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一)

九月的京城,離着孟冬十月不遠,但頭頂上的豔陽依然高照。雖然熱力不比夏日,但乾燥尤甚。韓岡入京已經有半個月了,這段時間裡,他別說沒看到一滴雨落下來,甚至沒看到一個陰天。

“又旱起來了!”

在相府的書房中,韓岡與他的岳父和大舅子坐在一起,爲這個乾燥的深秋而苦惱着。

京畿和河北,今年夏天整整幹了兩個月。直到六月下旬之後,方纔有所好轉。而在關西,今年夏天的雨水雖說也少,但還不至於到了滴雨未落的地步。但也不能確定說今年秋冬雨雪還會豐沛,關中的溼氣,也多來自於東面。東部若是繼續幹旱下去,關西的情況也不會好。

“幸好出關後,看起來今年情況不對,就通知了家中多囤糧以防萬一。”韓岡心中想着。

“不知道什麼時候纔會下雨,如果拖到今年冬天,情況就會不妙了。很快就要下種了,再沒降雨,明年不知道會有幾分收成。”韓岡對王安石和王雱說着。

“中書過兩日又要去祈雨了。六月兩次祈雨,倒是下了一些,六月底的時候,還去了東郊登壇謝雨。”王安石道,“七八兩月雨水的情況都不錯,跟往年比起來,也不差太多。”

“這事小婿也知道。”韓岡點頭,“但去年河北蝗災很嚴重,今年四月又鬧過一次,七月時,更是從契丹的南京道那裡來了一片飛蝗,這情況不對啊。”

“……玉昆你知道得怎麼這麼清楚?!”王安石都有些驚訝了,韓岡分明纔到京城沒多久。

韓岡嘆道:“外面都傳遍了,只要在酒樓中一坐下來,不需要多打聽就能知道。”他再嘆一口氣,問着王安石,“河北的常平倉怕是沒有多少了。”

“三年耕,有一年之積;九年耕,方有三年之儲。連續兩年災荒,河北的情況已經很糟了。”王安石心情也變得低落,同樣嘆着氣。不過,很快就振奮起來,“值得慶幸的是,現在還沒見到流民,河北的常平倉,還是支持住了。只要今冬明春雨雪依時,就可以安心下來。”

說是這麼說,精神看起來也很好,但王安石眼中的憂心忡忡,卻是瞞不了人。河北不是新黨的地盤,每一項新法,推行的最爲艱難的便是在河北,尤其是便民貸。

其實這跟民風也有關係。北方的百姓都不喜歡借貸,許多時候,寧可典賣家當,也不會跟人借錢。韓岡的父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只要家中還有產業,寧可賣產業,也不願借下子孫幾輩子都還不下來的高利貸。

而南方民風奢侈,對商業也不像北方有所歧視,金錢往來也是很平常。所以對於借貸便沒有太多的心結。但這樣的性子,多有還不清欠賬而破產的情況出現。

河北便民貸的推行情況,在官吏、民風的相互影響下,在全國是倒着數的。

因爲借貸少,所以河北常平倉不會因爲大部借出出而無力救災的情況。但百姓之所以要借便民貸,本也是爲了救荒之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情況。

而且遇到大災,朝廷也不會逼迫災民還貸。維持國中穩定是統治者的第一目標,只要向上通報,基本上都能得到減免或展期。不會像地方上的富戶,將債務人的妻兒都可以逼着去賣掉還錢。

不過朝廷也不會因此而虧本,這也跟保險差不多。如果遇上大災,對於那個地方的保險公司來說,肯定是賠。但放到全國,總體上還是有賺,便民貸其實也是一般,除非是遇上了全國性的災情,否則從總體上不會虧本。

韓岡搖搖頭,這事想得偏了。

“說得偏了。”王雱也轉開話題,“今天找玉昆你,是想商量一下,玉昆你的差遣。”

“不是軍器監吧?”韓岡反問着。

韓岡抵京後的第一次入宮,天子話裡話外都想將自己安排去軍器監,盼着他能再拿出一件與霹靂砲相仿的兵器。而且以韓岡在治事上的手段,可以幫着整頓各地軍備生產。

但內定的判軍器監呂惠卿不幹,“諸司之中,正官爲朝官,而副職則爲京官或選人。韓岡乃是太常博士,又有貼職在身。若自此爲定製,恐爲不美。”

呂惠卿看似是在說讓韓岡來做副手實在是太委屈了,但實際上是在說,判軍器監這個位置他不會讓出去的——雖然一個字也沒有提到,但一切盡在不言中。

而韓岡那邊,去軍器監,他是願意。但他決不願意爲人打下手。他若是在任上有所發明,功勞算是誰的?讓給別人,韓岡可不幹。若是枕戈待旦的時刻,大局觀還算不錯的韓岡不會講究功勞誰屬。但眼下事情又不急,內憂比外患更讓人頭疼的時候,有必要將自己穩抓在手的功勞送人嗎?

兩邊都不幹,這件事也就黃了。強扭的瓜不甜,想着將韓岡安排去軍器監,那是讓他去做事的,不是讓他去賭氣。

“不是軍器監。”王安石搖着頭,“一旦河北今冬災情不減,必然會有大批流民渡河南下。需要得力之人將他們給堵住,決不能放流民進入東京城之中!”

“要小婿去河北?”韓岡面作難色,“以小婿資序,只夠任通判的。上面若是坐着個知州,可是什麼事都做不了。”

“不是通判……”王雱在旁搖頭,“是知縣!”

韓岡先是一呆,轉而便笑了起來:“是白馬?還是酸棗?”

