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23章 朝堂爭論

“不知易大人以爲如何?”

鳳瑛笑着望向罄冉,面容可謂真誠,罄冉心思鬥轉。

相互切磋治國之道?!簡直笑話!當今四國誰不想吞噬他國,有什麼驚世額治國之道會言與他國!

鳳瑛欲擇一國作爲盟國,締結姻好,不管他選哪國,這其間定有要讓青國朝臣們心服口服的。三國既然都送來了公主,那麼便表示,三國無論出於怎樣的私心,都是有意與青國交好的,這樣青國便有了高姿態。

與其他鳳瑛和朝臣們爭辯,倒不如將這苦差交給三國自己。這樣一來他鳳瑛免了麻煩,再來也能試探三國虛實。此次前來青國的多是各國朝中精英之輩,他鳳瑛更能洞若觀火,將三國朝臣之能耐窺探一二。

罄冉心中明瞭,面上自是不露分毫,但笑做禮:“一切聽憑陛下的。”

鳳瑛朗聲一笑,看向臺下的麟國朝臣,道:“閔大人不在,豐大人以爲如何?”

麟國左僕卿亦是擡手一禮,道:“我麟國亦無異議,但聽陛下的。”

鳳瑛朗聲而笑,道:“好!朕向來提倡衆卿做直臣,今日卿等大可暢所欲言,不必有慮。”

皇帝都這般説了,青國的衆大臣當然是連聲附和,個個心思都動了起來。要知道今日在這國宴上露露臉,若是説的好了,以後不僅可以揚名天下,更能讓皇帝對自己刮目相看,以後前途定當光明一片。

當然,皇帝的意思他們是懂得的。自然知道今日的話題是關於和親一事,此番青國的國書一發,朝臣便已就此一事議論久已。意見不一,但朝臣中多以與戰國結盟的臣工居多。且皆是元老級大臣,下面官吏自是望風而跟。

此番鳳瑛令大家暢所欲言,衆人的目光不由便落在了朝中第一元老高盧寺卿崔明禮的身上。

那崔大人峨冠博帶,整衣端坐,察覺到諸人的目光卻垂眸不動。罄冉也望了過去,微微一笑。想來也是,如崔明禮這般重臣自是到了最關鍵的時刻纔會出擊的

卻在此時青國中書令鳳遠佛袍起身,目光直逼中臺端坐的罄冉,笑道。

“我聽聞旌帝曾對百官戲言,得清華君猶如周聖祖得張顯也。易大人這一年多來也確實爲旌國做了幾件大得人心之事,更是被百姓傳以美名。既然陛下讓我等討論治國之道,有一點在下便不得不向易大人請教了。”

罄冉眸光一凜,迎上鳳遠銳利的目光,但覺此人鋒芒甚重,言挑意冷,是個不好相與之輩。她心中警覺,面上卻淡然而笑,擡手道:“早聞中書令鳳大人心思敏銳,處事果決,是青國年輕一輩的英才。請教二字易青不敢當,鳳大人請。”

鳳遠微微點頭,揚聲道:“世人皆知,易大人此一年多來,在旌國做的最大的一件事,便是上了一封掀起朝堂風雲的奏疏。此奏疏更是在一夜之間傳遍翼城,在十數日內風聞四國,掀起了軒然大波。”

罄冉聽到這裡,已經明白了他要説的話。微微一笑,並不慌張,眉宇間卻凝上了一層疑惑。這個鳳遠不簡單啊,竟能一下子抓到了要害痛處,知道從哪裡論起更能引起青國滿朝文武對旌國的敵視。

“易大人奏疏上言,若圖強,需納士,納士當納賢。請奏旌帝在旌國採納什麼科舉取士,説什麼只有大批錄用寒門子弟,方式亂世圖存之道。此奏疏一上,朝中爭執頓起,在下聽聞易大人遭到了滿朝衆臣的反對,爭執半年不下,然而最近旌帝竟對百官的諫言置之罔聞,決定採納此諫,欲再明春舉國取士,辦什麼春闈。引得百官罷朝,各地官吏紛紛進言,旌國官場一片混亂。恕陳某愚鈍實在不敢苟同此舉,卻不知易大人對此有何高見?”

