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驟風(五)

船身擊碎了海潮,在風浪中揚帆前行。

前方的敵艦,已經數到了第十六艘,蘇州港中的遼國水師這一回是傾巢而出,看來是希望趁青州號單獨出擊的時候,撿一個便宜。

但坐鎮青州號上的主帥,楊大都督從先卻平靜地望着前方,彷彿身後跟隨着千軍萬馬一般地充滿自信。

負責指揮的船長付德昌對楊從先的莽撞不以爲然,但既然得到了命令,他也不至於頂撞。

領導一艘海面之上最爲強大的戰艦,在面對稍微多一點的敵人時,消極避戰,絕不在選擇範圍之內。付德昌與楊從先不同的地方,只是在於到底是利用青州號上超長射程的重炮遠距離的單方面吊打,還是憑藉青州號無可匹敵的火力以及超強的防護能力,在極近距離用炮火淹沒對手。

前方正在逃竄的槳帆船,此時速度又提升了上去。雖然這種將槳手們的體力全數壓榨出來的速度絕不會持續太久,不過也足以讓他們回到港口的護衛圈之內。

只是相較於這條小魚,漁人的目標已經轉向了遠方的魚羣。

船上楊從先最大,付德昌得令隨即揚起手,“兩點鐘。”

青州號如斯響應。

五面巨大的方形帆整齊的偏轉了一個角度,後面的舵手用力轉動舵盤。

龐大的船身輕巧地向右方轉了六十度,丟下了之前的敵人,斜向直插遼軍艦隊的前方。

海風橫掃而來,巨大的船帆呼的一聲被獵風鼓起,船身輕搖中,開始向前掠行。

……

耶律洪達的目光,凝聚在千里鏡狹小的視野中。

青州號。

北海艦隊總旗艦,蘇州級戰列艦第三艘,現役一級戰列艦。

不計船艏斜桅,船身全長二十三丈七尺,寬五丈八尺,滿載排水量六萬一千料——

最重要的,還是青州號擁有各型火炮一百一十門,不計火炮口徑,只是數量,就是巡檢級的十倍。

這是有史以來最爲龐大的艦船。其滿載時吃水能超過兩丈,尋常海港根本無法進駐,只能在寥寥幾個軍港間來回穿梭。

巍峨的船影映在眼中,一連串數字,從耶律洪達心裡流過。

這些數字,都是輕易從南面打聽過來,消息確認的時候,北洋水師內部,都聽得一身冷汗,或許這就是宋人沒有遮着掩着的目的。

中軸線上前後五根主桅,此外船艏還有一根斜桅。

五根主桅的高度據估算至少十二三丈以上,掛在桅杆上的船帆的面積,遠遠超過大遼艦隻所能懸掛的船帆的極限。

耶律洪達不知道宋人到底是怎麼把那麼大的船帆吊上桅杆,也不知道爲什麼宋人不擔心如此大的船帆的重量會導致桅杆結構受損。

在南朝最新級的戰列艦巡洋艦出現之前,耶律洪達本來聽說宋人將會放棄了傳承千年的硬帆,而改用無帆骨的軟式帆裝——當然更有說,新型戰艦將會是已經成了傳說的蒸汽鐵甲艦——這樣可以將桅杆造得更高,船帆能夠實現更大的受風面積。

這個在《自然》上鼓吹已久的概念,在幾年前在南朝就已經出現在新造的海船中,在倭國的港口中偶爾都能看得見。

這使得北洋水師內部,都有學習宋人,改裝軟帆的聲浪,不過等到依然裝具硬帆的蘇州號一出,立刻沒了聲息——

——任何與宋人的技術不相符、或是不能剋制對應技術的提議,消失起來,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

就像千里鏡中的青州號一樣,都只能讓人嘆一聲——太快了!

側面受風的青州號,如果保持現在的速度和距離不變,將會是青州號的左舷上的五十門火炮直接瞄準己方最左翼的兩艘巡檢船,最後從北面揚長而去。

要是給青州號輕易吃掉了兩艘戰船,再輕易逃竄,他這個伏波將軍就不要再見人了,更有可能,是不能再見人了。

“圍起來,別讓鹿跑了。”

耶律洪達掩住心中不安,狀似閒然地發號施令。船艏、船艉和桅鬥上,三名旗手開始揮舞着手裡的信號旗。

十六艘戰艦分作三組,先後轉向,撒開一張大網,向主動撲上來的青州號籠罩過去。

……

自青州號開始轉向,用自己的行動,表明了一較高下的決心,明顯地表現出了戰鬥慾望,對面的遼艦也很快就有了相應的對策,沒有退縮,同樣升起所有船帆,更放下了船槳,用最快的速度迎了上來。

在楊從先的千里鏡中,十六艘敵艦分成了三組,其中兩艘將軍級戰列艦和兩艘巡檢級稍稍拖後,而其他兩組皆是巡檢級,繞前堵截的一組有八艘。剩下的一組四艘,則負責抄截後路。

除非青州號立刻就掉頭撤走,否則稍一遲疑,就沒有了安然撤退的機會。

“是耶律洪達出來了?”楊從先毫不意外地問着。

付德昌點頭,“伏波將軍號上有他的將旗。”

“遼國海軍裡面,也就只有他還算得上是一號人物。”

“可惜他遠不如太尉,船也不行。”

海上跑船的漢子,行事風格一向粗糙,馬屁也是如此,楊從先聽得笑了,“船不行倒是沒錯。”

他仰頭看着頭頂上遮蔽了半幅天際的巨帆,發自內心地感嘆:“差太多了。”

