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五)

到了午後,蘇頌照例來到編修局。

就算現在接下了執掌欽天監的差事來重新修訂曆法,蘇頌還是會到太常寺這邊的本草綱目編修局中來。欽天監中人浮於事,烏煙瘴氣,倒是跟韓岡一起討論,還算是輕鬆一點。

但今天看到韓岡,蘇頌卻驚訝道:“出了這麼大的事,還以爲玉昆會被一併召去崇政殿問對……”

這話換做是別人來說,可就是很明顯的諷刺,不過韓岡熟知蘇頌爲人,倒也不會誤會,且也並不在意,反而笑道:“過去或許可以,如今怎麼可能?!”

私下裡向韓岡徵詢專家的意見,和公開讓韓岡參與到天子與宰執們的議事,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如果說在韓岡官位並不算高的時候,還不至於太過在意這等細節問題,那麼隨着韓岡地位日高,尤其是眼下即將成爲太子師,即便是小事,也必須注意起來。趙頊眼下肯定是不想給人以韓岡能夠干預軍國重事的誤解。

“……說得也是。”蘇頌點點頭,這樣的道理很容易想得明白,“但天子終究還是少不了要來徵詢玉昆你的意見。”

“召不召見其實都一樣。”韓岡說道:“反正兩府之中,應當不會有人糊塗到要在這個時候打遼國的主意。”

“怎麼,玉昆你是反對攻打遼國?”蘇頌笑問道。

“遼人早有準備,這個便宜可不好佔。”韓岡可不信蘇頌想不到,“爲什麼耶律乙辛會選在這個時候弒君?他自己選擇的時機,必然是對他最爲有利——至少在耶律乙辛,和他麾下的一衆逆賊眼中都是如此。眼下是仲冬時節,北方積雪深重,而幽燕只會更甚。河北河東都無法出兵,輜重也跟不上去——十萬人以上的大戰,雪橇車的運力只能是湊數——想要用兵北境,至少要過上三個月,等仲春雪化之後方可。而對於遼人來說,冬天卻是最好的時節。”

韓岡音調又低沉下來:“這是對外而言,對內,耶律乙辛選擇這個時間也不可謂不妙。之前他不費吹灰之力,便奪下半個西夏,還滅除了西境阻卜一部,他在其國中聲威當是一時無兩。一年的時間,新土已固,前些天從河東傳回來的消息,其麾下斡魯朵的人馬已陸續抵達黑山,其中精騎上萬,工匠亦以千計。他對遼國朝堂的控制想必也更加嚴密,這不正是他謀逆的最好時機?”

“其實也有可能是遼國幼主當真因病而亡吧?纔不過五六歲,這個年紀病夭的不在少數。牛痘也防不了所有的病。”

“話是沒錯,但料敵從寬,凡事還是往壞裡去想。”韓岡呵呵笑了起來:“過去上陣那麼多次,不論是遇到什麼意外,只要往壞處想準沒錯。”

蘇頌沒有跟着笑,神色變得更加嚴肅了一點。韓岡的話像是在說笑,但只要多想想他過往的經歷,這條經驗肯定不知是付出了多少代價、受過多少挫折、遭逢多少逆境後才換來的。

“看來這一回天子當是不能如願了。”蘇頌長聲嘆道。

“這不是明擺着的事?”韓岡搖了搖頭,“高粱河之敗。雖說是敗在用兵倉促,攻下太原後,不作休整便直取幽州,但實質上,便是敗在小覷了遼人。萬乘之國,豈是可以輕忽視之?以楚國之衰,滅楚亦要六十萬秦軍。”

任誰看到今天朝會上趙頊的神色,都能知道他打得什麼主意,但現實不以人心而轉移。在平夏之役後,大宋朝廷並沒有爲攻打遼國做好準備,精兵強將依然放在河東路,及新設的甘涼路、寧夏二路上。在戰略上採取的是防守爲主,力爭早一步消化奪來的土地。想短時間內從守勢轉爲攻勢,以眼下東西兩府的執政能力,只能是幻想而已。

“開戰是不行了。不過如果能學着遼人故伎,在邊界上大張旗鼓,並遣雄辯之士往遼國一行,趁機奪回一部分割讓出去的土地,或是逼其削減歲幣,那也是一樁美事。”

“虛言恫嚇並無意義,遼人的虛實,大宋這邊看得很清楚,但大宋的虛實,遼人也一樣能看得出來。過去受遼人之欺,那是形勢所迫,畏遼之心在國中又根深蒂固。可在遼國就不是這樣了,若是朝廷學遼人故伎,恐怕叫囂着起兵越界廝殺的人能逼着耶律乙辛立刻南侵。”