見他說罷,殿中衆人皆目光鑿鑿盯了過來,盡是鋒芒,罄冉不免一笑。看來在這裡她也引起公憤了呢。

古往今來,凡事締結同盟的國家,多是體制相同,或是有共同的治國方針。結盟之後,兩國的來往不管從朝廷還是尋常百姓都會變得頻繁,自然在潛移默化中就會受到同盟國的影響。青國若是與旌國結盟,那麼旌國的一些重要的治國方略自然會對青國產生影響。

罄冉早就發現這個時空古往今來竟沒有科舉一説,取士多如秦漢時期,是靠舉薦的,舉薦制有一系列的弊端,罄冉再三思量,這才上了奏疏,請奏燕奚儂在旌國科舉取士。

科舉取士,大批錄用寒門子弟,利益得到最大損害的自然是現在的朝臣。他們多是氏族出身,靠着祖上的陰功,便能混上一官半職,衣食無憂。若是科舉,他們便再也不能坐享其成,需得如寒門子弟一般寒窗苦讀。他們自是不願接受科舉制度,更不願寒門子弟分享其盤中羹,他們更是羞於和平民站在同一個朝堂之上的。

此刻在殿中的衆臣子皆是氏族大家出身,罄冉會成爲衆人功底,倒是一點也不意外。何況,前些時日,鳳瑛力排衆議,任命周允鴻爲光祿大夫,位居二品。這周允鴻便是平民出身,祖上毫無建功。一時間青國朝臣議論紛紛,皆在猜測鳳瑛此舉的用意,此番旌國前來,若是締結同盟,青國會效仿旌國倒也大興科舉?

所以説青國朝臣拿此事來做文章,罄冉一點都不意外。可讓她意外的是,首先提出此議的竟是鳳遠。

罄冉此番出使,已將青國百官的資料看了不下十遍,自是知道這中書令鳳遠。他原名並不叫鳳遠,而是陳遠。他的父親本事魯國公府的一名家奴,後因偷盜府中財物,被打斷了腿丟出了府。但就是這樣一個不堪之人的兒子,卻胸有大志,從小苦讀詩書,立志要報效朝廷。

冉兒陳遠雖是學識不凡,卻一直苦於求仕無門,落魄潦倒,靠賣字畫爲生。後來其巧遇鳳瑛,鳳瑛惜其才,將他帶回了鳳府,這纔有了入仕的機會。後來鳳瑛施恩,將陳遠脫了賤籍,入了國姓。可若深究起來這青國的第一寒門之仕便是鳳遠。對於科舉取士,他應該是最支持的啊。

那麼他爲何會如此?

罄冉百思不得其解,忽而一道亮光閃入腦中,她微微一笑。鳳遠是鳳瑛極爲信任的重臣,更是鳳瑛的近臣,他會如此,怕是鳳瑛所指。她再想想近來被鳳瑛提拔的幾個寒門弟子,頓時明瞭。

鳳瑛此人心智不凡,憑藉他的能耐豈會看不出科舉制度相交舉薦制度的諸多優勢。他怕是早就想效仿旌國,在青國也採取科舉制,只是此舉必定會在朝中掀起大波。他這是挑起事端,欲讓她爲他打頭陣,說服這些朝臣們

她並非青國之臣,而他竟將她逼至此地,讓她不得不爲他所用。好生陰險!罄冉想通此節,微微一笑,不去看那鳳遠,卻反而看向鳳瑛,笑道。

“陛下,鳳大人可是給易青拋了個大難題。誰人不知易青爲推行科舉在旌國可是得罪了不少大臣,連府門都被砸了個稀巴爛。易青可不想連青國的大臣們也都得罪了,易青此番是奉了我主之命,和青國交好的。這要是將青國朝臣都得罪了,易青可就沒法回去交差了。請恕易青無法回鳳大人的話了。”

鳳瑛眸光一閃,不想她竟比他想的還要聰明。竟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洞悉了他的心思,還將了他一軍。他睫毛微微顫動,忽而一笑,道。

“易大人但可暢所欲言,這樣吧,若是大人能令我青國朝臣心服口服,朕願允易大人一個要求,如何?”

罄冉一愣,接着心中一喜,一個要求嗎?她此番來事要締結友好的,這一個要求已經能讓她達到目的了。

坐在罄冉不遠處的狄颯卻是霍然擡頭,眸光幾變,冷冷的抿了脣,輕哼一聲轉開了目光。他以爲此番戰國或可能與青國結爲同盟,現在看來鳳瑛分明早決定於旌國結盟了。不僅如此,他還要效仿旌國舉辦科舉,竟已經將她當自己人用了嗎?

