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三)

“還真是慢。”張璪放開了要找的書,看了一下外面的天色,語帶不快,“怎麼現在纔出來?耽擱了多少事。”

正是看着結果出來的時間差不多了,又拿到了閣試題目,三位宰輔結束了堂中議事之後,纔沒有立刻回廳,而是一起坐在這裡等消息。沒想到一拖這麼久。

“畢竟是制科。”韓絳和和氣氣,年紀大了,脾氣也彷彿變好了一般,“考訂試卷合格與否,的確要多議論一下才對。”

用得着嗎?

韓岡暗暗搖頭。

這個又不是進士科禮部試,需要排定考生名次,需要評判立論高下。崇文院的一衆考官,只需要確認考生們解題的對錯與否,書寫上下文有無錯訛,這樣就夠了。

“結果如何?”張璪問着堂後官。

堂後官來的匆匆,有些帶喘。聽到張璪詢問後,也沒先回答,而是向韓岡的方向瞥了一眼,但在對上韓岡的視線後,立刻又避開了。

看見堂後官的模樣,韓岡心中有數了,臉色也微微沉了下來。

“十二人中只有三人通過,李之儀、宋漣和陳瓘。”

三人中,李之儀是韓絳推薦,宋漣爲張璪推薦,陳瓘是元豐二年的榜眼,是在大名的呂惠卿所薦。其中李之儀、陳瓘皆是進士出身,有官職在身,而宋漣是布衣,爲張璪門客。

而韓岡推薦的黃裳,卻沒有名列其中。

“黃裳呢?”張璪立刻追問道。

“黃博士沒有通過。”

韓絳和張璪兩人頓時回望韓岡,不無驚訝。

這一回制科重開,總共十二人應考。不僅僅韓岡推薦了黃裳,韓絳、章惇、張璪,甚至王安石都推薦了人去應考。不過其他人都是走了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和才識兼茂明於體用兩科,只有黃裳是軍謀宏遠材任邊寄科。

在這些人中,有榜眼,有進士前十,有同爲宰輔的門客,但還是以黃裳通過的呼聲最高——只因爲誰都知道軍謀宏遠材任邊寄這一科,可以說是爲黃裳量身定做的。

尤其是通過閣試後的御試,黃裳必定能夠通過。雖名爲御試,卻不可能讓太后出題,只可能是由宰輔們將題目擬定進上。黃裳在他應考的那一科中,第一沒有競爭,第二又有實際工作經驗,其舉主韓岡在朝中守邊制敵經驗最爲豐富,在殿中爲黃裳張目,縱使王安石、章惇齊上陣,也壓不下他。

但黃裳偏偏在閣試上就落空了。而眼前的這兩位,韓絳與張璪所推薦的考生,卻同時通過了閣試。

韓岡自己不想作弊,對他人會投機取巧也有心理準備,只是事到臨頭,兩邊一對比,卻還是發現心裡一陣憋得慌。

面對韓絳、張璪投來的視線,韓岡回以苦笑,“看來黃勉仲當真是沒有那個命。也要恭喜子華相公和邃明兄慧眼識珠。”

“哪裡。黃勉仲的才幹,朝中知者甚多。縱是一時不順,也不會影響未來的仕途。”

這兩位怕是都拿到了泄露出來的考題了。方纔一個個正兒八經地琢磨考題的出處,原來跟自己一樣,都是揣着明白裝糊塗。

方纔張璪說自己看不出那一道送分題的出處,韓岡當時就不信,一方面題目的難度的確稍低,另一方面,也是張璪演技差了一點,不如韓絳的水平高。

除了韓岡推薦的黃裳沒有考中外,章惇所推薦的李和也沒有考中。王安石推薦的孫衝也同樣沒有考中。呂惠卿推薦的陳瓘考中了,韓岡卻不會去懷疑他。

韓岡素知章惇爲人,不私其親。他若是拿到考題,怕也不會給人,便是親兒子也不一定會。

王安石的眼中更是揉不得沙子,孫衝雖是他的門客,能得到他的薦舉,卻不可能從他手中得到泄露的題目。估計三館中的那幾位,也沒人敢拿着考題去奉承王安石。

至於陳瓘,呂惠卿離得太遠,卻沒有可能幫他多少。

終究還是黃裳的那個狀元頭銜讓自己大意了。韓岡想着。

縱然知道來自後世記憶中的狀元頭銜做不得數,但潛意識中,還是將黃裳的水平放在了狀元一級上,認爲他肯定能夠通過考試。換做是對黃裳的才學沒有什麼信心,在別人都有可能作弊的情況下,韓岡也不一定會崖岸自高。做事總不能徹底黑下心去,也難怪自己推薦的人不能考中。