與聰明人說話就是輕鬆。王安石和王雱對視一眼,臉上也帶起了一點笑意,韓岡腦筋轉得的確是快。

此事當然也不難猜。

若是要自己以通判資序擔任普通的知縣,除非是要翻臉,纔會如此安排。別說他韓岡,就是將新黨中任何一個朝官,放到河北的哪個地方任知縣,誰還會管你什麼流民?幫你辦事,爲朝廷分憂,還得憋屈着來!世上哪有這等道理?更別說權力越大,能做的事也就越多,明擺着就是貶斥。

不過屬於通判資序的知縣職位也是有的。就像後世的直轄市,下面的區縣都算是地市級。大宋的四座京城,下面的縣治由於屬於赤縣或畿縣,能擔任知縣的便都是通判資序。

大宋的縣,也分三六九等。赤、畿、望、緊、上、中、下,按照重要性和戶口多寡依次排下來。其中赤縣只有兩縣,將東京一分爲二的祥符和開封。畿縣就多了,東京開封、西京洛陽、南京應天、北京大名,屬於四座京城的縣治,除祥符、開封外,都是畿縣。

王安石會安排給自己的,當然不會脫出這些地方。

而且說起要想安置河北流民,就必須是在渡口邊。黃河上的大渡口,就那麼十幾處。關中的風陵渡不提了。西京洛陽府有白波【孟津】。東京開封府,則是延津與白馬津,大名府有馬陵渡。再往上或是往下,當然還有,只是就跟風陵渡一樣不搭界,就不用一一列舉。

在這其中,只有大名府的馬陵渡,北面是衛州的延津,以及位於安利軍對岸的白馬津這三處,纔會有河北流民。白波渡由於離得遠了,又直面河東,不可能會有。此外大名府由於是文彥博坐鎮,王安石也不會讓自己去跟他頂牛。一旦鬧起來,就會如汪輔之的例子,將他這個小臣調任他處。

用着最簡單的消去法,韓岡得出結論自然不難。

“是白馬縣。”王安石跟韓岡攤牌。

延津屬於酸棗縣,而白馬津就在白馬縣中。酸棗縣一直都屬於東京,白馬縣則原屬滑州。不過在去年,鄭州和滑州都撤州置縣,歸入了開封府管轄,屬於滑州的白馬縣,當然也成了畿縣。

“也是前日得了玉昆你的提醒,回去後考慮了一番後的結果。”王雱道,“以玉昆你的治才,守在白馬渡邊,才能讓人放心下來。”

“愧不敢當。”韓岡溫文爾雅的笑容很是謙遜,心裡卻是在冷笑。

“根本是在扯淡……”最多三成是王雱說的原因,七成當是怕他在《三經新義》成書前再來搗亂。如今自己正得聖眷,天子時常見招。說不定哪天就封了一個崇政殿說書的經筵官,或是同修起居注什麼的,可以天天進宮面聖。到時候,隨便在天子耳邊吹上幾句風,說不定經義局中又要多生變故。

而王雱看着韓岡的笑容,心知以自己的這個妹婿的才智,當是已經猜到了真正的原因。

韓玉昆就是不肯跟自家父子一條心,總要想着他的格物之說。回京後的兩次面聖,都沒忘了跟天子提及。要不是這樣,自己的父親也不會點頭將他給派出去。以韓岡的才智,以及他的治政水平,讓人難以捨棄,新黨中能比得上他的又有幾人?不是因爲他不肯順服,何必這般浪費人才。

“其實,玉昆你缺乏的就是資歷。只要在白馬知縣的位置上待上一年兩年,做完這一任,回來後,就可去在京諸司中任正職了”王安石安撫着韓岡。

“岳父說得是,小婿明白。”

韓岡點頭受教。對於這項任命,其實很符合他的心意。早一步經過第二任通判這一道關,將基礎夯實,並不是壞事。擁有了知州資序後,不論是在朝中任諸監司的主官,還是外放任職,選擇的餘地都大了許多,而且頭上也沒有礙手礙腳的婆婆了。

就是因爲是兩全之舉,所以纔會給自己這個位置,若是對自己沒有好處,王安石也不會拿出來破壞翁婿之間的感情。

韓岡起身,拱手致禮:“小婿必不負所托。”

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三)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下)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九)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四)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六)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五)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二)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一)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下)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三)第八十五章 塵囂(十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七)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四)第二十六章 虛實(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興波(下)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一)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二)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七)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七)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二)第二百五十章 新議(十六)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九)第一百一十五章 慶雷(中)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梳理(十九)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二)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四)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上)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下)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七)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中)第九十六章 微雨(三)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八)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下)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三)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五)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十)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八)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六)第一百五十八章 阻卜(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七)第六十三章 宴火(五)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一)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五)第七十八章 塵囂(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九)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潮(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七)第九十七章 微雨(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二)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三)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四)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六)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二)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上)第一十五章 廟堂(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四)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議(二十三)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四)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中)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九)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四)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上)
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三)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下)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九)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四)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六)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五)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二)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四)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一)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下)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三)第八十五章 塵囂(十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七)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上)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四)第二十六章 虛實(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興波(下)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一)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二)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七)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七)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二)第二百五十章 新議(十六)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九)第一百一十五章 慶雷(中)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下)第一百四十九章 梳理(十九)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二)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四)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上)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下)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七)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中)第九十六章 微雨(三)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八)第三十九章 苦心難成事(下)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三)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五)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十)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八)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六)第一百五十八章 阻卜(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七)第六十三章 宴火(五)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一)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五)第七十八章 塵囂(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六)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九)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潮(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七)第九十七章 微雨(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二)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三)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四)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六)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二)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上)第一十五章 廟堂(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四)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議(二十三)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四)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中)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九)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四)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