罄冉定定地望着鳳瑛,兩人忽而相視一笑,已經達成了一種無形的協議。罄冉朗聲一笑,道:“如此易青若再行推辭,便是對陛下無禮了。易青不敢妄言讓青國滿朝心服口服,卻願勉勵一試。”

她説這拂袍站起身來,此番來青國,她早將青國朝臣們的資料看了豈止數遍。此刻見衆人皆仇視地盯着自己,她並不驚慌,垂眸淺飲一杯,這才起身緩步向臺階走去,一面揚聲道。

“自始祖黃帝一統江山,段蒙繼之,後十國之亂,景國一統,兩週繼之,四國南北蜀又亂,直至左週一統江山,再到現今,此先後八百餘年。其間取士途徑皆是門資入仕,採用舉薦法。”

罄冉走下臺階,剛説到此,卻有一官員冷哼一聲:“古制如此,定有其道理,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定是治國之大法,豈能隨意更改?!”

罄冉失笑搖頭:“治國之道,豈可拘泥於規矩,規矩囿人,不足取之。古往今來皆如此,並不代表它便是最好的。舉薦取士上下八百餘年,雖是爲國家採錄了一些能臣幹吏,但是也有許多弊端。舉薦制,舉薦的官員皆是氏族子弟,使得朝堂皆被貴族把持,貴族子弟生來不必努力便能得到官職,有些官爵更是世襲罔替的,只要出身好,便可憑藉大量財富,入世爲官。朝堂上下紛紛請託權門,官吏貪縱爲非,百姓愁怨不堪。舉薦早已是名不符實,非是舉賢,而是舉姓,凡事氏族大姓,十之八九位列朝班。易青便聞耀國有崔亮、謝言已是耄耋老翁,卻因出身權貴,而授之以政。混沌糊塗,眼花耳聾、無所作爲!注重門第而不以求賢爲務,試想這樣的國家如何能得到良臣賢者?”

“哼,你此言怕是危言聳聽,言過其實了吧。在座之人皆是出身豪門,難道我等都是庸才之類?不足爲謀?”

罄冉轉身望向那厲目冷言的老者,笑道:“這位當是左僕射馬大人吧?馬大人賢名易青久聞,亦敬仰有之。晚輩有禮。”

她説這對馬銘深深躬身一輯,這才起身道:“易青方纔只是説了舉薦制度的弊端,並未否認舉薦製爲國家選拔了一大批可用之才。舉薦制亦有其益處。氏族豪門爲國家建功至深,受到國家厚待這是無可厚非的。再者,氏族子弟自小便接受比之寒門更加優異的教育,才能兼具者甚多。如大殿諸卿,更是文武俊傑之輩。可是諸位也不該否認科舉取士比舉薦有先進之處,更能讓有志之士得到入仕的機會,更能讓國家得到一批賢能之臣。崔大人是青國的老臣,祖上代代都是功勳,崔氏更是青國赫赫有名的望族,子弟個個爲官。崔大人如此反對科舉取士,難道就沒有私心嗎?!”

罄冉説吧,目光灼灼盯着那崔明禮,崔明禮頓時面色一變,氣的渾身發抖,怒道:“老夫敬你爲旌國使臣,卻不想你如此狂妄。舉薦制傳之近千年,豪門大族更是國家脊柱,是國之根本。老夫這些年爲朝廷舉薦多少可造之才,老夫之心皓潔如月,豈是你能隨意抹黑的!”

“陛下,他這分明便是挑唆我青國君臣間隙,居心不良啊。崔大人之賢天下皆知,陛下豈能容一外臣,隨意指責污衊?!”

朝上衆臣子見崔明禮被氣的渾身顫抖,自是滿腔憤怒,紛紛向鳳瑛拜言,個個義憤填膺。

罄冉卻是失聲而笑,晴朗的笑聲頓時壓住了所有的吵亂。她見衆人怒目看來,笑意減緩,道:“我不過説了一句,諸位卻憤怒至此,真是奇之怪哉,不知道的該以爲諸大人們是惱羞成怒,被戳中了心事呢。”

她説罷不再看那些面色鐵青的大臣,轉而迎上鳳瑛黑沉的雙眸。

鳳瑛脣際依舊有笑,目光沉沉盯着殿中丰神飄灑,侃侃而論的罄冉,心中已是翻起了巨浪。

對於旌國的清華君他早已是關注久已,這一年多來,他的書房有一架書案便是關於此人在旌國朝堂的言行記錄。他早知此人是當今奇才,呈於旌國的不少謀略,治國之道,皆讓人驚讚不已。尤其便是那道請奏科舉的奏疏,更可謂是驚世之舉。

歲旌國春闈之舉仍未施行,只是頒下詔書,未知其效。但是憑藉他的謀識,早知此舉之妙,有意效仿旌國。方纔聽了罄冉一番言辭,他更是確定了心中所想。

至於滿朝文武,他們心中怎麼想,鳳瑛是心知肚明。正如旌帝在頒詔前會遇到滿朝阻擾一般,這些朝臣們的私心,他豈能不知?!