現在看一看,黃裳這位記憶中的狀元,還是比不上真正的榜眼。陳瓘可是貨真價實的進士及第,不過韓岡也沒聽說過他拜在呂惠卿的門下,大概是同爲福建人的緣故。

韓岡輕易地便認了命,這讓韓絳、張璪突然間有些不適應。

他這樣的態度實在太過奇詭,就兩人所知,韓岡從不是簡簡單單就認輸的人。

張璪想了想,問道,“那黃裳的考卷看到了嗎?”緊接着又問,“對錯如何,幾題爲‘通’,幾題爲‘粗’?”

這名堂後官顯然已經有所準備,“試卷下官沒有看到,但下官打聽了一下,黃博士好像是‘通’‘粗’各居其半,僅僅差了一點點。”

這不是差了一點點,六十分及格,考了五十九分叫差了一點點;六題中通四題合格,只對了三題,那可差得多了。

“秘閣那邊應當已經將名單進呈上去了,且去將考卷取來。”

就跟進士科禮部試和殿試一樣,在批閱完之前,外界的力量想幹涉都很難,取出試卷更不用說。但錄取名單進呈天子之後,將試卷拿出來就很容易了。要不然,名列前茅的貢生們的試卷也不會滿天飛,更不會有編訂成冊、由名儒點評過的程文存在了。

沒有太久,十二名參加制舉的士人,他們的考卷都順利地被取來了。

隨手翻開上面的幾頁,一看到黃裳的考卷,張璪的心裡就咯噔一下,“壞了。”

的確是壞了。

在崇文院考官們的評判下,六題中,黃裳的答案是三“通”三“粗”,沒有達到“通”四題的合格標準。

但是除了出自《周官新義》的一題暗數,剩下的五題,黃裳都指明瞭出處,包括方纔韓絳、張璪、韓岡最後討論的《春秋公羊傳註疏》的那一題。

在這其中,黃裳將四題的原文準確引用,只有之前有關唐時宰相的一題,在引用上下文時,黃裳在人名順序上出現了一次錯誤,所以被考官據此判“粗”。

到這裡爲止,還沒有什麼問題。雖然說因爲沒有將《唐書·宰相世系》的姓名按原序列出,的確是苛刻了一點,但也勉強可以說得過去。

可除了《周官新義》和《唐書·宰相世系》這兩題之外,另外一題,黃裳對《墨子·明鬼》中的一節的議論,被考官判粗,那就說不過去了。

這也就是張璪叫苦的原因所在。

正常來說,在閣試中,考生但凡能將題目的出處準確找出,並準確寫出了上下文,之後的“論”,只要不是寫得太差,有犯諱或是白字,一般考官是不會窮究內容的。

畢竟能被推薦參加制科,都是當世有名的才子,至少才學卓異,超出儕輩。並不比名列三館秘閣的考官稍遜。有的考生在儒林中的名氣,甚至遠在考官們之上。考生的論點與考官牴觸,究竟是誰對誰錯,根本都扯不清。難道說那些聞名於世的大儒參加制科,他有什麼獨到的見解,還要得到三館中的官僚認同不成?

