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三)

王旁剛剛送走了蔡卞,回來時正看見王安石在嘆着氣。

堂堂國子監的學官,想要出門竟然得靠賄賂守門兵衛,讓他們護送着出來。就這樣,還得換上庶人的服飾,連官服都穿不得。

自己的弟子遭受池魚之殃,但事情的禍由又是這個弟子的兄長,攻擊自己的女婿。

王安石除了嘆氣,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大人。”王旁走進房中。

王安石擡頭問道:“元度回去了?”

“讓李進帶着幾個人去送了他回去。應該沒人敢攔着。”

王安石聞言,點點頭,又搖搖頭。

打着王安石府的招牌,又是王安石身邊的親隨做護衛,有幾個人敢衝撞的?但王安石的親隨也就是今天晚上送一下,明天呢?後天呢?

“要不要去跟開封府說一下。”王旁見老父心情沉重,關心地說着。

“開封府那邊不糊塗,不會拖延太久。蔡京那邊都是官宦人家,一天兩天忍忍了,時間一長沒人還能忍得住。一旦他們聯名上奏,哪邊都難看。”

“不過就是沒人圍着,元度的日子也不會好過。”王旁說着,“方纔姑父過來,不是說城裡已經有十幾家行會的行首都已經傳話下去,不許賣一針一線給蔡家。”

“嗯。”想起方纔妹夫沈季長過來說的話,王安石更是隻能嘆氣了。

東京城中。行會三百六,大者七十二。其實都是虛數。但諸多行會控制了京城的商貿,那是確鑿無疑的。就是建立之初,打算通過控制各色貨物發賣,來平抑京城物價的市易務,現在也逐漸將除了糧食之外其他商品,轉回給行會管理,自家只管收賬,一切一如舊日,只是多了官府上來多剝一層皮——這就是官僚階層的特點,麻煩又少錢的事,從來都是往外推。

本朝待官員最厚。蔡京的地位也不低了。朝廷發俸祿,有錢有實物。糧食不會缺、布匹不會少,鹽和茶也會有,還有夏天的冰,冬天的炭,蔡京一級的朝官,只要家中人口不多,足夠平常日用了。

但其他呢,油糖醬醋官府哪裡會管?平常女人家的胭脂水粉金銀首飾更不會發。還有各色生鮮的肉菜,朝廷可不會連這些都給包下來。各色各樣的日用品,都要用錢去買。可行會現在一句話就給說死了,一針一線都不許賣!

這是犯了衆怒了,以至於身陷困境,日子難過了。

蔡京的遭遇,卻是證明了他所言正是事實,韓岡的確是深得人心。可是在這當口,誰還敢拿着這話攻擊韓岡?

以蔡家現在的情況,就是蔡卞搬出去分開過,也照樣會被人認出,只有到了外面纔會好一點。

“玉昆實在是有些過頭了,不過是一個殿中侍御史而已。”

王旁多多少少能猜到一點韓岡這麼做的原因,但他還是無法理解。只要韓岡能穩穩地守住相位,將蔡京一輩子踩死在外面都不是不可能。

“他是捨不得他的氣學。”

王安石嘆着,如果僅僅是做官,何苦在意滿身謗言?就是太在乎氣學,容不得有人干擾。就像當年的自己,將老朋友全都得罪光了,三十年聲名都毀於一旦,拼成那樣到底爲了什麼?還不是爲了一生的功業!

有了蔡京起頭,之後攻擊氣學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如果韓岡沒有像如今一般,將蔡京徹底踩下去,以後氣學就別想發展了。

在如今諸多學派中,氣學與現實聯繫的最爲緊密。甚至其根本要義,就是觀察世間萬物,從中尋找到天地至理。

所以這就不可能不牽扯到動搖皇權的問題。天文、歷算,氣學都有涉及,很多地方都是朝廷嚴禁私人去研究的。越是研究得透徹,對朝廷禁令觸犯得就越深入,罪行也就越重。

王安石早已明白,從根本上,格物之說研究到最後,必然會將天子從絕地天通的位置上給趕下來。

其實作爲大儒,王安石本身對天子的神聖性也是持有否定的態度。

陳勝吳廣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魏、晉交代,接連內禪,讓歷代漢皇試圖用讖緯給天子增彩的用心,完全失去了作用。南北朝時,多少天子難有善終。唐代到了後來,閹人廢立皇帝,視天子如門生。五代時,更有人喊出了“天子,兵強馬壯者爲之”。

只要熟讀史書,有哪個士人會相信坐在御座上的那一位,當真會是上天的兒子?只要是日常能夠接近皇帝的大臣,有幾個會相信天子的神聖不可侵犯?

莫說是文人,就是下面的小兵離皇帝近了,都不會覺得他有多神聖。否則守衛宮掖的親從官怎麼會去信仰彌勒教,以至於慶曆年間發生了的宿衛之變?