所以當罄冉目光看過去時,鳳瑛緩緩一笑,望向馬大人,道:“愛卿之賢朕豈會不知?!愛卿有無私心,朕説了算,自然不是他人能夠離間的。再者,易大人方纔也絕不是離間我朝臣,朕看她只是在據理力爭而已嘛,只是言辭失之尖銳。易大人是我青國的貴客,朕看愛卿就莫做計較了,如何?”

皇帝都這般説了,那馬大人自是不敢再言,衝鳳瑛誠惶誠恐的一拜,道:“老臣謝陛下信任。”

狄颯也一直面有沉思,緊緊盯着罄冉。聽到鳳瑛的話,他身子微動,目光沉浮幾下,望了望鳳瑛,才緩緩垂眸拿起了案上酒盞。

“易大人一翻闊論,真是讓老夫眼界大開。只是老夫有一事不明,若是興科舉真比舉薦制好,爲何會遭到旌國滿朝非議,會引得百官不惜罷朝棄官而擾?!何況自朝廷頒發科舉政令之後,非但不見各地官員百姓擁戴,反而出了多起學子們罷學的事件,爲何?!”

微顯蒼老而穩重的聲音響起,罄冉回頭,卻見崔明禮起身説着,蒼老的面上滿是溫和的笑意,倒似在和晚輩慈愛閒談。

罄冉不免心中一笑,老狐狸耐不住了。看來方纔鳳瑛的態度已經讓這老狐狸察覺出了端倪,再也按耐不住了。

她忙快行幾步,躬身深深地施了個禮,道:“崔老前輩所著《觀書》乃是世之學子必要拜讀的經典。夫子給易青上第一堂課,教的便是前輩之禮學之篇。易青雖無幸拜在前輩門下,但是前輩卻也是易青的夫子。易青當不得前輩如此禮遇,前輩快快請坐。”

她見崔明禮扶須落座,這才笑道:“古往今來,凡治國宏論,無不是除舊革新,廢一舉而興一舉豈是一日之功,豈能立竿見影?如體之沉痾,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臟調和,體形漸安,然後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興此科舉依然,需得緩緩圖之,慢慢見效。何況前輩所言誇大了,旌國滿朝力主此舉的朝臣大有人在,如翼王殿下,王護大人,張舒大人,岑本初大人......等等。何況前輩只知道各郡學子罷課,卻不知道寒門子弟之歡呼,更不知百姓對此舉的評價。此科舉爲無數士子文人走向達官顯貴鋪設了一條金燦燦的路,貧寒子弟,歷經十年寒窗之苦,最後一張考卷定終身,換得光宗耀祖一步登天的錦繡前程。何況,此舉也能使國家更加安定。上品無寒門的舉薦制容易激化社會矛盾,科舉則是解決此問題的一種重要方法。畢竟能當官,誰還去造反?而文武人才通過科舉一躍龍門,成爲天子門生,自然更會效忠天子。一舉幾得,何樂而不爲?”

罄冉心知崔明禮乃是鳳瑛手下第一重臣,崔氏一門在青國更是首屈一指的氏族大家,僅次於皇族。前幾番鳳瑛任命寒門入仕,尤屬他反對的最爲激烈。乃是青國朝臣的領導人,此番她若不難倒他,便無法服衆。鳳瑛讓她順服朝臣,實則指的是崔明禮這老骨頭。

唸到此處,罄冉忽而轉身看向鳳瑛,揚聲道:“何況對呀君王來説,科舉制要大大好過舉薦制。科舉取士最後乃聖上欽點,入仕之人皆稱天子門生。這些人無不對天子感恩戴德,而舉薦制,卻免不了有些大臣藉機培養自己勢力,扶植黨羽,從而形成徒講交遊,不重實學,甚至拜門奔競,賄賂囑託之行。而便是錄取了有才之士,其對皇上卻也未必衷心,他們不覺得是皇上給了他們做官的機會,反而只感激那些舉薦其的官員。易青便聽説這各國的官員們還分什麼‘張仕’;‘李仕’諸如此類,在朝這些人自是因着同一個‘姓’而擰成一股繩,遇事先去請教自己的先生。哎,如此這般,長期下去豈不是要壞了社稷?!

