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一)

時近臘月,京城中越來越有節日的氣氛了。

不但,市井街巷中的行人爲了即將到來到年節忙忙碌碌。連朝堂上的氣氛,也是變得跟不斷響着鞭炮聲的元日一般火爆異常。

這段時間,樞密院和御史臺,因爲博州軍庫贓罪一案起了爭執,最後卻將政事堂拖下了水。

一開始是御史臺控訴博州軍庫一案,樞密院定罪不當,應當將此案交由博州本州衙門重審,而處置此案的樞密院詳檢官劉奉世,卻是偏袒着他在此案中有瓜連的親戚,卻讓糾察刑獄司去定案,硬是要坐實博州官吏此前錯用刑律之罪,此罪一定,當然就沒有改審的權力。

爲了這一件事,樞府和烏臺兩邊公文往來一陣後。御史臺首先按捺不住,將戰線拉長,新近上任的權監察御史裡行張商英,爲了展現自己的能力,開始攻擊樞密院中老吏任遠,恣橫私徇等十二事,並彈劾樞密院上下勾連,結黨庇之。

王韶本不想摻和這些爛事,劉奉世、任遠這些官吏徇私枉法的事,他也看在眼裡,都滾蛋對他更有好處。且王韶是因邊功而得入樞府,在京中根基不穩,最安穩的策略就是凡事不出頭,做好手上的這一攤子事,維持住自家在西事上的發言權,慢慢營植自己的勢力。做過幾年樞密副使,再外放幾年邊帥,五十上下的時候,便可回朝登上樞密使的位置了。

只是御史臺不僅僅是揪着任遠之事不放,不知怎麼就有傳言稱,御史臺中有人向天子上書,請求將樞府的事權交給中書。

雖不知其中真僞,但事關密院權柄,就算是傳言也必須做出反應。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樞密院上下這次是同仇敵愾,王韶即使不願,也不得不站到了吳充、蔡挺這一邊。

原本王韶在河湟時,被執掌樞密院的文彥博三番五次的刁難,恨不得讓王安石兼任了樞密使。但現在換做他擔任樞密副使,卻難容東府侵犯西府之權。

因爲這個傳言,西府中的三個正副樞使,從兩天前開始,就一起不赴院中值守,並把大印送到了中書去。

不是要事權嗎?那就交給你好了。

樞府大印,政事堂當然不敢接受。

王安石被將了一軍,說實話,他這也是糊里糊塗地便捱了一刀。樞密院和御史臺的意氣之爭,莫名其妙就變成了東西二府權柄誰屬的交鋒。爲了在天子面前自證清白,無意總攬大權,王安石不得不拋棄了張商英這個剛剛由章惇舉薦上來的御史。

經此一事,王韶和王安石的關係雖不能說是破裂:王韶昨天還連夜還寫了信,今天一大早就遣長子送去了相府,向王安石道歉,並述說自己的苦衷。但實質上,王韶和王安石之間已經有了疏遠的跡象——其實就算沒有此事,王韶和王安石一爲執政,一爲宰相,本來就不便來往得太過密切;加之王韶只求開邊建功,從來都沒有認同新法的想法,分道揚鑣,可以說是不可避免的。

雖說對跟王安石漸漸疏離,早是有着心理準備,可王韶這兩天還是有些不痛快。畢竟今次是被人拿去當了槍使。會跟東府鬧起來,也並不是爲了自己的利益,他的心情當然不可能好。

而且今次之事,很明顯這是有人刻意在轉移視線。將政事堂拉下了水,把一開始的刑案歸屬權的爭奪,變成了兩府之間的政治鬥爭。爲了維護樞密院的威權,御史臺也只能吃上一個啞巴虧了。

朝堂上的政局變幻莫測,也讓剛剛側身朝堂的王韶歎爲觀止。一句流言不但讓吳充脫身出來,而且還反手給了政事堂和御史臺一棍子。要是沒有這一檔子事,因爲包庇胥吏任遠的行爲,吳充應該下臺,而他的親信樞密院詳檢官劉奉世也別想有好果子吃。

不過在這一件事中,也能看出了天子的傾向,以及他跟王安石的關係了。若是放在熙寧二年、三年的時候,王安石儘管連宰相都不是,樞密院若敢這般欺到政事堂的頭上,王安石能當即撂挑子給天子看。但現在,王安石已經不便也不敢這麼做了。

身在京中,王韶也知道王安石的確不易。今次兩府一臺的三方之爭,王安石吃了個暗虧,讓吳充更加穩坐樞密使的位置。而在市易法上,皇城司越來越多的活動跡象,已經表明天子並不再徹底地信任王安石送上來的報告。就在昨日,聽說天子還質問王安石,爲什麼最近京中的水果漲價了,外面的行商都在抱怨,市易務轉賣水果,這般行事是不是太繁細了?

雖然王安石當時已經長篇大論地頂了回去,但王韶聽說此事後,也是想上本與天子說上兩句。

繁細?市易務就是做這個事的,怎麼叫繁細?

天子連有司內部的事務都干涉,才叫做繁細!