蘇頌聽了韓岡的一番話,靜默片刻後,忽而一笑:“看來是我多慮了。”

“子容兄有顧慮也是應當的。”韓岡滿不在意地笑道。

蘇頌問這麼多,其實是想確定韓岡的立場——正如蘇頌一開始時所說,當世知兵的朝臣也就那麼幾位,在軍事上天子肯定是要徵詢韓岡的意見,若韓岡全力支持對遼動武,以他說話的分量,不是沒有可能讓皇帝一意孤行。幸好韓岡的回答卻是沒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倒讓蘇頌覺得自己的確是想得太多了。

韓岡也是明白這一點,纔會不厭其煩地將自己的心意向蘇頌詳加解釋。蘇頌的爲人並不好戰,若是朝廷打算對遼動武,他肯定是會堅決反對,所以有些話,說明白了比較好。

將一些事說清楚了,韓岡和蘇頌又投入到編纂藥典的工作中。只是沒過片刻,一名內侍來到編修局的小院中,說是天子有召,命韓岡上殿覲見。

交換了一個果不其然的眼神,韓岡辭過蘇頌,便跟隨內侍入宮。只是趙頊接見韓岡的地方,不是在崇政殿,而是武英殿中。

在武英殿內,並沒有兩府重臣的身影。事先已經猜測到的局面,韓岡當然不會覺得意外。

趙頊揹着手站在一副巨大的沙盤後,低頭俯視沙盤的一張臉上看不出喜怒。不過他的這個表情,已經說明了之前趙頊在宰執們那裡得到的答案。恐怕沒有一人支持對遼作戰——即便是王珪、蔡確那般聽話的臣子,也不會跟着趙頊發瘋——都沒有蠢到家。

在韓岡看來,除非耶律乙辛突然暴斃,否則幾年內,大宋不會有任何機會,所能做的只有觀望和等待。不過在觀望和等待之間,還是有許多事可以做的。比如加大對科技的投入,比如修好貫通河北的軌道。

貫通河北的軌道,是宋遼交戰時,大宋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這幾年下來,趙頊比起韓岡更加關注軌道上的技術進步,在天子的督促下,能工巧匠的智慧如同泉水般迸發出來。

運用在京城的汴河水運碼頭上的鐵軌,以及軌道車輛上的鐵製四輪底盤,這一系列的發明和運用,完美地延續着韓岡在離任前定下的技術發展路線。

眼下鐵軌已經在汴河邊的碼頭上普及,新型的鐵輪比起木質的輪子也的確更適合在軌道上奔馳,鋼製的輪軸也出現在軍器監的鐵場中。

所以韓岡一句句地問着趙頊,“臣敢問陛下,錢糧是否備足,軍械是否整齊,軍心是否可用,聽說與遼國交戰,民心是否穩定,朝堂上是否爲此做好了戰火連綿十餘載的準備?”

趙頊的臉色一點點地陰沉了下去,韓岡的質問比起宰執們的反對更讓他覺得羞惱:“難道僅僅收復燕雲就要用上十幾年?!”

趙頊反問的聲音都有些變了,但韓岡毫無懼色:“遼國乃萬乘大國,百萬精兵。即便不是滅國之戰,僅僅是爲了燕雲,也得兩三次數十萬人馬以上的大決戰,十萬級的會戰七八次,幾千幾萬的戰鬥那更是得數十上百。沒有十餘年的時間累積勝果,如何能成功?”

“這是怎麼算的?!”趙頊沉着臉,陰聲問道。

韓岡侃侃而談:“只要將過去平滅西夏的情況代換過來就行了。爲了滅亡西夏,只從熙寧三年、四年的第一次橫山之役開始計算:平夏之役用兵三十餘萬,民夫百萬,這是規模最大的決戰。其次的會戰,有前後兩次橫山之役;斷西賊右臂的河湟之役;熙寧十年的復奪豐州和葭蘆川兩戰由於是相互配合,加在一起也能一併算進來。動用十萬人馬的會戰就是四次。再往下的戰鬥,大大小小每年都沒有斷過。西夏窮兵黷武,但兵力也不及遼人五分之一。戶口大約只有十分之一——即便只算燕雲,丁口最多也只能達到一半的樣子。以此來計算,重奪燕雲便要做好差不多數量兩倍以上會戰次數的準備。”