她此言一出,但見鳳瑛雙眸微眯,顯然面有所思。崔明禮卻是大驚,險些將手中杯盞脫手。

罄冉這話簡直是一針見血,一下子刺在了崔明禮的要穴。要知道青國上下誰人不知他崔明禮是三朝元老,自耀和帝時便位列臣工,投在他門下的門生最多,凡有才之輩,出身貴族,皆能受到禮遇,舉薦入仕。而這些人出官以後更是對他感恩戴德,青國百姓甚至給這些人起了個統稱,叫“崔仕”。

何況對此,當今聖上鳳瑛該是體會最深。他鳳氏一門,便是因鳳瑛祖父爲耀國高盧寺卿遍插黨羽,纔有後來鳳瑛父親一手遮天之勢。如今他崔明禮同是高盧寺卿,又有方纔罄冉的話,他頓時豈能不驚。

察覺到高臺上鳳瑛投射而來的銳利目光,崔明禮但覺冷汗直冒,面色已是煞白。鳳瑛的性情他是瞭解的,這個年輕的君王雖是表面溫潤,實則其有着比其父親更加狠硬的心,對呀敵人從來是不留一絲餘地,動手果決狠辣。

崔明禮心思急轉,驟然明白了皇帝今日所有舉動的用意,皇上是決議要行科舉了!更是在給他崔氏一門敲警鐘了!

唯今怕只要一條路可走......

崔明禮兀自喘息數下,抹了一把冷汗,突然轉身對着高臺深深一拜。

“皇上,老臣汗顏吶,老臣竟早先沒能看出科舉制的諸多好處,老臣無顏面對皇上啊......真是江山代有能纔出,看來老臣是真的老了,糊塗了。這朝堂該是年輕一輩的天地了,老臣無能,再無顏立於這朝堂之上了。請允老臣告退。”

他說這連叩三下,竟起身向殿外退去。殿中靜寂一片,能聽到他袍子掃過大理石地面的沙沙聲,衆人面色各異,望着他緩緩躬身退去。

而高臺上的鳳瑛竟至始至終未發一言,他的面上仍然帶着笑意,眼中有着威嚴和智慧,也有着滄桑和冷酷。清雋的身姿雖是隨意而坐,可卻淵停嶽池,有着天下在足下猶如塵埃的氣勢。

待崔明禮的身影消失,諸臣子神情不安看向他們的帝王時,他們已經心有洞悟。朝之第一重臣,已被賦閒在家,試想還有誰敢再提出異議。敢有再言這,只怕在皇帝心中,便會被灌上意圖不軌的罪名吧。

“皇上聖明,臣請皇上效仿旌國,行科舉取士!”

“臣請皇上效仿旌國,行科舉取士!”

鳳遠率先拜倒,衆臣子相互一望,紛紛跟隨。

微微沉默鳳瑛朗聲一笑,道:“既然衆臣工覺得這科舉制可行,那麼......鳳遠,你便儘快擬個章程程上來。又恰逢易青大人在我青國,你可要多多向她探討纔是。”

“臣遵命!”

罄冉望着臺上笑容滿面的鳳瑛,不免心中一緊。古有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今有鳳瑛此舉,卻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了。那崔明禮在朝勢力極大,青國上下其門生故吏豈是數百,已隱有當年鳳氏之象。今日鳳瑛令鳳遠挑起爭執,再借她之手令崔明禮自請歸隱,他甚至未費什麼力氣,便震懾了百官。若不是她被做了利箭,一定會拍手稱讚他的心智。

“易大人高才,朕服矣。”鳳瑛説這竟起身,大步邁下臺階,他不容罄冉反應,拉了她的手臂,便向臺上走去,一面又道。

“旌帝之言不虛,易大人之纔不遜周聖祖之幹臣張顯啊!”

鳳瑛拉着罄冉,將她帶至席案,示意她落座,這才重新坐於龍椅,執起酒杯,笑道:“朕敬易大人。”

“謝陛下。”罄冉舉盞飲盡,笑道。

“陛下先前允易青一個要求,不知......”