什麼叫“元首叢脞”?《尚書》中的這句話,就是不要讓天子不必去管這些瑣碎的細務,只需主持着大方向上的戰略就夠了。而天子注重細務,忽視大略,就會“股肱惰哉!萬事墮哉!”——做臣子的會懈惰,如此萬事都會墮廢。

如今的天子啊,勤勉是不必說的,聰慧也是實實在在,就是什麼事都想抓到手中的這種性子,跟太宗皇帝一脈相承,讓臣子無所適從。

王厚新近轉遷三班院,他今日從衙門回來時,便先去了書房中。請安問好後,又對王韶道:“外面的吃食好像又貴了幾分,一斤林檎果都十八文了,不知道是不是又有人在搗鬼。”

“年前物價貴上一點是很正常的,但不可能再漲了。”王韶雖然不涉家計,可作爲一國執政,對外面情況還是很瞭解,“有汴渠運來的諸色南貨在,明春之前,京城的物價怎麼都不會再漲。”

十月末黃河上東,汴渠隨之封口。但在這之前,依靠均輸法而得到了對汴河南北貨運的控制權,通過汴河運來的貨物大半掌握在市易司手中。靠着這些商貨,足以打壓下京城的物價。

“但到了明春就不行了,庫中存貨清空,而南方的新貨一時間又運不上來,控制着其餘諸路貨源的京城豪商們,必然會一齊動手。”王韶微微冷笑。

只要對京城歷年來的物價波動情況稍做了解,得到這一點結論很容易。王韶相信王安石、呂嘉問他們不會沒有準備,就是不知道他們有什麼後手了。

“其實市易法也不壞。”王厚坐下來跟父親說話,“過去各地進京商貨,全爲各家行會行首們所把持,但凡不肯將貨物賤賣給他們的,在京中連間倉庫都租不到。現在可以賣給市易務,再由市易務轉發下面的商號,真正吃虧的也只是各家行首而已。”

“凡事要看長遠啊……”王韶意味深長地說着,“市易務新創的時候,必然有一番振作,人人勤謹,不敢有絲毫懈怠,凡事必得盡力做得最好。但過了一兩年再看看,什麼千奇百怪的事都能出來。除非能不斷修訂整改,最後形成能維繫數十年的條貫,這樣才能算是大功告成。”

王韶這是經驗之談,“鮮克有終”的事他見得也多了,他看了看兒子,忽而笑道:“二哥你舊年讀書,多少次發狠說要從此用功,但哪次不是一開始用心幾日,後面就放羊去了?”

王厚臉色一變,事情說着說着,怎麼都扯倒了他的頭上,很是尷尬地訕訕笑着,“孩兒不是讀書的料,坐下來也看不進去。要是有大人讀書時的一半耐心,也就去考進士了。”

“那你在武職上好好做吧,只要記得凡事要以一貫之。”王韶叮囑了兒子兩句,又將話題轉到了市易法上,“今次的市易法掀起的風浪太大,還不一定能等到一兩年後。別忘了,站在那些貨殖之徒背後的,都是些什麼人吶……”

王厚默默頷首,他當然知道站在京城豪商們背後的究竟有哪些人?只看隔三岔五就從宮中傳出小道消息,說兩宮哭訴,欲廢市易,而天子堅持不允。後臺究竟是誰,已經很明顯了。只是又有誰能將之解決?

疏不間親,骨肉至親時時刻刻都在耳邊說着,總有擋不住的時候。天子不斷加派皇城司的探子,新任管勾皇城司的藍元震不斷報上去的細碎小事,讓王安石都覺得頭疼。

市易法最後的結果,王韶總之是很難看好的。

父子兩個正相對而談,一陣腳步聲急匆匆到了書房門前。王韶皺起眉,他領軍日久,最是看不慣不穩重的行爲。

敲門聲響了兩下,王厚上去拉開了門。出現門外的一張臉上,喜色難掩。王家這名僕人急急地對書房中的兩名主人道:“相公,二郎,韓官人已經到了,現在就在門外面。”

“什麼?!玉昆到了!?”王厚驚喜地叫了起來。

“本來以爲能更早一點,沒想到還是拖到了快到臘月了。”王韶一連聲地催着王厚,“二哥,你還不快去將玉昆給請進來!”

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二)第二十九章 虛實(九)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二)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下)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一)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七)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七)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九)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上)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四)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二)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下)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四)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中)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八)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三)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五)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一)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九)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梳理(十七)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四)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五)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二)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三)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三)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二)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二)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九)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八)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三)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五)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下)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五)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九)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長風(四)第三百一十七章 反撲(下)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四)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七)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議(十)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八)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悖(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八)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一)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一)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六)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下)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二)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六)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五)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四)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三)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夜火(上)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六)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五)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一)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三)第四章 流水(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九)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二)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二)
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二)第二十九章 虛實(九)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二)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下)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一)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七)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七)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九)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上)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四)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二)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下)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四)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中)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八)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三)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五)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一)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九)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梳理(十七)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四)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五)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二)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三)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三)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二)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二)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九)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八)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三)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五)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下)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五)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九)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長風(四)第三百一十七章 反撲(下)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四)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七)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議(十)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八)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悖(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八)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一)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一)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六)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下)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二)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六)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五)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四)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三)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夜火(上)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六)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五)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一)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三)第四章 流水(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九)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二)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