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七)

“臣不敢居功。”

韓岡和蔡確異口同聲。

蔡確說道,“鐵船本是韓宣徽倡言,無臣一事,何能居功。”

韓岡也道:“殿下,鐵船如今亦只是小成,且待事成再論。”

蔡確跟着又說,“不過眼下雖是小成,已可見日後的成果。當賜各匠師、傭工以金銀,以激勵人心。”

“相公此言甚是。”向皇后一口答應,並不是多耗費的事,這點開支,大宋還給得起。

“不過水師之事,不僅僅是船的問題。”韓岡又開口道。

向皇后精神一振,終於是等到韓岡主動說話,連忙道:“宣徽請說。”

“高麗與京東東路隔海相望,自登萊出海一直向東,四百里外便是高麗,順風只需三日。走明州,路程增加數倍,遇到危險的機會也大了許多。但去往高麗的海船,爲何卻多是自明州出發?”

“之所以不走京東,只是爲了提防遼人。”韓絳很奇怪韓岡爲什麼開始胡說八道,他老家的事,他本人應該很清楚纔對,“登、萊因近遼境,自祖宗時便詔禁海商,也就兩年前稍稍釋禁。這兩地可以不論,但若說往高麗去,現在多有走密州膠西板橋,不獨明州。”

“相公有所不知。海商提防遼人作甚?多一天航程,可就花多一天的本錢。即是不說登、萊,但去明州的海商依然要比密州更多。只從稅入看,便可知韓岡所言不虛。”【注1】

韓岡說到這裡,稍稍停頓了一下,雙眼在殿中環視一圈後,重又開口,“除了因爲在商貿往來上,京東遠不及兩浙繁盛,也有海路不熟的緣故。”

一方面,高麗海船多選擇明州爲進入大宋的港口,是商業上的問題。在京東東路和兩浙路之間,自然是帶來的土產能賣上高價,且收購的特產又便宜的兩浙路更爲合適。登州和膠西的板橋港加起來,現在也遠比不上明州。韓岡就算全力涉足進去,亦改變不了客觀現實。

但另一方面,也是船工、水手們自身的因素。否則大宋使臣出使高麗,爲什麼都是從明州出發?而不是從更近的登州、萊州、密州出發?他們可不需要關心商業,只會希望海上的行程越短越好。

要說登州的港口條件不佳,但密州膠西的板橋港也並不輸給明州港。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爲去往高麗的水手們多是兩浙出身,走慣了明州北上的航線,不習慣走其他的海路,只會一次一次沿着熟悉的舊路走。

其實肯定還有洋流、風向之類的問題。但韓岡不甚了了,便乾脆避而不談,反正在列的也沒幾個人明白。說服人的時候,也最好盯着一條重點來說,不要雜七雜八,反而讓人聽亂了。

“臣去過交趾,也多少對海運瞭解一二。現在的海運航路都不會遠離海岸,全都是近海航線,絕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在能看到海岸的地方航行。一有不測,便立刻靠岸。遠離海岸的航路,比如從廣州經過南海往西方天竺、大食去的航路,走那條航路的幾乎都是蕃商,就算用的船隻是廣州、泉州所造,但船主是漢人的並不多。雖然每年都有一些船隻在南海上沉沒,可絕大部分還是能安然過海。真要計算起來,其實同樣距離的海程,毀損數並不比航行於近海更多。”

蔡確輕聲地哼了一下。

作爲宰相,他聽慣了人說話,一旦有人在他面前彎彎繞繞的說話,肯定就是藏着些什麼。韓岡的話其實很有些意思,“同樣距離的海程,毀損數並不比航行於近海更多。”,既然話說得這麼繞口,也就是說實際上遠洋航行還是要比近海多死人——靠近海岸翻船和海中央翻船,終究是兩回事。

韓岡蒙得了上面的太上皇后、前面的韓絳,卻別想瞞過他蔡確去。就算很早就隨父親離開家鄉,可蔡確他也是福建人……泉州!

隔着垂拱殿正中央的通道,蔡確聆聽着對面韓岡還沒有結束的議論,心中揣測着,他到底想要什麼呢?

“之所以只循舊路,不走遠洋,不是不能,只是不敢。只見海天,不見陸地,目光所及唯有一葉孤舟,讓人不能不懼。”

薛向聞言點頭。南方的情況他不清楚,不過從長江口往北走,黃水洋【注2】、青水洋,船隻都走得多,但願意走海中更深處的黑水洋的船隻就很少了。說起來他曾經考慮過出長江入濟水,從濟水經梁山泊,走五丈河入京城的運輸路線,但一聽到海運,下面的官吏一個個臉就白了。

“宣徽是想要那些水手敢於走深海航路嗎?”薛向問道。

“並非是韓岡所想,而是非得讓他們去走。要想守住海防,就必須有一批有膽色,有能力的水師兵將。大宋萬里海疆,豈能讓一羣不敢出海的士卒守護?”