“哈哈,易大人請講。”鳳瑛朗聲一笑,擡手示意。

罄冉眉宇一亮,笑道:“我旌國承敏公主仰慕陛下久已,旌國更是欲與青國締結姻親之好,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哈哈,承敏公主美麗端莊,朕之幸也。”

鳳瑛的朗笑聲傳來,頓時片刻靜默,接着朝臣們紛紛恭賀。

“恭喜陛下。”

恭賀聲中,狄颯冷哼一聲。此番,他們戰國竟至始至終都沒有發揮的餘地,願意無他,鳳瑛早已決定和旌國結盟了,發給戰麟兩國的國書,不過是不欲得罪他們而言。他早已看出,依青國現下形勢,與旌國結盟纔是上策。

不過此番卻也沒有白來,聽得這番長論,他心有所觸。回到戰國,也該着手科舉一事。他餘光看向身旁端坐的白色身影,心中又是一糾。彷彿她越是耀眼,那光芒便越是灼熱,會燙了他的心。讓他越發難受,越發掙扎。

百官的恭賀聲歇,殿中驀然一靜,狄颯忙回過心神,起身笑道:“青旌兩國締結秦晉之好,實乃大喜,本王恭喜陛下,恭喜青旌兩國。”

“同喜,同喜,朕敬砮王一杯。罄冉見此,拂袍而起,執杯相邀。

“承砮王吉言,易青也敬殿下。”

對上她清亮的雙眸,狄颯眸光閃動,她的眉宇間隱有凌洌清峻,傲然而立,丰神飄灑,面上自有一種懾人的光芒,竟讓他幾欲窒息。

半響狄颯才淡淡一笑,擡手示意,利落昂首,一飲而盡。

麟國官員也表示了恭賀之意,接着燕奚敏三人被請回了大殿,殿中歌舞再次連綿而起,衆人推盞引觴,氣氛一時倒似其樂融融,方纔的鋒芒激銳已然不見,但是殿中衆人的心思,怕是比之剛纔可要精彩多了。

一輪歌舞過後,卻見一直坐在戰國百官中的穆江突然起身,笑道:“青國與旌國結下秦晉之好,實乃大喜,我戰國願獻上一支歌舞,謹祝陛下與承敏公主,還請陛下應允。”

他此言一出,罄冉分明感到身旁狄颯坐姿一震,接着似是站起身來,卻有硬生生頓住了動作,漸漸地他又恢復了端坐。

她心中狐疑,再細細去看,狄颯分明面色如常,難道是看錯了?

“戰國盛意,朕豈會不允?朕要多謝砮王厚意啊。”鳳瑛的笑聲傳來。

狄颯擡手,笑道:“理該如此。”

罄冉卻微微蹙眉,爲何她覺得狄颯的笑異常僵硬。不及多想,片刻後殿中響起了悅耳的樂聲。

隨着那樂聲,一名白衣女子緩緩而來,窈窕的身姿一點點清晰,讓人恨不得起身傾盡身體靠向殿門好把她看個清楚。那女子在衆目睽睽之下行到殿中,忽而一個輕躍,身體輕盈的舞動了起來。

她白衣上繫着多條長長的絲絛,隨着她的舞動,那絲絛倏地飛舞而起,迎合着節拍,異常美麗。她動作鍵明媚靈動如貓一般的眼睛不時望向鳳瑛,並不是向臺階這裡舞來。

罄冉一愣,這算什麼?難道戰國人看將燕雲公主嫁到青國是不可能了,想用美人計讓鳳瑛收了這女子?

可接下來她便發覺不對,那女子忽而飄然舞上中臺,接着她轉換了輕盈的舞姿,改而扭動着妙曼的腰肢,如蛇一般嬌軟,將手中的香絲揮向,地掃?

那樣子滿是挑逗,動作更是和現代看到的豔舞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搞什麼?!

罄冉還沒明白過來,那女子依在狄颯身上的嬌軀忽而一轉,又向她扭來。她隨着樂聲扭動,多情而挑逗,腳上掛着的鈴鐺甩出細碎的響聲,每一下都釘在拍尾,微顫人心。

殿中抽泣聲此起彼伏,想來均在想如此妖嬈女子,若是在近前就好了。

若不是繞着自己扭動而換成他人,罄冉指不定會好好觀賞一翻。可是天知道,這嬌媚到人間極品的女子卻偏偏掛在他罄冉的身上,前一下後一下的,妖嬈的手臂更是一會撫向她的肩,一會掃一下她的腰。

罄冉完全不知她這是幹什麼,只能連連躲避着。去看鳳瑛,卻見他也是一臉茫然。搞什麼啊!狄颯分明就知道她是女子,弄個沒人圍着她轉悠個啥!

