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五章 廟堂(六)

看遊師雄的容色,就知道他這個位置絕不好做。

雖然掌管鐵路總局的權力極大,甚至在中書百司中排名第一——能由一樞密兼任,可見這個衙門的重要性。

中書門下轄下的衙門,卻要樞密院的副二官來兼職,亦可見主官必須身兼文武。

因爲這個位置太重要了,就像人體內的大血管,斷了可就要人命的。

舊日一轉運使,資歷稍長,便可入侍從之列。江淮六路發運使,三門白波發運使,以及後來的荊湖兩路發運使、湖廣四路發運使,這種關係朝廷命脈的漕司衙門的主官,更是非資深侍從官,乃至兩制官不得授。

而鐵路總局對天下運輸的干係,比執掌汴水綱運的江淮六路更重十倍。不僅要主持公私輸送、軍需轉運,同時還要主持營造、維修的工作,偶爾還有調兵平叛的任務。

專業性的職位,選用不合格的官員就職,最好也只能是守成,更大的可能是鬧出一團亂子,浪費億萬公帑事小,弄得兵備也跟着出亂子,那可就事大了。

遼國的鐵路網規模遠不如大宋,但初建時還是鬧出了不小的紕漏,要不是遼國的根基建立在馬背上,大宋這邊,心動的絕不止章惇一人。

如果拿第一任的沈括來作爲標杆,判鐵路總局這一職司,要知軍事,要明營造,要擅政務,要通會計,同時資望還必須足夠高,要夠得到樞密院的副職——畢竟是事關國家命脈的權柄,資望、官位稍低一點就壓制不住。

天下間數萬官員,能符合這些標準的,也不過寥寥數人。

但話說回來,以上諸條其實都不重要。除了本身的官位要達到標準之外,有能無能都不是問題,重要的是看背景、靠山。

沒有靠山,再有能耐也坐不上去。有了靠山,平庸之輩也能身居高位。

就如江淮六路發運使,前後數十人,並不是人人都能如薛向一般,在位置上游刃有餘。要不然,薛向之前的汴河綱運,也不會年年上報兩成的耗羨。

幸好,這個新設立僅僅十載的鐵路總局,還沒有感染上其他衙門那種尸居餘氣、得過且過、雁過拔毛的毛病。

這個新衙門,正是百事具興之時,在看根腳之餘,也會看一看能力和操守。縱使是氣學中人,如果才幹難孚衆望,也難以躋身其中。

所以緊隨沈括之後的遊師雄,儘管他在甘隴協助鐵路總局,主持了興修貫穿河西走廊的甘涼、甘肅、蘭涼各分段的工役,同時又有作爲帥臣的充足經驗,但他還是要代替沈括,在天下各處的鐵路工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幹之後,才能在日後順利地接手鐵路總局。

在眼下,遊師雄依然僅僅是翰林學士兼同判鐵路總局,能夠參加議政會議的資格來自翰林學士,而不是一個需要他跑遍天南海北,一年只有兩個月能在京師的差事。

這樣的辛勞,讓遊師雄的外表,與他實際年齡相差甚遠。

“景叔,多多保重身體纔是。”

李承之長輩一樣地叮囑着遊師雄,額頭的皺紋中都閃現着慈祥的光澤。

“多謝參政,師雄明白。”

遊師雄回答得嚴肅謹慎,不留半點口實與人。

真像沈括。

李承之想。

鐵路總局前後兩任主事者,這經歷、人品、性格都天差地遠,怎麼外在的表現就這麼像?

沈括他好理解,畢竟人品爲世人所論,行事不得不謹慎。

不過在沈括爲了鐵路鞠躬盡瘁之後,已經憑藉多年來的功勳,抵消了過去給人的反覆無常的印象。如果是十年前,沈括還會被說成是“壬人”,到了現在,已經沒什麼人會這麼說了。

所以能接下參知政事一職,從樞密院轉到中書門下這裡。

但遊師雄卻又爲何?

韓岡的師兄,身後有根深葉茂的氣學,手底下有無數同門,軍功顯赫,功績累累,他完全不必像沈括一樣謹小慎微。

遊師雄的性格,按照李承之過去的瞭解,也絕不是眼前這般。或者說,跟這兩年表現出來的性格,並不相似。

這倒有些有意思了。

他到底在提防誰?還是對所有人都提防着?

“還是多注意爲是。你看王壽明,就是太不注意養生了,否則何至於六十多歲就告病?玉昆相公多有倚重他之處,偏偏就病了。”

王居卿老病,前年年底不得不致仕,遊師雄也就是那時候被調回了京師,成爲沈括的副手。

李承之與遊師雄並肩走着,一邊不露痕跡地觀察,一邊說着閒話,“我這邊有個四物湯的方子,還是上一回楊德時楊太醫回京時討來的,不是補血的,是養氣的。只留下黃芪一味,其他都換了。我喝着倒不錯,夜裡能睡得安穩了,白天也就多了精神。想來景叔你喝了當也有用,不過用藥的分量還得斟酌一下,等明兒我把方子找出來,你去厚生司找人添減。”

“多謝參政……”

遊師雄邊聽邊點頭,最後還道了聲謝,感謝李承之的關心和饋贈。只是說話的口吻,還是嚴肅恭敬。

“也別謝我這老頭子,你這位置是重中之重,鐵路總局萬萬不可有失,虎視眈眈的不知多少。莫說四物湯,就是天天龍肝鳳髓,也得給你預備下。”

“鐵路之重,師雄明白。也只望能不負國恩,不負相公所託。”

李承之的關心,拳拳可見,遊師雄也不得不表白一下心跡。

只是從遊師雄的話裡,聽不出多少擔心。

他的確是不用擔心的,因爲他的位置,有兩位宰相聯合作保,就是出了事,不得不交出職司,最後還是會落到自己人的手中。更不用說他也不知道章惇的打算。

韓岡是將銓曹四選中的三個衙門讓給了章惇,纔將鐵路總局化爲自己的自留地。

而且章惇也爭不過韓岡,氣學門人充斥鐵路總局之中,從上到下全都是張門弟子,派了誰來都是被架空的份。

韓岡有謙讓之禮,章惇自不會與盟友平生嫌隙。

章惇、韓岡聯手把持朝政十數載,若不是雙方情誼甚篤,凡事相互協調,早就鬧翻了。好一點是決出勝負,其中一人退出,差的就是兩敗俱傷,讓別人撿了便宜,最差的就是皇帝親政,全都完蛋。

不過這樣的默契,也讓許多人失望得很。

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一)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五)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四)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上)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上)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上)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上)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暗潮(八)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上)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下)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一)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一)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上)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三)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五)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四)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上)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二)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六)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一)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一)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中)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議(二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八)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九)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中)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四)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梳理(八)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七)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並行(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十)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下)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下)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下)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三)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上)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二)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二)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中)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五)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二)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下)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一)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五)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無妄(上)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八)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七)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七)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三)第一十八章 廟堂(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六)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京師(六)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中)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五)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七)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九)
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一)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五)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四)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上)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上)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上)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上)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暗潮(八)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上)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下)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一)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一)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上)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三)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五)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四)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第四十章 雁度長空跡不彰(上)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二)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六)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一)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一)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五)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中)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議(二十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八)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九)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中)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四)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梳理(八)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七)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並行(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十)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下)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下)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下)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三)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上)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二)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二)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中)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五)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二)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下)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一)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五)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無妄(上)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八)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七)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六)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七)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三)第一十八章 廟堂(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六)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京師(六)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中)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五)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七)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