放在是直言極諫科,更是皇帝都要頂一頂,與考官不是一個路數,再正常不過。

能將閣試中刁難人的題目,全都找出出處,寫明上下文,已經足以證明考生的能力了。

可這一回,三館秘閣的考官偏偏將黃裳寫對了出處,寫明瞭上下文的一道論判了錯。

在張璪看來,黃裳的這一篇論,除了論點異於新學、偏近氣學之外,並沒有別的問題,也沒有犯諱,文采也算得上不錯,不說有多出色,但以其他人的論述作比較,已經足以通過了。

試卷從張璪、韓絳的手中傳給了韓岡,韓岡看了一下之後,神色立刻就變了。

“韓岡鐵定要鬧事了。”

這是張璪看見韓岡閱卷表情後的第一個念頭。

“玉昆?”他試探着小心問道。

韓絳也是一瞬不瞬地盯着韓岡。

韓岡要是想爲黃裳討公道,必然會拿着通過的三人的試卷作比較,這樣一來,他們兩人也不能置身事外了。

“這最後兩題的出處是在哪裡?”

在韓絳、張璪的盯視中,韓岡忽然擡頭問道。略嫌陰冷的神情,又恢復如常。

“一題出自《春秋公羊傳註疏》,另一題是出自令岳的《周官新義》……玉昆你應該知道吧。”張璪指了指傳到韓岡手中的試卷。

韓岡的確是明知故問,看到前面的幾份考卷,尤其是參考已經通過的三人的考卷,已經能讓他明瞭題目的出處了。

一個出自唐代徐彥的著作,《春秋公羊傳註疏》中的疏。

《春秋》是魯國國史,爲孔子編修,是爲儒家最重要的經典之一;《公羊傳》是流傳下來的《春秋》最早也最重要的三家註釋之一,爲公羊高所著;漢代何休的《春秋公羊解詁》,是公羊傳的注,是註釋的註釋;而徐彥所作的疏,便是註釋的註釋的註釋。出自於此,又加上是前後顛倒、改換句讀的暗數,能靠自己找出出處,難度不低。

另一題則是出自《周官新義》。雖然是今人的著作——也就是王安石所著——但這的確是得到官方認定的經籍註疏之一。不過在張璪看來,這一題雖說是暗數,未免扭曲得太過分了。八個字中,有四個無意義的助詞,這樣鬼才能猜得到。這一題,黃裳沒有做出來,通過的三人中,陳瓘和李之儀也沒有做出來,倒是張璪推薦的宋漣做出來了。

“這六題分別出自經、史與古人、今人的註疏。”韓岡指着試卷對韓絳、張璪說着,平靜的臉上看不出憤怒,“說起來崇文院的幾位的確是煞費苦心。”

韓絳默然不語,張璪點點頭,皆在等待韓岡的下文。

“不過這是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才識兼茂明於體用兩科的考題吧?……軍謀宏遠材任邊寄科的考題在哪裡?”

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五)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議(十七)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一)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下)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下)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三)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八)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下)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八)第二百九十四章 並行(上)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二)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七)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四)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二十三章 虛實(三)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四)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五)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五)第二百七十二章 長風(九)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九)第一百九十章 借款(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梳理(十四)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五)第八十二章 塵囂(十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夜火(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九)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六)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二)第六十三章 宴火(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三)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八)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二)第一百八十章 變遷(七)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二)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第二百四十八章 新議(十四)第七十章 塵囂(一)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下)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三)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五)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二)第一百九十章 借款(四)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上)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五)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七)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議(二十八)第三百二十五章 反擊(中)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中)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五)第一百四十章 梳理(十)第三十八章 驟風(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一)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下)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三)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四)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一)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七)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八)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二)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四)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三)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四)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上)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七)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五)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八)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九)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八)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九)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一)
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五)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議(十七)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下)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一)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下)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下)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三)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八)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下)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八)第二百九十四章 並行(上)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二)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七)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四)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二十三章 虛實(三)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四)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五)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五)第二百七十二章 長風(九)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九)第一百九十章 借款(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梳理(十四)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五)第八十二章 塵囂(十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夜火(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九)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六)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二)第六十三章 宴火(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三)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八)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二)第一百八十章 變遷(七)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二)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第二百四十八章 新議(十四)第七十章 塵囂(一)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下)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三)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五)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二)第一百九十章 借款(四)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上)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五)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七)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議(二十八)第三百二十五章 反擊(中)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中)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五)第一百四十章 梳理(十)第三十八章 驟風(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一)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下)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三)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四)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一)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七)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八)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二)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四)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三)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四)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上)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七)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五)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八)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九)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八)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九)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