韓絳說道:“人心不可不慮。深入海中,舉目不見陸地,人心浮動可是難免的。”

“人心易安撫,厚給餼廩,常加褒賞,再換上更大、更穩、更爲安全的船隻。如此人心再亂,自有軍律處置。”韓岡道,“天時、地理才最是需要顧慮的。”

“天時不必宣徽說,出海不看天候,就是船毀人亡的結果。海上遇難,絕大多數也都是遇上狂風巨浪。至於地理……可是說的航路?”蔡確問道。他幫韓岡引下話題,心中則想着,怎麼從韓岡那裡做個交換。自己也有需要韓岡幫忙的地方,現在幫韓岡一把,之後就可以請他助一臂之力了。

不過這總要明白韓岡到底想要些什麼才行。

韓岡點點頭,“地理不明,不可以用兵,航路不明,連防守都難以做到。如果明瞭地理,那就簡單了。以海洋之大,也不是何處都可以走的,礁石、淺灘,無處不在。而靠海的陸地,也多爲荒灘,需要防守的港口就那麼幾處。”

“但通向港口的航路,不比關隘只有幾條路出入,大海無垠無界,賊人從何處殺過來都可以!”

“相公誤會了。”韓岡沉聲說道,“韓岡的意思,是派水師到海對面的港口外巡檢。出入港口時總歸是一條道。若是做生意的海商,那就收了稅後放過,若是載着兵將,那就直接送進海底!”

幾名宰輔臉色齊齊一變,都是沒想到韓岡竟然敢這麼提議。聽他的口氣,這是要直接派艦船到高麗、甚至遼國的港口外巡視。

章惇張了張嘴,本欲說話,但心念一轉,又不想開口了。曾布冷眼看着,也沒有多話的意思。至於蔡確,現在已經不想摻和進這件事中,將水師派駐到高麗國,韓岡的計劃已經超出了他願意付出的代價。現在都已經是宰相了,所求的只是穩妥,而不是管勾右廂公事和監察御史時的進取。

倒是張璪,碎碎念道:“遼人當遣使訴我犯其疆界!”

“海上本無疆界,敢問界碑立在哪裡?”韓岡笑了一下,“既然當年遼國能夠出兵侵佔西夏興靈,那麼我中國也可以在高麗海外佔下幾座有流水、有港口的島嶼,修起堡壘,駐兵巡海。”

韓岡膽大包天,韓絳有點吃不住了,“遼人驅使高麗海商,只是猜測而已。現在卻要將水師駐紮到高麗,不是小題大做,而是草木皆兵。”

“既然有這個可能,中國就不得不防。禦敵於國門之外,總比在家門內守着要好。如果遼國當真能驅動賊人犯我大宋,只消三五條船,便能讓江南風聲鶴唳。但反過來,一支放在高麗邊境上的水師,就能讓遼國不敢輕舉妄動。必要時還可以支持高麗。”

“遠隔重洋,駐軍如此之遠,軍心可能安?”

“再遠也沒有從開封到長安遠。從開封出發,三五天內,能走到哪裡?南京應天!西京河南!北京大名!”

“海上行舟豈能與官道上一樣走?又沒有道路、建築,方向偏了,也難以知曉。”

“相公顧慮得甚是。”韓岡附和着韓絳的話,卻是在反駁,“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必須要有航行於海上的利器,才能讓人安心去探索新的航路,也能讓水軍安心巡守海疆。”

韓絳多看了韓岡幾眼,沉下眼皮不搭話了。一說到利器,朝野內外都知道那是韓岡的本行。韓絳自是知道在殿上的沒一個有資格跟韓岡就此事談論的,自家也沒必要趕着讓這個後生蹬鼻子上臉。

注1:北宋與高麗交往早期,使臣多是從明州出發,最有名的兩艘萬石神舟,也是明州船場打造。直至元豐年間,來往漸多,海路更熟,才改成密州板橋港爲始發地。到了哲宗元祐二年,密州的市舶司成立。而杭州、明州的市舶司,都是在開國初年就成立了。

注2:宋元以來我國航海者對於今黃海分別稱之爲黃水洋、青水洋、黑水洋。大致長江口附近一帶海面含沙較多,水呈黃色,稱爲黃水洋;北緯34°、東經122°附近一帶海水較淺,水呈綠色,稱爲青水洋;北緯32°―36°、東經123°以東一帶海水較深,水呈藍色,稱爲黑水洋。

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六)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上)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九)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四)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七)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六)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中)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四)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八)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五)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梳理(六)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四十七章 南北(七)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一)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上)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上)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七)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長風(十一)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八)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中)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三)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二)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三)第六十七章 宴火(九)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下)第一十九章 波瀾因風起(下)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六)第二十二章 虛實(二)第五章 心念親恩思全孝(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四)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五)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上)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三)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三)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下)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三)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八)第三十七章 異鄉猶牽故園夢(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九)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六)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三)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上)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四)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五)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三)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上)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五)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上)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第二百零四章 變故(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八)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二)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八)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一)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五)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二)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上)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中)第二百八十二章 微瀾(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四)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八)第三十一章 虛實(十一)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上)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八)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三)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六)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九)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五)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二)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中)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五)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一)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六)
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六)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上)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九)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四)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七)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六)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中)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四)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八)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五)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梳理(六)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四十七章 南北(七)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一)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上)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上)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七)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長風(十一)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八)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中)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三)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二)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三)第六十七章 宴火(九)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下)第一十九章 波瀾因風起(下)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六)第二十二章 虛實(二)第五章 心念親恩思全孝(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四)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五)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上)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三)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三)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下)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三)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八)第三十七章 異鄉猶牽故園夢(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九)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六)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三)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上)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四)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五)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三)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上)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五)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上)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第二百零四章 變故(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八)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二)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八)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一)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五)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二)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消息(上)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中)第二百八十二章 微瀾(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四)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八)第三十一章 虛實(十一)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上)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八)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三)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六)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九)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五)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二)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中)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五)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一)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