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九)

目送韓岡離開崇政殿,趙頊的眉頭始終沒有鬆懈下來。

韓岡會爲種諤火燒火燎地跑來請求入對,並說事關軍國重事,讓趙頊心中也不免生出一絲隱憂。

但韓岡請求收回早前發出的詔書,趙頊卻萬萬不能答應。

他可沒頒下許種諤便宜行事的詔書。種諤這一次違抗軍令,爲爭功搶先出徵,幾壞朝廷大事。此風如何可長?

強令種諤回兵,的確會傷了鄜延路近十萬大軍的士氣,但只要糧餉充足,士氣這玩意兒而還是很好鼓動的。趙頊相信到了靈州城腳下之後,鄜延路的士氣不用耗費脣舌去鼓動,就能自己冒出來。

而默認種諤的行徑,則是會給其他幾路一個極壞的榜樣,到時候人人趕着出兵,卻不管有沒有做好準備,那麼結果只會更差。

兩邊都有壞處,但兩害相權取其輕,趙頊權衡一番後,沒有任何猶豫地便下詔嚴令種諤回師。就是韓岡來勸諫,也無法改變趙頊的想法。

但注視着韓岡步出殿門,趙頊心中隱藏的擔憂卻變得沉重起來。

韓岡畢竟是西北出身,論起對西北軍事的瞭解之深,朝中現在就唯有他一人而已。韓岡如此心急地要爲鄜延路的辯解,趙頊都不能咬定是他錯了。以韓岡之前反對急進的態度,也不能將他今天袒護種諤之事歸結於私人交情。

趙頊頭正疼着,現任御史中丞李定已經在殿外通名了。

依照今天入對的次序,方纔趙頊就該召見李定了,韓岡說是事關軍國重事,才搶前了一步。

李定進來叩拜行禮之後,就呈上了一封摺子:“陛下,這是近兩日臺中審問蘇軾的口供。凡前日所劾種種,其皆已服罪。”

趙頊隨手翻了翻,不用李定詳細解說,只看了供狀,就已經怒氣勃發了。

之前御史臺對他的所有指控,蘇軾竟然全都承認了。諷刺鹽法、諷刺水利工程,諷刺免役法、諷刺便民貸,藏在詩句中的險惡用心,蘇軾在御史臺的審訊中全盤招認。

趙頊不是蠢人,自是明白,犯人對罪名承認得竟然這般爽快,要麼是受刑不過,要麼就是在掩飾更重的罪行。

“可曾用大刑?”他直截了當地問道,雙眼不放過李定臉上的任何變化。

李定低眉順眼,回答則是肯定有力:“蘇軾名高當世,辭能惑衆。爲避人言,臺中不敢用刑。”

好個不敢用刑!趙頊怒意更盛。蘇軾當真名氣大,連彈劾他的御史臺都只敢審問而不敢拷問。

“此案必須深究到底!”因爲方纔跟韓岡的一段對話,趙頊情緒已經很是煩躁,現在則更深一層,“李定你給我好好地審問。審明白蘇軾他到底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又有多少人與他書信往來的,一同訕謗朝政?這些人,都給朕一個不少地審出來!”

天子的語氣中飽含的怒意,能嚇昏膽量小點的朝臣。李定則喜出望外。事先準備好的一肚子勸說趙頊窮究到底的言辭,根本就沒派上用場。

他叩首領旨:“臣遵旨。”

趙頊虎着臉,握起拳頭在御案上捶了一下,他現在完全沒有寬宥蘇軾的想法。

原諒臣子的冒犯,這份德量,趙頊自問也是有的。

當初仁宗皇帝被臣子噴了一臉唾沫星子,又差點被汗臭薰昏過去,回宮後還要抱怨兩句。可他趙頊,過去每次召見吳充,吳充項下贅瘤臭氣熏天,他回宮卻是連抱怨都沒有過。

因爲他知道,吳充等人再怎麼爭,心思終究有一部分是爲了國事,不全然是私心。

但蘇軾不同。在趙頊看來,蘇軾完全是懷着私心在發泄心中的怨氣。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不順眼,誰在臺上,他就看誰不順眼,只有自己最聰明。