趙頊皺着眉,不說話。他沒想到韓岡是這麼計算出來的。只是趙頊也不是對軍事一竅不通,韓岡的話雖然偏駁,但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想要收復燕雲之地的兩個核心城市,兩場大規模的決戰的確不能少。而在燕山諸山口、榆關【今山海關附近】,以及奉聖州【今張家口】、勝州,乃至興、靈也少不了幾場大戰。這麼一算,韓岡的計算倒是一點不差。

而韓岡在繼續闡述他的觀點:“這些戰役,決戰絕不能敗,一敗便無可挽回,會戰敗上一次,就要付出幾倍的努力,而更小規模的戰鬥,也必須勝多敗少,以求不斷消耗遼人的軍力。”

對於攻遼的計劃,韓岡一向不支持從河北出兵。以河北平原的地形,對遼人的騎兵實在是太有利了。倒是以河東的地形,能充分發揮宋軍步卒的作戰優勢。而且禁軍中最爲精銳的西軍,更是能夠充分發揮他們在峰谷之間追殺西夏人的實力。可如果將他們安排在河北平原上,在戰術上恐怕會很不適應。

但耶律乙辛將他的斡魯朵放在黑山下的河套平原,不僅僅是貪圖那裡的土地肥沃,必然也有地理戰略上的考量。當黑山下有了一支多達兩萬的精銳騎兵坐鎮,不論是西北側的阻卜人,還是東南方向上的西京道,都在其兵鋒攻擊範圍之內。

宋軍從河東出兵,想要打下大同,收復雲中之地,比起幾年前,難度要高了許多。肯定是一場大規模的決戰,用來決定雲中諸郡的歸屬。

“難道只有這樣才能贏?!”趙頊不忿地怒叫着,“耶律乙辛接連弒君,難道遼人就無忠義之心?!”

“陛下!”韓岡提聲道:“昔之善戰者,先爲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若大宋攻遼,誰能保證遼人不會有同仇敵愾之心?與其期待耶律乙辛衆叛親離,還不如做好遼國上下一心的準備。若是遼人當真併力拮抗,也一樣能勝。若是遼人心不齊,那便是錦上添花的美事。”

趙頊默然良久,垂着頭看着河北的沙盤,最後心中的堅持化作長嘆了一聲,“韓卿是堅決反對對遼用兵。”

“陛下明鑑。魏武平冀州,袁熙袁尚北逃遼東。魏武並沒有派兵去攻打公孫氏,反而駐兵不進。可二袁的首級,卻自動送到。”

趙頊的聲音和緩了一點:“魏武滅袁,跟如今有何處相似?”

“廟堂之謀,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緩而勝急,本質上是一樣的。耶律乙辛在弒君之前,已秉政二十年,如今年過五旬,待其病死,甚至只需病重,無力控制朝政,遼國必然生亂。快則數載,多不過一二十年而已。陛下如今也不過三旬,至其時春秋正盛,國勢亦當倍於當下,何愁不能一舉滅遼?”

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一)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下)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慶雷(上)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九)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七)第一百九十四章 火箭(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六)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三)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下)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六)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一)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中)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變故(二十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九)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一)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七)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絕遲(一)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七)第一章 鞏州(上)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八)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九)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一)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六)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五)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三)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四)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上)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下)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上)第九十二章 塵囂(二十三)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中)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六)第三百二十五章 反擊(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七)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八)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四)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八)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九)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五)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六)第七十七章 塵囂(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八)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二)第七章 君臣(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九)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第一十七章 觀婿黃榜下(上)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一)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六)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梳理(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新議(十四)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下)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二)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二)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五)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六)第一十二章 廟堂(三)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十)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四)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三)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三)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八)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上)
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一)第四十五章 千里傳音飛捷奏(下)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慶雷(上)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九)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七)第一百九十四章 火箭(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六)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三)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下)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一)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六)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一)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中)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變故(二十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九)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一)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七)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絕遲(一)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七)第一章 鞏州(上)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八)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九)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一)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六)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五)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三)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四)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上)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下)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上)第九十二章 塵囂(二十三)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中)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六)第三百二十五章 反擊(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七)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八)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四)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八)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九)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五)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六)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六)第七十七章 塵囂(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八)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二)第七章 君臣(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九)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第一十七章 觀婿黃榜下(上)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一)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六)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第四十五章 南北(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梳理(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新議(十四)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下)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二)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二)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五)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六)第一十二章 廟堂(三)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十)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四)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三)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三)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八)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