要知道,能成爲親從官,無一不是三代身家清白,被一道道嚴格的審查檢驗過。有很多都是從開國初年就是禁軍甚至班直成員,父子相承,一直延續至今。這樣的人都能爲了虛無縹緲的彌勒佛,去殺更加神聖的天子。可見與皇帝走得近了,只會將他視爲凡人。

但這些話不能明說出來。

可氣學到現在爲止的研究,卻分明是在剝奪天子身上的光環。從宣夜說,到大地球形,再到五星繞日,還有如今還沒有公佈,但王安石已經聽說的宇宙論,依照觀測到的實際情況,來重新解釋了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分離了天文和氣象,並與過往的一切讖緯之說,徹底割離。

從儒者的角度來講,沒有比這樣的學說更爲符合正統的儒學了——敬鬼神而遠之,不語怪力亂神——讖緯圖說,原本就不是儒家的東西。

可是皇帝的神聖性,幾千年來,已經於讖緯不可能再分開,即便皇帝本人都有着清醒的認識,但依然是不可宣之於口的秘密。

既然氣學是在懸崖邊一步步上行,韓岡就必須要杜絕任何會造成危險的人和事,不憚以最暴烈的手段進行排出,以警告後人,不要重蹈蔡京覆轍。

這樣的堅持,他能夠延續幾年?王安石不能不擔心。

韓岡完完全全是玩火,一不小心就會將自己和氣學一併給燒掉。

……

王安石能看透的危險,韓岡當然更有自知之明。

他正在籌劃着如何加快推進氣學的發展腳步,讓其變得無可替代。

這是當務之急。留給他的,最多也只剩十餘年的時間。

近來的一段時間,他一直都有留意小皇帝的一舉一動。現在幾乎可以確定,趙煦對自己有很深的敵視情緒,趙頊當初在禪位之前留下的一句話,讓自己在趙煦心裡就變成了奸臣。

小孩子的恨意沒什麼大不了的,但這樣的情緒,會影響到他對氣學的看法,在學習上也會有所偏向。這是韓岡不太喜歡看到的。不過韓岡還是有信心將他對氣學的觀點給扭轉過來——這世上,沒有比苦讀經書更枯燥的事了。

至於他對自己的看法,那就放一邊。沒有一個皇帝會喜歡人望太高的臣子,等趙煦能夠親政之後,不論他現在對自己是什麼看法,最後都會變成一樣的態度——警惕並且敵視。

韓岡無意去賭趙煦的壽數,不論他能活到幾歲,預備的方案必須往最壞處做準備。

具體的方案,其實已經在施行中,現階段韓岡所有的計劃,深層的目標都是在推動氣學與社會更加緊密地聯繫起來。

蔡京一案後,朝堂上迎來了久違的平靜。

蔡京每日早起參加常朝,圍在他家門外的人羣也逐漸散去,只是他家裡的人出去採買,價格總是要貴上好幾甚至十幾倍,而直接拒絕他家上門的商戶則更多。沒什麼人同情他,倒是嘲笑的居多數。此外蔡卞也申請出外,在王安石的干預下,很快就外放淮南東路的海州沐陽縣擔任知縣。

一下跳進了御史臺,吳衍沒有登門造訪。成爲臺官之後,與重臣之間的往來就必須時刻加以注意,他可沒有蔡京一邊做着御史,一邊遊走高門的膽子。但他還是讓人送了信過來,向韓岡表示感謝。

半月之後,第一批青銅質地、製作得也更爲精美的當五大錢出爐;黃銅當十錢的母範打造成型,所需的原材料的進貨渠道也確定了下來;鑄鐘匠們正在依照韓岡的意見去修改火炮的模範;而火藥的改進配方現在卻還沒有一個眉目,但爆炸威力實驗也在順利地進行中。

進展有快有慢,但始終沒有停頓,韓岡對此已經很滿意了。

也就在這半個月中,蔡確如願以償地將御史臺上上下下清洗了一遍,烏臺、諫院中的臺諫官,十數日間十去七八,御史中丞李清臣爲此上表請郡。當天,太上皇后發出詔令,曾經引罪出外的前任御史中丞李定官復原職,重回御史臺。

呂惠卿接受了去河北的任命,很快便要入京詣闕。此外,蘇軾也被招回來了,即將就任中書舍人,這好像就是章惇和蔡確的交換條件之一。

還有高麗,遼國據說已經打到了最南端,侵佔了其全境。耶律乙辛派出的國使已經越過邊境,不日抵達京師。

將《自然》的第四期審定完畢,確定了付梓的稿樣,韓岡將稿件小心地收進了木盒之中。

坐上晃悠悠的搖椅,休息下來,心裡回想着最近的人事,感覺着這京城好像又要熱鬧一些了。

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七)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八)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九)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四)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五)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三)第二十五章 虛實(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九)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七)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上)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六)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五)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二)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二)第九十三章 塵囂(二十四)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八)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中)第五十章 南北(十)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下)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八)第四十八章 南北(八)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八)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七)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議(二十一)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一)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二)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四)第三百零二章 不悖(六)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下)第一百六十章 京師(二)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四)第二十四章 虛實(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一)第一百九十章 借款(四)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上)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下)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八)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一)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四)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一)第八十一章 塵囂(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六)第二百二十一章 變故(十八)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二)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五)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五)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四)第四十八章 南北(八)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一)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四)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上)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京師(一)第一十八章 廟堂(九)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六十四章 宴火(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八)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九)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三十)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變故(二十六)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下)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一)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五)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三)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三)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一)第一十六章 廟堂(七)
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七)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八)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九)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四)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五)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三)第二十五章 虛實(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九)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七)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上)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六)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五)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二)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二)第九十三章 塵囂(二十四)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八)第三十六章 不意吳越竟同舟(中)第五十章 南北(十)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下)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八)第四十八章 南北(八)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八)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七)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議(二十一)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一)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二)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四)第三百零二章 不悖(六)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下)第一百六十章 京師(二)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四)第二十四章 虛實(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京師(四)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一)第一百九十章 借款(四)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上)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下)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八)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一)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下)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四)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一)第八十一章 塵囂(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六)第二百二十一章 變故(十八)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二)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五)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五)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四)第四十八章 南北(八)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一)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四)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上)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京師(一)第一十八章 廟堂(九)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六十四章 宴火(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八)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九)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三十)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變故(二十六)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下)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一)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五)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三)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三)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一)第一十六章 廟堂(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