其實這樣的人,趙頊也見得多了,一般來說,也只是一笑了之而已,趙頊跟不會放在心上。

可蘇軾偏偏又是名聲極廣。若說韓岡在外界被傳說是藥王弟子,那蘇軾就是貨真價實的文曲星。他的詩詞,人人喜愛,他說出來的話,也自然多有人信服。

這樣的人議論朝政,縱使僅僅是詩詞上做文章,可他帶來的惡劣影響,是普通人說上一萬句都比不了的。

趙頊無法容忍有人詆譭他的心血,尤其是能煽動人心的臣子。看到了供狀,若說他對蘇軾沒有動殺心,那可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趙頊當真想一刀下去,讓所有人都閉上嘴。

他自登基之後,整整用了十二年的時間,才讓大宋一步步地強盛起來。眼下的局面是他一手打造,心血澆灌,就如同親生兒子一般。哪個父親能容忍自己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兒子被人污衊?

說起變法,世人想起的都是王安石。可王安石的去留,只是一句話的事而已,他做不了權臣。

如今已經做到了強兵富國的大宋,的確是王安石主持變法得來的結果。但王安石是在他趙頊的許可和控制下主持變法。趙頊在變法上投注的心血和精力不比任何一名臣子要少,而且他冒得風險可遠比任何人要高……而且是高得多。

他趙頊可是將大宋天下都押上去了。

如果變法失敗了,王安石不過丟官去職而已,連商鞅那般的性命之憂都沒有。可是對於趙頊來說,國事一蹶不振,自己的聲望落入谷底,甚至有帝位不保的風險——爲了推行新法,宗室都被他得罪乾淨了。

變法帶來的好處,是趙頊所掛在心上的成就。所以王安石儘管已經去職,但新法依然還在穩定地運行,無他,只是因爲變法是趙頊的心意。

真宗、仁宗的時候,一聽到邊關急報,沒人會認爲是好消息。不是遼人要趁火打劫,就是党項人又破關殺進國中劫掠。在那些年中,邊疆一旦有軍情,東京城中總會一夕三驚,各種各樣的謠言總會傳得遍地都是。

可如今呢,一夕三驚的是党項人!是契丹人!

大宋官軍已經有實力徹底清除百年之患了。

在這個時候,竟然還有人敢說新法的不是,而且還傳播得極廣,煽動士民之心,這是趙頊完全不能容忍的。

得到了天子的全力支持,欣喜的李定起身退了出去。

趙頊端坐在御案之後,臉上的神色如同極北的冰山,與外面溫暖宜人的春光截然不同。

他不會輕饒了蘇軾。他不會再讓反對和爭論干擾朝堂。

結束了對西夏的戰爭,接下來就該準備對遼人作戰,以圖收復幽燕雲中。但契丹不是西夏可比,即便會有內亂,但也照樣不可輕辱。

對西夏,只要動用陝西和河東的軍隊,再添上幾萬京營禁軍,就已經是綽綽有餘。可攻打遼國,則是舉國之戰,要動員全國上下的所有力量。而在舉國之戰的時候,必須國中內部要安定,不能前面正打着仗,後面卻突然翻了天。

爲了達成自己畢生的心願,趙頊不介意先拿人開刀。

……

韓岡出了崇政殿,便與李定擦肩而過。

在拱手揖讓中,韓岡敏銳地發現御史中丞眉間如有春風拂面。而韓岡不用照鏡子,也知道自己現在是陰沉着一張臉。

好了,這一下身上的責任全都卸掉了,順帶還跟種家緩和了關係。

韓岡竭力不讓自己心頭上的輕鬆情緒在舉止和言辭間泄露出來,但腳步還是比正常時要輕快上少許。

不過對於這一次的戰事,韓岡則是越發的悲觀起來。

十根手指伸出來都是各分長短,此番出陣的六路,也是各路有各路的情況。出兵多有出兵多的麻煩,數以十萬計的大軍,有品級的武官都數百近千,什麼樣的人都有。

有人智,有人愚;有人激進、有人穩重;有人愛用奇兵,有人則喜歡臨堂堂之陣。不同的性格帶出來不同的軍隊。要整合他們,並不是粗暴地截長補短,將出頭的椽子打壓下去就能成功的。