十三丈!爲了設計能達到這個高度的硬帆,帆布和支架的材質,製造工藝,結構設計都下了大力氣去改進,升帆降帆都是用專門設計的滑輪組,十來人就能操作一面帆的升降。光是投入的資金就高達上百萬貫。

無論戰艦順風逆風,都能輕易地藉助風勢。

當五面主帆全部升起,再張起船艏帆,龐大如山丘一般的戰艦,能達到讓一干老水手瞠目結舌的速度,輕而易舉就將老式的巡洋艦拋到腦後。

帆索長正大聲地指揮着五根主桅下的操帆組,不停地調節每一面主帆的角度,儘可能地不浪費每一絲風力。

雙方艦船之間的距離飛速縮短,但海上距離看似近實則遠,進入船上火炮最大射程的時間,還有兩刻鐘。

臨敵的預案不知演練過了多少次,付德昌下達命令之後,細節上的指揮,都有各部分的軍官來執行。

儘管是第一次面對大規模的敵軍,但在一干經驗豐富的軍官的彈壓下,水手們還是很好地回憶起了平日的經驗,並沒有顯得過於慌亂。

有了一干得力臂助,臨敵在即,付德昌竟閒了下來。

看着船上有條不紊的預備,楊從先微微地點了點頭,作爲北海艦隊的門面,青州號臨戰時的表現足以讓他滿意。

“有把握嗎?”楊從先問。

聽問,付德昌像是想到了什麼,回身向楊從先行了一禮,“還請太尉進艉樓。”

楊從先眯起眼笑了,卻看不住有絲毫笑意,“……嫌老夫在這裡礙事?”

付德昌看了眼楊從先的背後,一本正經,“這裡位置太低了,不利太尉觀察戰局。”

臨戰之前,甲板上的人員比起方纔追擊敵艦時要多了一倍還多,楊從先本人,加上楊從先的幕僚和隨身親衛總共十二三人,在繁忙的甲板上顯得分外扎眼。

“船上現在你說了算。”

楊從先沒有端起太尉的架子,很平靜地接受了付德昌的託詞,轉身帶着人前往艉樓。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雙方戰艦之間的距離也一點一點消失。

當遼艦開始陸續進入了青州號的射程,付德昌依然沒有下達開火的命令。

“船長!”甲板上,越來越多的水手焦急地望着付德昌。

付德昌悠然道,“不急,這一仗可是長得很。”

海上的風,一向變幻莫測。

如何跟上海風變幻的節奏,最大效率地利用風的助力,就得看帆纜長的指揮。

大宋的水兵,比起遼國水師的操帆技術,至少要高出兩三個檔次。

要不然遼人也不會弄出一個槳帆船出來——槳帆船至少要比同樣規模的帆船多出近一倍的船員,航行距離因此就只能達到帆船一半,因爲槳室的存在,槳帆船更少了一層炮甲板,火力也大打折扣——在一切技術進步都仿效大宋的遼國,這是技戰術水平不夠的情況下,迫不得已的妥協。

近距離的速度和衝刺,青州號的確不如遼艦,但相對的,在持久力上,戰時全部依靠槳手的遼艦就遠遠比不上青州號。

當一艘巡檢艦衝進了青州號一里之內,甲板上火光一閃,隨着炮聲而來,數點黑影出現在兩艦之間的半空中。

“是鏈彈。”副槍炮長嘶聲叫道。

鏈彈呼嘯而來。

半丈長的鎖鏈在半空中抖得筆直,兩端的鐵球呼嘯盤旋。

楊德昌嘖了一下嘴,看起來牙疼得很。

遼人的戰法看來是很明確了。

遼國海軍以槳帆船爲主,即使桅杆倒了,靠划槳照樣在海上走得飛快,只是沒有長力。

但大宋的海軍艦隻,沒有槳和櫓,要是破了船帆,倒了桅杆,就成了海面上的靶子。

不過這一切,打不中就毫無意義。

“飛到了哪裡去了?”艉樓之中,楊從先搖頭嘲笑。

不過一里的距離,遼艦率先射出的鏈彈,竟遠遠地落到了青州號數十丈外的海里。

“平日輕鬆,戰時稀鬆。”付德昌哈哈大笑。

宋遼海軍最大的差距在哪裡?

是錢!

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二)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十)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專橫(下)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一百三十五章 梳理(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四)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三)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三)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二)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上)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七)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六)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一)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上)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二)第一百零四章 微雨(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二)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中)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六)第三百一十四章 權相(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一)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八)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一)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中)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下)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六)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四)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七)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六)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四)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七)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七)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七)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三)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梳理(十八)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五)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變故(十八)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旅話(上)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下)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中)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反擊(中)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三)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七)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八)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四)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一)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七)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九)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六)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變故(十)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四)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五)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五)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八)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八)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三)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二)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七)第二十一章 涉川無咎黃龍鎖(下)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一)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七)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上)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下)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下)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下)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七)
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二)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十)第八章 破釜沉舟自專橫(下)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一百三十五章 梳理(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四)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三)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三)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二)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上)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七)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六)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一)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上)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二)第一百零四章 微雨(十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二)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中)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六)第三百一十四章 權相(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一)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八)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一)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中)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下)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六)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四)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七)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六)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四)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七)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七)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七)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三)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梳理(十八)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五)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變故(十八)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旅話(上)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下)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中)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反擊(中)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三)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七)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八)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四)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一)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七)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九)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六)第三十四章 彩杖飛鞭度春牛(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變故(十)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四)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五)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五)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八)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八)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三)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二)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七)第二十一章 涉川無咎黃龍鎖(下)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一)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七)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上)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下)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下)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下)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