可現在的情景,罄冉又實不易起身打斷那女子,一時面上是哭笑不得。

而此刻罄冉身邊的狄颯面色也不甚好看,他甚至是有些坐立不安,耳邊一直香氣那夜穆江的話。

“王爺,臣認識一女子名喚繡奴。此女乃是我戰國紡玥樓的繡女,專門爲京城達官貴人制裁衣袍,她的手藝非凡,王爺現在身上的錦袍便是出自紡玥樓。所謂熟能生巧,此女縫製衣服時間久了,便練就了一項絕技。她不但能縫製衣服,還能在眨眼間將一件縫製甚好的袍子沿着衣縫針腳拆分開來,只需一個小針即可。甚至此衣着在人的身上,她也能不被其察覺將其身上的衣服變成布塊。紡玥樓生意遍及四國,此女現下就在謐城之中。若是在宮宴上讓其獻舞,只要她能接近雲罄冉,那麼雲罄冉的女子身份還能藏的住麼......王爺但可放心,繡奴不會武功,對於這麼一個沒有武功底子的女子,雲罄冉是萬萬不會生疑的。”

穆江的話一直在腦中迴旋不去,狄颯握緊雙手,漸漸閉上了眼睛。方纔穆江讓繡奴獻舞時他險些起身制止他,可是罄冉方纔侃侃而談的樣子卻一直揮之不去。

燕奚儂得她相助,實在是大幸,可卻是戰國的大不幸。此番青國與旌國又結成同盟,對戰國便更是不利了。他幾番猶豫終是任由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

然而此刻繡奴腳上發出的鈴聲響在耳邊,卻令他心中如有針扎,那聲音如魔音,讓他面色蒼白,幾欲嘶吼。

罄冉的各般姿態在腦中閃過,她怒目的樣子,她清冷的樣子,她笑着的樣子......

狄颯似是再不能忍受心中煎熬,他雙臂猛然擡起,一股大力便欲擊上桌案,於此同時,他猛然睜開眼睛,便欲將那聲“停下”喝出。然而卻也是此時,樂聲停止了,狄颯頓時身體如有雷擊,揚起的手僵在了半空......