天子和朝臣對戰爭充滿幻想,以爲西夏就是個破房子,一腳就能踢倒。換個時代,多半就回叫囂着三個月內滅亡西夏,投鞭斷流的什麼的了。

韓岡只希望最後的結果不會落到最壞的場面,三十年養精蓄銳的結果不要一朝斷送就好了。

幸好王中正應該清楚這一點,也不會蠢到將所有希望都押在靈州上,河西走廊的涼州肯定不會放過。與其跟高遵裕、種諤他們搶大餅,還不如先將自己碗裡面的肉送進肚子裡去。

一旦官軍控制了河西,收復了銀夏,即便這一次沒能成功地奪佔興靈,西夏國的結局也不過再拖上三五年而已。

韓岡現在另外還是有些擔心遼人。

都說遼國這一次必然內亂,卻讓大宋君臣期盼許久的喜訊卻始終沒有消息,現在只是從迴歸的正旦使身上知道,遼國新任天子在太師兼太傅的陪同下,一如往年地前往鴨子河的春捺鉢,主持延續了百年的頭魚宴。

耶律乙辛的決斷讓人心生敬意。不是每一個權臣都敢帶着皇帝在國中四處巡遊,但耶律乙辛卻做到了。

如果遼國沒有發生內亂的話,那麼耶律乙辛必然不會坐視宋軍滅亡西夏,肯定會出兵。或許會遣兵援助西夏,或者是乾脆出兵河北,以圖圍魏救趙。

幸好郭逵去了河北。

有郭逵坐鎮,韓岡也能放下心來,倒是可以將河北之事放在一邊。

不過話說回來,這都是最壞的情況下才會發生的事。在韓岡看來,耶律乙辛能將自己的位置穩定住已經很了不起了,想要援助西夏,恐怕只能是口才和道義上的幫助而已。

不至於會到那種地步。

韓岡搖搖頭,將無謂的擔憂拋諸腦後,但不知爲何,他的腳步卻有幾分沉重起來。

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七)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梳理(九)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一)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六)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七)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二)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九)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九)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八)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六)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下)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下)第八十三章 塵囂(十四)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下)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三)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八)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三)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六)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旅話(上)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四)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六)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六)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三)第二百三十一章 變故(二十八)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五)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四)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七)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五)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中)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無疆(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七)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上)第五十四章 南北(十四)第六十章 宴火(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六)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長風(十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三)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二)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九)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四)第一十七章 廟堂(八)第一百六十八章 暗潮(三)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四)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七)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三)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三)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撲朔(上)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九)第一百六十四章 京師(六)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中)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下)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六)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議(十三)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議(二十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四)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六)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九)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四)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五)第一十八章 秉燭待旦已忘眠(上)第一百三十章 後顧(下)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七)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一)
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七)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梳理(九)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一)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六)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七)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二)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九)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九)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八)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六)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下)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下)第八十三章 塵囂(十四)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下)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三)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八)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三)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六)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旅話(上)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四)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六)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六)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三)第二百三十一章 變故(二十八)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五)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四)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七)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五)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中)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無疆(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七)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上)第五十四章 南北(十四)第六十章 宴火(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六)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長風(十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三)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二)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九)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四)第一十七章 廟堂(八)第一百六十八章 暗潮(三)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四)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七)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三)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三)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撲朔(上)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九)第一百六十四章 京師(六)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中)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下)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六)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議(十三)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議(二十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四)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六)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九)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四)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五)第一十八章 秉燭待旦已忘眠(上)第一百三十章 後顧(下)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七)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