來,若是聽了蕭十三開出的條件,那般也是憋屈,還是這樣痛快!

韓岡扯了一下嘴角,化作一抹淺笑:“承天太后和聖宗打到澶州城下後還能回去,太師若是領軍入境,還指望能回去嗎?不想讓太師平安北返的不知凡幾。對於太師,我大宋天子其實頗爲期待的,期待他能讓宋遼兩國之間的友誼天長地久。如今太師秉國,兩國卻起了紛爭,那就太讓人傷心了。”

韓岡沉穩的嗓音傳遞在廳中,“請回去告知蕭副樞,大宋與大遼乃是兄弟之邦,這份情誼,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如若不然,非是兩國之福。還望副樞能夠三思……來人,送客!”

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下)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絕遲(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一)第二十一章 克敵破虜展神臂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三)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四)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六)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下)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七)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下)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三)第二百八十章 微瀾(上)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六)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一)第五十二章 南北(十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六)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二)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四)第四章 異世緣從天地成第二百零五章 變故(二)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旅話(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五)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九)第一百四十八章 梳理(十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七)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六)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下)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梳理(四)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一)第二十五章 虛實(五)第七十九章 塵囂(十)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二)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三)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梳理(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五)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梳理(十五)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上)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八)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九)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下)第九十五章 微雨(二)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四)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三)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四)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六)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僞帝(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二)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四)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九)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三百一十章 僞帝(中)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九)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一)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五)第一百六十八章 暗潮(三)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下)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七)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五)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餘恨(下)第三百零三章 不悖(七)第四十二章 南北(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二)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上)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下)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二)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下)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七)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六)第一百八十章 變遷(七)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七)第一十三章 已入蒼梧危堞遠(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六)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上)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上)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一)
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下)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絕遲(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一)第二十一章 克敵破虜展神臂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三)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四)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六)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下)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七)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下)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三)第二百八十章 微瀾(上)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六)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一)第五十二章 南北(十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六)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二)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四)第四章 異世緣從天地成第二百零五章 變故(二)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旅話(下)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五)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九)第一百四十八章 梳理(十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七)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六)第四十一章 誹誹諫垣鳴禁闈(下)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梳理(四)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一)第二十五章 虛實(五)第七十九章 塵囂(十)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二)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三)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梳理(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五)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梳理(十五)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上)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八)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九)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下)第九十五章 微雨(二)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四)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三)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四)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六)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僞帝(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二)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四)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九)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三百一十章 僞帝(中)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九)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一)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五)第一百六十八章 暗潮(三)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下)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七)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五)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餘恨(下)第三百零三章 不悖(七)第四十二章 南北(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二)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上)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下)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二)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下)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七)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六)第一百八十章 變遷(七)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七)第一十三章 已入蒼梧危堞遠(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六)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上)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上)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