第三卷 第60章 一項發明第三卷 第35章 留下來吧第二卷 第68章 再次救美第三卷 第21章 罄冉吃醋第二卷 第47章 青樓相遇第23章 炸燬西市第三卷 第05章第30章 爐火純青第二卷 第60章第二卷 第24章 叫鳳大哥第三卷 第37章 風雨同濟第二卷 第39章 八珍陣法第三卷 第02章 月夜知心第11章 巷中再遇第12章 誰纔是貓第三卷 第07章第三卷 第24章 女姿乍現(二更必看)第三卷 第22章 大放異彩第三卷 第55章 浪漫花嫁第二卷 第70章第33章 姐弟重逢第二卷 第56章第三卷 第30章 聯手闖宮第三卷 第22章 大放異彩第二卷 第49章 歡喜冤家雲傾天闕 第二卷 第19章 四郎受虐第二卷 第70章第18章 嫁禍燕國第二卷 第三十六章 關懷隱約第三卷 第45章 四郎立威第三卷 第41章 鳳瑛救美第三卷 第62章 罄冉有孕第三卷 第34章 舌戰四郎第02章 小屋暖冬第二卷 第49章 歡喜冤家第15章 各自神傷第三卷 第28章 飲下毒酒第02章 再入帝都第三卷 第34章 舌戰四郎第三卷 第48章 割袍斷義第10章 各懷心思第10章 各懷心思第二卷 第25章 平心靜氣第12章 誰纔是貓雲傾天闕 第三卷 第15章 暖色生香第三卷 第42章 鳳瑛表白第二卷 第41章第11章 巷中再遇第三卷 第05章第二卷 第46章 承敏公主第二卷 第54章第三卷 第39章 設局留她第三卷 第53章 男人對決第二卷 第三十三章 怒意難平第三卷 第12章 落入敵手第三卷 第63章 水深火熱第02章 再入帝都雲傾天闕 第三卷 第16章第三卷 第47章 兩個男人(修過)第15章 各自神傷第10章 不爲乞丐第06章 立墓豎碑第二卷 第55章第03章 酒樓閒話第三卷 第32章 寒潭相吵第三卷 第57章 拿下關寨第三卷 第64章 鬼村逃路第二卷 第47章 青樓相遇第三卷 第49章 何其有幸第08章 搶馬奪路第三卷 第31章 拳腳相向第二卷 第56章第三卷 第07章第二卷 第三十四章 高歌亂情雲傾天闕 第三卷 第66章 尋尋出生第二卷 第48章 死皮賴臉第04章 相互打量第二卷 第45章 戲弄麟軍雲傾天闕 第三卷 第15章 暖色生香第三卷 第29章 狄颯救美第32章 初入宮廷第16章 耀國鳳瑛第11章 後宮脫險第二卷 第26章 喋血迷情第34章 蓄謀放火第三卷 第52章 罄冉揚威第27章 奇恥大辱第二卷 第42章 平野血戰第05章 裳閱琴音第22章 巧妙相救第三卷 第57章 拿下關寨第16章 耀國鳳瑛第三卷 第27章 爲她瘋魔第27章 奇恥大辱第二卷 第三十五章 校場槍影第23章 炸燬西市第二卷 第25章 平心靜氣第三卷 第05章
第三卷 第60章 一項發明第三卷 第35章 留下來吧第二卷 第68章 再次救美第三卷 第21章 罄冉吃醋第二卷 第47章 青樓相遇第23章 炸燬西市第三卷 第05章第30章 爐火純青第二卷 第60章第二卷 第24章 叫鳳大哥第三卷 第37章 風雨同濟第二卷 第39章 八珍陣法第三卷 第02章 月夜知心第11章 巷中再遇第12章 誰纔是貓第三卷 第07章第三卷 第24章 女姿乍現(二更必看)第三卷 第22章 大放異彩第三卷 第55章 浪漫花嫁第二卷 第70章第33章 姐弟重逢第二卷 第56章第三卷 第30章 聯手闖宮第三卷 第22章 大放異彩第二卷 第49章 歡喜冤家雲傾天闕 第二卷 第19章 四郎受虐第二卷 第70章第18章 嫁禍燕國第二卷 第三十六章 關懷隱約第三卷 第45章 四郎立威第三卷 第41章 鳳瑛救美第三卷 第62章 罄冉有孕第三卷 第34章 舌戰四郎第02章 小屋暖冬第二卷 第49章 歡喜冤家第15章 各自神傷第三卷 第28章 飲下毒酒第02章 再入帝都第三卷 第34章 舌戰四郎第三卷 第48章 割袍斷義第10章 各懷心思第10章 各懷心思第二卷 第25章 平心靜氣第12章 誰纔是貓雲傾天闕 第三卷 第15章 暖色生香第三卷 第42章 鳳瑛表白第二卷 第41章第11章 巷中再遇第三卷 第05章第二卷 第46章 承敏公主第二卷 第54章第三卷 第39章 設局留她第三卷 第53章 男人對決第二卷 第三十三章 怒意難平第三卷 第12章 落入敵手第三卷 第63章 水深火熱第02章 再入帝都雲傾天闕 第三卷 第16章第三卷 第47章 兩個男人(修過)第15章 各自神傷第10章 不爲乞丐第06章 立墓豎碑第二卷 第55章第03章 酒樓閒話第三卷 第32章 寒潭相吵第三卷 第57章 拿下關寨第三卷 第64章 鬼村逃路第二卷 第47章 青樓相遇第三卷 第49章 何其有幸第08章 搶馬奪路第三卷 第31章 拳腳相向第二卷 第56章第三卷 第07章第二卷 第三十四章 高歌亂情雲傾天闕 第三卷 第66章 尋尋出生第二卷 第48章 死皮賴臉第04章 相互打量第二卷 第45章 戲弄麟軍雲傾天闕 第三卷 第15章 暖色生香第三卷 第29章 狄颯救美第32章 初入宮廷第16章 耀國鳳瑛第11章 後宮脫險第二卷 第26章 喋血迷情第34章 蓄謀放火第三卷 第52章 罄冉揚威第27章 奇恥大辱第二卷 第42章 平野血戰第05章 裳閱琴音第22章 巧妙相救第三卷 第57章 拿下關寨第16章 耀國鳳瑛第三卷 第27章 爲她瘋魔第27章 奇恥大辱第二卷 第三十五章 校場槍影第23章 炸燬西市第二卷 第25章 平心靜氣第三卷 第05章